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登基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處理完朱瞻墡、孫太後、朱祁鐄、朱祁鉦和朱見潾的後事,朱祁鈺也開始準備登基了。
經過三請三讓和繁雜的流程,朱祁鈺終於成為皇帝。
“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臣們齊齊跪拜行禮。
“平身!”
朱祁鈺讓大臣們起來。
月台上,喊上朝的還是興安,本來朱祁鈺是準備讓成敬代替興安的,但想到成敬對司禮監不熟悉,就先讓他做了秉筆。
等興安把成敬帶出來了,就讓去找朱祁鎮去。
朱瞻墡找了三年多,都沒摘到
至於朱瞻墡的貼身太監,朱祁鈺準備讓他去裕陵給朱瞻墡守陵,讓他繼續服務朱瞻墡。
孫太後的貼身太監徐賓,朱祁鈺也準備讓他去守景陵,繼續服務孫太後。
這人留在宮裏,朱祁鈺不放心。
至於金英,被朱瞻墡派去南京守孝陵去了。
這老太監資格太老了,留在宮裏礙事。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興安高喊。
“啟稟皇上,臣內閣首輔陳循有本啟奏!”
陳循先站出來,朝中有一些事情需要皇上處理。
“準奏!”
朱祁鈺知道自從朱瞻墡死後,朝廷積壓了不少事情,都等著他來處理呢。
“第一件事是先帝死後這段時間的一些奏折需要皇上批閱,一些事情需要皇上定奪。
第二件事是平複輿論,先帝和太後及太子等人的死後引起了京城百姓的諸多議論,都在懷疑臣等造反。
可臣等確實沒有造反,先帝和太後及太子等人的死與臣等沒有關係。
請皇城為臣等正名。
第三件事是派使者去淮安接皇上的妻妾子女迴京。
然後對八位娘娘及皇子和公主進行冊封。
第四件事是皇上的年號,臣等準備了幾個,請皇上定奪。
第五件事是遵吳太妃當為太後,臣等請皇上冊封吳太妃為太後!”
陳循把朝廷的幾件大事都匯報了一下,把奏本呈上。
成敬接過來,遞給興安,興安又遞給朱祁鈺。
“準!
先帝未處理的奏折和先帝治喪期間的奏折,讓通政司送到司禮監,司禮監,朕這幾日就處理。
內閣和六部尚書與朕一道,吏部由左侍郎代王尚書。
第二件事,此乃皇家醜事,與諸卿無關,朕即刻下旨澄清此事。
第三件事就辛苦王尚書和寧陽候及商大學士走一趟了!
至於冊封,等她們到京城以後再說。
第四件事,關於朕的年號,就用景泰,明年為景泰元年。
第五件事,以首輔和大宗伯為使,冊封吳太妃為太後。”
其實這就是一場交換。
大臣們主動提出尊吳太妃為太後,對朱祁鈺的妻妾子女進行冊封,目的就是讓朱祁鈺下旨澄清京城百姓懷疑他們造反一事。
大臣們確實沒有造反,否則哪能把他接迴來。
“臣等遵旨!”
大臣們紛紛領旨,隻要朱祁鈺下旨了,百姓們對他們就不會有懷疑了。
“孤這也有幾件事情,一是先帝和皇兄的妃子的安置。
朕欲在宮外為其修建一處居所,供其居住。
至於公主和其母妃,成婚前繼續住在宮裏。
第二件事是皇兄直接沒有消息,朕作為弟弟,不能不聞不問,得繼續派人找皇兄。
先帝派去找皇兄的人繼續找,等朕理清了朝廷的事情,再派一兩個一起尋找皇兄。
第三件事,父皇臨終前後悔年少衝動廢了胡皇後,朕欲幫父皇彌補過程,恢複胡皇後的位號。
並將胡皇後葬入景陵,與太後一道長眠在父皇左側。
同時,尊胡皇後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後,進入祖廟。
以慰父皇和胡皇後的在天之靈。
另外,尊太後為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後,進入祖廟。”
朱祁鈺要恢複胡善祥的皇後之位,同時將其葬入景陵,並與孫太後一道給她上諡號,進入祖廟。
曆史上,給胡善祥恢複皇後之尊,是朱祁鎮複位後錢皇後勸說的。
朱祁鎮感念胡善祥人品高貴,要不是胡善祥主動讓位,自己恐怕也不一定能當上皇帝。
不過,隻是給胡善祥把陵搬到帝陵,安皇後規格重修陵墓,封了諡號。
並沒有將其與朱瞻基合葬,更沒讓其進入祖廟。
朱祁鈺不僅要給她恢複皇後之尊,封諡號,更是要將其與朱瞻基合葬,並進入祖廟,享受後麵帝王的祭拜。
朱祁鈺說完,奉天殿內一片安靜。
前兩件事好說,第三件事前半部分也沒問題,隻有將廢後胡善祥葬入景陵,並進入祖廟這點有些不妥。
胡善祥被廢,她自己並無過錯,這也是被廢後張太後對其照顧有加的原因。
“臣遵旨!”
