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軍議(下)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謙踏出一步,言語懇切道:
“自古以來,用兵之時便是秋末冬初,所謂秋收過後兵糧既足,兵強馬壯。且秋高氣爽,氣候適宜,而現在不過四月,貿然出兵,恐怕耽誤農事,此乃強違天時,望殿下深思!”
四位首相分成兩派,雖然表麵上看來,是蕭何、諸葛亮成一派,於謙、長孫無忌成一派,比較符合民間一直議論著的,關於朝廷派係鬥爭的猜疑。
但實際上這隻是各方的看法不同所導致的。
而且並不是兩派。
出乎意料,一向激進的長孫無忌不讚同用兵。
而諸葛丞相的意思其實也很明顯,他也不強求出兵,而是要求拿一個萬全的預案出來。
當然細細想來,其實也不奇怪,經曆不同導致個人思考方向也不相同,長孫無忌作為玄武門之變的主謀,往往會往陰暗麵去思考。
諸葛丞相生性謹慎,不管如何都要那個議案。
於謙也很簡單,愛民嘛。
“殿下,去年糧草充足,是因為咱們趁著拿破侖不備打得快,打得狠,而且隻需供給十數萬人,而今兵馬早已擴充,所需糧草本就大大增加,後方未曾遭受戰火摧殘,可高良薑河以東真真實實地淪為淪陷區,早就被搶了不知多少輪,哪裏來的糧食充當軍糧?”
於謙見葉雲低頭不語,仍舊不停地勸誡道:
“現如今既然要出兵,深入腹地,轉運之難必然高上一截,根本不是彼時戰事所能比擬的,所需糧草必然更多,高良薑河以東拿不出來糧草,難道要以西的百姓強征糧草嗎?”
於謙所言非虛,道出此次用兵之難。
葉雲聞言歎息,隻能開口道:
“可若真讓蒙古盡得西南膏腴之地,大勢已成,又該如何應對呢?”
“沿尹河構築防線,修築城池堡壘,就地屯糧,扼守衝要,以守代攻。”
於謙再次拱手。
“殿下。”軍事統計司指揮使,內閣秘書房玄齡從隊列中站出,俯身一禮,正色而言:
“諸位相公,臣掌錦衣衛,專司對外軍情,有一言以告,昔日臣便接到各種密報,而今更是有訊息直接表明尹河對岸已無歐羅巴守軍,其守軍皆以調到晚煙江,換而言之,此事絕非空穴來風,縱然有故意誘敵嫌疑,卻不能說絲毫不應。”
殿中文武盡皆嚴肅起來。
房玄齡執掌錦衣衛,處理的就是對外情報問題。
現在他說有可能是真的,那十有八九就有可能是真的。
“既然如此,依舊可以以守代攻,大明攻瓦剌之時,亦是通過北京城城下一戰禦敵,大破之,現如今依舊可以依此計行,以不變應萬變!”
於謙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既然如此,何妨將鵬舉城也送出去,咱們退居高良薑河?”
冷眼旁觀的李廣忍不住開口。
“嗯?”於謙聞得此言,瞬間理會其言語中的惡意,當下怒目相迴。
“不是要坐視西南膏腴之地盡歸蒙古嗎?此舉與送禮無異,何方將鵬舉城、慶吉城一並送過去,也好顯得大明朝是天朝上國,朝貢宗主,免得失了天家顏麵,墮了天家威風。”
於謙怒氣上湧,厲聲嗬斥:
“李廣!我大明一朝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死社稷,君王守國門!何來割土以充天家顏麵的荒唐事?”
長孫無忌立馬站出,對李廣大聲道。“李廣!這是在說軍國要事,不是讓你在這裏囂張跋扈隨意放肆的!”
“迴長孫丞相的話。”李廣昂首以對:
“不敢有絲毫放肆,依照我說,既然鵬舉成、慶吉城早就被搶了一番,是個窮地方,何妨也送出去?其實要我說,真要節省什麽糧食,咱們幹脆放棄整場,各迴各家,龍國也不用費勁抵抗,直接投降,任由立本、歐羅巴、北極圈、阿妹的瓜分就是了,既和平,又不用戰鬥,不是更為妥當?”
