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走麥城(中)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羽入軍營之中與將士痛飲,期間錢意林表示治軍不力自罰三杯,關雲長欣然接受。
這事就被輕易地搪塞過去。
仿佛隻是一場小小的叛亂,仿佛隻是一支小小的插曲。
隻可憐那五十位拖家帶口的中年男子,被打上叛徒的帽子一輩子無法翻身。
死人如何能說話呢?
隻可惜關雲長信義為先,隻想著李大郎放冷箭時吳三桂拉上一把,不覺之間對二人放下戒備。
對於這場小小的叛亂也沒有過多追究。
有著上帝視角的龍國群眾憤恨不已,無一不想手撕錢意林。
這人做的事情太可氣了。
可錢意林父母、妻子、兒女都已經轉移國外,社交賬號已經被封禁。
群眾就算是想要報複也無從下手,隻能發幾條彈幕表達憤怒:
“可惜關老爺忠義,竟然要被這小人暗害!”
“二爺為人剛正,對於這種陰謀不善防範。”
“唉,這世道好人沒好報,做人不能太好了!”
“還好國家已經做出動作來要整治這些人!”
“還是有機會的!錢意林從遊戲裏出來肯定要迴到家中,到時候我們埋伏他一手。”
“好!說幹就幹!”
“慎重啊!這樣是違法的!”
*
二爺罷宴迴城後率軍在豐樂城中日夜操練,修造船隻。
錢意林、吳三桂沒有機會下手。
又過了三日,上衫應玄的一名信使秘密潛入軍營,為二人奉上一封書信。
關羽領軍一直休整半月,這才率軍出擊。
信濃江並非是長江那種巨型水係,兩岸相隔隻有五百多米。
在考察地形之後,關雲長發現一處可以登陸的淺灘。
信濃江河道像是一個彎彎的月亮,在信濃江中下遊岸邊突出那麽一塊。
此時關雲長手中可用之兵已經達到整整十萬,但真正會水戰的隻有三萬錢江陸戰隊。
其餘七萬人時間太短,來不及訓練隻能說是會遊泳,讓他們去水戰就是送菜。
思索良久,關雲長並沒有采用乘船渡江的方法,而是選擇搭建浮橋讓那不會水戰的七萬人能夠盡最大可能的發揮出優勢。
三更埋鍋造飯,五更出征,十萬人浩浩蕩蕩地就在江上搭建浮橋,全力渡河。
浮橋速度搭建很快,幾隻木筏小舟拿繩索綁在一起,再鋪上幾層木板,不說穩如平地,但也絕對不是有一點風浪就能衝歪的,讓大軍渡河輕輕鬆鬆。
唯一一點要說的是二爺搭建浮橋用的是鐵鎖。
上衫應玄迅速做出反應,麥城城內的內渡之中衝出大小戰船二百餘隻,在上遊列陣,順水而下朝著浮橋衝來!
當先的就是二十幾隻小舟,關雲長看的真切,這二十幾隻小舟速度奇快,吃水甚淺分明是有著引火之物。
立刻派兵強上浮橋,刀盾兵在前,弓手在後結成箭陣攢射那二十幾隻小舟。
不僅如此,還令八艘中型戰船前去攔截,八艘戰船迅速拉起一道封鎖線。
戰船在高,小舟在低,八艘戰船上的弓手、弩手如同踩螞蟻一般射殺著毫無遮蔽的小舟士卒。
二十幾隻小舟未能靠近浮橋,駕船士兵被弓弩射死,失去控製,讓八艘中型戰船趕到一邊。
前鋒部隊被擊敗並沒有影響立本餘下船隻的進攻速度,幾乎是頃刻之間,十艘大船在前撞開八艘中型戰船拉出來的封鎖線,數十隻小船緊隨其後從裂口鑽進去。
上衫應玄端坐城中指揮若定,通過旗語來傳達軍令。
不愧是立本軍事天才,就算主將遠在城中,指揮起來依舊如臂使指。
裂口越來越大,那二百多艘戰船已經全部鑽入。
八艘中型戰船士兵跳船而逃。
立本方的十艘大船以一往無前的姿態撞向浮橋,竟然將那浮橋木板生生撞爛,隻剩下幾根鐵索岌岌可危。
浮橋上的甲士弩手也紛紛落水。
“不好難道二爺要敗?”
