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用羅馬文字記錄的手稿,記載了一位東羅馬冒險者的東行經曆,撰寫者雅各布是薩拉齊騎士的隨從之一,以下是這部偉大手稿中關於北漢民國記載的一些節選。
我們的商隊經曆了重重險阻。
我們經曆了山川阻隔,經曆了沙漠戈壁,終於抵達了傳說中的東方大國,大漢的邊緣,這裏被稱為西域。
在西域的城邦,我們受到了一定的禮遇,並遇到了另一支來自安息國的偉大探險商隊,這是一支由安息各城邦的冒險者在阿山冒險之王的組織下,所形成的商隊。
阿山是一個相當傳奇的人,有在羅馬經商的經曆,因此熟悉羅馬語言,在阿山的斡旋下,我們這支小小的冒險隊,被允許進入大漢,我們所帶的那些羅馬產出的貨物,也得到了免稅的待遇。
在抵達於闐之後的第二個月,我們被放行,沿著向東的商道,一路而行,因為有於闐城出具的文書,我們在沿途的旅程出奇地順利,一路經過了八個城邦。
這些城邦都是臣服於大漢的城邦,其國王均由大漢皇帝冊封,大漢委派的將軍在這裏都具有很高的話語權,因此我們非但沒有受到刁難,還因為我們的相貌迥異,被沿途待若上賓。
終於,我們到達了玉門,進入這座戈壁上的關隘之後,就是真正跨入了漢帝國的直轄領土。
漢帝國的國家體製非常複雜,除了委派將軍監督城邦國之外,直轄區劃分了若幹郡縣,由帝國直接委派官員治理,這些官員都有一定的任期。
到了任期之後,或者因為考評優異而升職,或者因為有了差錯被貶黜,還有一些會申請告老還鄉,享受一定的退休待遇。
也正是在玉門關,我們得到了一個相當不好的消息,漢帝國的皇帝陛下,把帝位禪讓給了帝國曾經的宰相,一些不滿宰相的臣民,正在漢帝國製造叛亂。
更加不幸的是,我們途經的河西地區,正有一兩股叛亂的勢力,尚未被新的皇帝剿滅,因此,玉門關的將軍勸說我們,要麽返迴,要麽等待叛亂被平息。
經曆了如此之多的艱難險阻,阿山和我們一樣,都不是輕易放棄的人,我們決定等一段時間,看情形再決定下一步的行程。
因為盤纏幾乎用盡,薩拉齊騎士決定先售賣一些緊俏的商貨,於是,我們拿出了一些染料和香料,這些東西都是途中羅馬帝國的大人們支援給我們商隊的。
這些貨物,即便是在羅馬也都是價比黃金的緊俏貨,當然在這裏價值更加高昂,我們很快以高價籌集到了足夠的盤纏,一駝的貨物,換到了三匹馬才能駝得動的黃金寶石。
在閑暇的時間裏,我們繼續學習大漢帝國的語言,不得不說,漢語是相當難學的一種語言,即便是語言天才阿山,這位懂得二三十種語言的商業天才,也學得非常吃力。
但好在辛勤的努力總算得到了迴報,就在我們得知沿途的叛亂勢力已經轉移,商路重新開通之時,就連對語言最沒有天賦的我,也能基本聽得懂漢語的對話了。
於是我們在酬謝了玉門關的將軍之後,一路向東經過了瓜州,沙洲,酒泉等郡,再經過甘州和涼州之後,我們就能抵達漢帝國的核心地區,首都的周邊了。
但是就在這裏,我們遭遇到了黑匈奴的騎匪,這是一支專門打劫過往商隊的匪徒,全部是騎兵,來去如風,或許在這裏甘州城,黑匈奴的眼線就已經盯上了我們。
黑匈奴騎匪來得極其突然,他們從一條幹河穀中突然衝出,讓商隊頓時大亂,雖然商隊的勇士們用最勇敢的反擊,和黑匈奴的騎匪進行戰鬥,但我們依然遭到了極大的挫敗。
這次突襲之後,我們的貨物隻剩下了區區三駝,同行的夥伴戰死了三人,十多人被黑匈奴的騎兵用套馬索拖走了,我們隻剩下了七個人。
阿山那裏,比我們損失更大,人手損失更多,但黑匈奴的騎匪,就連甘州的駐守將軍也沒有辦法,不得已之下,我們隻好冒險繼續東行。
商隊的士氣低迷到了極點,行進的速度很慢,二十多天,我們才經過了涼州,過了金城郡,擺在我們麵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往南,經過隴西郡之後,到達漢帝國的首都長安,但是這條道路並不平靜,叛亂者時常出沒。
