第183章 會議(下)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身所言皆無私心!也絕無袒護長孫無忌之意!”
“廢話,長孫無忌不會這麽傻,讓你過來說這種話,怕是遠在京師的長孫無忌聽到你這話,也得親自來到孤這裏請罪。”葉雲嘲諷過後,冷靜問上一句:
“敢問足下可知關羽關雲長?”
“當然!”張順一點一點的說著關雲長的故事:
“關將軍是殿下第一個召喚出來的將軍,最先斬佐佐木小次郎,後誅宮本武藏,隨後跟著殿下一起在國戰之中出生入死,先是陣斬武田信玄,而後借錢江大潮水淹織田信長的數十萬大軍,最後出城衝陣,力挽狂瀾於既倒,殺德川家康於萬軍從中,徹底改變國際格局,把龍國,也就是殿下的祖國從懸崖邊上拉迴來。”
“不錯!”葉雲滿意點頭,然後再問:
“然後呢?他還幹了什麽?你對他又是什麽個評價?”
“哼。”張順再次冷笑,露出十分不屑的表情道:
“性子太傲,誰也看不起,既看不起霍去病的跋扈,又看不起李廣的囂張,也無法跟白起這種濫殺之人合得來,對長孫無忌這位隻知道盤剝百姓的人更是鄙夷。然此人軍事能力不行,反而不如霍去病、李廣、白起,文不如長孫無忌,到最後隻能去出海經商,甚至掌握海軍這個冷板凳,連陸軍的一支軍團位置都沒有劃給他!”
“那你說,孤該不該因為關二爺性子傲,不能搞好內部團結,直接把人家換了?”
“如何不能?”張順大聲道:“既無才能,也無容人之德,怎可配位?理當去將!”
“孤今日便告訴你!不能!”葉雲與之爭鋒相對,拍案起身來到桌子前麵,望著一眾政治協商的議員們揚聲道:
“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孤也絕不會直接去掉關將軍的位置!”
葉雲提高了聲調:
“因為萬事都要尋個根本!孤王的根本就是關將軍,若無關將軍替孤擋下立本的一次次侵略,叫立本侵華的野心變成空想,孤早就是個立本人了!無論滄海桑田如何變化,關二爺所立下的功勞不會因為性格傲一點,脾氣大一點,軍事能力不如白霍幾人便直接抹殺,一點不剩!”
“你說他是無能之將,無容人之德,孤就告訴你在孤王的心裏,關二爺是什麽人!”
這下該葉雲昂然了,他表現的十分傲慢,語氣傲然,聲音之大仿佛想讓天地明鑒:
“關二爺是千古忠義一肩挑的代表!是抗日英雄!是孤的肱骨,孤堅持這個觀點亙古不變!”
此言一出,八方皆驚。
於謙倒吸一口涼氣,此時已然明白諸葛丞相為何一副淡然的樣子,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現在的葉雲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稚嫩的少年了。
再迴頭去看諸葛丞相時,卻發現後者已經不再喝茶,而是放下茶杯,目光十分複雜。
他相信,若是關羽今天場,說不定會直接哭出來。
“早年間,立本想要鯨吞龍國,一路吃的龍國隻剩下一州之地,彼時龍國和氣悲慘?說給你們這些土著聽根本聽不懂,你們也沒有覺醒什麽國家意識、民族意識,也不可能理解孤王當時的心情,莫說是你們,便是當時的龍國,也有錢意林這種屈膝投降帶路者,有秦檜這種割地求和者,也有像蕭澄澈這樣的主戰派,無論怎麽說,到最後都是沒能扔出核彈,靜坐著看著立本侵吞華夏大地,而彼時立本推行以華製華,不少人都去當了漢奸,調轉槍口,便是自己人殺了自己人,自己人滅亡自己人,這可是天底下最悲哀的事情了!而正是關二爺挺身而出,算是一己之力去跟立本的那群豺狼死拚,那關二爺就是我龍國的英雄!就算千萬年之後,也決不能磨滅關二爺的貢獻!改不了關二爺的評價!”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有缺陷的英雄到底是不是英雄?
世上隻有一位十全十美的諸葛丞相,史書上的大部分人都沒有十全十美的,能不能揪著這一點點的缺陷去磨滅別人的功績?
能不能因為道德上、性格上有缺陷,便將人貶的一文不值?