“不可能!關老爺天下無敵!”
“可你看著架勢,渡橋都被撞斷了,還能怎麽樣?”
沉寂好長一段時間的立本群眾也借機跳了出來,出言嘲諷:
“嗬嗬,不過是仗著運氣僥幸勝利而已。”
“上衫應玄可是立本千年難得的軍事天才!”
“沒錯!上衫應玄帶領我們大立本帝國連勝三十二場!一舉蕩平東南亞!”
正當兩國群眾打口水仗之時,關羽反而輕聲一笑,絲毫沒有因戰場之上渡橋而出現任何負麵情緒。
“此戰必勝,上衫應玄已入我囊中矣。”
正當二百多艘船隻歡唿勝利,忽然聽得一陣鼓聲自信濃江上遊傳來。
隻見十多艘巨型戰艦,二十多艘大型戰艦,中、小型戰艦不計其數借著水勢衝來。
立本方的戰艦急忙掉頭,卻苦於水勢逆轉緩慢。
而那十多艘大船卻被那幾根岌岌可危的鐵鎖攔下,動彈不得。
更加急迫的是二爺又派出一支水師切斷江上與麥城之間的聯係。
沒了指揮的立本艦隊立刻亂了軍陣,如同澆盆開水的螞蟻一般四處亂跑。
而這種沒有建製的潰逃反而相互阻礙。
小船一亂大船不好行走,四處碰壁,而小船也沒有好到哪裏去,擠在一起反而沒能逃出來。
這一戰是真真正正地全殲立本水師。
*
“哈哈哈!不是說立本千年一遇的軍事天才嗎?不過如此而已。”
“之前那麽厲害是因為沒有遇到我們!這一下直接顯眼了吧!”
“哼,吹的厲害,實際上啥也不是。”
“錢意林、吳三桂都成內奸了,這麽關鍵的時刻也不見有啥動作。”
“就是,如果此時這倆二鬼子發動叛變,關老爺肯定措手不及。”
“這隻能說明上衫應玄根本不會打仗,把握不住機會,眼光連我們這些網友都不如!”
“給你機會你也不中用啊!”
*
關雲長毫不猶豫,指揮著三萬汗水陸戰隊迅速上岸構築防禦工事,而自己親自登上帥艦,要親臨戰場。
水軍覆沒隻是不能阻止關羽渡江,上衫應玄早在被關羽切斷與水軍聯係之時派遣一萬騎兵突襲下遊,力求在關羽三萬錢江陸戰隊立足未穩之時趕他們下海。
這一時機把握地非常及時,三萬錢江陸戰隊未能完全上岸,上岸的隻有八千餘人。
關二爺見到三裏地外煙塵大起,也反應過來究竟發生了什麽,當即擂鼓下令,令戰船讓出一條道路。
隨著戰旗揮舞,旗幟兵接受旗語傳令,波開浪裂似的出現一條道路,讓關雲長帶著帥艦直入岸邊,登上岸頭。
關二爺穩坐中軍,迅速挑出三千步兵下令開出一裏逆戰騎兵,承諾這三千步兵死後賞金封地。
顯然是要將這三千人當做敢死隊。
水戰不利於長兵器的發揮,水兵多帶刀盾而非長矛。
錢江陸戰隊也不例外,就算尋常步卒抵抗騎兵衝陣也需要長矛列陣輔以壕溝鹿角路障。
更不要提在這江畔平原,又剛剛從船上下來哪裏帶了什麽重武器?
