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有奸人在冒充皇上詐取關隘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果然,朝中這些大臣也不是吃幹飯的,在關鍵時刻還是能做事的。
“陳閣老,還有嗎?”
內閣次輔陳循說的這些都是為了守衛京師,朝廷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這件事。
“為了防止也先來犯時京城百姓慌亂,有人趁機搗亂,由內閣輔臣高穀負責召集京城義勇,進行操勞,以備不患。
都察院派了禦史前往山西、河南、山東和南北直隸招募義勇,進行操練,以備不患!
南方和西南的軍隊請求迴京勤王,但考慮到那邊的叛亂有的剛平定,有的還沒平定,為了防止當地再出現叛賊,就沒讓他們迴來。
另外召集了數十萬民夫幫忙運送糧食和武器物資。”
陳循把其他的主要事情也匯報了一下,朱瞻墡覺得不錯。
“哪些問題需要緊緊處理?”
朱瞻墡繼續問,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必須盡快處理,然後做好迎接也先二十五萬大軍進犯的準備。
“京營已空,需要重新建設,京中能征善戰的武將幾乎沒有了,需要調幾個有能力的將領迴來。
朝中官員空缺六十六名,其中六部的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急需補充。”
陳循又說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京營,一個是空缺官員。
“京營先由京城現有的將士中挑選一些,等勤王之師到了再從中挑選一些。
空缺的官員吏部先拿出一個章程出來,到時候本王與六部和內閣商議。
兵部尚書由左侍郎於謙擔任,負責京師的防務。
戶部尚書由工部左侍郎周忱擔任,負責朝廷的錢糧。”
朱瞻墡不等王直推薦,直接做出安排,把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定了 ,剩下的吏部可以推薦,但吏部說了不算。
朱瞻墡此舉又敲打了王直一番。
王直有苦說不出,朱瞻墡嘴上說已經過去了,但心裏還是記恨著自己。
按理來說,舉薦人才是他的事,朱瞻墡應該先問他有沒有人選,然後朱瞻墡做定奪。
胡濙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襄王此舉不符合禮法,但是看到王直的額頭就放棄了。
王直在船上都磕破頭了,要是再於朝堂上提出來,那直接就要拖出去斬首了。
其他人也發現了不妥,準備提出來,但於謙和周忱打斷他們。
“謝殿下!”
“謝殿下!”
於謙與周忱上前謝恩,於謙還好,他本就是兵部左侍郎,接替兵部尚書順理成章。
周忱就不一樣了,此時的他主要官職是江南巡撫,工部左侍郎隻是兼任。
要不是來京辦事遇上了土木堡之變,而工部尚書石璞又去南方平叛亂去了,工部也輪不到支持工作。
現在襄王直接讓他做戶部尚書,掌管天下錢糧,一下子成了正二品,要是做得好,說不定還能進內閣。
“臣等遵命!”
這就是老手,很快就發現可用之人。
“於謙,京師的防務就交給你了,有什麽需要跟本王說。
郕王向本王推薦了你,你可不要讓郕王和本王失望。”
他專門去淮安看望朱祁鈺就是為了讓朱祁鈺推薦可用之人。
朱祁鈺隻推薦了於謙一人,說由他在京師不會有事。
“謝郕王殿下!”
於謙還在納悶,怎麽不經其他人推薦襄王就直接讓他當兵部尚書,還負責京師守衛。
原來是郕王朱祁鈺專門向襄王推薦了他。
“周忱,本王聽聞你治理江南財賦效果顯著,有理財者無出周忱之右之名,希望你把天下的賦稅治理好。”
周忱就不用說了,理財能力是如今大明最厲害的。
宣德五年,天下的賦稅有很多地方拖欠了,尤其是在江南地區,拖欠最多。
因此宣德帝想要一個有才能的人前去治理。
在大學士楊榮的舉薦下,周忱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諸府,總督稅糧。
在江南巡撫任上,周忱一任就是二十一年之久,成為了明朝曆史上任期最長的江南巡撫。
在江南地區,周忱因治理江南財賦效果顯著,於正統五年升為工部左侍郎。
這樣的人才應該給他更大舞台展示才能。
至於江南巡撫,讓吏部安排別的人去就行了。
“邊疆各關可有安排?”
朱瞻墡看向於謙,這些屬於兵部管轄範圍。
“啟稟殿下,已經下令各關嚴防死守,不得開門。”
這道命令已經下了,襄王來得慢,朝廷等不了。
“做的不錯,對邊關將士,該賞的賞,該罰的罰。”
朱瞻墡決定對宣府將士應該賞賜,對大同守將就該責罰了,竟然把城內的錢物送給也先。
“皇上北狩,使團可有消息了?本王聽聞有奸人冒充皇上詐取關隘。”
光說朝堂的事情不行,太後會不開心,太後時刻心係皇上,朱瞻墡得關心一下。
為了保存皇上的最後一絲體麵,朱瞻墡隻能把朱祁鎮的叫門說成是有奸人在冒充他。
同時也是安慰孫太後,我是與你站在一塊的,不會說皇上壞話。
果然,聽完朱瞻墡的話,孫太後的臉色好多了。
現在的大臣們已經不怎麽管皇帝了,襄王一來就關心皇帝,令她心裏暖暖的。
天家無情,天家人有情。
“殿下,使團暫時還沒有消息,要不要再派些人去?”