爭執的點在這裏。
“孤王問你。”一篇長論闡述完畢,葉雲常常舒了一口氣,卻依舊語調不減,氣勢淩人問道:
“敢問這位高明的先生,你方才所言,雖有教我重用諸葛丞相這種曆史人物的意思,是不是還有教我發掘本世界土著之中的人才?”
張順立在原地,竟然被這氣勢壓的說不出一句話來。
“彼時龍國落難,是誰將龍國拉起來的?是關二爺!敢問那時二爺力挽狂瀾的時候,莫說是你口中十全十美的諸葛丞相,便是嶽鵬舉,甚至說你們這些人又在哪裏?”
說句實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傻的,我們看史書中常常會想,為何不這樣做,為何不那樣做。
我們是開了上帝視角,可真的去實操的時候絕對不是這樣。
我們的人生中,會聽到各種各樣正確的廢話。
代表語式是“當初我讓你幹什麽,你怎麽不去做呢?現在你看,晚了吧!後悔去吧!”
這種正確廢話通常單方麵強調收益,卻往往並不真的從你的實際情況出發替你著想。
金庸先生有段郭靖在桃花島聽歐陽鋒和黃老邪鬥琴拚蕭的故事,是這麽描寫的:
好幾次黃藥師明明已可獲勝,隻要簫聲多幾個轉折,歐陽鋒勢必抵擋不住;
而歐陽鋒卻也錯過了不少可乘之機。
郭靖本來還道雙方互相謙讓,再聽一陣,卻又不像。
他呆呆地想了良久,隻聽得簫聲越拔越高,隻須再高得少些,歐陽鋒便非敗不可,但至此為極,說什麽也高不上去了,終於大悟,不禁啞然失笑:“我真是蠢得到了家!
人力有時而窮,心中所想的事,十九不能做到。我知道一拳打出,如有萬斤之力,敵人必然粉身碎骨,可是我拳上又如何能有萬斤的力道?
四師父常說:‘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脊。’挑擔尚且如此,何況是這般高深的武功。
······
郭大俠這輩子被包裝成了舉國聞名的“大傻子”,自己悟出來的每件事卻都是“聰明人”到死都想不明白的東西。
事實上也是如此,張順說的話也就是正確的廢話。
為什麽我們總是在排斥聖人書?
排斥孔子孟子?
為什麽說學校裏教的東西是一迴事,沒辦法在社會上立足?
很簡單,因為這些人說的,教的,也全都是正確的廢話,他要求你保持道德,要求你一心向上。
但實際上有些事情不是你能左右的。
轉換視角過來,張順說要重用德才兼備的人。
那葉雲能聽嗎?
直接一腳把關二爺踹了?
今天能把關二爺踹了,明天會幹出什麽事情來?
“今日孤王直接明言,關二爺是華夏英雄這件事情,跟他本人軍事指揮能力如何,跟他本人性格有沒有缺陷無關。”葉雲不停道:
“那個時候,龍國公知遍地,自上而下沒有半點氣節忠義,關二爺提刀而起,迎難而上,根本就是我華夏傳承千年,天道殘缺匹夫補的匹夫們那股子浩然氣的化身!便是忠義的化身!”
“一點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葉雲忽然一笑,道:
“二爺終究是一介匹夫,不過是仗著自己一腔熱血去頂這個局麵,光靠一腔熱血也成不了事情,他終究是有些缺陷,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他上去頂上一會便開始乏力,你可知後續接著他去頂這個危局的人都是誰嗎?”
張順徹底無言,他終於是明白為何葉雲要從關羽開始說了。
而葉雲的語氣也越來越慷慨激昂。
“是你口中的濫殺將軍白起,帶著秦軍一路急性,頂住了貝爾蒂埃的援兵!”
“是你口中的跋扈將軍霍去病,帶著麾下騎兵跑死數千戰馬,先救諸葛丞相於平定城,後救孤王於慶吉城!”
“是你口中的無德丞相長孫無忌,替孤王頂著千萬民怨也要加稅,能讓孤王養得起這數十萬將士!”
“你說要孤王罷兵止戰,休養生息,說孤王妄動刀兵對不起百姓,可要是依孤王來看,若是不開戰,那才是對不起天下百姓,他們把手裏僅剩的糧食交到孤王的手上,就是盼著孤王能早一天帶著他們開一個太平盛世!若孤王不能速速統一天下,繼續讓天下百姓受苦受難,那才是天大的罪過!”
