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帶著一幫木工工匠,已經大體完成了窯洞的初步裝修,所有的家具和用品,都按照個人的生活習慣做了單獨的設計,作為今後很長時間居住的地方,老白對自己的窩還是很在乎的。
總工陳飛正忙著指揮一幫鐵工坊的建築工人,在砌築玻璃窯,自從天然燒堿運迴之後,在各個方麵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包括造紙工坊、洗化用品工坊,因為燒堿的用量很大,不得不安排工人第二次出發去撈堿了。
因為燒堿也是製作玻璃的主要原料,所以這次撈堿隊出發,要把整個冬季要用的燒堿全部運迴來,也搞一點儲備,陳飛計劃明年在堿湖正式開始建立一個永久性的據點,保證燒堿的持續性供應,也為接下來的商路開拓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線打好基礎。
玻璃窯的砌築,在技術方麵其實並不存在多大的難度,尤其是有了土高爐和化鐵爐的建築經驗,由於采用了焦炭作為燃料,需要在鼓風方麵做一些改變,其它和化鐵爐的砌築方法基本沒有什麽區別。
因為校舍和窯洞全部建設完成了,因為一直在等待玻璃,所以窗戶一直都是空著的,連窗戶紙都沒有粘貼。按照陳總工的計劃,今天完成砌築,連夜完成烘爐,明天就能開始第一爐玻璃的燒製了。
燒製玻璃需要用到的坩堝,在化鐵爐運行的時候就解決了,解決的辦法還是焦爐煉焦的副產品石墨,陳飛利用高鋁的黃黏土作為粘結劑,加入大量經過粉碎的石墨粉,經過多次配方試製,就完全掌握了坩堝的製作。
在熊熊爐火的映照之下,陳飛透過看火孔,不斷觀察著火焰的顏色,當焦炭在鼓風機的高速運轉下,火焰的顏色由紅黃變成藍色的時候,裝好了原料的坩堝,被送入旁邊的預熱爐預熱。
預熱的作用是防止突然的高溫引起坩堝和原料炸裂,經過預熱的坩堝,用一把特製的大鐵鉗子,送入了玻璃窯當中,負責鼓風的職工接到陳飛加大鼓風的命令之後,揮動著皮鞭,那匹第一批被交易來的挽馬,此刻就開始繞著一根木柱加速旋轉了起來。
當風力通過管道進入玻璃窯之後,那熾藍色的火焰,猛然升高,燒得通紅的坩堝當中,玻璃原料開始軟化了起來,透射出紅彤彤的光芒來。
煤城這地方,山溝裏多的上天然的水晶石,這第一批所用的原料,都是之前攢下的,經過破碎去雜之後,和焦炭粉燒堿混合,在坩堝裏不斷加熱,等混合料當中的焦炭完成燃燒之後,就能得到相對清澈的玻璃液。
一邊的陳飛正在燈光下觀察幾塊大鐵板,鐵板的下方也是燃燒著熊熊烈火,等坩堝中的玻璃液出來,就要傾倒在厚鐵板之上,用特製的鐵輥碾平,然後固化的玻璃板會被送去旁邊的迴火爐做迴火處理,這樣下來就能製作出平板玻璃了。
後世製作平板玻璃用的是浮法玻璃,但浮法玻璃所用的金屬,目前陳飛還沒有,所以這種完全手工式的玻璃生產方法,就被陳總工拿了出來。
除了這塊鐵板之外,一旁還擺放著各種不同型號的玻璃模具,這些鐵質的模具,將會連續製成玻璃器皿,作為據點的新品向市場推廣開來。
因此,第二天完成交易的木權在離開之時,又得到了一套鐵工坊新鮮出爐的全套玻璃製品,這些晶瑩透亮的玻璃製品包括一套五隻玻璃杯,五隻玻璃碗,五隻玻璃盤。
玻璃製成品的成功,讓據點的高溫加工能力又上了一個台階,除了急需使用的平板玻璃之外,很多工坊當中,都需要一些玻璃製品來替換現有的裝置,因此玻璃工坊分外忙碌,抽空製成的這批有實驗性質的玻璃器,還是存在一定瑕疵的,包括那些認真查看就能看出來的氣泡和未完全燃燒幹淨的焦炭粉末。
