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決定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李廣一時大急,還想再說,葉雲立馬轉頭看向諸葛亮問道:
“丞相,因何而勝?”
“殿下。”諸葛丞相適時站出,李廣見到諸葛亮開口,卻沒有擅自插話。
諸葛亮人緣太好了。
“此事要點並非在索菲婭言語有幾分可信,也不在軍糧是否充足...”
“哼,若真如諸葛相公所言,那剛剛我等在這裏爭論什麽?”李廣不敢插話,長孫無忌敢。
“殿下,相公。”諸葛亮微微一禮,誠懇道:
“臣並非是說無需考慮索菲婭言語是否可信,也並非無需考慮軍糧,而是不要在這裏猜測究竟索菲婭是否可信,比如將這些事情層層做個預案,到時若遇意外,直接拿出來便是,這是其一。”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求同存異。”葉雲聽後連連點頭。
“其二便是,索菲婭所言究竟是真是假,何妨直接派個使臣去看一看,這種事情做不了假的,況且索菲婭究竟是否真心,取決於其本人,不在於我們,不是說我們在這裏說她一片好心,她就真的是一片好心的,戰事已起,親自來看一看便知真假。”
諸葛亮說罷深吸一口氣,他的辦法固然是最好的,就該這麽辦,但問題是,一個辦法解決問題可能是最優解,但在政治上未必就是正確的,因此諸葛丞相接著道:
“殿下,今日殿中爭論,本質並非爭論該怎麽做,而是在爭論究竟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國家重心是以軍事為先還是經濟為先,長孫相公未必是錯,臣一家之言也未必就是對的,不過各自政見不同,路線不同而已。”
葉雲聽後,喟然一歎,不再言語,殿中文武已然分立。
諸葛丞相與長孫無忌並相,二位相公平日裏卻是各有責任的。
前者主要的負責點是軍政,後者主要點是民政。
諸葛亮嘛,武侯嘛,中央這些個文臣裏麵,就他一個是貨真價實的文武雙全的,能獨自領軍的全才。
不管軍政管什麽?
長孫無忌自然就分管民政。
總不能給人家一個虛職吧?
可以說,現在經濟複蘇,農耕安排,都是靠著長孫無忌來的。
長孫無忌確實不如諸葛亮正派,治理能力也絕對不如諸葛亮。
但是他能讓經濟快速增長。
舉個例子,諸葛亮治蜀的時候,是通過親自修建各種水利工程,開拓萬畝良田,許多水利工程至今仍在蜀地發揮作用,不信的可以親自去看一看。
同時設立水利官員專門負責水利,並修訂法律,如幾時必須耕作,實施獎勵政策,如農耕耕到什麽程度可以減免多少稅收,修訂農耕書籍等等一係列的手段。
諸葛亮不是不懂商業,相反,他太懂了。
在封建社會國與國貿易,蜀國與魏國是敵對國。
但是蜀國有著蜀錦,蜀錦可以說就是當時的蘋果手機。
是潮流,魏國無論上下對蜀錦都非常追求。
導致魏國的經濟,很大一部分流入蜀國。
吳國也不能幸免。
不然你以為諸葛亮北伐那麽多次,哪裏來的錢糧?
在諸葛亮治理蜀中之前,蜀錦並沒有那麽出名,恰恰是諸葛亮接手蜀中之後,讓蜀錦變成了國際品牌。
這種經濟模式在封建社會是快速且又有質量的。
那為什麽不讓諸葛亮去做呢?
因為不夠快。
諸葛亮凡是親力親為,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得相對公平。
長孫無忌則不然,他隻做蛋糕,往往是下達一個指令,要求各地官員要繳納多少稅收,弄個指標。
然後發揮各地官員的主動性,這些官員主動去做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讓你搞錢,不管你用什麽辦法,你都得把銀子給我弄來。
錢弄到之後,你可以拿一點,但是我要的部分你得給我弄好。
因此各地官員實際上是存在盤剝的。
他們也在搜刮農民的血汗。
葉雲雖然號稱仁王,實施仁政。
但是這個仁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仁慈。
隻是與其他考生相比,葉雲這裏能給百姓一條活路罷了。
畢竟全球高考的屬性,這畢竟是一個以戰爭決定勝負的地方,它的屬性決定了所有考生建立的必然是一個個軍政府,軍閥、軍頭的統治。
國家大部分稅收,做出來的大蛋糕,很大一塊是要被軍隊吃掉的。
再比如長孫無忌一直在實施的海商。
這也非常簡單,就是拿黃金白銀換銅。
當地百姓生活中,接觸到的最大金額也就是銅錢,根本用不到黃金白銀。
隻有貴族、上層階級的消費能力才會用得上真金白銀。
這些貴族和上層階級去哪裏了呢?