陳循心想既然襄王這麽想迎合太後,那他就助他一臂之力。
“那就再派些人去,讓他們想方設法迎迴皇上。
到時候本王親率諸位大人去城外迎接。”
朱瞻墡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贖朱祁鎮迴來,隻不過是為了讓太後盡快同意他當皇帝。
監國與當皇帝是不一樣的,為了這個皇位,他可是付出了很多。
他要讓孫太後明白,他真的隻是來監國的,對皇位不感興趣。
“殿下,臣懇請殿下監國,總理朝政!”
於謙投桃報李,監國的事早就論定了,太後也下了懿旨,在朝堂上又提出來,顯得更正規。
於謙要做這個帶頭人,還襄王恩情。
如果讓吏部尚書王直推薦,他就欠了王直一個人情,雖然他當兵部尚書是必然的。
“殿下,臣懇請殿下監國,總理朝政。”
周忱趕緊跟上,他沒想過自己能夠當上尚書,還是掌管錢糧的戶部尚書。
他能當上江南巡撫和工部右侍郎,還是楊榮推薦的,欠了楊榮一個天大的人情。
這下好了,他隻欠襄王人情,不欠其他人人情。
“臣附議!”
臣循趕緊站出來附和,他的首輔還沒著落呢,得巴結好襄王。
“臣附議!”
高穀緊跟著附和,他怕陳循和他推薦商輅和彭時入閣,襄王不高興。
“臣等附議!”
其他人也附和,畢竟隻是多一道程序,沒什麽損失。
“太後有令,諸位大臣有請,本王不敢推辭,即刻起監國,總理朝政!”
朱瞻墡也不推辭,經過於謙和周忱這麽一請求,他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襄王,朝堂哀家就托付給你了,希望你與諸位大臣早日擊退瓦剌,迎迴皇帝。”
孫太後正式讓知朱瞻墡監國了,下令懿旨是一迴事,在朝堂上說又是一迴事。
“太後請放心,臣定當不負太後與諸位大人期望。”
朱瞻墡朝孫太後一揖。
“陳閣老,還有嗎?”
內閣次輔陳循說的這些都是為了守衛京師,朝廷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這件事。
“為了防止也先來犯時京城百姓慌亂,有人趁機搗亂,由內閣輔臣高穀負責召集京城義勇,進行操勞,以備不患。
都察院派了禦史前往山西、河南、山東和南北直隸招募義勇,進行操練,以備不患!
南方和西南的軍隊請求迴京勤王,但考慮到那邊的叛亂有的剛平定,有的還沒平定,為了防止當地再出現叛賊,就沒讓他們迴來。
另外召集了數十萬民夫幫忙運送糧食和武器物資。”
陳循把其他的主要事情也匯報了一下,朱瞻墡覺得不錯。
“哪些問題需要緊緊處理?”
朱瞻墡繼續問,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必須盡快處理,然後做好迎接也先二十五萬大軍進犯的準備。
“京營已空,需要重新建設,京中能征善戰的武將幾乎沒有了,需要調幾個有能力的將領迴來。
朝中官員空缺六十六名,其中六部的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急需補充。”
陳循又說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京營,一個是空缺官員。
“京營先由京城現有的將士中挑選一些,等勤王之師到了再從中挑選一些。
空缺的官員吏部先拿出一個章程出來,到時候本王與六部和內閣商議。
兵部尚書由左侍郎於謙擔任,負責京師的防務。
戶部尚書由工部左侍郎周忱擔任,負責朝廷的錢糧。”
朱瞻墡不等王直推薦,直接做出安排,把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定了 ,剩下的吏部可以推薦,但吏部說了不算。
朱瞻墡此舉又敲打了王直一番。
王直有苦說不出,朱瞻墡嘴上說已經過去了,但心裏還是記恨著自己。
按理來說,舉薦人才是他的事,朱瞻墡應該先問他有沒有人選,然後朱瞻墡做定奪。
胡濙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襄王此舉不符合禮法,但是看到王直的額頭就放棄了。
王直在船上都磕破頭了,要是再於朝堂上提出來,那直接就要拖出去斬首了。
其他人也發現了不妥,準備提出來,但於謙和周忱打斷他們。
“謝殿下!”
“謝殿下!”