長孫無忌實在氣急,隨手抄起腰間玉板,當眾砸下:
“你若再有這些荒唐話,立刻滾出大殿!”
“迴長孫丞相的話。”李廣絲毫不懼,反而是更進一步,站在大殿中央高聲道:
“於我等漢人而言,坐視胡雜盡的膏腴之地,真是天下最荒唐之事!”
殿中眾人心中一驚,一時之間居然寂靜異常,隻留李廣一人依舊站在大殿中央放聲咆哮:
“幾位文人說得如此高興,可曾正眼看過一次我等武人是何神情?可曾問一問我等武人有何見解?今日不說什麽取了膏腴之地能夠自肥,也不說什麽形成夾擊之勢,隻說先前胡博武那個廢物當了盟主,歐羅巴人兵重,拿破侖用兵軍勢實在太大,你於謙、嶽飛、韓信這幾個廢物能仗著這個借口無奈敗退也就算了,可現在怎麽讓草原上的胡雜給嚇住了?你們明人被瓦剌打到首都,唐人被安祿山這個胡雜打得遷都蜀州,可我們大漢何曾懼過匈奴?我們漢人居然也怕胡人嗎?依我說,既然於謙相公想要和,那就和站在殿上的那個不說話的徐達一塊去後方等著就是,長孫相公想和,去找李靖就是,憑什麽要拉著我們漢人一塊如同王八一般縮著頭,你們唐人、明人是人,意見是意見,難道我們漢人便不是人嗎?”
長孫無忌氣得滿臉通紅,卻又說不出話來,便是於謙也無話可說。
因為就在李廣一人一陣咆哮過後,霍去病雖然與李廣不合,聞得此言卻是第一個昂首挺胸滿臉驕傲地率先站到李廣身後。
而在大漢冠軍侯霍去病之後,韓信冷著臉,領著殿中所有漢將向李廣身後匯集。
老秦人白起也是瞬間跟上,速度不弱於韓信。
項羽雖然一言不發,且素來看不慣韓信,也朝著大殿中央挪動兩步。
就算不是漢將的李靖、徐達、嶽飛雖然被罵,但都欲起身請戰。
哪個武人沒有脾氣?
哪個男人能頂得住李廣這樣罵?
盡管李廣今天說的話看起來實在荒唐,卻把整個會議推向了一個無法逆轉的方向。
“喊什麽?”葉雲聞言,表麵裝得十分生冷。
“現在講究華夏一統,你這種言論不行,得好好反思。”
“殿下。”興許是李廣被樊噲打服了,或者是李廣被打了一頓之後,又被重新啟用,對葉雲有一種類似於棄貓效應的心理,反正對葉雲是不敢不尊,立刻恭敬行禮道:
“二位大人此番言語實在教臣難以忍受。”
“說完了就在一旁候著。”葉雲複又看向韓信。
“能打的嗎?”
“能。”韓信的迴答簡單明了。
葉雲聞言一笑,又看向諸葛亮問道:
“能打嗎?”
“能。”諸葛亮迴答同樣簡潔。
葉雲輕輕一笑,朝著大殿走下,一手拉住長孫無忌,一手拉住於謙道:
“二位首相莫要生氣,李廣氣急之言,算不得什麽,咱們高居廟堂,當然要權衡利弊,李廣此言不過是受著時代限製,沒有擺脫狹隘的民族眼光,希望各位不要苛責。”
後麵的話明顯不是對長孫無忌和於謙說的。
要知道現在可是在直播呢。
但是李廣沒有聽懂。
“臣不是沒有眼光!”李廣說得非常認真:
“要真是草原上的胡雜來了,臣可以仗劍負弓,請為先鋒,先挫敵軍銳氣!況且打匈奴,別家軍隊不好說,但漢匈百年血仇,我漢軍必定拚死死戰,這都是有理有據的....”
