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鎮,總兵劉良佐。


    字明輔,山西大同人。


    因其常騎一匹雜色馬,作戰時引人注目,故人稱花馬劉。


    早年,劉良佐因生活所迫,從盜匪加入了農民軍,後見發展無望,轉而投身明軍。


    在明軍中,他深知流寇老營的厲害,因此盡量避免與他們的主力交戰。


    反而欺壓那些剛剛轉化為農民軍的流民,,以此增加自己的政績。


    因戰功顯赫,他一路升至總兵,成為權臣。


    然而,因升官而逼反的農民眾多,他已無法計數。


    在崇禎末年,麵對進擊京城的李自成,崇禎皇帝下令劉良佐進京勤王。


    然而,劉良佐卻選擇了抗旨不遵,率軍南下避難,其間仍不忘搶掠,名列江南士紳的黑名單。


    後因與黃得功共事過,在其幫助下成為馬士英的馬仔,成為南明的一個將領。


    《南渡錄》記載,劉良佐投降南明後,被派往臨淮鎮守。


    然而當地士紳得知其罪行後,關閉城門,拒絕其入城。劉良佐竟下令攻城,這顯示出其秉性惡劣。


    後經馬士英親自出麵幹預,命其駐守壽縣,後移師至鳳陽,此事才得以平息。


    自成為四鎮之一後,劉良佐的“政績”唯有大興土木營造府宅;


    貪汙腐敗,無惡不作。


    他幾乎將所有壞人幹的事,都嚐試了一遍。


    因弟弟劉良臣在鬆錦一戰中投降了清軍,他與清朝保持曖昧關係,為自己留下一線生機。


    後來,清軍南下時,劉良佐識時務地投降了清軍。


    再後來,他一直秉持著與清朝曖昧的態度,未曾動搖。


    當清軍攻來時,他二話不說就投降了。


    總的來說,劉良佐是一位充滿矛盾的將領。


    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卻因貪婪欺壓百姓,導致眾叛親離。


    在大明存亡之際,他選擇背叛明朝投靠清朝,反映出其政治立場的不堅定。


    劉良佐主動請纓,與黃得功的部將田雄、馬得功等人勾結,煽動他們降清,從而瓦解了黃得功的勢力,為清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在四鎮之中,劉良佐毫無忠君愛國思想,他的唯一思想就是有奶便是娘。


    第四鎮,的總兵是劉澤清。


    他字鶴洲,是山東曹縣人。


    由於家境貧寒,他曾淪為市井無賴,甚至被鄉裏驅逐出境。


    走投無路之下,他參了軍。憑借驍勇善戰,他成為一名能打的將領。


    在平定登州孔有德之亂中,他一戰成名,被封為明朝的山東總兵,成為名將。


    在崇禎末年,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時,崇禎皇帝下令讓劉澤清進京勤王。


    結果,劉澤清故意從馬上摔了下來,以此為借口。


    然後,他卻以“墜馬受傷”為由,故意拖延,不肯率兵勤王。


    明朝滅亡後,劉澤清害怕李自成來攻,擅自離職,率軍南逃。


    他盤踞在淮安一帶,成為一個軍閥。後來,當南明選擇皇帝時,劉澤清選擇支持東林黨,打算擁立潞王登基。


    但當他得知三鎮逼宮後,立刻改擁福王朱由崧登基。


    在四鎮中,劉澤清是最沒有原則的將領。


    當成為四鎮之一、鎮守地方時,有人問他如何抵禦敵軍,他卻笑著迴答:“我擁立福王登基,不過是以供我休息耳,萬一有事,我自會選擇江南一郡隱居。”


    當清軍南下時,劉澤清沒有抵抗就投降了清軍。


    這樣的行為無疑加深了南明王朝的弊端。


    四鎮自視甚高,飛揚跋扈,對朝廷毫不放在眼裏。


    他們不僅不聽從國家的指揮,還肆意收取賦稅,治理的地方儼然成了他們的獨立王國。


    在當軍閥期間,他們大興土木、貪汙腐敗,給地方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總的來說,這四鎮雖然自詡為南明的支柱,但他們的行為卻給南明帶來了巨大的動亂和困擾。


    他們沒有忠誠和規矩的概念,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這種行為不僅讓南明陷入困境,也讓他們自己成為了割據一方的土皇帝。


    更可怕的是,除了不聽命令、自行其是外,四鎮還極其喜歡內訌。


    一有機會,他們就會互相攻殺,吞並對方的地盤。


    這種情況,讓他們的頂頭上司史可法無可奈何,也無計可施,隻能頭痛不已。


    在1645年的,正月初五。


    剛剛坐上龍椅,身為監國的朱由崧宣布召開會議,意在商討軍情,以建立南明的防線。


    然而,百官心知肚明,這次會議的真正目的,其實是論功行賞,犒賞那四位有擁立之功的將軍。


    朱由崧有意提升他們的官職,讓他們鎮守一方。


    在君臣之間的默契中,這四位將領得到了提拔。


    他們各自得到一個封地,成為一方之霸。


    自此以後,他們也有了一個新的稱謂——四鎮。


    ————分——割——線—————


    李楓最後結出了,四鎮之中,黃得功可以招降重任,其餘三鎮如果願意投降,隻當他們是炮灰的角色。


    至於左良玉能力是有的,如果他願意投降,再好不過了。


    同時,李楓派遣使者,前去招降江北四鎮和左良玉。


    給予左良玉荊州郡公爵位,賜三千戶糧食收購權,雲貴守備軍大將軍兼雲南總兵。


    黃得功的招降條件是,安徽守備軍總兵,賜爵位,合肥郡公,賜二千戶糧食收購權。


    【注意:李楓已經下令拆分南直隸為(江蘇,安徽。),湖廣拆分為(湖北,湖南),陝西拆分為(陝西,甘肅)。山東拆分為(山東,遼東)。】


    雖說高傑素質不高,好歹是個抗清戰死的,李楓還是覺得給出一個招降的誠意。


    招降高傑的條件是,賜爵位:沛縣縣侯,雲貴守備軍貴州總兵,賜五百戶糧食收購權。


    至於劉良佐和劉澤清兩人,李楓完全沒有好感,這兩人基本上都沒有過抗清的打算。


    因此,李楓對他們,也沒必要給出太高的招降誠意,大不了自己派兵滅了他們就是。


    對於劉良佐的招降待遇是,賜鄉伯爵位,擔任貴州參將,賜一百戶糧食收購權。


    劉澤清的招降待遇是,賜鄉伯爵位,擔任雲南參將,賜一百戶糧食收購權。


    沒錯李楓的打算是,如果他們識相投降的話,就把左良玉,劉良佐,劉澤清,高傑四人的軍隊,統一組成雲貴守備軍。


    把四人作為西征,貴州的李定國和雲南的沐氏開路部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告訴崇禎,沒銀子我還剿個錘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音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音先生並收藏告訴崇禎,沒銀子我還剿個錘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