三千步卒哪能抵擋得住一萬騎兵,儼然成了一場屠殺,陣線崩潰,一萬騎兵肆意追殺著四散而逃的龍國軍隊,慘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騎兵隊隊長搖動旗幟,一萬騎兵沒有損失多少,緩緩從追殺中歸隊,隨著戰旗一指,又繼續衝鋒起來。
*
“切,就算你水戰贏了又能如何?”
“你能閃得過我們騎兵突擊嗎?”
“根本躲不過去好嘛。”
“我看要不了多少時間就會被推下水去喂王八!”
“關羽還親自督戰,有什麽用嗎?”
“他分明是送人頭來的。”
*
這三千步卒拿命組成的人肉陣僅僅是拖了不到十分鍾。
但這十分鍾卻對瞬息萬變的戰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就在這一萬騎兵隊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剩下五千殘兵之時,卻發現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個嚴整的弓弩兵陣地。
關二爺並沒有像尋常一樣領士兵挖壕溝修築工事對敵,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騎兵突襲之下根本修築不成完備的防禦工事。
於是關羽下令運糧船靠岸,將一車車的糧食全都運來,一輛輛首位相連在岸上生生拉出一道防線。
弩手在前躲在運糧車後。
弓手躲在弩手後麵。
硬弩威力很大,而且訓練一個弩兵的成本比訓練一個弓兵便宜太多。
一個弩兵訓練起來甚至隻需要一個月。
畢竟隻需要扣動扳機和上弦就好。
而弓兵不然,訓練時間長,且拉弓太久手臂必然發酸,無法持久。
但在戰爭史中弓兵所占比重比弩兵高上太多。
弩箭的彈道是直線,無法拋射,使得戰時隻有第一排士兵能夠輸出。
而弓兵不然,弓兵彈道是彎的,可以往天上拋射形成密集箭雨。
而古時候打仗都是一堆人聚在一起結成戰陣,根本不需要考慮準度,火力覆蓋就好。
這就讓弓兵在實際戰鬥中的輸出遠遠高於弩兵。
關羽見到騎兵進入射程,立刻下令放箭。
一千弩兵扣動扳機,兩千弓手拉弓攢射。
三千箭羽發於一瞬。
正在奔襲的前軍人仰馬翻,後方全力奔馳的騎兵根本收攏不住直接踩踏過來,一時間戰馬嘶鳴、傷員哀嚎。
瞬間減員千餘人,騎兵隊隊長仍然指揮騎兵衝鋒,絲毫不顧及躺倒在地的傷員。
遠程騎射射程不如弓弩,一般來說騎弓偏小,不如步弓大,射程既然也不如步弓遠。
這種情況隻能期望著衝入箭陣近戰肉搏,不然根本沒有餘力反擊。
與此同時,弓兵第二波箭羽襲來,給騎兵造成巨大傷亡,騎兵衝鋒再次受阻。
等到弓兵射出第四波箭羽,弩兵才上弦完整,射出第二輪。
隻能如此了,騎兵已經近在咫尺,無法再射一輪。
不過也給這一萬騎兵隊造成不小傷亡。
此時這一萬騎兵隊隻有不到七千餘人。
而真正絕望得一幕才剛剛出現。
騎兵隊隊長直至運糧車前才看到那兩千手持木板伏在車後遮蔽身形的步兵。