見眾人沒有反應,寧陽候陳懋站出來。
胡善祥已經死了,本來朱祁鎮和孫太後就沒有按規矩將其下葬,而是以嬪妃的規格葬到金山。
當時張輔、蹇義、楊榮、夏原吉、楊士奇等大臣都反對宣德帝廢了胡皇後。
孫太後與朱祁鎮一直看不起朱祁鈺,不就仗著孫太後成了皇後,朱祁鎮成了太子嗎。
嚴格說起來,朱祁鎮也隻是庶出,孫太後生他的時候隻是貴妃,並不比朱祁鈺高貴多少。
朱祁鈺這麽做也是把這個事實擺出來,自己的身份並不比朱祁鎮差,唯一差的隻是沒有受過係統的帝王教育。
“臣遵旨!”
“臣遵旨!”
“臣遵旨!”
胡濙、王直和金濂也跟著領旨,這件事朱祁鈺在朝堂上提出來就是要大家支持。
就算大家不支持,他也會這麽做。
目的是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闡明正統帝與他都是庶出。
“臣等遵旨!”
緊隨其後,勳貴和文臣中的不少人也站出來領旨,支持朱祁鈺。
“臣等領旨!”
陳循一看,已經有三分之一大臣讚同了,他再糾結就不好了。
於謙想反駁,被陳循製止了。
這件事朱祁鈺已經勢在必行,讓商輅代與王直陳懋一道出使淮安,又讓他與胡濙作為冊封吳太妃為太後的使臣,已經很給他麵子了。
他若不答應,這個使臣就沒他份了。
“臣等領旨!”
有了陳循和於謙的帶頭,其他人也紛紛領旨。
“第四件事,瓦剌的危險還在,也先和阿刺知院兩大首領還在,大明不能放任不管,否則又會出現瓦剌兵臨城下的情況。
兵部拿出一個解決瓦剌威脅的辦法來。
朕的意思是過去的防守策略不可行,當將漠南漠北納入大明版圖,實行如兩京十三省一樣的統治。
內閣和六部好好研究,拿出一個辦法來。”
麵對異族,朱祁鈺覺得一味的抵禦並沒有用。
唯有將其收入囊下,對其進行王化才行。
經過三請三讓和繁雜的流程,朱祁鈺終於成為皇帝。
“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臣們齊齊跪拜行禮。
“平身!”
朱祁鈺讓大臣們起來。
月台上,喊上朝的還是興安,本來朱祁鈺是準備讓成敬代替興安的,但想到成敬對司禮監不熟悉,就先讓他做了秉筆。
等興安把成敬帶出來了,就讓去找朱祁鎮去。
朱瞻墡找了三年多,都沒摘到
至於朱瞻墡的貼身太監,朱祁鈺準備讓他去裕陵給朱瞻墡守陵,讓他繼續服務朱瞻墡。
孫太後的貼身太監徐賓,朱祁鈺也準備讓他去守景陵,繼續服務孫太後。
這人留在宮裏,朱祁鈺不放心。
至於金英,被朱瞻墡派去南京守孝陵去了。
這老太監資格太老了,留在宮裏礙事。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興安高喊。
“啟稟皇上,臣內閣首輔陳循有本啟奏!”
陳循先站出來,朝中有一些事情需要皇上處理。
“準奏!”
朱祁鈺知道自從朱瞻墡死後,朝廷積壓了不少事情,都等著他來處理呢。
“第一件事是先帝死後這段時間的一些奏折需要皇上批閱,一些事情需要皇上定奪。
第二件事是平複輿論,先帝和太後及太子等人的死後引起了京城百姓的諸多議論,都在懷疑臣等造反。
可臣等確實沒有造反,先帝和太後及太子等人的死與臣等沒有關係。
請皇城為臣等正名。
第三件事是派使者去淮安接皇上的妻妾子女迴京。
然後對八位娘娘及皇子和公主進行冊封。
第四件事是皇上的年號,臣等準備了幾個,請皇上定奪。
第五件事是遵吳太妃當為太後,臣等請皇上冊封吳太妃為太後!”
陳循把朝廷的幾件大事都匯報了一下,把奏本呈上。
成敬接過來,遞給興安,興安又遞給朱祁鈺。
“準!
先帝未處理的奏折和先帝治喪期間的奏折,讓通政司送到司禮監,司禮監,朕這幾日就處理。
內閣和六部尚書與朕一道,吏部由左侍郎代王尚書。
第二件事,此乃皇家醜事,與諸卿無關,朕即刻下旨澄清此事。
第三件事就辛苦王尚書和寧陽候及商大學士走一趟了!
