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走麥城(下)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得勝後的喜悅席卷龍國上下,素不飲酒甚至在軍中下了禁酒令的關二爺在拿下麥城後給將士們放了三天假,並且派遣使者前往劍門關報信。
當然,這些信使無一例外地全部被吳三桂偷偷做掉。
實際上自葉雲離開以後關二爺與後方的書信往來基本斷絕。
除了糧草運輸正常,當然要保持糧草後勤運輸正常。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後勤一旦出現問題關羽、葉雲肯定能夠發現。
所以吳三桂、錢意林二人特意放過後勤人員。
萬幸葉雲走小道前往劍門關,沒有走官道。
不然葉雲姓名也難保。
三天假期,關二爺沒有做出任何動作,隻是封賞有功之士。
甚至連沒有出力的錢意林、吳三桂兩萬人都因為掠奪五千匹戰馬而特意派去慰勞團隊。
吳三桂趁機要求留下五千匹戰馬,關老爺念及眼前這人在護城河橋上出手拉上一把,欣然同意。
不僅如此,關二爺沒有讓他們像其他軍隊一樣上繳戰利品,還表示雙方本就是兩隻軍隊,吳三桂所部繳獲所得戰利品無需他這個外人過問。
但是這三天時間十分關鍵。
第一天,吳三桂請戰,被關羽拒絕後獨自一人帶著一萬兵馬去“探查”敵情。
直到傍晚才迴營,並且接納五千“難民”過來。
五千隻有男人組成的“難民”。
吳三桂迴營第一件事情就是請二爺來決斷這五千人的去留。
這群“難民”衣衫襤褸,與尋常難民無異,加上二爺心善、傲上不欺下的性格,隻是迴了一封書信表示吳三桂隨意即可。
心中沒有過多盤問,甚至都沒有派人專門去排查。
隻是多幾句噓寒問暖的話,無非就是糧食夠不夠,武器夠不夠,軍中禦寒之物夠不夠等等。
對於這些吳三桂的迴複都是:
“請將軍速速支援!”
當然要支援,他本來就是奔著加害關二爺去的,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情他十分甚至九分的樂於接受。
隻能說這狗漢奸拿捏二爺拿捏的很好。
關老爺心軟,又吃軟不吃硬,吳三桂這麽一副捧著二爺,以關二爺為首的姿態,讓二爺心裏根本沒啥抵抗力。
這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個很實用的道理。
對你好的不一定都是好人,有些時候他們期望從你身上得到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
第二天,錢意林帶著另外一萬龍國人要迴到豐樂城,給關羽的理由是,這一萬龍國人雖然是係統複製過來的數據,但不習慣軍旅生活,要迴到城中休整。
隻因麥城是前線,怕出現其他的突發情況,所以要迴到一條信濃江之隔的豐樂城,並且問二爺借走一半船隻渡江。
關二爺也允了。
第三天什麽也沒有發生,一切都靜悄悄地,好似暴雨前的寧靜。
在二爺的視角裏,背後退路有著錢意林把守,又有吳三桂這位出身行伍的大將城外駐紮引為外援成掎角之勢。
根本不需要擔心什麽偷襲之類的事情,就算有當他關二爺的探馬斥候是瞎子不成?
接下來隻要全力攻關即可。
但我們依照著上帝視角攤開地圖就會發現,此時的二爺已經進入一個大口袋之中。
關老爺所在地麥城,背後豐樂城已被錢意林控製(西),前方道路被陰平關所阻(東)。
北方是信濃江上遊險要水路,水速很急,江中岸頭奇多,不少隱藏在江下。
南方是吳三桂軍營所在。
根本無路可逃!