二爺除了下令搬運糧車以外,還下令拆船。
將船上木板拆下發到僅剩的兩千步卒手中。
如果沒有這兩千手持木板的步卒,尚且有希望躍馬跳過運糧車殺入陣中。
而這兩千手持木板的步卒生生打碎了最後的希望。
正常來說木板沒有什麽殺傷力,不如刀盾,但當騎兵加速到一定程度後殺傷力瞬間提升,不是刀盾可比。
就拿街頭打架來說,身中一道可能不會死。
但是騎著電動車全速猛衝路障活的概率絕對不大。
此時也是這麽一種道理,騎兵隊隊長此時已知絕無可能突破這已經形成的弩兵陣地。
他心中萬分後悔,實在是不該追殺那三千敢死隊,白白浪費幾分鍾的時間讓關雲長有機會結陣,在岸頭立穩陣腳。
此時的後悔已經無用。
他看到紅臉長須的關二爺已經抬起一把硬弓,閃閃發光箭頭朝自己襲來,隻覺得天旋地轉,一股寒意始終無法驅散,接著失去知覺。
而身後的六千餘騎兵見到關二爺一箭射殺騎兵隊隊長,也就樹倒猴孫一般潰散。
一戰得勝的關羽並沒有繼續追擊而是下令剩餘錢江陸戰隊成員緩緩上岸,穩穩紮寨後又接了剩下兵員渡江,攏共八萬餘人在岸頭結結實實的駐紮下來。
安排完一切後已經到了下午,關二爺並沒有停歇而是帶著五萬人馬直撲麥城。
本想著在麥城城下紮寨,明日攻城,但上衫應玄直接放棄麥城,撤往陰平關。
根據遊戲規則,攻守雙方實力差距過大守方直接投降,關羽不費吹灰之力就接管城池。
而錢意林、吳三桂不知何時也率軍渡江成功,追擊撤退的上衫應玄,居然繳獲五千匹戰馬!
那可是足足五千匹戰馬!
戰果不可謂不豐。
僅此一戰大勝,自然是要慶功一番,各部按著功勞簿封賞,尤其是那三千敢死隊,居然還活著幾十人。
關雲長當即對著活著的幾十人賞百金、布百匹,還任命幾十人子嗣為官吏,又賞了五十畝土地。
而戰死的士卒也派信使前往通知家屬,封賞更是豐厚。
車馬、住宅、官職、金銀、布帛、耕牛、耕地、農具無一不全。
至此,距離京都僅剩一道陰平關。
陰平關隻要一破,立本再無翻盤的可能。
勝利唾手可得,而龍國上下也十分振奮,群情鼓舞,老百姓無一不在飯後談及關二爺兩戰兩捷打的立本毫無還手之力。
全然想不到災難就在幾天之後來襲!
這事就被輕易地搪塞過去。
仿佛隻是一場小小的叛亂,仿佛隻是一支小小的插曲。
隻可憐那五十位拖家帶口的中年男子,被打上叛徒的帽子一輩子無法翻身。
死人如何能說話呢?
隻可惜關雲長信義為先,隻想著李大郎放冷箭時吳三桂拉上一把,不覺之間對二人放下戒備。
對於這場小小的叛亂也沒有過多追究。
有著上帝視角的龍國群眾憤恨不已,無一不想手撕錢意林。
這人做的事情太可氣了。
可錢意林父母、妻子、兒女都已經轉移國外,社交賬號已經被封禁。
群眾就算是想要報複也無從下手,隻能發幾條彈幕表達憤怒:
“可惜關老爺忠義,竟然要被這小人暗害!”
“二爺為人剛正,對於這種陰謀不善防範。”
“唉,這世道好人沒好報,做人不能太好了!”
“還好國家已經做出動作來要整治這些人!”
“還是有機會的!錢意林從遊戲裏出來肯定要迴到家中,到時候我們埋伏他一手。”
“好!說幹就幹!”
“慎重啊!這樣是違法的!”