另一條路是繼續往東,經過北地郡,渡過大河之後到達上郡,而後到達漢帝國的首都,經過一番商議後,我們選擇了相對穩妥的第二條路線。
阿山找到了新向導,於是我們藏起疲倦,藏起對失散戰友和夥伴的思念,繼續往東,到達了北地郡的靈州縣,從這裏渡過了大河。
在渡河之後,我們遇到了一支真正的龐大商隊,商隊的大經理何,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他邀請落魄的我們同行,一同去首都,在同行一日得知我們的遭遇之後,提醒我們可以去興漢鎮。
按照何經理的話說,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可以解決我們的困境得話,那就隻有興漢鎮刺史府的高刺史了,在高刺史執掌的興漢鎮,是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而且高刺史喜歡和商人交朋友。
於是阿山和我們商議之後,我們共同踏上了去往興漢鎮的道路,何經理為此,專門派了一隊騎士保護我們。
興漢鎮的方向在上郡的西北,一路上我們沿河而走,沿途居然都有興漢鎮商隊的補給點,在這裏,我們方才洗去了一路征塵。
可是,很不巧的是,我們抵達興漢鎮的時候,卻得知高刺史去了更北方巡視,可能要兩個月之後才會迴來。
正當我們躊躇之際,高刺史的副手,白長史接待了我們,令人驚奇的是,白長史居然懂幾句英格蘭語,隻是至今我仍然迷惑的是,白長史是從哪裏學會的這麽生僻的語言。
白長史盛情接待了我們,並允許我們在興漢鎮自由行動,在得知我們的遭遇之後,白長史也顯得有些躊躇,但總算答應了兩天之後給我們答複。
在接待的宴會上,白長史向我們展示了興漢鎮驚人的實力,一些興漢鎮出產的貨物,即便是阿山這樣見多識廣的大人物,也是開了眼界。
這些貨品當中,包括後來風靡羅馬的漢造刀具,那可是真正削鐵如泥的神器,包括和人一樣高度的能讓人纖毫畢現的玻璃鏡子,這種鏡子,可不是後來在羅馬可以用十倍黃金交易的巴掌大小的小鏡子。
就連宴會使用的餐具,都是完全透明的玻璃和雪亮的白瓷,興漢鎮出產的烈酒,微甜中帶著麥香和果香,我是一個貪杯之人,羅馬的葡萄酒,我能喝一木桶不醉,但興漢鎮麥酒就連我也隻能喝五杯。
據說,這還不是興漢鎮最烈的酒,有一種被稱為“燒刀子”的烈酒,那才算是真正的烈酒,很快,第二天在興漢鎮集市上,我們就領教了這種烈酒。
這是一種被盛裝在黑色瓷瓶中的烈酒,售價非常便宜,隻是一枚銀幣,我們三十多人,就人手一瓶。
隻是在喝下這種烈酒之後,我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真正存在連傳說中的神仙喝了都要醉倒的烈酒。
因為我們親愛的領隊,薩拉齊騎士親自喝了一瓶,結果毫無疑問,他整整醉了兩天,差點醉死過去,更是差點錯過了一場經典的奔襲戰。
限於篇幅,雅各布的東行手記,就轉載到這裏了,我們繼續外籍商團和興漢鎮的故事。
“這是參謀部的作戰計劃?”老白彈著那張白紙,眼神發亮地問吳俊道。
“是的,白叔叔,也隻有突襲,我們才能有肅清黑匈奴,拿下甘州的可能”。
“喔,沒有後勤支持,你認為可行嗎?”
“白叔叔,不是沒有後勤,而是要以戰養戰。”
“好吧,既然這是你們最終的計劃,我無條件支持!具體的出發時間呢?”
“三日後出發,如果成功,還需刺史府盡快在沿途設立屯駐點,否則,我們很難控製這千裏之地!”
“這個不用擔心,你高伯伯早有安排,如果不是這次奔襲,最晚明年秋天,我們也要把控製線,推到居延海。”
“駝隊計劃嗎?”
“哦,阿俊你想起來了?”