“啊對對對....”葉雲連忙點頭,製止了李廣繼續往下說的勢頭。
“自古以來,用兵之時便是秋末冬初,所謂秋收過後兵糧既足,兵強馬壯。且秋高氣爽,氣候適宜,而現在不過四月,貿然出兵,恐怕耽誤農事,此乃強違天時,望殿下深思!”
四位首相分成兩派,雖然表麵上看來,是蕭何、諸葛亮成一派,於謙、長孫無忌成一派,比較符合民間一直議論著的,關於朝廷派係鬥爭的猜疑。
但實際上這隻是各方的看法不同所導致的。
而且並不是兩派。
出乎意料,一向激進的長孫無忌不讚同用兵。
而諸葛丞相的意思其實也很明顯,他也不強求出兵,而是要求拿一個萬全的預案出來。
當然細細想來,其實也不奇怪,經曆不同導致個人思考方向也不相同,長孫無忌作為玄武門之變的主謀,往往會往陰暗麵去思考。
諸葛丞相生性謹慎,不管如何都要那個議案。
於謙也很簡單,愛民嘛。
“殿下,去年糧草充足,是因為咱們趁著拿破侖不備打得快,打得狠,而且隻需供給十數萬人,而今兵馬早已擴充,所需糧草本就大大增加,後方未曾遭受戰火摧殘,可高良薑河以東真真實實地淪為淪陷區,早就被搶了不知多少輪,哪裏來的糧食充當軍糧?”
於謙見葉雲低頭不語,仍舊不停地勸誡道:
“現如今既然要出兵,深入腹地,轉運之難必然高上一截,根本不是彼時戰事所能比擬的,所需糧草必然更多,高良薑河以東拿不出來糧草,難道要以西的百姓強征糧草嗎?”
於謙所言非虛,道出此次用兵之難。
葉雲聞言歎息,隻能開口道:
“可若真讓蒙古盡得西南膏腴之地,大勢已成,又該如何應對呢?”
“沿尹河構築防線,修築城池堡壘,就地屯糧,扼守衝要,以守代攻。”
於謙再次拱手。
“殿下。”軍事統計司指揮使,內閣秘書房玄齡從隊列中站出,俯身一禮,正色而言:
“諸位相公,臣掌錦衣衛,專司對外軍情,有一言以告,昔日臣便接到各種密報,而今更是有訊息直接表明尹河對岸已無歐羅巴守軍,其守軍皆以調到晚煙江,換而言之,此事絕非空穴來風,縱然有故意誘敵嫌疑,卻不能說絲毫不應。”
殿中文武盡皆嚴肅起來。
房玄齡執掌錦衣衛,處理的就是對外情報問題。
現在他說有可能是真的,那十有八九就有可能是真的。
“既然如此,依舊可以以守代攻,大明攻瓦剌之時,亦是通過北京城城下一戰禦敵,大破之,現如今依舊可以依此計行,以不變應萬變!”
於謙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既然如此,何妨將鵬舉城也送出去,咱們退居高良薑河?”
冷眼旁觀的李廣忍不住開口。
“嗯?”於謙聞得此言,瞬間理會其言語中的惡意,當下怒目相迴。
“不是要坐視西南膏腴之地盡歸蒙古嗎?此舉與送禮無異,何方將鵬舉城、慶吉城一並送過去,也好顯得大明朝是天朝上國,朝貢宗主,免得失了天家顏麵,墮了天家威風。”
於謙怒氣上湧,厲聲嗬斥:
“李廣!我大明一朝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死社稷,君王守國門!何來割土以充天家顏麵的荒唐事?”
長孫無忌立馬站出,對李廣大聲道。“李廣!這是在說軍國要事,不是讓你在這裏囂張跋扈隨意放肆的!”
“迴長孫丞相的話。”李廣昂首以對:
“不敢有絲毫放肆,依照我說,既然鵬舉成、慶吉城早就被搶了一番,是個窮地方,何妨也送出去?其實要我說,真要節省什麽糧食,咱們幹脆放棄整場,各迴各家,龍國也不用費勁抵抗,直接投降,任由立本、歐羅巴、北極圈、阿妹的瓜分就是了,既和平,又不用戰鬥,不是更為妥當?”