關二爺的情報工作確實到位,甚至達到立本人剛出陰平關,他在麥城中立馬得到消息,立即率兵對敵,隻慢了幾分。
可惜敵人以一種想象不到的方式瞞天過海,來到這麥城城下。
*
第四天,端坐麥城批閱軍文的關羽被一位小卒驚動,趕緊起身披甲,擊鼓召將部署作戰任務。
而後火速帶領三萬錢江陸戰隊作為前鋒,朝著陰平關進發。
留下王二郎整編召集還在假期、或剛從假期迴來的軍隊。
二爺帶著三萬人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因為其餘士兵假期剛剛結束狀態不佳,第二是因為立本出陰平關的部隊隻有兩萬人。
並且這兩萬人打著上衫應玄的旗號。
關羽帶隊一路急行軍終於遇到同樣急行軍的上衫應玄,來上一場遭遇戰,大勝。
上衫應玄隻剩不到一萬人逃走,迴合後方援軍下寨。
關老爺思慮將士疲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也讓將士們安營紮寨好好休息。
第五天,關雲長率軍再次與上衫應玄交戰,上衫應玄敗,又退一百裏,又來了一萬援軍。
第六天,關二爺第三次攻克上衫應玄,後者撤軍一百五十裏,這次沒有任何援軍。
時間來到第七天,白天關羽與上衫應玄第四次交戰,這次上衫應玄所有部隊全部被打散,隻他一人孤身逃入關內。
而關羽急行軍來到離關十五裏外紮營。
連續幾天高強度激戰加高強度行軍的士卒疲憊不堪。
畢竟人家剛放完假,就有這麽大的工作量,換誰誰都不會適應。
哪怕是關二爺親自操練的錢江陸戰隊。
而這次總算是把上衫應玄打得徹底潰散,全軍上下都鬆了一口氣。
當晚所有人早早睡下,隻留幾個巡邏隊在外。
深夜,明月高照,關雲長合上手中《春秋》竹簡,揉揉眉心,脫衣準備就寢。
關二爺躺著躺著突然感覺身體在不自覺的搖晃。
他猛然坐起,就聽到如同地震般動靜從不遠處傳來,提刀披甲走出帳中,軍營之外已經火光衝天。
“將軍!有敵軍劫營!”一位副官倉促來到帥帳之前。
“這股子敵軍從營後方向而來,但陰平關守軍卻剛剛出動...”
關羽這時哪能不明白這時中了人家的疲兵之計,又以誘敵之法將自己引誘至此,正好落入一個大大的圈套!
“快傳我將令,我率親衛隊先行從北麵突圍,各部能跟就跟,跟不上以千夫長為建製各自突圍!”
副將領命速走,關羽也騎上親衛牽來的赤兔馬,火速突圍!
而在麥城之外,吳三桂的大營之中迎來了一位騎著大馬的立本人——上衫應玄!
當然,這些信使無一例外地全部被吳三桂偷偷做掉。
實際上自葉雲離開以後關二爺與後方的書信往來基本斷絕。
除了糧草運輸正常,當然要保持糧草後勤運輸正常。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後勤一旦出現問題關羽、葉雲肯定能夠發現。
所以吳三桂、錢意林二人特意放過後勤人員。
萬幸葉雲走小道前往劍門關,沒有走官道。
不然葉雲姓名也難保。
三天假期,關二爺沒有做出任何動作,隻是封賞有功之士。
甚至連沒有出力的錢意林、吳三桂兩萬人都因為掠奪五千匹戰馬而特意派去慰勞團隊。
吳三桂趁機要求留下五千匹戰馬,關老爺念及眼前這人在護城河橋上出手拉上一把,欣然同意。
不僅如此,關二爺沒有讓他們像其他軍隊一樣上繳戰利品,還表示雙方本就是兩隻軍隊,吳三桂所部繳獲所得戰利品無需他這個外人過問。
但是這三天時間十分關鍵。
第一天,吳三桂請戰,被關羽拒絕後獨自一人帶著一萬兵馬去“探查”敵情。
直到傍晚才迴營,並且接納五千“難民”過來。
五千隻有男人組成的“難民”。
吳三桂迴營第一件事情就是請二爺來決斷這五千人的去留。
這群“難民”衣衫襤褸,與尋常難民無異,加上二爺心善、傲上不欺下的性格,隻是迴了一封書信表示吳三桂隨意即可。
心中沒有過多盤問,甚至都沒有派人專門去排查。
隻是多幾句噓寒問暖的話,無非就是糧食夠不夠,武器夠不夠,軍中禦寒之物夠不夠等等。
對於這些吳三桂的迴複都是:
“請將軍速速支援!”