“嗯,的確,兩個計劃具備很強的互補性,同時進行的成功可能很大。”
兩人所謂的駝隊計劃,其實就是在後世的阿拉善荒原上,建設數百個屯堡,這些屯堡設立在荒原東西南北的各處要點。
屯堡的主業就是飼養駱駝,為興漢鎮大規模的商隊提供腳力支持。
阿拉善荒原東起黃河西岸,西達居延海,南抵祁連山餘脈,向北更是囊括了後世蒙古國的戈壁省。
這片荒原上,生態脆弱,自然條件嚴苛,但非常適合駱駝放養,這裏養殖的駱駝,皮實耐造,耐力很強,是大規模商隊的腳力支持。
百十人的小屯牧點,隻需設置在局部條件適宜之處就可以了,而阿拉善荒原在後世,可是有著萬海荒原的美名。
因為這片荒原和大漠當中,分布著大大小小數千個小湖泊,這些湖泊都被稱為海子,它們大的有一兩平方公裏,小的可能隻是一汪清泉。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所有湖泊,都是淡水湖泊,都能夠支撐屯牧點的百十人生活,隻需用路線把它們貫穿起來,就能夠在阿拉善荒原上編織出一張嚴密的網。
這張網,既可以北控大漠,也可以南下河西,更可以直抵伊吾,到達西域,正是適合興漢鎮這種不願意過多刺激新朝,悄悄發展的勢力。
而黑匈奴,就是目前控製這片荒原局部的勢力,若是不能剿滅他們,則興漢鎮的駝隊計劃,幾乎是無法推行下去的。
“白叔叔,給這片荒原重新起個名字吧,別阿拉善阿拉善的叫了”。
“哦,叫什麽?”
“瀚海荒原怎麽樣”?
“甚好!就是不知道你白伯母的意思了!”
“哈哈”,片刻後,兩個人相視大笑,在白大夫還被蒙在鼓裏的時候,阿拉善荒原被命名為了瀚海荒原。
“路線我就不說什麽了,咱兵力有限,阿俊你要不要從那些外籍商團中挑幾個,蚊子再小也是肉,何況他們都有和黑匈奴接觸過的經曆!”
“也好,我選十個人,一路上一邊行軍,一邊訓練,爭取在突襲接戰前,讓他們熟悉我們的戰法和武器!”
“好,那我沒什麽異議了,你白伯母那裏,我會去說,爭取她的支持,如此一來,算是全票通過。”
興漢鎮的這次突襲,以嘟嚕部的騎兵為主,配置了興漢鎮的秘密武器———騎弩車。
這是一架可以安裝在馬背上的連發弩機,動力和上弦全部由馬背上的騎兵完成,擁有五十支箭匣容量,每騎配三個箭匣。
三百個騎兵,就是三百個移動的箭塔,這種騎兵腳踏式弩車,雖然無論射程和殺傷力都比不上重載馬車箭塔上射出的鐵箭,但木杆弩箭勝在重量輕,適合遠距離攜帶。
吳俊的戰術就是偷偷找到黑匈奴的主力,在正麵交鋒中利用興漢鎮騎兵弩的優勢,一鼓而下。
之後化妝成商隊,故技重施,占領甘州城,再由後續抵達的民事,商事部人員接手甘州城。
計劃雖然談不上複雜,但事實上,真正的戰爭,絕沒有演義小說當中的那麽多謀算和演義,能以碾壓優勢打得敵人落花流水,誰還要玩弄陰謀詭計。
所謂的智謀,那是弱者才會做的事,目前的興漢鎮,根本不需要。
“距離三十丈,角度四,五連發!”
