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到京城,就以林妹妹進賈府來說,她嫁給賈寶玉以明清時期的馬車來算,算遠嫁吧。


    正常來說,古代嫁女好像女方家都不過去人……因為路上不方便麽。


    那也就是,男方家請男方親戚吃飯,女方家請女方親戚……或者古代大戶人家結婚要走一段時間的程序。


    這裏麵已經有了。它的目的不隻是吃飯,是要讓人知道他們結婚了。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


    一般人家的兒女,不都是就近嫁了的。一輩子就一次的事情,總不會太馬虎的。


    而這裏推廣到漢代就有的和親,而且很多和親公主過去是嫁給王,王大多老邁,王死了又嫁給王繼承家業的兒子。


    推斷這是因為這個和親公主要麽是兩國說好的王後,隨她而來是有好處的,至少也開放了什麽地方,互通了什麽貿易。


    這個對於這個王和他的兒子也是有好處的,他才願意要,甚至搶。而公主有的老了,會要求迴來。


    需要朝廷同意。那麽,可視作這公主帶過去豐厚嫁妝,或者在她死了,迴來之前。


    這個約定是存在的。這是公主和親。


    而這種婚俗也到了民間,存在於賈家這樣的人家,比如秦可卿,隨著她婚姻而來的約定,賈家寧國府並不想作廢。


    具體不知道,但就會出現,她可能嫁了爺爺,又嫁給兒子,乃至嫁給孫子的奇怪現象。對應兩家當初的約定。


    這裏,具體參看和親公主。


    她們似乎並非個人,而是一種政策上的延伸,所以迴來還得朝廷同意。


    這種情況並不算多,但幾乎都有記錄,而朝廷漢朝就有的,到了明清時期的大戶人家拿來用,可能也是婚俗裏的一種。


    可視作,他並不是喜歡或者不喜歡這個女人,而是不能放棄通婚而來的好處。賈家寧國府一直不肯放棄和秦可卿婚姻而來的某些特殊的權利。


    直到推斷的江南秦家出了問題。也就是,漢和親公主在漢朝都沒有了的情況下,對方還會讓她做王後嗎。


    但這是這個公主的問題……而如果我們古代不這樣的話,也就是有了更為接受的繼承方式,不然也可能有這樣。


    因為推斷,我們和親公主,對方可能也嫁了公主,本質上類似後世換親。也就是,王後不王後,隨便宣傳,萬一較真人家出幾個王後也可能,但她肯定是王的女人。


    而且去了漢的朝廷的人,沒準王就帶了這個王後過來接見,絕對是能夠讓雙方都好交差的關係融洽。


    有時候,就有她在那裏也差不多了吧。而等到這個政策可以,不公主和親也在繼續了。


    同理還有唐朝對外借兵也嫁了公主的,就是,公主和親從漢,白登之圍麽。


    劉邦打輸了。跟對方說好的,對方讓他們走了,漢朝就嫁了公主過去。


    但重點不是輸贏,而是雙方達成了一致。還有,劉邦是帶兵打到了對方的地盤上。


    這個好像古代是有不同的,同理還有明朝皇帝……實力絕對是碾壓對方的。


    故而,這裏是不是有問題。漢高祖劉邦,明朝哪個皇帝,這種可以帶兵打到對方地盤的實力。


    輸了,也就是個圍而不攻。是逼他退迴去,逼他不許再來。


    而也要確保他還是皇帝……哪裏可能來個弟弟,做了皇帝,又迎迴去。參看漢朝曆史,明朝這裏說不過去的。


    漢高祖劉邦是不是被圍困,是不是被逼撤軍,但對方也抓不住他。也不會想抓了他。


    因為對方打不贏,不想打,萬一出意外死了……皇帝,怎麽可能帶兵去了對方地盤,被活捉呢。


    漢朝就知道怎麽玩,到了明朝,不知道呢。頂多被圍困,被逼答應對方一些條件,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和漢朝的曆史對比看,明朝這段曆史是有問題的。因為現實是,明朝大軍壓境,但被對方以製住要害而逼了個和局。


    就是形式一片大好,但是,要跟對方和談,要撤軍……然後,太後啥的,幹嘛呢。


    看看劉邦就知道,結局還是這個皇帝做皇帝。


    皇帝的兒子繼位……也就是,被圍了一段時間而已。這種禦駕親征又不是亡國,基本都壓著對方打的。


    屬於形式上是個必贏的局麵。被人逼平,逼到談判桌前。


    哪裏有太後,他弟弟啥事情呢。頂多,迴來了,不宣傳了。


    或者,太後和他弟弟配合雙方談判了,對方也擔心談判破裂,因為事實上是被明朝大軍壓境。


    漢朝沒有細說,但明朝再沒用,它不可能這種情況下,丟了皇帝迴來吧。所以,皇帝和他的人馬隻是被迫在外麵多待了些日子而已。


    沒有達到預定目標。這種情況怎麽活捉,怎麽出現這段演繹,它再怎麽也就是不痛快地迴來了。


    原本的宣傳取消了。附帶,談判啊,一些事情的履行……哪裏有皇帝弟弟上去,還廢太子,皇帝弟弟兒子又死了。


    不得不讓他兄弟兒子,他就這一個皇帝兄弟啊,死都要換個兄弟啦。沒有兒子,讓他三弟上,可以不。


    問問劉邦,可能嗎。這種情況,皇位還能還迴去……這裏必然是劉邦那種,還是他的皇帝。


    隻是,皇帝不痛快。也就沒有怎麽提了,畢竟這裏是皇位。


    他做了皇帝,有的權利是限製不了的吧。沒了太子,不能過繼麽,孩子太小,不能是他兄弟麽。


    自漢以來,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不可能到了明清時期,成了問題,而漢武帝廢太子,也要經曆兩個皇帝,皇位才陰差陽錯迴到廢太子後人的手上。