但這些瑕疵在這個時代的人的眼裏,卻完全算不得什麽,在接受了這些禮物整隊出發之後,木權算是被據點豪奢的出手真正震懾住了,天然水晶作為一種礦物,一直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草原上也不是沒有水晶器,但那些都是作為飾品被人們所珍視的物件,如同據點這樣加工成器皿的,那可是從來沒有人做到過的,更不用說那看起來一模一樣的五件神物了。
同樣被震懾住的,還有在新開業的玻璃店鋪前的何東家,據點仍然是和此前一樣的套路,那些平板玻璃自己還沒有真正用上,就開始在集市上麵預熱了,按照老高的說法,反正一開始賣貴一些,能消費得起的鄉民是基本沒有的,與其說是新店鋪開業做買賣,倒不如說是讓逛街的民眾有個看稀奇的地方,就當是增加集市的人氣了。
何東家被掌櫃迎接到了店鋪裏麵,進了店鋪之後方才發現,這家新開的店鋪,居然用整塊的平板玻璃,替換了原來的窗戶紙,因此,這間已經換過窗戶的屋子裏麵,顯得分外明亮。
掌櫃的為何東家倒上麥茶,那麥茶是盛放在玻璃盞當中的,紅褐色的茶液透著琥珀色的光亮,讓何東家都感到有些目眩神迷,卻見那掌櫃的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之後,又隻會那店夥拉上了麻布窗簾。
因為失去了自然光線的物資,頓時顯得黑暗起來,雖說大白天的不至於伸手不見五指,但乍明才暗的環境變化,還是讓何東家吃了一驚,不明所以。
卻見那掌櫃的從一旁的櫃子裏拿出了一個物件,看形狀是一個瓶狀物,那瓶狀物整個用透明的水晶製成,掌櫃從一旁的火爐當中伸入了一支細木柴,用燃燒的細木柴點燃了那瓶狀物。
何東家這才明白了,這個瓶狀物,居然是個油燈,難怪這掌櫃要拉上窗簾了,那掌櫃用手小心地調整著油燈上的一個小機關,隨著他的調整,那油燈瞬間大放光明。
總工陳飛正忙著指揮一幫鐵工坊的建築工人,在砌築玻璃窯,自從天然燒堿運迴之後,在各個方麵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包括造紙工坊、洗化用品工坊,因為燒堿的用量很大,不得不安排工人第二次出發去撈堿了。
因為燒堿也是製作玻璃的主要原料,所以這次撈堿隊出發,要把整個冬季要用的燒堿全部運迴來,也搞一點儲備,陳飛計劃明年在堿湖正式開始建立一個永久性的據點,保證燒堿的持續性供應,也為接下來的商路開拓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線打好基礎。
玻璃窯的砌築,在技術方麵其實並不存在多大的難度,尤其是有了土高爐和化鐵爐的建築經驗,由於采用了焦炭作為燃料,需要在鼓風方麵做一些改變,其它和化鐵爐的砌築方法基本沒有什麽區別。
因為校舍和窯洞全部建設完成了,因為一直在等待玻璃,所以窗戶一直都是空著的,連窗戶紙都沒有粘貼。按照陳總工的計劃,今天完成砌築,連夜完成烘爐,明天就能開始第一爐玻璃的燒製了。
燒製玻璃需要用到的坩堝,在化鐵爐運行的時候就解決了,解決的辦法還是焦爐煉焦的副產品石墨,陳飛利用高鋁的黃黏土作為粘結劑,加入大量經過粉碎的石墨粉,經過多次配方試製,就完全掌握了坩堝的製作。
在熊熊爐火的映照之下,陳飛透過看火孔,不斷觀察著火焰的顏色,當焦炭在鼓風機的高速運轉下,火焰的顏色由紅黃變成藍色的時候,裝好了原料的坩堝,被送入旁邊的預熱爐預熱。