角度一是平射,二是三十度,三是四十五度,四是六十度。
騎兵弩的射程大概是四十丈,但是三十丈能保證射透騎兵皮甲,因此遠距離拋射,被設置為六十度。
按照平均三秒一發的速度,五連發就是十五秒,即便是輕騎兵全速奔跑,十五秒也就是三四十米的距離。
如果五連發不能擊潰敵人,那接下來就是角度三的十連發,之後是角度二的二十連發,至於角度一的二十五連發,吳俊壓根沒有考慮過。
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能夠堅持在短短一分鍾的時間裏挺過暴風驟雨般的一匣子五十支重箭騎射,吳俊想:自己幹脆投降算了。
無論任何時候,火力投射能力,才是一支軍隊的核心戰力!這就是吳俊的唯武器論,而陳大總工,對吳俊的這種想法,一萬個支持。
我們的商隊經曆了重重險阻。
我們經曆了山川阻隔,經曆了沙漠戈壁,終於抵達了傳說中的東方大國,大漢的邊緣,這裏被稱為西域。
在西域的城邦,我們受到了一定的禮遇,並遇到了另一支來自安息國的偉大探險商隊,這是一支由安息各城邦的冒險者在阿山冒險之王的組織下,所形成的商隊。
阿山是一個相當傳奇的人,有在羅馬經商的經曆,因此熟悉羅馬語言,在阿山的斡旋下,我們這支小小的冒險隊,被允許進入大漢,我們所帶的那些羅馬產出的貨物,也得到了免稅的待遇。
在抵達於闐之後的第二個月,我們被放行,沿著向東的商道,一路而行,因為有於闐城出具的文書,我們在沿途的旅程出奇地順利,一路經過了八個城邦。
這些城邦都是臣服於大漢的城邦,其國王均由大漢皇帝冊封,大漢委派的將軍在這裏都具有很高的話語權,因此我們非但沒有受到刁難,還因為我們的相貌迥異,被沿途待若上賓。
終於,我們到達了玉門,進入這座戈壁上的關隘之後,就是真正跨入了漢帝國的直轄領土。
漢帝國的國家體製非常複雜,除了委派將軍監督城邦國之外,直轄區劃分了若幹郡縣,由帝國直接委派官員治理,這些官員都有一定的任期。
到了任期之後,或者因為考評優異而升職,或者因為有了差錯被貶黜,還有一些會申請告老還鄉,享受一定的退休待遇。
也正是在玉門關,我們得到了一個相當不好的消息,漢帝國的皇帝陛下,把帝位禪讓給了帝國曾經的宰相,一些不滿宰相的臣民,正在漢帝國製造叛亂。
更加不幸的是,我們途經的河西地區,正有一兩股叛亂的勢力,尚未被新的皇帝剿滅,因此,玉門關的將軍勸說我們,要麽返迴,要麽等待叛亂被平息。
經曆了如此之多的艱難險阻,阿山和我們一樣,都不是輕易放棄的人,我們決定等一段時間,看情形再決定下一步的行程。
因為盤纏幾乎用盡,薩拉齊騎士決定先售賣一些緊俏的商貨,於是,我們拿出了一些染料和香料,這些東西都是途中羅馬帝國的大人們支援給我們商隊的。
這些貨物,即便是在羅馬也都是價比黃金的緊俏貨,當然在這裏價值更加高昂,我們很快以高價籌集到了足夠的盤纏,一駝的貨物,換到了三匹馬才能駝得動的黃金寶石。
在閑暇的時間裏,我們繼續學習大漢帝國的語言,不得不說,漢語是相當難學的一種語言,即便是語言天才阿山,這位懂得二三十種語言的商業天才,也學得非常吃力。
但好在辛勤的努力總算得到了迴報,就在我們得知沿途的叛亂勢力已經轉移,商路重新開通之時,就連對語言最沒有天賦的我,也能基本聽得懂漢語的對話了。
於是我們在酬謝了玉門關的將軍之後,一路向東經過了瓜州,沙洲,酒泉等郡,再經過甘州和涼州之後,我們就能抵達漢帝國的核心地區,首都的周邊了。
但是就在這裏,我們遭遇到了黑匈奴的騎匪,這是一支專門打劫過往商隊的匪徒,全部是騎兵,來去如風,或許在這裏甘州城,黑匈奴的眼線就已經盯上了我們。
黑匈奴騎匪來得極其突然,他們從一條幹河穀中突然衝出,讓商隊頓時大亂,雖然商隊的勇士們用最勇敢的反擊,和黑匈奴的騎匪進行戰鬥,但我們依然遭到了極大的挫敗。
這次突襲之後,我們的貨物隻剩下了區區三駝,同行的夥伴戰死了三人,十多人被黑匈奴的騎兵用套馬索拖走了,我們隻剩下了七個人。
阿山那裏,比我們損失更大,人手損失更多,但黑匈奴的騎匪,就連甘州的駐守將軍也沒有辦法,不得已之下,我們隻好冒險繼續東行。
