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忱果然被朱祁鈺畫的大餅打動了,很快就給朱祁鈺上了厚厚的折子,把他的計劃報了上來。


    加封三公和爵位,周忱暫時不敢想,皇上給他封賞的前提是他完成每年上千萬兩白銀的稅收。


    這個不是一兩年能夠完成的。


    眼下周忱需要做的是將永寧三年(1453)的稅收增加,並為景泰元年(1454)的稅收翻倍做準備。


    周忱在奏折中提到,困擾大明稅收太少的主要原因是大明寶鈔。


    朝廷的俸祿本來就低,朝廷還經常用大明寶鈔代替俸祿,導致各級官員的工作熱情不高,收稅的積極性不大。


    甚至各地官員於聯合士紳弄虛作假,將大量本該納稅的田產變成不用納稅的田產。


    這就是士紳等把大量田產掛在藩王和郡王府名下的原因,因為藩王和郡王的田產是不用交稅的。


    由於紙質較差,大明寶鈔難以耐久,且明代紙幣隻發不收,既不分界,也不迴收舊鈔,發行數量又無限製。


    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泛濫成災,發行當年就通貨膨脹,貶值極快,人民紛紛棄之。


    周忱建議廢除大明寶鈔,統一貨幣,隻使用銅錢和金銀兩作為大明的貨幣。


    同時,周忱提議提高官員的俸祿,不求翻倍,隻要漲個一兩成就行,官員俸祿翻倍的朝廷吃不消。


    這也是為了更方便地征收田賦和商稅,因為很多官員都是出自士紳大族,家庭田產很多,也經商。


    對於商稅,周忱希望覺得應該區別征收。


    對於小攤小販,象征性征收一些就行了。


    對於一般的商鋪和商行,按照原來的商稅定例征收就行。


    對於大的商行,應該提高征收比例,但不宜太高,周忱建議三十取三,也就是十取一。


    不過,周忱把茶和鹽忘了,朱祁鈺記得大明後期私鹽泛濫,鹽稅這塊也需要做改革。


    朱祁鈺看過之後,把周忱叫來了。


    這個事情暫時隻有他們倆知道,商議也隻能他們倆先商議。


    “臣周忱參見皇上,皇上萬年!”


    “免禮!”


    “周尚書,你的奏折朕已經看過了!”


    朱祁鈺沒有往下說而是看著周忱。


    “臣該死,不該亂言!”


    周忱瞬間冷汗直冒,趕緊跪地求饒。


    大明寶鈔是太祖定下的東西,他建議廢除大明寶鈔是對太祖不敬。


    “起來吧,看把你嚇的。朕要說的是你周少傅的建議很好。”


    朱祁鈺讓周忱起來,果然涉及到朱元璋的事,大臣們都很害怕。


    “王誠給周尚書搬個凳子,準備茶水。”


    因為需要跟周忱探討很久,朱祁鈺不忍周忱一直站著。


    “謝陛下恩典!”


    周忱一聽皇上讓他坐,趕緊說謝,過去大臣們到禦書房匯報事情,可很少有坐的機會。


    他能夠坐下禦書房與皇上商議也算一種莫大的榮耀了。


    “雖然朕也是靠太祖留下的祖訓登的基,當上的皇帝,但太祖借鑒宋朝交子和元朝元鈔發明的大明寶鈔確實可用性太差了。


    朝廷隻發卻不收,極大的打擊了天子百姓對大明寶鈔的信任。”


    宋代出現紙幣以來,曆經金元,其發幣體係已經比較完善。


    朱元璋上台以後繼承前製,沒想到卻造成了紙幣大幅度的貶值,使明朝成了古代中國最後一個使用紙鈔的王朝。


    明朝建立之初,寄厚望於鈔票,希望通過發行鈔票來增加國家的收入,所以就有了這大明寶鈔。


    寶鈔表麵有“大明寶鈔,天下同行”的字樣,上麵還寫明了告發私印鈔票者有賞。


    幣值分為一貫、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等。


    因為考慮到很多人不識字,還細心的用圖畫的形式來表示麵值。


    在鈔票上印有錢串的圖畫,一串就代表一百文,同理如果是一貫的話,就畫上十串。


    官方又規定了大明寶鈔與一些中介物的比值:每一貫鈔票,等同於一千文錢,等於一兩銀子;


    而四貫鈔票又等同於一兩黃金。這麽一來,大明寶鈔就與其他貨幣掛鉤。


    而到了實際的流通過程中,朱元璋卻禁止金銀的流通,甚至根據交易額的多少規定必須使用紙鈔。


    當時規定凡是一百文以上的交易就一定要使用紙幣,而對於一百文以下的交易才可以使用銅錢。


    金銀則被完全禁止了。


    但朱元璋製定的這種製度卻有明顯的弊端。


    官方規定紙鈔與金銀等的比價,但是卻是不可兌換的。


    意思是假如你用手裏的金銀可以跟朝廷兌換等價的紙鈔,但是如果你想把紙鈔兌換成金銀卻是毫無可能。


    而且政府對於寶鈔的發行數量是沒有限製的,完全把紙鈔當作朝廷的斂財工具。


    當需要收稅的時候,朝廷規定必須繳納一定比例的金銀或者銅錢。


    這麽一來,民間的金銀、銅錢就源源不斷的流入了朝廷的口袋,但是由於紙鈔的濫發,很快紙鈔就遭到了大幅度的貶值。


    據明實錄記載,到了洪武二十七年的時候,每貫寶鈔從兌換一千文錢到現在隻能兌換一百六十文錢,貶值幅度高達六倍之多。


    而當時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深受寶鈔之害,就連官員也不能幸免,明初官員俸祿的發放是以寶鈔支付的。


    那麽可想而知,隨著寶鈔的貶值,他們所能得到的俸祿也在不斷的縮水。


    對於本就俸祿不多的明朝官員來說,這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直到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大明寶鈔仍在流通,而且他留下祖製要求後世子孫必須使用寶鈔。


    一向視朱元璋的話為天意的朱氏後代子孫自然老老實實地奉行。


    所以後世雖然紙鈔不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但是從未停止發行。


    不過此時的大明寶鈔已經基本上淪為了廢紙一堆。


    老百姓非常的嫌棄,僅僅依靠皇權的影響力還在苦苦支撐而已。


    所以,周忱可謂是頂著誅九族的風險向朱祁鈺建議廢除大明寶鈔。


    隻有廢除大明寶鈔,迴歸銅錢和金銀為通用貨幣,收田賦才會更容易些。


    “大明的貨幣確實到了該改革的時候,周尚書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僅無錯還有功。”


    朱祁鈺肯定了周忱的大膽,在周忱之前,不是沒人想到大明寶鈔這個問題,但都不敢提。


    在大明,太祖朱元璋的話就是絕對聖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禾並收藏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