*
二爺罷宴迴城後率軍在豐樂城中日夜操練,修造船隻。
錢意林、吳三桂沒有機會下手。
又過了三日,上衫應玄的一名信使秘密潛入軍營,為二人奉上一封書信。
關羽領軍一直休整半月,這才率軍出擊。
信濃江並非是長江那種巨型水係,兩岸相隔隻有五百多米。
在考察地形之後,關雲長發現一處可以登陸的淺灘。
信濃江河道像是一個彎彎的月亮,在信濃江中下遊岸邊突出那麽一塊。
此時關雲長手中可用之兵已經達到整整十萬,但真正會水戰的隻有三萬錢江陸戰隊。
其餘七萬人時間太短,來不及訓練隻能說是會遊泳,讓他們去水戰就是送菜。
思索良久,關雲長並沒有采用乘船渡江的方法,而是選擇搭建浮橋讓那不會水戰的七萬人能夠盡最大可能的發揮出優勢。
三更埋鍋造飯,五更出征,十萬人浩浩蕩蕩地就在江上搭建浮橋,全力渡河。
浮橋速度搭建很快,幾隻木筏小舟拿繩索綁在一起,再鋪上幾層木板,不說穩如平地,但也絕對不是有一點風浪就能衝歪的,讓大軍渡河輕輕鬆鬆。
唯一一點要說的是二爺搭建浮橋用的是鐵鎖。
上衫應玄迅速做出反應,麥城城內的內渡之中衝出大小戰船二百餘隻,在上遊列陣,順水而下朝著浮橋衝來!
當先的就是二十幾隻小舟,關雲長看的真切,這二十幾隻小舟速度奇快,吃水甚淺分明是有著引火之物。
立刻派兵強上浮橋,刀盾兵在前,弓手在後結成箭陣攢射那二十幾隻小舟。
不僅如此,還令八艘中型戰船前去攔截,八艘戰船迅速拉起一道封鎖線。
戰船在高,小舟在低,八艘戰船上的弓手、弩手如同踩螞蟻一般射殺著毫無遮蔽的小舟士卒。
二十幾隻小舟未能靠近浮橋,駕船士兵被弓弩射死,失去控製,讓八艘中型戰船趕到一邊。
前鋒部隊被擊敗並沒有影響立本餘下船隻的進攻速度,幾乎是頃刻之間,十艘大船在前撞開八艘中型戰船拉出來的封鎖線,數十隻小船緊隨其後從裂口鑽進去。
上衫應玄端坐城中指揮若定,通過旗語來傳達軍令。
不愧是立本軍事天才,就算主將遠在城中,指揮起來依舊如臂使指。
裂口越來越大,那二百多艘戰船已經全部鑽入。
八艘中型戰船士兵跳船而逃。
立本方的十艘大船以一往無前的姿態撞向浮橋,竟然將那浮橋木板生生撞爛,隻剩下幾根鐵索岌岌可危。
浮橋上的甲士弩手也紛紛落水。
“不好難道二爺要敗?”
“不可能!關老爺天下無敵!”
“可你看著架勢,渡橋都被撞斷了,還能怎麽樣?”
沉寂好長一段時間的立本群眾也借機跳了出來,出言嘲諷:
“嗬嗬,不過是仗著運氣僥幸勝利而已。”
“上衫應玄可是立本千年難得的軍事天才!”
“沒錯!上衫應玄帶領我們大立本帝國連勝三十二場!一舉蕩平東南亞!”
正當兩國群眾打口水仗之時,關羽反而輕聲一笑,絲毫沒有因戰場之上渡橋而出現任何負麵情緒。
“此戰必勝,上衫應玄已入我囊中矣。”
正當二百多艘船隻歡唿勝利,忽然聽得一陣鼓聲自信濃江上遊傳來。
隻見十多艘巨型戰艦,二十多艘大型戰艦,中、小型戰艦不計其數借著水勢衝來。
立本方的戰艦急忙掉頭,卻苦於水勢逆轉緩慢。
而那十多艘大船卻被那幾根岌岌可危的鐵鎖攔下,動彈不得。
更加急迫的是二爺又派出一支水師切斷江上與麥城之間的聯係。
沒了指揮的立本艦隊立刻亂了軍陣,如同澆盆開水的螞蟻一般四處亂跑。
而這種沒有建製的潰逃反而相互阻礙。
小船一亂大船不好行走,四處碰壁,而小船也沒有好到哪裏去,擠在一起反而沒能逃出來。
這一戰是真真正正地全殲立本水師。
*
“哈哈哈!不是說立本千年一遇的軍事天才嗎?不過如此而已。”
“之前那麽厲害是因為沒有遇到我們!這一下直接顯眼了吧!”
