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群臣相同的勸諫卻懷著不同的目的,大部分出發點是大明內部派係鬥爭。


    此時的瓦剌對王明王朝尚構不成威脅。


    以兵部尚書鄺埜,侍郎於謙為首的勸諫是建立在雙方軍事實力之上的。


    當時大明現役軍神成國公朱勇也隻是隨成祖第六次出征大漠。


    大軍行至中途朱棣身體不適即班師迴朝,基本沒有任何實質戰鬥發生。


    之後朱勇在戰術理論上頗有建樹,像這樣的將軍已經是大明王朝為數不多有戰鬥經驗的中流砥柱了。


    隨朱元璋和朱棣身經百戰的老兵已經迴家養老,之後他們參加的北京保衛戰給他們軍事生涯畫上百戰不敗的句號。


    一句話概括就是,此時的大明軍隊,外強內幹,將領已經很久沒上過戰場了。


    而瓦剌則常年保持與韃靼部的鬥爭戰爭經驗非常豐富,高下立判。


    隻是,朱祁鎮沒看到這點,久居皇宮的他快要憋壞了。


    他要學他的曾祖父朱棣,親率大軍縱橫馳奔,橫刀立馬,揚大明帝國之威,建不朽之功勳。


    朱祁鎮並不莽撞和無知,他期望的是一場快速兵不血刃的勝利。


    畢竟在之前的20年間瓦剌見明軍都是不戰而退,不做糾纏。


    朱祁鎮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就集結好糧草輜重,親率30萬精銳三大營出征,並有20萬農夫一起出征。


    按照古代戰爭經驗準備30萬大軍這種量別的糧草輜重至少需要半年,沿行軍路線沿途設置兵站補給大軍輜重。


    朱祁鎮之所以能短期準備出發,是采取了非常規手段。


    隨行的20萬農夫是趕著自己的騾馬馱著大軍糧草一同行軍。


    這樣會給大軍的補給造成很大困難,畢竟這20萬農夫和騾馬一路上的消耗也是一筆驚人的開銷。


    這也是土木堡之戰朱祁鎮率軍五十萬親征的由來。


    實際上,朱祁鎮的準備根本就沒有一個月,從下達命令到集結出征,一共用了三天時間,距離受到也先入侵大同也隻有五天。


    也就是說,朱祁鈺要是晚穿越過來一天,就見不到朱祁鎮,要據守京師了。


    而所謂準備,不過是每個士兵發白銀一兩、衣服一身、鞋兩雙、炒麵三鬥。


    朱祁鎮並不是莽撞和無知,他期望的是一場快速兵不血刃的勝利。


    畢竟在之前的20年間瓦剌見明軍都是不戰而退,不做糾纏。


    瓦剌入侵不為顛覆大明王朝,是為了劫掠彌補在貢馬事件中的損失。


    可朱祁鎮不知道的是,瓦剌太師也想的可不止是要迴貢馬事件的損失。


    瓦刺部在太師也先的帶領下,分四路向大明帝國發動了進攻。


    也先想要借此壯大自己部落,除掉脫脫不花,成為瓦剌大汗。


    此時的也先已經統一了韃靼、兀良哈,徹底統一了蒙古三部,成為草原霸主。


    他有了這麽強的軍事實力以後,必然要向外擴張,南下進攻大明就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無論借口是什麽,隻要有機會,也先就會傾全力南征。


    貢馬事件不過是也先入侵的一個借口罷了。


    而大明軍隊也不是朱瞻基時期耀武揚威的強師,更不是朱棣時期打得北元屁滾尿流的無敵之師。


    朱祁鎮還沉浸在祖輩的強大中,以為大明皇帝禦駕親征,瓦剌就會嚇得抱頭鼠竄,立馬投降。


    朱祁鎮親率三十萬精兵,向敢於犯邊的瓦刺,猛虎搏兔般的撲過去了。


    沒想到猛虎沒有撲向兔子,而是一下子撲到了泥沼裏。


    朱祁鎮不聽從經驗豐富的將領們,讓王振指揮大軍。


    王振膨脹了,不僅想撈財,還想撈滔天戰功,以名留青史。


    王振雖然在宮中這些年也耳濡目染一些,但真到了戰場上毫無章法可言,還不聽勸。


    在王振的指揮下,明軍一步步落入了也先提前設置好的埋伏圈——土木堡。


    三十萬大軍徹底崩潰,六十餘位隨駕親征的大臣戰死,土木堡變成了人間地獄,


    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在亂軍之中,用手中鐵錘捶爛了腦袋。


    朱祁鎮沒有像敗兵一樣四散奔逃,而是安靜地在紛亂的戰場上坐下來,保持著大明皇帝的尊嚴,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最終,朱祁鎮被賽刊王和他的部下擒獲。


    也先高興壞了,瓦剌人的世仇抓住了,要殺要剮都隨自己的意。


    殺了太容易了,一刀了事。


    但後果卻很嚴重,等待瓦剌的將會是明帝國瘋狂的報複。


    朱祁鎮之所以會敗,是他太相信自己,太相信王振,不相信隨軍將領。


    也先早已派人潛伏在各處,隨時能夠掌握明軍的動向。


    也先正是利用了朱祁鎮和王振的自我膨脹,才能取得土木堡勝利。


    要是朱祁鎮不膨脹聽從將領們的,王振不瞎指揮,說不定慘敗就是也先。


    瓦剌大軍被他一分為四出擊各處了,人數差距在那,明軍再不堪,隻要指揮得當,就算拿人堆,也能耗死也先。


    也先壓住了殺朱祁鎮的衝動,拿他做人質,向明王朝要金要銀。


    如果謀劃得當,要江山也不是不可能,自己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忽必烈。


    也先為什麽會勝?


