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明日起太後不用臨朝了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朱祁鈺的開心相比,整個北京城卻籠罩在壓抑的氣氛之下。
奉天殿,一眾大臣整齊地站著,不敢出聲。
襄王朱瞻墡站在最前方也默不作聲,靜等太後到來。
皇上失蹤了,可謂皆大歡喜,大明再也不用被羞辱了。
大明的主要敵人瓦剌的主力在這場京師大戰中幾乎被消滅得一幹二淨。
當然,瓦剌並不是徹底被消滅了,也先還在,瓦剌的另一支大軍還在,還不到開心的時候。
大家現在要做的是悲傷,京城近三十萬大軍死傷大半,能戰之人不到十萬。
好在,這些人經曆這次的大戰,有了戰場經驗。
另外,皇上失蹤了,群臣痛心疾首。
孫太後在徐賓的攙扶下,晃晃悠悠地來到月台之上。
此時的孫太後,麵容憔悴,頭上布滿了銀發。
朱祁鎮的失蹤給她的打擊太大了,剛沒了孫子又失去了兒子,一下子讓她蒼老了很多。
什麽失蹤,明明是朝廷的大軍不顧皇帝安危,胡亂開炮,炸死了皇帝。
最後,戰場上找不到皇帝,也先又沒帶皇帝走,隻好對外宣布皇帝失蹤了。
“啟稟殿下,在京城文武百官及三十萬將士的努力下,朝廷終於擊退了瓦剌大軍。
賊酋也先潰逃,瓦剌大汗脫脫不花、大將羅孛、伯顏帖木兒、賽刊王等人皆戰死……
隻是,臣沒找到皇上,皇上不知所蹤!”
於謙出列做戰果匯報,當庭提出皇上失蹤了。
“於尚書和諸卿辛苦了,京師守衛戰取得勝利,於尚書當居首功。
京城文武百官協助於尚書擊退敵軍,功勞不小。
當然,三十萬將士的奮勇殺敵才是最大的功勞。
隻是,此戰朝廷將士死傷近二十萬,當一個不漏地封賞。
本王欲賞賜所有參戰的將士和京城文武百官。
內閣和六部拿出章程。
最後,本王懷疑皇上可能被也先悄悄轉移了,當派人去草原尋找。
另外,瓦剌對大明造成如此大的傷害,不能輕饒。
當組織大軍乘勝追擊,斬了也先頭顱,以慰犧牲的將士的大臣。”
朱瞻墡先表示大臣們都辛苦了,然後表示要賞賜所有人。
最後就是找皇上了,既然失蹤了就要找。
隻不過大家都清楚,永遠找不迴了,包括楊善的使團。
“臣等遵命!”
眾人領命,這場京師守衛戰,所有人都參與了,襄王說了人人都有份。
“此次京師守衛戰,大半個北直隸都被瓦剌大軍禍害了,朝廷當派出人數恢複生產。
百姓不夠,從南方叛亂之地和西北遷移。
兵部傳令沿海,把缺少的備倭兵補足。
禮部擇一吉壤,將太子好生安葬!”
朱見深的屍骨已經停留在宮裏很長時間了,現在沒了外地,百姓可以自由出入了,太子也該下葬了。
“遵命!”
“遵命!”
胡濙和於謙齊聲領命。
朱瞻墡將事情安排完,看向身後的太後,看她作安排。
皇上都沒了,太後不能沒安排,大明現在的皇位可是空了。
可是,太後半天也無動於衷,她現在什麽話也不想說。
原本看向襄王的目光是審視,現在是陰毒。
皇帝本可以安然無恙,卻因為襄王的不作為導致失蹤了。
“啟稟太後,殿下,如今皇上失蹤。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廷當另立新皇!”
周忱看太後半天沒有動靜,出列奏言。
皇位空懸,又無果本,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另立新君。
“皇子年幼,無法繼大統,郕王身疾,唯有襄王能擔起大任。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周忱直言,皇位非襄王莫屬,就算太後再傷心,也不能拿社稷開玩笑。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於謙緊隨其後,如今的情況,襄王必須登基了。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王直緊隨於謙之後,如此時空,他需要鼎力支持襄王,如此,襄王開心了,才會讓他告老還鄉。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胡濙也不甘落後,襄王登基已經勢不可擋,他沒必要阻擋。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陳循、高穀等內閣的幾人也出聲附和!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請求,孫太後眉頭緊皺。
這些人是要逼宮啊,皇帝的失蹤這些人也有一份。
孫太後不說話,他不相信大臣們敢逼迫她。
朱瞻墡則低頭不語,轉過身不看太後的臉。
太後在氣什麽,他知道,可這不是它自找的嗎?