長孫無忌實在氣急,隨手抄起腰間玉板,當眾砸下:
“你若再有這些荒唐話,立刻滾出大殿!”
“迴長孫丞相的話。”李廣絲毫不懼,反而是更進一步,站在大殿中央高聲道:
“於我等漢人而言,坐視胡雜盡的膏腴之地,真是天下最荒唐之事!”
殿中眾人心中一驚,一時之間居然寂靜異常,隻留李廣一人依舊站在大殿中央放聲咆哮:
“幾位文人說得如此高興,可曾正眼看過一次我等武人是何神情?可曾問一問我等武人有何見解?今日不說什麽取了膏腴之地能夠自肥,也不說什麽形成夾擊之勢,隻說先前胡博武那個廢物當了盟主,歐羅巴人兵重,拿破侖用兵軍勢實在太大,你於謙、嶽飛、韓信這幾個廢物能仗著這個借口無奈敗退也就算了,可現在怎麽讓草原上的胡雜給嚇住了?你們明人被瓦剌打到首都,唐人被安祿山這個胡雜打得遷都蜀州,可我們大漢何曾懼過匈奴?我們漢人居然也怕胡人嗎?依我說,既然於謙相公想要和,那就和站在殿上的那個不說話的徐達一塊去後方等著就是,長孫相公想和,去找李靖就是,憑什麽要拉著我們漢人一塊如同王八一般縮著頭,你們唐人、明人是人,意見是意見,難道我們漢人便不是人嗎?”
長孫無忌氣得滿臉通紅,卻又說不出話來,便是於謙也無話可說。
因為就在李廣一人一陣咆哮過後,霍去病雖然與李廣不合,聞得此言卻是第一個昂首挺胸滿臉驕傲地率先站到李廣身後。
而在大漢冠軍侯霍去病之後,韓信冷著臉,領著殿中所有漢將向李廣身後匯集。
老秦人白起也是瞬間跟上,速度不弱於韓信。
項羽雖然一言不發,且素來看不慣韓信,也朝著大殿中央挪動兩步。
就算不是漢將的李靖、徐達、嶽飛雖然被罵,但都欲起身請戰。
哪個武人沒有脾氣?
哪個男人能頂得住李廣這樣罵?
盡管李廣今天說的話看起來實在荒唐,卻把整個會議推向了一個無法逆轉的方向。
“喊什麽?”葉雲聞言,表麵裝得十分生冷。
“現在講究華夏一統,你這種言論不行,得好好反思。”
“殿下。”興許是李廣被樊噲打服了,或者是李廣被打了一頓之後,又被重新啟用,對葉雲有一種類似於棄貓效應的心理,反正對葉雲是不敢不尊,立刻恭敬行禮道:
“二位大人此番言語實在教臣難以忍受。”
“說完了就在一旁候著。”葉雲複又看向韓信。
“能打的嗎?”
“能。”韓信的迴答簡單明了。
葉雲聞言一笑,又看向諸葛亮問道:
“能打嗎?”
“能。”諸葛亮迴答同樣簡潔。
葉雲輕輕一笑,朝著大殿走下,一手拉住長孫無忌,一手拉住於謙道:
“二位首相莫要生氣,李廣氣急之言,算不得什麽,咱們高居廟堂,當然要權衡利弊,李廣此言不過是受著時代限製,沒有擺脫狹隘的民族眼光,希望各位不要苛責。”
後麵的話明顯不是對長孫無忌和於謙說的。
要知道現在可是在直播呢。
但是李廣沒有聽懂。
“臣不是沒有眼光!”李廣說得非常認真:
“要真是草原上的胡雜來了,臣可以仗劍負弓,請為先鋒,先挫敵軍銳氣!況且打匈奴,別家軍隊不好說,但漢匈百年血仇,我漢軍必定拚死死戰,這都是有理有據的....”
“啊對對對....”葉雲連忙點頭,製止了李廣繼續往下說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