“哼,吹的厲害,實際上啥也不是。”
“錢意林、吳三桂都成內奸了,這麽關鍵的時刻也不見有啥動作。”
“就是,如果此時這倆二鬼子發動叛變,關老爺肯定措手不及。”
“這隻能說明上衫應玄根本不會打仗,把握不住機會,眼光連我們這些網友都不如!”
“給你機會你也不中用啊!”
*
關雲長毫不猶豫,指揮著三萬汗水陸戰隊迅速上岸構築防禦工事,而自己親自登上帥艦,要親臨戰場。
水軍覆沒隻是不能阻止關羽渡江,上衫應玄早在被關羽切斷與水軍聯係之時派遣一萬騎兵突襲下遊,力求在關羽三萬錢江陸戰隊立足未穩之時趕他們下海。
這一時機把握地非常及時,三萬錢江陸戰隊未能完全上岸,上岸的隻有八千餘人。
關二爺見到三裏地外煙塵大起,也反應過來究竟發生了什麽,當即擂鼓下令,令戰船讓出一條道路。
隨著戰旗揮舞,旗幟兵接受旗語傳令,波開浪裂似的出現一條道路,讓關雲長帶著帥艦直入岸邊,登上岸頭。
關二爺穩坐中軍,迅速挑出三千步兵下令開出一裏逆戰騎兵,承諾這三千步兵死後賞金封地。
顯然是要將這三千人當做敢死隊。
水戰不利於長兵器的發揮,水兵多帶刀盾而非長矛。
錢江陸戰隊也不例外,就算尋常步卒抵抗騎兵衝陣也需要長矛列陣輔以壕溝鹿角路障。
更不要提在這江畔平原,又剛剛從船上下來哪裏帶了什麽重武器?
三千步卒哪能抵擋得住一萬騎兵,儼然成了一場屠殺,陣線崩潰,一萬騎兵肆意追殺著四散而逃的龍國軍隊,慘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騎兵隊隊長搖動旗幟,一萬騎兵沒有損失多少,緩緩從追殺中歸隊,隨著戰旗一指,又繼續衝鋒起來。
*
“切,就算你水戰贏了又能如何?”
“你能閃得過我們騎兵突擊嗎?”
“根本躲不過去好嘛。”
“我看要不了多少時間就會被推下水去喂王八!”
“關羽還親自督戰,有什麽用嗎?”
“他分明是送人頭來的。”
*
這三千步卒拿命組成的人肉陣僅僅是拖了不到十分鍾。
但這十分鍾卻對瞬息萬變的戰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就在這一萬騎兵隊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剩下五千殘兵之時,卻發現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個嚴整的弓弩兵陣地。
關二爺並沒有像尋常一樣領士兵挖壕溝修築工事對敵,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騎兵突襲之下根本修築不成完備的防禦工事。
於是關羽下令運糧船靠岸,將一車車的糧食全都運來,一輛輛首位相連在岸上生生拉出一道防線。
弩手在前躲在運糧車後。
弓手躲在弩手後麵。
硬弩威力很大,而且訓練一個弩兵的成本比訓練一個弓兵便宜太多。
一個弩兵訓練起來甚至隻需要一個月。
畢竟隻需要扣動扳機和上弦就好。
而弓兵不然,訓練時間長,且拉弓太久手臂必然發酸,無法持久。
但在戰爭史中弓兵所占比重比弩兵高上太多。
弩箭的彈道是直線,無法拋射,使得戰時隻有第一排士兵能夠輸出。
而弓兵不然,弓兵彈道是彎的,可以往天上拋射形成密集箭雨。