身為太後,把親情淩駕於江山社稷之上,本就不該。
再有,朱祁鎮已經丟盡了大明列祖列宗的臉,現在的結果已經是最好的了。
奉天殿靜得可怕,落針可聞。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子年幼,大明江山得有賢者坐鎮。
請襄王登基!”
周忱見太後半天沒有動靜,轉向襄王的方向,高聲唿喊!
“請襄王登基!”
胡濙搶在於謙麵前高唿,由他出頭,大部分大臣都會跟隨。
“請襄王登基!”
於謙、王直、陳循等人緊隨其後。
“請襄王登基!”
剩下的人也高唿,太後不同意那就請求襄王登基。
“諸卿多次請求,本王再拒絕,那就是不顧大明社稷安危。
太後,您意下如何?”
朱瞻墡這次沒有再拒絕,朱祁鎮已經死了,想要他的親筆聖旨已經不可能了。
這已經是大臣們第四次請求他登基了,再拒絕的話,這個皇位他就不用再想了。
現在朝廷上的大臣盡數請求他,太後同意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今日之後,太後再也沒機會臨朝了。
就算太後想要臨朝,朱瞻墡也不會同意,之前讓孫太後臨朝,隻不過是想盡快玩死朱祁鎮。
“哀家心煩意亂,明日再議!”
孫太後咬死不表態,想找借口開溜,希望讓她同意,那不可能。
除非答應她一些條件,具體哪些條件,她需要再想一想。
第一條便是立皇次子朱見潾為太子,以確保將來皇權迴到朱祁鎮這一係。
襄王登基已經無可阻擋,她有心想擋,可大臣們不會同意。
“太後!”
大臣們急了,太後不同意,襄王登基後後宮就會不和。
也會影響前朝。
“既如此,那就請太後迴宮好生休息。”
朱瞻墡抬手示意大臣們住嘴。
“殿下!”
朱瞻墡狠厲的目光看向那人。
孫太後見襄王妥協,讓徐賓攙扶起身走了。
當她快要走到偏門的時候,身後響起襄王的聲音。
“太祖有訓,後宮不得幹政,明日起太後就不用再臨朝了。
京師危機已解,前朝已無需要太後定奪的事情了。”
奉天殿,一眾大臣整齊地站著,不敢出聲。
襄王朱瞻墡站在最前方也默不作聲,靜等太後到來。
皇上失蹤了,可謂皆大歡喜,大明再也不用被羞辱了。
大明的主要敵人瓦剌的主力在這場京師大戰中幾乎被消滅得一幹二淨。
當然,瓦剌並不是徹底被消滅了,也先還在,瓦剌的另一支大軍還在,還不到開心的時候。
大家現在要做的是悲傷,京城近三十萬大軍死傷大半,能戰之人不到十萬。
好在,這些人經曆這次的大戰,有了戰場經驗。
另外,皇上失蹤了,群臣痛心疾首。
孫太後在徐賓的攙扶下,晃晃悠悠地來到月台之上。
此時的孫太後,麵容憔悴,頭上布滿了銀發。
朱祁鎮的失蹤給她的打擊太大了,剛沒了孫子又失去了兒子,一下子讓她蒼老了很多。
什麽失蹤,明明是朝廷的大軍不顧皇帝安危,胡亂開炮,炸死了皇帝。
最後,戰場上找不到皇帝,也先又沒帶皇帝走,隻好對外宣布皇帝失蹤了。
“啟稟殿下,在京城文武百官及三十萬將士的努力下,朝廷終於擊退了瓦剌大軍。
賊酋也先潰逃,瓦剌大汗脫脫不花、大將羅孛、伯顏帖木兒、賽刊王等人皆戰死……
隻是,臣沒找到皇上,皇上不知所蹤!”
於謙出列做戰果匯報,當庭提出皇上失蹤了。
“於尚書和諸卿辛苦了,京師守衛戰取得勝利,於尚書當居首功。
京城文武百官協助於尚書擊退敵軍,功勞不小。
當然,三十萬將士的奮勇殺敵才是最大的功勞。
隻是,此戰朝廷將士死傷近二十萬,當一個不漏地封賞。
本王欲賞賜所有參戰的將士和京城文武百官。
內閣和六部拿出章程。
最後,本王懷疑皇上可能被也先悄悄轉移了,當派人去草原尋找。
另外,瓦剌對大明造成如此大的傷害,不能輕饒。
當組織大軍乘勝追擊,斬了也先頭顱,以慰犧牲的將士的大臣。”
朱瞻墡先表示大臣們都辛苦了,然後表示要賞賜所有人。
最後就是找皇上了,既然失蹤了就要找。
隻不過大家都清楚,永遠找不迴了,包括楊善的使團。
“臣等遵命!”