於謙與周忱上前謝恩,於謙還好,他本就是兵部左侍郎,接替兵部尚書順理成章。
周忱就不一樣了,此時的他主要官職是江南巡撫,工部左侍郎隻是兼任。
要不是來京辦事遇上了土木堡之變,而工部尚書石璞又去南方平叛亂去了,工部也輪不到支持工作。
現在襄王直接讓他做戶部尚書,掌管天下錢糧,一下子成了正二品,要是做得好,說不定還能進內閣。
“臣等遵命!”
這就是老手,很快就發現可用之人。
“於謙,京師的防務就交給你了,有什麽需要跟本王說。
郕王向本王推薦了你,你可不要讓郕王和本王失望。”
他專門去淮安看望朱祁鈺就是為了讓朱祁鈺推薦可用之人。
朱祁鈺隻推薦了於謙一人,說由他在京師不會有事。
“謝郕王殿下!”
於謙還在納悶,怎麽不經其他人推薦襄王就直接讓他當兵部尚書,還負責京師守衛。
原來是郕王朱祁鈺專門向襄王推薦了他。
“周忱,本王聽聞你治理江南財賦效果顯著,有理財者無出周忱之右之名,希望你把天下的賦稅治理好。”
周忱就不用說了,理財能力是如今大明最厲害的。
宣德五年,天下的賦稅有很多地方拖欠了,尤其是在江南地區,拖欠最多。
因此宣德帝想要一個有才能的人前去治理。
在大學士楊榮的舉薦下,周忱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諸府,總督稅糧。
在江南巡撫任上,周忱一任就是二十一年之久,成為了明朝曆史上任期最長的江南巡撫。
在江南地區,周忱因治理江南財賦效果顯著,於正統五年升為工部左侍郎。
這樣的人才應該給他更大舞台展示才能。
至於江南巡撫,讓吏部安排別的人去就行了。
“邊疆各關可有安排?”
朱瞻墡看向於謙,這些屬於兵部管轄範圍。
“啟稟殿下,已經下令各關嚴防死守,不得開門。”
這道命令已經下了,襄王來得慢,朝廷等不了。
“做的不錯,對邊關將士,該賞的賞,該罰的罰。”
朱瞻墡決定對宣府將士應該賞賜,對大同守將就該責罰了,竟然把城內的錢物送給也先。
“皇上北狩,使團可有消息了?本王聽聞有奸人冒充皇上詐取關隘。”
光說朝堂的事情不行,太後會不開心,太後時刻心係皇上,朱瞻墡得關心一下。
為了保存皇上的最後一絲體麵,朱瞻墡隻能把朱祁鎮的叫門說成是有奸人在冒充他。
同時也是安慰孫太後,我是與你站在一塊的,不會說皇上壞話。
果然,聽完朱瞻墡的話,孫太後的臉色好多了。
現在的大臣們已經不怎麽管皇帝了,襄王一來就關心皇帝,令她心裏暖暖的。
天家無情,天家人有情。
“殿下,使團暫時還沒有消息,要不要再派些人去?”
陳循心想既然襄王這麽想迎合太後,那他就助他一臂之力。
“那就再派些人去,讓他們想方設法迎迴皇上。
到時候本王親率諸位大人去城外迎接。”
朱瞻墡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贖朱祁鎮迴來,隻不過是為了讓太後盡快同意他當皇帝。
監國與當皇帝是不一樣的,為了這個皇位,他可是付出了很多。
他要讓孫太後明白,他真的隻是來監國的,對皇位不感興趣。
“殿下,臣懇請殿下監國,總理朝政!”
於謙投桃報李,監國的事早就論定了,太後也下了懿旨,在朝堂上又提出來,顯得更正規。
於謙要做這個帶頭人,還襄王恩情。
如果讓吏部尚書王直推薦,他就欠了王直一個人情,雖然他當兵部尚書是必然的。
“殿下,臣懇請殿下監國,總理朝政。”
周忱趕緊跟上,他沒想過自己能夠當上尚書,還是掌管錢糧的戶部尚書。
他能當上江南巡撫和工部右侍郎,還是楊榮推薦的,欠了楊榮一個天大的人情。
這下好了,他隻欠襄王人情,不欠其他人人情。
“臣附議!”
臣循趕緊站出來附和,他的首輔還沒著落呢,得巴結好襄王。
“臣附議!”
高穀緊跟著附和,他怕陳循和他推薦商輅和彭時入閣,襄王不高興。
“臣等附議!”
其他人也附和,畢竟隻是多一道程序,沒什麽損失。
“太後有令,諸位大臣有請,本王不敢推辭,即刻起監國,總理朝政!”
朱瞻墡也不推辭,經過於謙和周忱這麽一請求,他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襄王,朝堂哀家就托付給你了,希望你與諸位大臣早日擊退瓦剌,迎迴皇帝。”
孫太後正式讓知朱瞻墡監國了,下令懿旨是一迴事,在朝堂上說又是一迴事。
“太後請放心,臣定當不負太後與諸位大人期望。”
朱瞻墡朝孫太後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