而古時候打仗都是一堆人聚在一起結成戰陣,根本不需要考慮準度,火力覆蓋就好。
這就讓弓兵在實際戰鬥中的輸出遠遠高於弩兵。
關羽見到騎兵進入射程,立刻下令放箭。
一千弩兵扣動扳機,兩千弓手拉弓攢射。
三千箭羽發於一瞬。
正在奔襲的前軍人仰馬翻,後方全力奔馳的騎兵根本收攏不住直接踩踏過來,一時間戰馬嘶鳴、傷員哀嚎。
瞬間減員千餘人,騎兵隊隊長仍然指揮騎兵衝鋒,絲毫不顧及躺倒在地的傷員。
遠程騎射射程不如弓弩,一般來說騎弓偏小,不如步弓大,射程既然也不如步弓遠。
這種情況隻能期望著衝入箭陣近戰肉搏,不然根本沒有餘力反擊。
與此同時,弓兵第二波箭羽襲來,給騎兵造成巨大傷亡,騎兵衝鋒再次受阻。
等到弓兵射出第四波箭羽,弩兵才上弦完整,射出第二輪。
隻能如此了,騎兵已經近在咫尺,無法再射一輪。
不過也給這一萬騎兵隊造成不小傷亡。
此時這一萬騎兵隊隻有不到七千餘人。
而真正絕望得一幕才剛剛出現。
騎兵隊隊長直至運糧車前才看到那兩千手持木板伏在車後遮蔽身形的步兵。
二爺除了下令搬運糧車以外,還下令拆船。
將船上木板拆下發到僅剩的兩千步卒手中。
如果沒有這兩千手持木板的步卒,尚且有希望躍馬跳過運糧車殺入陣中。
而這兩千手持木板的步卒生生打碎了最後的希望。
正常來說木板沒有什麽殺傷力,不如刀盾,但當騎兵加速到一定程度後殺傷力瞬間提升,不是刀盾可比。
就拿街頭打架來說,身中一道可能不會死。
但是騎著電動車全速猛衝路障活的概率絕對不大。
此時也是這麽一種道理,騎兵隊隊長此時已知絕無可能突破這已經形成的弩兵陣地。
他心中萬分後悔,實在是不該追殺那三千敢死隊,白白浪費幾分鍾的時間讓關雲長有機會結陣,在岸頭立穩陣腳。
此時的後悔已經無用。
他看到紅臉長須的關二爺已經抬起一把硬弓,閃閃發光箭頭朝自己襲來,隻覺得天旋地轉,一股寒意始終無法驅散,接著失去知覺。
而身後的六千餘騎兵見到關二爺一箭射殺騎兵隊隊長,也就樹倒猴孫一般潰散。
一戰得勝的關羽並沒有繼續追擊而是下令剩餘錢江陸戰隊成員緩緩上岸,穩穩紮寨後又接了剩下兵員渡江,攏共八萬餘人在岸頭結結實實的駐紮下來。
安排完一切後已經到了下午,關二爺並沒有停歇而是帶著五萬人馬直撲麥城。
本想著在麥城城下紮寨,明日攻城,但上衫應玄直接放棄麥城,撤往陰平關。
根據遊戲規則,攻守雙方實力差距過大守方直接投降,關羽不費吹灰之力就接管城池。
而錢意林、吳三桂不知何時也率軍渡江成功,追擊撤退的上衫應玄,居然繳獲五千匹戰馬!
那可是足足五千匹戰馬!
戰果不可謂不豐。
僅此一戰大勝,自然是要慶功一番,各部按著功勞簿封賞,尤其是那三千敢死隊,居然還活著幾十人。
關雲長當即對著活著的幾十人賞百金、布百匹,還任命幾十人子嗣為官吏,又賞了五十畝土地。
而戰死的士卒也派信使前往通知家屬,封賞更是豐厚。
車馬、住宅、官職、金銀、布帛、耕牛、耕地、農具無一不全。
至此,距離京都僅剩一道陰平關。
陰平關隻要一破,立本再無翻盤的可能。
勝利唾手可得,而龍國上下也十分振奮,群情鼓舞,老百姓無一不在飯後談及關二爺兩戰兩捷打的立本毫無還手之力。
全然想不到災難就在幾天之後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