說個非常冷的笑話。
這些本地土豪其實是有的,還對葉雲造成了不少的障礙。
自從拿破侖渡河之後,從物理意義上消滅了這些土豪。
是真的消滅掉。
歐羅巴哪裏是聯合本地土豪,通過戰爭去掠奪被征服地區的財富。
戰後是要重新劃分戰利品的,所以鵬舉城、慶吉城本地的土豪都被清算掉了。
相關財產也都被封存起來,等待戰後後方的歐羅巴地區的貴族老爺過來分錢。
這不是戰局一下子逆轉了嗎?
歐羅巴本地的土豪花錢砸到拿破侖的軍隊裏,想要獲得更高的利潤。
結果拿破侖兵敗了,這個投資立馬破產了。
索菲婭這才決定直接投降。
她的基本盤不支持她了。
或者說,很久之前她和葉雲一樣,都是仁王,基本盤不是貴族,而是最底層的農民,但是發生了某一件事情,讓她信仰崩塌,從此沒了這個理想。
轉而選擇了本地土豪作為合作對象。
扯遠了。
葉雲接手的這個局麵,百姓確實窮,但是卻有一大筆黃金白銀。
但是這些黃金白銀花不出去。
隻能轉換為銅錢,舉個實際的例子。
在龍國剛剛成立之初,物價非常低,錢幣麵值也非常小,厘、分、角、元。
並不是不想出一百元麵值的錢幣。
而是當時的消費能力就這麽多,隻能買得起幾分、幾角的貨物,也隻能生產出來幾分幾角的貨物。
過去幾十年,才推出百元麵值。
長孫無忌幹的事情,本質上就是拿百元去換角、分,然後散去民間,促進經濟發展。
從長遠來看是虧本的。
從短期來看,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直接促進經濟複蘇。
因此,這實際上隻有兩方對立,武人與文人。
文臣不想卷入一場新的戰爭,那樣消耗太大了,國家很可能直接崩盤。
但是武臣個個態度十分明確,那就是要打。
諸葛亮雖然是個文臣,卻因為專司軍政,自然而然地成了派係首領。
長孫無忌也是這個緣故。
政治上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
便是如此了。
正當眾人思考不停之時,忽聽一陣女生自殿外傳來:
“殿下!急報!”這個時間點,有資格在大殿上來去自如的,必然也是一位考生。
其實也就是木明河。
“蒙古徹底亂了,忽必烈死了,察合台引軍東走!”
葉雲聽得此言,接過木明河遞過來的密折細細查看,良久才合上折子,將折子遞給諸葛亮。
而諸葛丞相看完之後自發傳遞。
“孤,王意已決。”葉雲起身,望著台下文武道:
“出兵,刻不容緩!”
“後方軍需,長孫無忌,於謙,你二人辛苦一下。”
“諾。”長孫無忌於謙二人拱手稱是。
“蕭何,你也與他二人一起總管軍需,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在管報上搞一搞輿論戰。”
“是。”
“諸葛丞相,你去和諸位帥臣議個方案出來。”
“殿下,臣願替殿下去見一見索菲婭,議案可讓軍機處房玄齡杜如晦代理。”諸葛亮俯首相對。
“丞相,莫不是當初沒能替我去見胡博武,而讓我親自犯險,心中有愧,或者心中有氣,故意置氣不成?”葉雲聞言調笑。
“殿下,借用殿下昔日之言,此時能夠出使歐羅巴的,也僅臣一人。”
諸葛亮誠懇相對。
“好吧,早聽聞丞相舌戰群儒,是有這個能力的。”
“殿下。”諸葛亮再次誠懇相對:
“昔日吳侯(孫仲謀)願意抗曹,歸根結底,不過是張昭等人本就是名門望族,投降之後,衣食車馬不減,吳侯降曹,車馬全無,說不得還要被羞辱一番。”
“今日之事相同,索菲婭究竟願不願意替我們擋住術赤,根本在於此事對她有什麽好處,對殿下有幾分好感,對仁王這個稱號有幾分留念。”
“好!既然如此,替我捎上一句話。”葉雲瞬間理解其意,笑道:
“我已找到我自己的仁王劍,請已死之人,向赴死者致敬。”
“臣,謹遵聖命。”
“丞相,因何而勝?”