預熱的作用是防止突然的高溫引起坩堝和原料炸裂,經過預熱的坩堝,用一把特製的大鐵鉗子,送入了玻璃窯當中,負責鼓風的職工接到陳飛加大鼓風的命令之後,揮動著皮鞭,那匹第一批被交易來的挽馬,此刻就開始繞著一根木柱加速旋轉了起來。
當風力通過管道進入玻璃窯之後,那熾藍色的火焰,猛然升高,燒得通紅的坩堝當中,玻璃原料開始軟化了起來,透射出紅彤彤的光芒來。
煤城這地方,山溝裏多的上天然的水晶石,這第一批所用的原料,都是之前攢下的,經過破碎去雜之後,和焦炭粉燒堿混合,在坩堝裏不斷加熱,等混合料當中的焦炭完成燃燒之後,就能得到相對清澈的玻璃液。
一邊的陳飛正在燈光下觀察幾塊大鐵板,鐵板的下方也是燃燒著熊熊烈火,等坩堝中的玻璃液出來,就要傾倒在厚鐵板之上,用特製的鐵輥碾平,然後固化的玻璃板會被送去旁邊的迴火爐做迴火處理,這樣下來就能製作出平板玻璃了。
後世製作平板玻璃用的是浮法玻璃,但浮法玻璃所用的金屬,目前陳飛還沒有,所以這種完全手工式的玻璃生產方法,就被陳總工拿了出來。
除了這塊鐵板之外,一旁還擺放著各種不同型號的玻璃模具,這些鐵質的模具,將會連續製成玻璃器皿,作為據點的新品向市場推廣開來。
因此,第二天完成交易的木權在離開之時,又得到了一套鐵工坊新鮮出爐的全套玻璃製品,這些晶瑩透亮的玻璃製品包括一套五隻玻璃杯,五隻玻璃碗,五隻玻璃盤。
玻璃製成品的成功,讓據點的高溫加工能力又上了一個台階,除了急需使用的平板玻璃之外,很多工坊當中,都需要一些玻璃製品來替換現有的裝置,因此玻璃工坊分外忙碌,抽空製成的這批有實驗性質的玻璃器,還是存在一定瑕疵的,包括那些認真查看就能看出來的氣泡和未完全燃燒幹淨的焦炭粉末。
但這些瑕疵在這個時代的人的眼裏,卻完全算不得什麽,在接受了這些禮物整隊出發之後,木權算是被據點豪奢的出手真正震懾住了,天然水晶作為一種礦物,一直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草原上也不是沒有水晶器,但那些都是作為飾品被人們所珍視的物件,如同據點這樣加工成器皿的,那可是從來沒有人做到過的,更不用說那看起來一模一樣的五件神物了。
同樣被震懾住的,還有在新開業的玻璃店鋪前的何東家,據點仍然是和此前一樣的套路,那些平板玻璃自己還沒有真正用上,就開始在集市上麵預熱了,按照老高的說法,反正一開始賣貴一些,能消費得起的鄉民是基本沒有的,與其說是新店鋪開業做買賣,倒不如說是讓逛街的民眾有個看稀奇的地方,就當是增加集市的人氣了。
何東家被掌櫃迎接到了店鋪裏麵,進了店鋪之後方才發現,這家新開的店鋪,居然用整塊的平板玻璃,替換了原來的窗戶紙,因此,這間已經換過窗戶的屋子裏麵,顯得分外明亮。
掌櫃的為何東家倒上麥茶,那麥茶是盛放在玻璃盞當中的,紅褐色的茶液透著琥珀色的光亮,讓何東家都感到有些目眩神迷,卻見那掌櫃的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之後,又隻會那店夥拉上了麻布窗簾。
因為失去了自然光線的物資,頓時顯得黑暗起來,雖說大白天的不至於伸手不見五指,但乍明才暗的環境變化,還是讓何東家吃了一驚,不明所以。
卻見那掌櫃的從一旁的櫃子裏拿出了一個物件,看形狀是一個瓶狀物,那瓶狀物整個用透明的水晶製成,掌櫃從一旁的火爐當中伸入了一支細木柴,用燃燒的細木柴點燃了那瓶狀物。
何東家這才明白了,這個瓶狀物,居然是個油燈,難怪這掌櫃要拉上窗簾了,那掌櫃用手小心地調整著油燈上的一個小機關,隨著他的調整,那油燈瞬間大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