    因為也先有了天時接連不斷的雨和地利熟悉的地形及明軍動向,王振又給他送來了人和。


    也先這次是傾巢而來,動用了所有的主力部隊。


    因此大同的明軍連戰連敗:貓兒莊之戰中將領吳浩戰死,陽和之戰中大同總督宋瑛、駙馬都尉井源、總兵官朱冕、左參將都督石亨四員將領也連戰連敗。


    王振膨脹的同時又膽小如鼠,王振聽說也先軍隊非常兇悍,八月二日到達大同後,雙方未接一戰,王振就下令撤兵。


    王振是一個市井無賴,永樂年間自願淨身當了太監,被選入內書堂讀書。


    後侍讀太子朱祁鎮,為人狡詐、曲意奉承,深得朱祁鎮歡心,不唿其名,稱為“先生”。


    對街頭混混來說,打不贏就跑也是很常見的。


    實際上是明軍到了大同還沒有同蒙古人交手,自己軍糧就耗盡了,隻能被迫撤退。


    但王振撤兵後又作妖了,按原計劃,撤退路線是蔚州和紫荊關南麵的一條比較隱蔽的路線。


    王振表麵上是為了避免軍隊兩次經過一條路線,過分騷擾沿途居民。


    實則要讓大軍經過自己的家鄉,讓鄉裏鄉親都看看自己的權勢。


    因為蔚州是王振的老家。


    王振全然沒有想到,二十萬大軍是人,也是城中少年、鄉間少年聚居之處。


    何況他們身後還有四萬如狼似虎的瓦剌騎兵。


    臨近蔚州的時候,軍隊已經明顯失控,他們不但毀掉了沿途的莊稼,還焚燒村落,打家劫舍。


    準備衣錦還鄉的王振突然意識到,如果二十萬大軍真的經過自己的家鄉,自己在蔚州的田產將受到莫大損失。


    於是王振的騷操作來了,命令大軍返迴大同,沿著原有出兵路線,從宣府返迴北京。


    就在他折騰軍隊亂走的時候,瓦剌大軍已經追了過來。


    也先的軍隊連戰連勝,士氣高昂,戰鬥力很強。


    相反明軍經過連續數百公裏行軍,軍糧匱乏,疫病流行,很多官兵凍死餓死在路上,隨處可見屍體。


    明軍士氣低落,糧食幾乎耗盡,戰鬥力降到最低。


    恭順侯吳克忠、他的弟弟都督吳克勤率領的騎兵負責墊後,被瓦剌騎兵追上團團包圍,全軍覆沒。


    吳家兄弟拚死作戰,堅決不投降,最終雙雙戰死。


    眼見情況危急,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2萬騎兵,趕去增援吳家兄弟,在鷂兒嶺時遭瓦剌數萬人伏擊,也是全軍覆沒。


    情況危急到如此地步,王振還在亂來。


    八月十三日,二十萬明朝大軍來到土木堡,距離懷來城隻有二十裏。


    這種危急時候,最低程度要學學宋代的趙光義,自己坐驢車先溜走啊。


    明英宗親自騎馬,在一群禦林軍保護下很快就可以進入長城內。


    這樣就徹底安全了,瓦剌騎兵在攻堅戰中並不具備絕對優勢。


    就在這個時候,王振的騷操作又來了。


    因為自己一路上撈的千餘輛輜重車的財物還未到,王振擔心自己進城後被人私分了,下令就地宿營。


    為了保證朱祁鎮的安全,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盡快求馳入居庸關,王振堅決反對,並命令侍衛將鄺埜強行拖出去。


    此時瓦剌騎兵已經衝擊上來,將明軍包圍。


    土木堡是一個防禦死地,這裏沒有任何水源。


    蒙古人隻要包圍這裏,哪怕不去進攻,明軍也支持不了多久。


    明軍堅守數日,很快因為斷水而徹底崩潰。


    朱勇在戰敗之後,將部隊轉移到了土木堡,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建起了可以滿足十幾萬人作戰需要的防禦工事。


    用來與瓦剌軍隊進行對戰,這讓也先的部隊一時之間難以接近,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三天。


    到了八月十五日,瓦剌突然派來使者,向明軍提出和解的提議。


    其實,也先根本沒有真正想要議和的意思,隻是一個計策罷了。


    但是,堡宗卻信以為真,同意了這個“和為貴”的提議。


    王振急忙下令移營取水,明軍紛紛走出戰壕,調整成行軍的狀態。


    但是,讓明軍沒想到的是,他們剛剛走出戰壕,也先大軍就突然調轉槍頭,向自己打來,給明軍來了一個措手不及。


    離開防禦工事的明軍,仿佛一盤散沙,雜亂無序,根本不是蒙古大軍的對手。


    當蒙古軍說出繳槍不殺的口號之後,饑渴交加的明軍將士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明軍戰敗,堡宗被抓。


    太師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野、翰林院學士兼侍郎曹鼐、侍郎丁鉉、王永和、右副都禦史鄧棨等眾多官員慘死。


    騾馬二十萬頭及衣甲器械、炮銃火藥、糧草輜重等物盡為瓦剌軍所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禾並收藏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