“百姓可不像你們這些高座廟堂的人一樣,你們至少還能在這麽個重大的場合上說自己負擔的稅收太重了,壓力太大了,那些百姓連想說話都做不到!”
一直繃著臉的於謙聽到這句話直接淚目。
百姓太慘了,於謙太善了。
當長孫無忌窮盡民力,而於謙處處受到打壓,隻能坐視百姓受苦的時候。
誰能體會其心?
而今於謙終於明白,原來仁王心裏是有百姓的。
他心裏是有著人民的!
“還有諸葛相公!”葉雲一陣咆哮,又指向端坐板正的諸葛亮,高聲說道:
“你為何不想一想,就連十全十美的諸葛丞相也讚成速速渡河統一天下?因為便是他,也要想著自己曾經失敗的北伐夢想!”
張順跌跌撞撞的後退幾步,已經全然再無剛才的強硬姿態。
“知道為什麽看不起你嗎?”葉雲卻更進一步,絲毫沒有打算放過他,儼然是要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不去理會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意思了。
“不...不知....”張順一開口才發現,自己不知何時竟然有了畏懼之心。
“很簡單,便是你說來說去說到底,隻是說你們這群人的賦稅之重,絲毫沒有提及底層賦稅之重!”說到此處,葉雲猛然轉身,對著諸葛丞相點了點頭。
後者從懷中取出聖旨,緩緩宣讀道:
“奉天承運仁王,詔曰:今天下賦稅過重,百姓不寧,孤王痛甚,自今日起,便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放民生養,其二便是攤丁入畝,其三便是官紳一體納糧。”
都是字麵意思,刀刀砍向的是地主階級。
“還有,遷調長孫無忌為外廷首相,讓於謙去內閣當政,他素來命硬不怕死。”說罷葉雲厲聲道:
“孤看誰敢造反!當年僅憑平定城一城,就能收複尹河北岸偌大的失地,就算你們真跟孤王串聯著造反,孤王也能全給平了!你們比拿破侖還強不成?”
此言一出,葉雲轉身便走,近衛拔起龍旗緊緊相隨,李廣冷哼一聲,瞪了台下張順一眼,而於謙、諸葛亮兩位丞相則連看也不看他一眼。
隻留下張順以及一眾“政治議員”們在空中淩亂。
“廢話,長孫無忌不會這麽傻,讓你過來說這種話,怕是遠在京師的長孫無忌聽到你這話,也得親自來到孤這裏請罪。”葉雲嘲諷過後,冷靜問上一句:
“敢問足下可知關羽關雲長?”
“當然!”張順一點一點的說著關雲長的故事:
“關將軍是殿下第一個召喚出來的將軍,最先斬佐佐木小次郎,後誅宮本武藏,隨後跟著殿下一起在國戰之中出生入死,先是陣斬武田信玄,而後借錢江大潮水淹織田信長的數十萬大軍,最後出城衝陣,力挽狂瀾於既倒,殺德川家康於萬軍從中,徹底改變國際格局,把龍國,也就是殿下的祖國從懸崖邊上拉迴來。”
“不錯!”葉雲滿意點頭,然後再問:
“然後呢?他還幹了什麽?你對他又是什麽個評價?”
“哼。”張順再次冷笑,露出十分不屑的表情道:
“性子太傲,誰也看不起,既看不起霍去病的跋扈,又看不起李廣的囂張,也無法跟白起這種濫殺之人合得來,對長孫無忌這位隻知道盤剝百姓的人更是鄙夷。然此人軍事能力不行,反而不如霍去病、李廣、白起,文不如長孫無忌,到最後隻能去出海經商,甚至掌握海軍這個冷板凳,連陸軍的一支軍團位置都沒有劃給他!”
“那你說,孤該不該因為關二爺性子傲,不能搞好內部團結,直接把人家換了?”
“如何不能?”張順大聲道:“既無才能,也無容人之德,怎可配位?理當去將!”
“孤今日便告訴你!不能!”葉雲與之爭鋒相對,拍案起身來到桌子前麵,望著一眾政治協商的議員們揚聲道:
“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孤也絕不會直接去掉關將軍的位置!”
葉雲提高了聲調:
“因為萬事都要尋個根本!孤王的根本就是關將軍,若無關將軍替孤擋下立本的一次次侵略,叫立本侵華的野心變成空想,孤早就是個立本人了!無論滄海桑田如何變化,關二爺所立下的功勞不會因為性格傲一點,脾氣大一點,軍事能力不如白霍幾人便直接抹殺,一點不剩!”