商隊的士氣低迷到了極點,行進的速度很慢,二十多天,我們才經過了涼州,過了金城郡,擺在我們麵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往南,經過隴西郡之後,到達漢帝國的首都長安,但是這條道路並不平靜,叛亂者時常出沒。
另一條路是繼續往東,經過北地郡,渡過大河之後到達上郡,而後到達漢帝國的首都,經過一番商議後,我們選擇了相對穩妥的第二條路線。
阿山找到了新向導,於是我們藏起疲倦,藏起對失散戰友和夥伴的思念,繼續往東,到達了北地郡的靈州縣,從這裏渡過了大河。
在渡河之後,我們遇到了一支真正的龐大商隊,商隊的大經理何,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他邀請落魄的我們同行,一同去首都,在同行一日得知我們的遭遇之後,提醒我們可以去興漢鎮。
按照何經理的話說,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可以解決我們的困境得話,那就隻有興漢鎮刺史府的高刺史了,在高刺史執掌的興漢鎮,是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而且高刺史喜歡和商人交朋友。
於是阿山和我們商議之後,我們共同踏上了去往興漢鎮的道路,何經理為此,專門派了一隊騎士保護我們。
興漢鎮的方向在上郡的西北,一路上我們沿河而走,沿途居然都有興漢鎮商隊的補給點,在這裏,我們方才洗去了一路征塵。
可是,很不巧的是,我們抵達興漢鎮的時候,卻得知高刺史去了更北方巡視,可能要兩個月之後才會迴來。
正當我們躊躇之際,高刺史的副手,白長史接待了我們,令人驚奇的是,白長史居然懂幾句英格蘭語,隻是至今我仍然迷惑的是,白長史是從哪裏學會的這麽生僻的語言。
白長史盛情接待了我們,並允許我們在興漢鎮自由行動,在得知我們的遭遇之後,白長史也顯得有些躊躇,但總算答應了兩天之後給我們答複。
在接待的宴會上,白長史向我們展示了興漢鎮驚人的實力,一些興漢鎮出產的貨物,即便是阿山這樣見多識廣的大人物,也是開了眼界。
這些貨品當中,包括後來風靡羅馬的漢造刀具,那可是真正削鐵如泥的神器,包括和人一樣高度的能讓人纖毫畢現的玻璃鏡子,這種鏡子,可不是後來在羅馬可以用十倍黃金交易的巴掌大小的小鏡子。
就連宴會使用的餐具,都是完全透明的玻璃和雪亮的白瓷,興漢鎮出產的烈酒,微甜中帶著麥香和果香,我是一個貪杯之人,羅馬的葡萄酒,我能喝一木桶不醉,但興漢鎮麥酒就連我也隻能喝五杯。
據說,這還不是興漢鎮最烈的酒,有一種被稱為“燒刀子”的烈酒,那才算是真正的烈酒,很快,第二天在興漢鎮集市上,我們就領教了這種烈酒。
這是一種被盛裝在黑色瓷瓶中的烈酒,售價非常便宜,隻是一枚銀幣,我們三十多人,就人手一瓶。
隻是在喝下這種烈酒之後,我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真正存在連傳說中的神仙喝了都要醉倒的烈酒。
因為我們親愛的領隊,薩拉齊騎士親自喝了一瓶,結果毫無疑問,他整整醉了兩天,差點醉死過去,更是差點錯過了一場經典的奔襲戰。
限於篇幅,雅各布的東行手記,就轉載到這裏了,我們繼續外籍商團和興漢鎮的故事。
“這是參謀部的作戰計劃?”老白彈著那張白紙,眼神發亮地問吳俊道。
“是的,白叔叔,也隻有突襲,我們才能有肅清黑匈奴,拿下甘州的可能”。
“喔,沒有後勤支持,你認為可行嗎?”
“白叔叔,不是沒有後勤,而是要以戰養戰。”
“好吧,既然這是你們最終的計劃,我無條件支持!具體的出發時間呢?”
“三日後出發,如果成功,還需刺史府盡快在沿途設立屯駐點,否則,我們很難控製這千裏之地!”
“這個不用擔心,你高伯伯早有安排,如果不是這次奔襲,最晚明年秋天,我們也要把控製線,推到居延海。”
“駝隊計劃嗎?”
“哦,阿俊你想起來了?”