眾人領命,這場京師守衛戰,所有人都參與了,襄王說了人人都有份。
“此次京師守衛戰,大半個北直隸都被瓦剌大軍禍害了,朝廷當派出人數恢複生產。
百姓不夠,從南方叛亂之地和西北遷移。
兵部傳令沿海,把缺少的備倭兵補足。
禮部擇一吉壤,將太子好生安葬!”
朱見深的屍骨已經停留在宮裏很長時間了,現在沒了外地,百姓可以自由出入了,太子也該下葬了。
“遵命!”
“遵命!”
胡濙和於謙齊聲領命。
朱瞻墡將事情安排完,看向身後的太後,看她作安排。
皇上都沒了,太後不能沒安排,大明現在的皇位可是空了。
可是,太後半天也無動於衷,她現在什麽話也不想說。
原本看向襄王的目光是審視,現在是陰毒。
皇帝本可以安然無恙,卻因為襄王的不作為導致失蹤了。
“啟稟太後,殿下,如今皇上失蹤。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廷當另立新皇!”
周忱看太後半天沒有動靜,出列奏言。
皇位空懸,又無果本,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另立新君。
“皇子年幼,無法繼大統,郕王身疾,唯有襄王能擔起大任。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周忱直言,皇位非襄王莫屬,就算太後再傷心,也不能拿社稷開玩笑。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於謙緊隨其後,如今的情況,襄王必須登基了。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王直緊隨於謙之後,如此時空,他需要鼎力支持襄王,如此,襄王開心了,才會讓他告老還鄉。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胡濙也不甘落後,襄王登基已經勢不可擋,他沒必要阻擋。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陳循、高穀等內閣的幾人也出聲附和!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請太後立襄王為新君!”
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請求,孫太後眉頭緊皺。
這些人是要逼宮啊,皇帝的失蹤這些人也有一份。
孫太後不說話,他不相信大臣們敢逼迫她。
朱瞻墡則低頭不語,轉過身不看太後的臉。
太後在氣什麽,他知道,可這不是它自找的嗎?
身為太後,把親情淩駕於江山社稷之上,本就不該。
再有,朱祁鎮已經丟盡了大明列祖列宗的臉,現在的結果已經是最好的了。
奉天殿靜得可怕,落針可聞。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子年幼,大明江山得有賢者坐鎮。
請襄王登基!”
周忱見太後半天沒有動靜,轉向襄王的方向,高聲唿喊!
“請襄王登基!”
胡濙搶在於謙麵前高唿,由他出頭,大部分大臣都會跟隨。
“請襄王登基!”
於謙、王直、陳循等人緊隨其後。
“請襄王登基!”
剩下的人也高唿,太後不同意那就請求襄王登基。
“諸卿多次請求,本王再拒絕,那就是不顧大明社稷安危。
太後,您意下如何?”
朱瞻墡這次沒有再拒絕,朱祁鎮已經死了,想要他的親筆聖旨已經不可能了。
這已經是大臣們第四次請求他登基了,再拒絕的話,這個皇位他就不用再想了。
現在朝廷上的大臣盡數請求他,太後同意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今日之後,太後再也沒機會臨朝了。
就算太後想要臨朝,朱瞻墡也不會同意,之前讓孫太後臨朝,隻不過是想盡快玩死朱祁鎮。
“哀家心煩意亂,明日再議!”
孫太後咬死不表態,想找借口開溜,希望讓她同意,那不可能。
除非答應她一些條件,具體哪些條件,她需要再想一想。
第一條便是立皇次子朱見潾為太子,以確保將來皇權迴到朱祁鎮這一係。
襄王登基已經無可阻擋,她有心想擋,可大臣們不會同意。
“太後!”
大臣們急了,太後不同意,襄王登基後後宮就會不和。
也會影響前朝。
“既如此,那就請太後迴宮好生休息。”
朱瞻墡抬手示意大臣們住嘴。
“殿下!”
朱瞻墡狠厲的目光看向那人。
孫太後見襄王妥協,讓徐賓攙扶起身走了。
當她快要走到偏門的時候,身後響起襄王的聲音。
“太祖有訓,後宮不得幹政,明日起太後就不用再臨朝了。
京師危機已解,前朝已無需要太後定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