“殿下。”諸葛丞相適時站出,李廣見到諸葛亮開口,卻沒有擅自插話。
諸葛亮人緣太好了。
“此事要點並非在索菲婭言語有幾分可信,也不在軍糧是否充足...”
“哼,若真如諸葛相公所言,那剛剛我等在這裏爭論什麽?”李廣不敢插話,長孫無忌敢。
“殿下,相公。”諸葛亮微微一禮,誠懇道:
“臣並非是說無需考慮索菲婭言語是否可信,也並非無需考慮軍糧,而是不要在這裏猜測究竟索菲婭是否可信,比如將這些事情層層做個預案,到時若遇意外,直接拿出來便是,這是其一。”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求同存異。”葉雲聽後連連點頭。
“其二便是,索菲婭所言究竟是真是假,何妨直接派個使臣去看一看,這種事情做不了假的,況且索菲婭究竟是否真心,取決於其本人,不在於我們,不是說我們在這裏說她一片好心,她就真的是一片好心的,戰事已起,親自來看一看便知真假。”
諸葛亮說罷深吸一口氣,他的辦法固然是最好的,就該這麽辦,但問題是,一個辦法解決問題可能是最優解,但在政治上未必就是正確的,因此諸葛丞相接著道:
“殿下,今日殿中爭論,本質並非爭論該怎麽做,而是在爭論究竟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國家重心是以軍事為先還是經濟為先,長孫相公未必是錯,臣一家之言也未必就是對的,不過各自政見不同,路線不同而已。”
葉雲聽後,喟然一歎,不再言語,殿中文武已然分立。
諸葛丞相與長孫無忌並相,二位相公平日裏卻是各有責任的。
前者主要的負責點是軍政,後者主要點是民政。
諸葛亮嘛,武侯嘛,中央這些個文臣裏麵,就他一個是貨真價實的文武雙全的,能獨自領軍的全才。
不管軍政管什麽?
長孫無忌自然就分管民政。
總不能給人家一個虛職吧?
可以說,現在經濟複蘇,農耕安排,都是靠著長孫無忌來的。
長孫無忌確實不如諸葛亮正派,治理能力也絕對不如諸葛亮。
但是他能讓經濟快速增長。
舉個例子,諸葛亮治蜀的時候,是通過親自修建各種水利工程,開拓萬畝良田,許多水利工程至今仍在蜀地發揮作用,不信的可以親自去看一看。
同時設立水利官員專門負責水利,並修訂法律,如幾時必須耕作,實施獎勵政策,如農耕耕到什麽程度可以減免多少稅收,修訂農耕書籍等等一係列的手段。
諸葛亮不是不懂商業,相反,他太懂了。
在封建社會國與國貿易,蜀國與魏國是敵對國。
但是蜀國有著蜀錦,蜀錦可以說就是當時的蘋果手機。
是潮流,魏國無論上下對蜀錦都非常追求。
導致魏國的經濟,很大一部分流入蜀國。
吳國也不能幸免。
不然你以為諸葛亮北伐那麽多次,哪裏來的錢糧?
在諸葛亮治理蜀中之前,蜀錦並沒有那麽出名,恰恰是諸葛亮接手蜀中之後,讓蜀錦變成了國際品牌。
這種經濟模式在封建社會是快速且又有質量的。
那為什麽不讓諸葛亮去做呢?
因為不夠快。
諸葛亮凡是親力親為,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得相對公平。
長孫無忌則不然,他隻做蛋糕,往往是下達一個指令,要求各地官員要繳納多少稅收,弄個指標。
然後發揮各地官員的主動性,這些官員主動去做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讓你搞錢,不管你用什麽辦法,你都得把銀子給我弄來。
錢弄到之後,你可以拿一點,但是我要的部分你得給我弄好。
因此各地官員實際上是存在盤剝的。
他們也在搜刮農民的血汗。
葉雲雖然號稱仁王,實施仁政。
但是這個仁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仁慈。
隻是與其他考生相比,葉雲這裏能給百姓一條活路罷了。
畢竟全球高考的屬性,這畢竟是一個以戰爭決定勝負的地方,它的屬性決定了所有考生建立的必然是一個個軍政府,軍閥、軍頭的統治。
國家大部分稅收,做出來的大蛋糕,很大一塊是要被軍隊吃掉的。
再比如長孫無忌一直在實施的海商。
這也非常簡單,就是拿黃金白銀換銅。
當地百姓生活中,接觸到的最大金額也就是銅錢,根本用不到黃金白銀。
隻有貴族、上層階級的消費能力才會用得上真金白銀。
這些貴族和上層階級去哪裏了呢?