當然要支援,他本來就是奔著加害關二爺去的,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情他十分甚至九分的樂於接受。
隻能說這狗漢奸拿捏二爺拿捏的很好。
關老爺心軟,又吃軟不吃硬,吳三桂這麽一副捧著二爺,以關二爺為首的姿態,讓二爺心裏根本沒啥抵抗力。
這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個很實用的道理。
對你好的不一定都是好人,有些時候他們期望從你身上得到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
第二天,錢意林帶著另外一萬龍國人要迴到豐樂城,給關羽的理由是,這一萬龍國人雖然是係統複製過來的數據,但不習慣軍旅生活,要迴到城中休整。
隻因麥城是前線,怕出現其他的突發情況,所以要迴到一條信濃江之隔的豐樂城,並且問二爺借走一半船隻渡江。
關二爺也允了。
第三天什麽也沒有發生,一切都靜悄悄地,好似暴雨前的寧靜。
在二爺的視角裏,背後退路有著錢意林把守,又有吳三桂這位出身行伍的大將城外駐紮引為外援成掎角之勢。
根本不需要擔心什麽偷襲之類的事情,就算有當他關二爺的探馬斥候是瞎子不成?
接下來隻要全力攻關即可。
但我們依照著上帝視角攤開地圖就會發現,此時的二爺已經進入一個大口袋之中。
關老爺所在地麥城,背後豐樂城已被錢意林控製(西),前方道路被陰平關所阻(東)。
北方是信濃江上遊險要水路,水速很急,江中岸頭奇多,不少隱藏在江下。
南方是吳三桂軍營所在。
根本無路可逃!
關二爺的情報工作確實到位,甚至達到立本人剛出陰平關,他在麥城中立馬得到消息,立即率兵對敵,隻慢了幾分。
可惜敵人以一種想象不到的方式瞞天過海,來到這麥城城下。
*
第四天,端坐麥城批閱軍文的關羽被一位小卒驚動,趕緊起身披甲,擊鼓召將部署作戰任務。
而後火速帶領三萬錢江陸戰隊作為前鋒,朝著陰平關進發。
留下王二郎整編召集還在假期、或剛從假期迴來的軍隊。
二爺帶著三萬人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因為其餘士兵假期剛剛結束狀態不佳,第二是因為立本出陰平關的部隊隻有兩萬人。
並且這兩萬人打著上衫應玄的旗號。
關羽帶隊一路急行軍終於遇到同樣急行軍的上衫應玄,來上一場遭遇戰,大勝。
上衫應玄隻剩不到一萬人逃走,迴合後方援軍下寨。
關老爺思慮將士疲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也讓將士們安營紮寨好好休息。
第五天,關雲長率軍再次與上衫應玄交戰,上衫應玄敗,又退一百裏,又來了一萬援軍。
第六天,關二爺第三次攻克上衫應玄,後者撤軍一百五十裏,這次沒有任何援軍。
時間來到第七天,白天關羽與上衫應玄第四次交戰,這次上衫應玄所有部隊全部被打散,隻他一人孤身逃入關內。
而關羽急行軍來到離關十五裏外紮營。
連續幾天高強度激戰加高強度行軍的士卒疲憊不堪。
畢竟人家剛放完假,就有這麽大的工作量,換誰誰都不會適應。
哪怕是關二爺親自操練的錢江陸戰隊。
而這次總算是把上衫應玄打得徹底潰散,全軍上下都鬆了一口氣。
當晚所有人早早睡下,隻留幾個巡邏隊在外。
深夜,明月高照,關雲長合上手中《春秋》竹簡,揉揉眉心,脫衣準備就寢。
關二爺躺著躺著突然感覺身體在不自覺的搖晃。
他猛然坐起,就聽到如同地震般動靜從不遠處傳來,提刀披甲走出帳中,軍營之外已經火光衝天。
“將軍!有敵軍劫營!”一位副官倉促來到帥帳之前。
“這股子敵軍從營後方向而來,但陰平關守軍卻剛剛出動...”
關羽這時哪能不明白這時中了人家的疲兵之計,又以誘敵之法將自己引誘至此,正好落入一個大大的圈套!
“快傳我將令,我率親衛隊先行從北麵突圍,各部能跟就跟,跟不上以千夫長為建製各自突圍!”
副將領命速走,關羽也騎上親衛牽來的赤兔馬,火速突圍!
而在麥城之外,吳三桂的大營之中迎來了一位騎著大馬的立本人——上衫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