至於冊封,等她們到京城以後再說。
第四件事,關於朕的年號,就用景泰,明年為景泰元年。
第五件事,以首輔和大宗伯為使,冊封吳太妃為太後。”
其實這就是一場交換。
大臣們主動提出尊吳太妃為太後,對朱祁鈺的妻妾子女進行冊封,目的就是讓朱祁鈺下旨澄清京城百姓懷疑他們造反一事。
大臣們確實沒有造反,否則哪能把他接迴來。
“臣等遵旨!”
大臣們紛紛領旨,隻要朱祁鈺下旨了,百姓們對他們就不會有懷疑了。
“孤這也有幾件事情,一是先帝和皇兄的妃子的安置。
朕欲在宮外為其修建一處居所,供其居住。
至於公主和其母妃,成婚前繼續住在宮裏。
第二件事是皇兄直接沒有消息,朕作為弟弟,不能不聞不問,得繼續派人找皇兄。
先帝派去找皇兄的人繼續找,等朕理清了朝廷的事情,再派一兩個一起尋找皇兄。
第三件事,父皇臨終前後悔年少衝動廢了胡皇後,朕欲幫父皇彌補過程,恢複胡皇後的位號。
並將胡皇後葬入景陵,與太後一道長眠在父皇左側。
同時,尊胡皇後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後,進入祖廟。
以慰父皇和胡皇後的在天之靈。
另外,尊太後為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後,進入祖廟。”
朱祁鈺要恢複胡善祥的皇後之位,同時將其葬入景陵,並與孫太後一道給她上諡號,進入祖廟。
曆史上,給胡善祥恢複皇後之尊,是朱祁鎮複位後錢皇後勸說的。
朱祁鎮感念胡善祥人品高貴,要不是胡善祥主動讓位,自己恐怕也不一定能當上皇帝。
不過,隻是給胡善祥把陵搬到帝陵,安皇後規格重修陵墓,封了諡號。
並沒有將其與朱瞻基合葬,更沒讓其進入祖廟。
朱祁鈺不僅要給她恢複皇後之尊,封諡號,更是要將其與朱瞻基合葬,並進入祖廟,享受後麵帝王的祭拜。
朱祁鈺說完,奉天殿內一片安靜。
前兩件事好說,第三件事前半部分也沒問題,隻有將廢後胡善祥葬入景陵,並進入祖廟這點有些不妥。
胡善祥被廢,她自己並無過錯,這也是被廢後張太後對其照顧有加的原因。
“臣遵旨!”
見眾人沒有反應,寧陽候陳懋站出來。
胡善祥已經死了,本來朱祁鎮和孫太後就沒有按規矩將其下葬,而是以嬪妃的規格葬到金山。
當時張輔、蹇義、楊榮、夏原吉、楊士奇等大臣都反對宣德帝廢了胡皇後。
孫太後與朱祁鎮一直看不起朱祁鈺,不就仗著孫太後成了皇後,朱祁鎮成了太子嗎。
嚴格說起來,朱祁鎮也隻是庶出,孫太後生他的時候隻是貴妃,並不比朱祁鈺高貴多少。
朱祁鈺這麽做也是把這個事實擺出來,自己的身份並不比朱祁鎮差,唯一差的隻是沒有受過係統的帝王教育。
“臣遵旨!”
“臣遵旨!”
“臣遵旨!”
胡濙、王直和金濂也跟著領旨,這件事朱祁鈺在朝堂上提出來就是要大家支持。
就算大家不支持,他也會這麽做。
目的是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闡明正統帝與他都是庶出。
“臣等遵旨!”
緊隨其後,勳貴和文臣中的不少人也站出來領旨,支持朱祁鈺。
“臣等領旨!”
陳循一看,已經有三分之一大臣讚同了,他再糾結就不好了。
於謙想反駁,被陳循製止了。
這件事朱祁鈺已經勢在必行,讓商輅代與王直陳懋一道出使淮安,又讓他與胡濙作為冊封吳太妃為太後的使臣,已經很給他麵子了。
他若不答應,這個使臣就沒他份了。
“臣等領旨!”
有了陳循和於謙的帶頭,其他人也紛紛領旨。
“第四件事,瓦剌的危險還在,也先和阿刺知院兩大首領還在,大明不能放任不管,否則又會出現瓦剌兵臨城下的情況。
兵部拿出一個解決瓦剌威脅的辦法來。
朕的意思是過去的防守策略不可行,當將漠南漠北納入大明版圖,實行如兩京十三省一樣的統治。
內閣和六部好好研究,拿出一個辦法來。”
麵對異族,朱祁鈺覺得一味的抵禦並沒有用。
唯有將其收入囊下,對其進行王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