“你說他是無能之將,無容人之德,孤就告訴你在孤王的心裏,關二爺是什麽人!”
這下該葉雲昂然了,他表現的十分傲慢,語氣傲然,聲音之大仿佛想讓天地明鑒:
“關二爺是千古忠義一肩挑的代表!是抗日英雄!是孤的肱骨,孤堅持這個觀點亙古不變!”
此言一出,八方皆驚。
於謙倒吸一口涼氣,此時已然明白諸葛丞相為何一副淡然的樣子,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現在的葉雲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稚嫩的少年了。
再迴頭去看諸葛丞相時,卻發現後者已經不再喝茶,而是放下茶杯,目光十分複雜。
他相信,若是關羽今天場,說不定會直接哭出來。
“早年間,立本想要鯨吞龍國,一路吃的龍國隻剩下一州之地,彼時龍國和氣悲慘?說給你們這些土著聽根本聽不懂,你們也沒有覺醒什麽國家意識、民族意識,也不可能理解孤王當時的心情,莫說是你們,便是當時的龍國,也有錢意林這種屈膝投降帶路者,有秦檜這種割地求和者,也有像蕭澄澈這樣的主戰派,無論怎麽說,到最後都是沒能扔出核彈,靜坐著看著立本侵吞華夏大地,而彼時立本推行以華製華,不少人都去當了漢奸,調轉槍口,便是自己人殺了自己人,自己人滅亡自己人,這可是天底下最悲哀的事情了!而正是關二爺挺身而出,算是一己之力去跟立本的那群豺狼死拚,那關二爺就是我龍國的英雄!就算千萬年之後,也決不能磨滅關二爺的貢獻!改不了關二爺的評價!”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有缺陷的英雄到底是不是英雄?
世上隻有一位十全十美的諸葛丞相,史書上的大部分人都沒有十全十美的,能不能揪著這一點點的缺陷去磨滅別人的功績?
能不能因為道德上、性格上有缺陷,便將人貶的一文不值?
爭執的點在這裏。
“孤王問你。”一篇長論闡述完畢,葉雲常常舒了一口氣,卻依舊語調不減,氣勢淩人問道:
“敢問這位高明的先生,你方才所言,雖有教我重用諸葛丞相這種曆史人物的意思,是不是還有教我發掘本世界土著之中的人才?”
張順立在原地,竟然被這氣勢壓的說不出一句話來。
“彼時龍國落難,是誰將龍國拉起來的?是關二爺!敢問那時二爺力挽狂瀾的時候,莫說是你口中十全十美的諸葛丞相,便是嶽鵬舉,甚至說你們這些人又在哪裏?”
說句實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傻的,我們看史書中常常會想,為何不這樣做,為何不那樣做。
我們是開了上帝視角,可真的去實操的時候絕對不是這樣。
我們的人生中,會聽到各種各樣正確的廢話。
代表語式是“當初我讓你幹什麽,你怎麽不去做呢?現在你看,晚了吧!後悔去吧!”
這種正確廢話通常單方麵強調收益,卻往往並不真的從你的實際情況出發替你著想。
金庸先生有段郭靖在桃花島聽歐陽鋒和黃老邪鬥琴拚蕭的故事,是這麽描寫的:
好幾次黃藥師明明已可獲勝,隻要簫聲多幾個轉折,歐陽鋒勢必抵擋不住;
而歐陽鋒卻也錯過了不少可乘之機。
郭靖本來還道雙方互相謙讓,再聽一陣,卻又不像。
他呆呆地想了良久,隻聽得簫聲越拔越高,隻須再高得少些,歐陽鋒便非敗不可,但至此為極,說什麽也高不上去了,終於大悟,不禁啞然失笑:“我真是蠢得到了家!
人力有時而窮,心中所想的事,十九不能做到。我知道一拳打出,如有萬斤之力,敵人必然粉身碎骨,可是我拳上又如何能有萬斤的力道?
四師父常說:‘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脊。’挑擔尚且如此,何況是這般高深的武功。
······
郭大俠這輩子被包裝成了舉國聞名的“大傻子”,自己悟出來的每件事卻都是“聰明人”到死都想不明白的東西。
事實上也是如此,張順說的話也就是正確的廢話。
為什麽我們總是在排斥聖人書?
排斥孔子孟子?