“嗯,的確,兩個計劃具備很強的互補性,同時進行的成功可能很大。”
兩人所謂的駝隊計劃,其實就是在後世的阿拉善荒原上,建設數百個屯堡,這些屯堡設立在荒原東西南北的各處要點。
屯堡的主業就是飼養駱駝,為興漢鎮大規模的商隊提供腳力支持。
阿拉善荒原東起黃河西岸,西達居延海,南抵祁連山餘脈,向北更是囊括了後世蒙古國的戈壁省。
這片荒原上,生態脆弱,自然條件嚴苛,但非常適合駱駝放養,這裏養殖的駱駝,皮實耐造,耐力很強,是大規模商隊的腳力支持。
百十人的小屯牧點,隻需設置在局部條件適宜之處就可以了,而阿拉善荒原在後世,可是有著萬海荒原的美名。
因為這片荒原和大漠當中,分布著大大小小數千個小湖泊,這些湖泊都被稱為海子,它們大的有一兩平方公裏,小的可能隻是一汪清泉。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所有湖泊,都是淡水湖泊,都能夠支撐屯牧點的百十人生活,隻需用路線把它們貫穿起來,就能夠在阿拉善荒原上編織出一張嚴密的網。
這張網,既可以北控大漠,也可以南下河西,更可以直抵伊吾,到達西域,正是適合興漢鎮這種不願意過多刺激新朝,悄悄發展的勢力。
而黑匈奴,就是目前控製這片荒原局部的勢力,若是不能剿滅他們,則興漢鎮的駝隊計劃,幾乎是無法推行下去的。
“白叔叔,給這片荒原重新起個名字吧,別阿拉善阿拉善的叫了”。
“哦,叫什麽?”
“瀚海荒原怎麽樣”?
“甚好!就是不知道你白伯母的意思了!”
“哈哈”,片刻後,兩個人相視大笑,在白大夫還被蒙在鼓裏的時候,阿拉善荒原被命名為了瀚海荒原。
“路線我就不說什麽了,咱兵力有限,阿俊你要不要從那些外籍商團中挑幾個,蚊子再小也是肉,何況他們都有和黑匈奴接觸過的經曆!”
“也好,我選十個人,一路上一邊行軍,一邊訓練,爭取在突襲接戰前,讓他們熟悉我們的戰法和武器!”
“好,那我沒什麽異議了,你白伯母那裏,我會去說,爭取她的支持,如此一來,算是全票通過。”
興漢鎮的這次突襲,以嘟嚕部的騎兵為主,配置了興漢鎮的秘密武器———騎弩車。
這是一架可以安裝在馬背上的連發弩機,動力和上弦全部由馬背上的騎兵完成,擁有五十支箭匣容量,每騎配三個箭匣。
三百個騎兵,就是三百個移動的箭塔,這種騎兵腳踏式弩車,雖然無論射程和殺傷力都比不上重載馬車箭塔上射出的鐵箭,但木杆弩箭勝在重量輕,適合遠距離攜帶。
吳俊的戰術就是偷偷找到黑匈奴的主力,在正麵交鋒中利用興漢鎮騎兵弩的優勢,一鼓而下。
之後化妝成商隊,故技重施,占領甘州城,再由後續抵達的民事,商事部人員接手甘州城。
計劃雖然談不上複雜,但事實上,真正的戰爭,絕沒有演義小說當中的那麽多謀算和演義,能以碾壓優勢打得敵人落花流水,誰還要玩弄陰謀詭計。
所謂的智謀,那是弱者才會做的事,目前的興漢鎮,根本不需要。
“距離三十丈,角度四,五連發!”
角度一是平射,二是三十度,三是四十五度,四是六十度。
騎兵弩的射程大概是四十丈,但是三十丈能保證射透騎兵皮甲,因此遠距離拋射,被設置為六十度。
按照平均三秒一發的速度,五連發就是十五秒,即便是輕騎兵全速奔跑,十五秒也就是三四十米的距離。
如果五連發不能擊潰敵人,那接下來就是角度三的十連發,之後是角度二的二十連發,至於角度一的二十五連發,吳俊壓根沒有考慮過。
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能夠堅持在短短一分鍾的時間裏挺過暴風驟雨般的一匣子五十支重箭騎射,吳俊想:自己幹脆投降算了。
無論任何時候,火力投射能力,才是一支軍隊的核心戰力!這就是吳俊的唯武器論,而陳大總工,對吳俊的這種想法,一萬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