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豆油除了可以用作燈油之外,就是日常炸製食物了,不料隻是試驗性質的剛一推出,頓時大受好評,廣受讚譽,立即又做了三台同樣的榨油杠杆,就在木工坊的一角,開起了這裏的第一間油坊來。


    這植物油可是好東西,不但可以做燈油,等陳飛帶了堿迴來,和石灰水反應之後,就能製備出氫氧化鈉,用豆油和氫氧化鈉反應,就能製作出硬脂酸和甘油來,這簡直就是初級工業品的典範了,老白準備隔些日子,就利用水力榨油,把產品線延長。


    那甘油就不說了,什麽雪花膏之類的隻是等閑,硬脂酸不但可以製作肥皂,還可以製作蠟燭,到時候可就告別燒燈油的時代了,有了肥皂之後,那什麽洗發水之類的,也可以順帶開發出來,到時候至少從日用品方麵,總算是告別了原始狀態。


    當然,不止是植物油能夠用來作為皂化反應的原料,動物油也一樣,但此刻動物油滿足人的口腹之欲都不夠,這得等白大夫的養殖場上了規模之後,才能有富裕的動物油,作為工業原料了。


    那豆漿也是老白鼓搗出來的東西,與此同時,還整出了豆腐坊的雛形,下一步準備用豆腐製作豆幹,豆漿和豆腐都可以解決職工蛋白質攝入量偏少的問題,至於能夠衍生出來的豆製品,那就更多了。


    老高和老白甚至決定,要加大對黑豆的收購力度,這個時代的黑豆,產量一畝地有一百多斤,算得上是高產作物了,而黑豆吃了屁多,所以除了用作牲畜的飼料之外,除了災荒年,日常民戶專吃黑豆的很少,所以導致鄉間有大量黑豆剩餘,而且黑豆的收購價也最低,而加工成產品之後,那附加值可是足足七八倍了,如果再進行深加工,那附加值上十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可是最快解決當下據點經濟困境的好法子,所以除了陳飛委托的一些工作之外,老白這兩天幾乎都在工坊打轉轉,除了在白木板上用碳條畫圖之外,就是組織工匠做各種各樣的試驗了。


    那麵粉也是這兩日才小規模試製出來的,麵粉一出,馬上就在食堂和集市得到了推廣使用,結果自然是大受好評,籮去麩皮的精細白麵,無論是從賣相還是口感,立刻就征服了所有的人。


    在老高眼中,北方地區缺乏糖類來源,在沒有足夠的糖源之前,就隻能從麥芽糖上多想辦法了,但是製作麥芽糖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所以老高這兩天能在豆漿當中加入的,還是蜜糖,也就是從集市上收購到的野生蜂蜜了。


    卻說高家眾人得了米家的款待,自然是表示了萬分感謝,當即也不再過多打擾,拿出野雞表達了謝意,向米老爺子施禮告別,和米大一起出了院門,米家已經知道高家在集市上典了鋪麵,米大對高大的決斷也是分外佩服,當下倒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在表示了以後常來常往之後,兩人在依依不舍地告了別。


    這一天的快樂都屬於高家,尤其是高小妹和高家的三個小孩子,這一天的經曆對於他們以往平淡的時光來說,實在是太豐富了,幾個孩子蹦蹦跳跳,忘記了疲倦,更忘記了睡覺,感覺這裏一切都十分新奇,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在參觀了一大圈之後,高大一行就到了約定的匯合地點,和同村的漢子們匯合之後,得知他們都已用過了午飯,當一眾人得知高大定好了鋪麵,甚至在米家用了午飯之後,一個個都羨慕異常。


    “那豆漿油條之物,我在第二條街也曾見過,隻是所購之人頗多,加上聽聞那豆漿要兩錢一碗,那油條更要三錢一根,沒有舍得吃。”一個漢子有些悻悻然地表示。


    “嘖嘖嘖”顯然,這漢子的話語引發了眾人的惋惜,眾人當即表示,要去買一些帶迴去,給家裏老人孩子解解饞,反正今日好歹都賣了糧,該看的也都看過了,至於要不要送孩子過來念書,還需要家裏老人拿主意。


    於是一行人又向第二條街轉去,聞著味道到了那裏,果然是圍觀之人甚多,排了半天的隊,方才人人買到,除了豆漿油條之外,還多付樂瓦罐和柳條籃子的錢,讓一行人頓覺心疼,早知道就從家裏帶來了。


    但是沒有這些容器,即便是買了豆漿油條,也帶不迴去啊,隻得安慰自己,這瓦罐籃子,今後還可家用。


    高大也買了五根油條和一罐豆漿,自己等人雖然都吃過了,但家裏父母兄弟還沒有嚐過,所以得買些帶迴去。


    迴程的眾人,各個顯得興奮異常,相互交流著各自所看到的信息,高大的獨輪車上,推著一堆吃食之外,就是家裏的三個孩子了,這次高小妹卻不再要求坐車了,而是跟在高大後麵,蹦蹦跳跳地顯得高興不已。


    黃河西岸,一座簡易的碼頭邊上,已經堆積了一小堆的黑乎乎石塊和赭色礦石,這是陳飛憑借著後世的記憶,帶領眾人找到的鐵礦和煤礦,這裏的煤礦本來就是有天然露頭的,熟悉地點的陳飛,很容易就找到了地頭,用簡單的工具就能從煤炭露頭上采下煤來,然後裝到獨輪車上的柳條筐子內,運輸到簡易碼頭上碼垛起來,等待裝船。


    那鐵礦本來也是覆蓋在煤礦上的鐵蓋一類的,但開采起來非常費力,鐵礦規模雖然不大,但按照陳飛的估計,十幾二十萬噸還是有的,在人工無力對付的情況下,陳飛隻好帶著人在山溝打轉,想找到一處風化點來開采,卻不料在山溝裏發現了很多被流水搬運到山溝裏的大小不等的鐵礦石。


    這些鐵礦石很明顯是從山體上剝落下來之後,隨著勢能滾落到山溝裏的,經過了山洪長年累月的衝刷和淘洗,已經成為了一處分散的鐵砂礦,這一發現頓時讓陳飛喜笑顏開,於是,原來預定的采礦,就變成了撿礦,加上運距不長,隻是二十多人的采礦隊,短短一天的工夫,就已經湊齊了一船的礦石。


    當然,陳飛走之前並沒有規定數量,所以兩撥人在各自隊長的帶領下,仍然在忙活著采煤和撿礦石的工作,陳飛此刻正帶著人,行進在一片亂石灘上,不遠處有一座突兀出現的石頭山,那山下不遠處,就是眾人心心念念的堿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漢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筆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筆刀客並收藏北漢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