說個非常冷的笑話。
這些本地土豪其實是有的,還對葉雲造成了不少的障礙。
自從拿破侖渡河之後,從物理意義上消滅了這些土豪。
是真的消滅掉。
歐羅巴哪裏是聯合本地土豪,通過戰爭去掠奪被征服地區的財富。
戰後是要重新劃分戰利品的,所以鵬舉城、慶吉城本地的土豪都被清算掉了。
相關財產也都被封存起來,等待戰後後方的歐羅巴地區的貴族老爺過來分錢。
這不是戰局一下子逆轉了嗎?
歐羅巴本地的土豪花錢砸到拿破侖的軍隊裏,想要獲得更高的利潤。
結果拿破侖兵敗了,這個投資立馬破產了。
索菲婭這才決定直接投降。
她的基本盤不支持她了。
或者說,很久之前她和葉雲一樣,都是仁王,基本盤不是貴族,而是最底層的農民,但是發生了某一件事情,讓她信仰崩塌,從此沒了這個理想。
轉而選擇了本地土豪作為合作對象。
扯遠了。
葉雲接手的這個局麵,百姓確實窮,但是卻有一大筆黃金白銀。
但是這些黃金白銀花不出去。
隻能轉換為銅錢,舉個實際的例子。
在龍國剛剛成立之初,物價非常低,錢幣麵值也非常小,厘、分、角、元。
並不是不想出一百元麵值的錢幣。
而是當時的消費能力就這麽多,隻能買得起幾分、幾角的貨物,也隻能生產出來幾分幾角的貨物。
過去幾十年,才推出百元麵值。
長孫無忌幹的事情,本質上就是拿百元去換角、分,然後散去民間,促進經濟發展。
從長遠來看是虧本的。
從短期來看,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直接促進經濟複蘇。
因此,這實際上隻有兩方對立,武人與文人。
文臣不想卷入一場新的戰爭,那樣消耗太大了,國家很可能直接崩盤。
但是武臣個個態度十分明確,那就是要打。
諸葛亮雖然是個文臣,卻因為專司軍政,自然而然地成了派係首領。
長孫無忌也是這個緣故。
政治上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
便是如此了。
正當眾人思考不停之時,忽聽一陣女生自殿外傳來:
“殿下!急報!”這個時間點,有資格在大殿上來去自如的,必然也是一位考生。
其實也就是木明河。
“蒙古徹底亂了,忽必烈死了,察合台引軍東走!”
葉雲聽得此言,接過木明河遞過來的密折細細查看,良久才合上折子,將折子遞給諸葛亮。
而諸葛丞相看完之後自發傳遞。
“孤,王意已決。”葉雲起身,望著台下文武道:
“出兵,刻不容緩!”
“後方軍需,長孫無忌,於謙,你二人辛苦一下。”
“諾。”長孫無忌於謙二人拱手稱是。
“蕭何,你也與他二人一起總管軍需,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在管報上搞一搞輿論戰。”
“是。”
“諸葛丞相,你去和諸位帥臣議個方案出來。”
“殿下,臣願替殿下去見一見索菲婭,議案可讓軍機處房玄齡杜如晦代理。”諸葛亮俯首相對。
“丞相,莫不是當初沒能替我去見胡博武,而讓我親自犯險,心中有愧,或者心中有氣,故意置氣不成?”葉雲聞言調笑。
“殿下,借用殿下昔日之言,此時能夠出使歐羅巴的,也僅臣一人。”
諸葛亮誠懇相對。
“好吧,早聽聞丞相舌戰群儒,是有這個能力的。”
“殿下。”諸葛亮再次誠懇相對:
“昔日吳侯(孫仲謀)願意抗曹,歸根結底,不過是張昭等人本就是名門望族,投降之後,衣食車馬不減,吳侯降曹,車馬全無,說不得還要被羞辱一番。”
“今日之事相同,索菲婭究竟願不願意替我們擋住術赤,根本在於此事對她有什麽好處,對殿下有幾分好感,對仁王這個稱號有幾分留念。”
“好!既然如此,替我捎上一句話。”葉雲瞬間理解其意,笑道:
“我已找到我自己的仁王劍,請已死之人,向赴死者致敬。”
“臣,謹遵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