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美洲很遠,想要把墨西哥和秘魯的白銀弄迴來需要很長的時間。


    朱祁鈺自然是等不了那麽長時間的。


    明朝後期,流入大明的白銀除了西班牙帶來的美洲白銀,還有日本白銀。


    日本也是明朝白銀的最初和主要來源。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貧瘠,但銀礦豐富。


    明代時,日本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性很大,而當時明朝政府是禁止海外貿易,隻允許朝貢貿易。


    也就是說,你可以向我朝貢,我作為天朝上國,為了達到萬國朝宗的政治目的,原則是厚往薄來,常常幾倍幾十倍的賞賜給朝貢國。


    比如黃金、玉器、絲綢、棉布、瓷器、鐵器、蔗糖等,甚至包括日本當時的貨幣——銅錢,也需要大量來源於中國。


    其中,明永樂三年,賞賜給日本國王的物品中有銅錢一百五十萬枚,次年又給了一千五百萬枚,王妃五百萬枚;


    再三年後又給一萬五千貫(1000枚銅錢1串叫一貫)。


    而通過朝貢、走私等形式流入日本的永樂錢、宣德錢,不僅數額龐大,且在日本的貨幣演變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日本除了通過朝貢換取所需商品,絕大部分的需求則需要通過走私貿易獲得。


    而受製於自己資源匱乏,除了能提供硫磺、倭刀、馬、蘇木等商品進行交換,其餘大部分隻能靠白銀購買。


    當時,日本的石見、秋田、佐渡等礦山都盛產白銀,其主要流向明朝。


    在此過程中,葡萄牙和荷蘭人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他們從長崎把白銀運到澳門等地,再將換得的明朝商品運往長崎,往來販運,獲利相當的豐厚。


    據日本學者研究認為,在十七世紀初,由日本人、明朝人、葡萄牙以及荷蘭人的船隻,從日本載運出口的白銀每年可達到公斤。


    照此計算,僅僅在明朝初年的40多年間,至少應有2億兩白銀從日本流入明朝。


    而當時明朝政府,好的年份,如萬曆年間,一年財政收入隻有400萬兩左右。


    日本的石見銀山。這個銀礦多大呢,鼎盛時期一年產銀200噸,占當時全世界銀產量的三分之一。


    這麽大的銀礦,距離又比較近,朱祁鈺自然要把他拿下,解決大明的缺銀問題。


    順帶也把倭寇的問題解決了。


    因古代華夏稱日本為倭國,故稱之為倭寇。


    最早通過海上侵襲華夏沿海的倭寇發生在元朝中葉,至明代倭患問題變得棘手起來。


    在嘉靖年間甚至一度成為王朝政府的心腹之患。


    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之時,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室町時代,分為南北朝。


    南北之間鬥爭激烈,幕府對於各地大名控製力日漸削弱,繼而日本各地的大名紛紛獨立,日本進入到所謂的戰國時代(1467—1603)。


    當時日本九州、四國、本州三島分裂成為數十個小國。


    它們彼此間攻伐不息,後來織田信長統一了日本大部,後繼者豐臣秀吉大致統一了日本。


    最終在1603年德川家康才最終完成日本的統一,建立德川幕府。


    在漫長的戰亂歲月裏,日本的各方勢力無不竭力擴軍備戰,遂出現了數量龐大的武士階層。


    然而,由於各種勢力興衰分合不定,每年都有大量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


    他們於是流落海上,從事劫掠,有些甚至在華夏沿海活動,成為所謂的倭寇。


    實際上,倭寇與海盜差不多。


    朱祁鈺要掃清海上障礙,直接出兵倭國,把倭國作為殖民地。


    然後把倭國的銀礦全部挖幹淨,不僅是銀礦,金礦也要挖幹淨。


    倭國現在還處於戰亂時代,朱祁鈺打算派大軍出征倭國,平息倭國的戰亂。


    至於以後的治理,朱祁鈺覺得並不難。


    大明的這些宗室中,有一些人對皇位還是抱有想法的。


    既然如此,那就把他們重新分封到倭國去,倭國是有四個大島組成的,正好可以分封四個藩王出去。


    以後的治理就交給藩王了,大明隻要倭國的銀礦和金礦等。


    將來對舊港以南的南洋諸國,朱祁鈺也是計劃把宗室的人分封到那裏。


    後世舊港以南的南洋有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和東帝汶四個國家,又可以分封四個藩王。


    要當王,當皇帝就去別的國家,征服人家後你就這裏的王了。


    至於舊港以北的南洋諸國,朱祁鈺準備將他們納入大明版圖,不會分封給宗室。


    剩下的宗室,朱祁鈺也計劃把他們分封出去。


    後世的美洲共有35個國家,它們分別是:


    阿根廷,巴哈馬,伯利茲,美國,玻利維亞,巴西,巴巴多斯,加拿大,哥倫比亞,智利,哥斯達黎加,古巴,委內瑞拉;


    薩爾瓦多,厄瓜多爾,格林納達,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海地,牙買加,聖盧西亞,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


    秘魯,烏拉圭,巴拉圭,蘇裏南,多米尼加,多米尼克,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


    又可以分封至少三十五個藩王出去。


    還有大洋洲,也就是澳洲這一帶。


    後世的大洋洲總共有14個獨立的國家:


    分別是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新西蘭、斐濟、所羅門群島、帕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瑙魯、瓦魯阿圖、圖瓦盧、薩摩亞、基裏巴斯和湯加共和國。


    至少又可以分封十四個藩王。


    特別是澳洲,地方大,土著又少,可以安置不少宗室之人。


    朱祁鈺發現這是一個解決宗室問題的最好的辦法。


    隻要把宗室打發出去,朝廷就可以多很多土地。


    宗室之人不願意?那就抄沒家產貶為庶民。


    把這些土地化為皇莊,內帑的收入就會大大提高。


    其他的辦法,治標不治本。


    斷了宗室的供養,宗室會有很大的意見,甚至可能有人起來造反。


    雖然能夠鎮壓,但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繼續供養,朝廷負擔不起。讓宗室經商,又會造成壟斷。


    還不如讓宗室帶上家產進行遠征,開拓自己的疆土。


    對於沒什麽錢財的宗室,朝廷給他一批錢糧,讓他們擁有起始資本。


    隻要宗室給力,以後美洲和大洋洲及南洋就全是漢人的天性,都說漢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禾並收藏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