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能避免穀賤傷農的情況出現,更能讓未來分布於各地的輕工業生產,有更加充足的原料,而刺史府,未來隻需牽住稅收這個牛鼻子,就能完成對生產、運營和銷售的全麵把控。


    而完成開荒之後的惠民墾區,今年的訂單計劃也已經下達了,位於甲子區的二泉堡這邊,由於水土和光熱條件突出,除了救春荒的蕎麥之外,將全部用來生產玉米。


    而二泉堡的屯戶們,至今還不知道玉米為何物,高有誌在落日的餘暉中牽著耕牛,後麵是推著獨輪車的高大豐。獨輪車上麵架著的,則是一具興漢鎮開荒重犁。


    這種全鐵質的開荒犁,使用兩頭耕牛拉動,耕作能夠達到一尺二的深度,這是免費租借給屯戶們開荒所用的,而土地熟化之後的耕種,會有更加輕便的鐵犁。


    為了防止自家的耕牛脫力,高有誌父子,甚至拿出了家裏僅有的幾百個銅錢,從縣城的供銷社裏買了一袋豆子,給耕牛加料,高大娘每天都會用豆子和粟米熬製成稀米湯,給這頭寶貝一般的母牛飲用。


    高有誌父子已經完成了自家荒地的開墾,從明日開始,高大豐就不用來了,而高有誌將帶著自家的耕牛和另一頭耕牛的牛戶,共同給其餘九家人開墾荒地。


    “爹,我看牛快生了!”高大豐在高有誌身後道。


    “嗯,不會那麽快,最快也到月末了!”高有誌篤定地道。


    作為一個老莊稼把式,他對於耕牛是非常了解的,這頭母牛,肚子之所以這麽大,一方麵是由於前期照料得非常好的緣故,另一方麵,這頭母牛極有可能會出現雙生的情況。


    也就是說,這頭肚子奇大無比的黃牛,極有可能會娩出兩頭牛犢來,每當想到這種情況,高有誌的心中就樂滋滋的,這也是他不惜拿出家裏最後的銅錢,置辦牛料的原因。


    高有誌家六口人,共分得糧田六十畝,薪炭林地三畝,果林三畝,當然,除了按照計劃完成了一半糧田的開荒之外,無論是薪炭林還是果林,現在都是光禿禿的荒地而已。


    但高有誌父子絲毫不擔心,因為按照吳屯長的說法,等可以種樹的時候,刺史府的船隊就會送來樹苗,到時候隻需要把樹苗種上,按期澆灌就行了。


    而二泉堡除了這些傳統的耕地林地之外,吳屯長還發動屯堡的勞力,建了一個采石場,又把渠尾的大水塘擴大到三十畝,按照吳屯長的說法,刺史府鼓勵各個屯堡養魚,這個大水塘,除了停船之外,還是二泉堡的大魚塘,如果魚養得好,這個魚塘的魚,足夠二泉堡的人吃了。


    為了搶農時,每人名下的荒地,暫且先開一半,種植春蕎麥用以度荒,剩餘的五畝,將會種植早豌豆,早豌豆成熟之後,將會種植胡蘿卜,作為過冬的菜蔬。


    二泉堡的溫室,也完成了夯築,框架也已經完成了支設,隻待技工們帶來玻璃進行安裝了,這座溫室是育苗溫室,也就是說,等玉米種子和農技人員到來之後,就會在溫室裏培育容器苗,在春蕎麥收獲之後,就會移栽夏玉米。


    支渠的水比剛剛通航之時又漲了不少,大條石砌成的水閘縫隙當中,有細細的水流順著毛渠流淌,高有誌父子兩人順著渠道朝家的位置走去,才進了屯堡,自己的孫子孫女就迎了上來。


    “爺爺,爹,傳音爺爺來了!”


    “啊!在哪呢?”


    “剛到我們家。”


    父子兩人加快的腳步迴家,安置好了更牛和農具,當即朝著堂屋而去。


    “傳音道長。”父子齊聲招唿道。


    傳音早已經脫去了一身道袍,此刻穿著一身工裝,這種墨色的短裝,就是刺史府公人的日常裝束。


    傳音道長既識文字,又會醫術,在集訓營地就被甄別了出來,經過短期培訓之後,成為了一名刺史府巡醫。


    巡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主要還是因為刺史府無法急切間配齊巨量的屯堡醫療人員,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一部分,每個幹渠都會有三支巡醫隊,按照每兩天一個屯堡的速度,不斷進行巡迴診治,為屯堡送醫送藥。


    傳音在二十人的巡醫隊當中,目前剛剛脫離了學徒身份,成了一名見習巡醫,在半個月的集訓當中,傳音的認知不斷被刷新,最終被選拔進入到了巡醫隊,之後由白娘年親自進行了半個月的醫療衛生培訓。


    在這次培訓當中,傳音第一次使用了放大鏡和顯微鏡,當看到那些被稱為細菌的生命之後,傳音的新世界被打開了,不但順利接受了興漢鎮的先進醫學知識灌輸,更是結合自己的行醫經驗,對這些知識活學活用。


    而且,巡醫隊不但要負責給人診病,還要負責給牲畜診病,也就是說,他們不但是人醫,更是獸醫,在來到二泉堡之後,得知這家有一待產母牛,被吳本帶來了高有誌家,結果才發現,居然是自己的熟人。


    對於這位在遷徙途中提供了絕大助力的傳音道長,高家全族都是感恩戴德的,因此,傳音道長在高有誌家得到了最大的禮遇,雖然主食依舊是糧磚,但高大娘不但燉了魚湯,更是炒了雞蛋。


    雞蛋是新買的三隻母雞下的,魚湯當中的魚,是高大豐用柳條籠子在渠水中捕的小魚,為了防止肉食性魚類沿著支渠進入大魚塘,在魚塘入口處是設置了好幾層的柳條篦子的,因為按照刺史府的安排,各屯堡的魚塘準備好之後,不久就會有來自刺史府的魚苗送到。


    而刺史府的魚是經過多半年選擇過的,都是鯉魚和草魚的小苗,這兩種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土生魚,不但生長迅速,而且最適合密集養殖。


    傳音道長樂嗬嗬地看著高家人圍攏在一起,為每個人都號了脈,看了舌苔。


    “身體都恢複得不錯。”傳音撫摸著高大豐家小兒子的頭頂。


    這個小孩子在遷徙的路途上,因為體弱的緣故,兩次昏迷過去,傳音沿途靠著嗅覺,硬是從土裏刨了藥根,硬生生地從閻王手中搶迴了命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漢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筆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筆刀客並收藏北漢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