為什麽說學校裏教的東西是一迴事,沒辦法在社會上立足?
很簡單,因為這些人說的,教的,也全都是正確的廢話,他要求你保持道德,要求你一心向上。
但實際上有些事情不是你能左右的。
轉換視角過來,張順說要重用德才兼備的人。
那葉雲能聽嗎?
直接一腳把關二爺踹了?
今天能把關二爺踹了,明天會幹出什麽事情來?
“今日孤王直接明言,關二爺是華夏英雄這件事情,跟他本人軍事指揮能力如何,跟他本人性格有沒有缺陷無關。”葉雲不停道:
“那個時候,龍國公知遍地,自上而下沒有半點氣節忠義,關二爺提刀而起,迎難而上,根本就是我華夏傳承千年,天道殘缺匹夫補的匹夫們那股子浩然氣的化身!便是忠義的化身!”
“一點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葉雲忽然一笑,道:
“二爺終究是一介匹夫,不過是仗著自己一腔熱血去頂這個局麵,光靠一腔熱血也成不了事情,他終究是有些缺陷,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他上去頂上一會便開始乏力,你可知後續接著他去頂這個危局的人都是誰嗎?”
張順徹底無言,他終於是明白為何葉雲要從關羽開始說了。
而葉雲的語氣也越來越慷慨激昂。
“是你口中的濫殺將軍白起,帶著秦軍一路急性,頂住了貝爾蒂埃的援兵!”
“是你口中的跋扈將軍霍去病,帶著麾下騎兵跑死數千戰馬,先救諸葛丞相於平定城,後救孤王於慶吉城!”
“是你口中的無德丞相長孫無忌,替孤王頂著千萬民怨也要加稅,能讓孤王養得起這數十萬將士!”
“你說要孤王罷兵止戰,休養生息,說孤王妄動刀兵對不起百姓,可要是依孤王來看,若是不開戰,那才是對不起天下百姓,他們把手裏僅剩的糧食交到孤王的手上,就是盼著孤王能早一天帶著他們開一個太平盛世!若孤王不能速速統一天下,繼續讓天下百姓受苦受難,那才是天大的罪過!”
“百姓可不像你們這些高座廟堂的人一樣,你們至少還能在這麽個重大的場合上說自己負擔的稅收太重了,壓力太大了,那些百姓連想說話都做不到!”
一直繃著臉的於謙聽到這句話直接淚目。
百姓太慘了,於謙太善了。
當長孫無忌窮盡民力,而於謙處處受到打壓,隻能坐視百姓受苦的時候。
誰能體會其心?
而今於謙終於明白,原來仁王心裏是有百姓的。
他心裏是有著人民的!
“還有諸葛相公!”葉雲一陣咆哮,又指向端坐板正的諸葛亮,高聲說道:
“你為何不想一想,就連十全十美的諸葛丞相也讚成速速渡河統一天下?因為便是他,也要想著自己曾經失敗的北伐夢想!”
張順跌跌撞撞的後退幾步,已經全然再無剛才的強硬姿態。
“知道為什麽看不起你嗎?”葉雲卻更進一步,絲毫沒有打算放過他,儼然是要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不去理會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意思了。
“不...不知....”張順一開口才發現,自己不知何時竟然有了畏懼之心。
“很簡單,便是你說來說去說到底,隻是說你們這群人的賦稅之重,絲毫沒有提及底層賦稅之重!”說到此處,葉雲猛然轉身,對著諸葛丞相點了點頭。
後者從懷中取出聖旨,緩緩宣讀道:
“奉天承運仁王,詔曰:今天下賦稅過重,百姓不寧,孤王痛甚,自今日起,便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放民生養,其二便是攤丁入畝,其三便是官紳一體納糧。”
都是字麵意思,刀刀砍向的是地主階級。
“還有,遷調長孫無忌為外廷首相,讓於謙去內閣當政,他素來命硬不怕死。”說罷葉雲厲聲道:
“孤看誰敢造反!當年僅憑平定城一城,就能收複尹河北岸偌大的失地,就算你們真跟孤王串聯著造反,孤王也能全給平了!你們比拿破侖還強不成?”
此言一出,葉雲轉身便走,近衛拔起龍旗緊緊相隨,李廣冷哼一聲,瞪了台下張順一眼,而於謙、諸葛亮兩位丞相則連看也不看他一眼。
隻留下張順以及一眾“政治議員”們在空中淩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