    還不排除是不是連宗。那什麽末世一人,以及因此而來的演繹,現實裏都不可能的。


    也就是,霍光可以廢了皇帝,但接下來還得是漢朝皇帝……這些皇子沒有成器的,那麽,遠一點的,攀附上了廢太子家。


    霍光可以過繼兒子給霍去病,皇族不能過繼個兒子孫子給廢太子麽。因為廢太子和霍光家的關係,攀上親再談唄。


    然後,定親。這種更符合吧,霍光廢了皇帝,但又做不了皇帝,需要一個保障。


    這樣才能符合雙方所求,也就是新皇帝既是霍光女婿,還是他外甥……他日後不會清算霍家。


    這個連宗,最合適的輩分可能就是廢太子的兒子或者孫子。因為當時的皇族劉家自己也有輩分,他肯定要出身皇族。


    但是,過繼給了廢太子做兒孫。然後,根據約定,元配就成了妃,霍光的女兒是皇後。


    曆史上,規矩時候多,畢竟那種就算還有後代也爭不過這種人家的。至於霍光死了,就算還活著,也很難決定儲君。


    這種情況,比如元配兒子或者養在跟前的幾個皇子,按說壓了霍光女兒,更重要,後來廢後了。


    新皇帝就算是霍光女兒帶大的也隻能冊立先帝元配皇後,生母也可以是先帝皇後,後世才說太後麽。這種情況,不曉得算皇帝登基必須走的麽。


    再到隋唐,有時候需要借兵啥的也會嫁公主,那時候是什麽原因,而對方想攀親戚就會拿這點親戚來說。


    因為他成了王,是前麵的王的什麽人,然後王娶了唐朝公主,他就算唐天子的外甥。


    攀了關係,再提要求。


    所以公主和親對應的都是朝廷上的事情。秦可卿身份不知道,但類似這種情況吧。


    因為漢朝沒了,還可以以女婿等身份要求繼承,當然,名義,實際上也是要看實力。


    但有了這個名義,比沒有,是不是更能要求到繼承上的名分?也就是,秦可卿在江南秦家出了問題,她的繼承權卻上去了。


    因為在她前麵的,可能出問題。


    寧國府就讓賈蓉娶了她,來對應,秦可卿可能得到的好處。因為,她是,繼承權靠前的一個。同樣,也要賈家有實力壓得住。


    畢竟推斷還有林家,和薛家。這裏可以參看隋朝沒了,卻來了個隋朝的大義公主,要向李唐複仇。


    而李家打贏了,是要求對方賜死公主,也就是她必然也是有繼承權的……複仇,對應她繼承權在隋朝滅亡的情況下,靠前。


    這些禮法在實力允許的前提下,是可能得到一些好處的。這裏再看宋仁宗的公主。


    一開始,說了宋仁宗把女兒嫁給他生母娘家是希望抬舉一下生母門楣。所以,參看紅樓夢裏,這等媳婦娶了有個虛名,甚至是爵位,官銜。


    雖然都是虛的,參看唐朝是讓嫡次子等娶公主,比如高陽公主嫁的就是嫡次子。


    正常人家都知道的。


    但宋仁宗生母娘家和皇宮溝通出了問題麽。拿的嫡長子,發現有的被限製了,所以兩家不對付,也就讓公主駙馬的婚姻……或者可以認為男方家認為娶公主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他家原來根基……皇帝生母,參看紅樓夢裏的姨太太,屬於宮裏買進去的出身吧。而要賣女兒,至少也是家道中落,親戚裏也沒有發達的。


    所以,以為娶了公主千好萬好,結果發現不對……有的,不那麽好。再不然,他家裏根基不夠,娶了公主也拿不到,所以,婆婆怎麽都不痛快了。


    也就是,至少這家可能容易受騙。娶了公主,按說是好處更多,但他家想得美了。


    落差受不住。跟公主鬥得兩敗俱傷。


    這裏是宋仁宗的公主,還有秦可卿這裏的分析。而這種和親並不多見,也有時效性的。


    遇到了,按說也是好事吧。而哪怕是明妃,也就是王昭君,宮女出身,一旦以公主的名義出去和親,也是王身邊的女人。


    要說是王後也可以,這種,宮裏爭鬥上去的,也可能比真公主厲害。但是,因為提到王昭君是不是有個畫師,還有做妃子的機會。


    所以,根據紅樓夢薛寶釵進宮待選來看,王昭君的出身是貴族女兒,是進宮待選的。


    落選了。卻又遇上了和親這種多少年一遇的事情,說好,也就是王後,至少是王妃。


    說不好,對方做了王,身邊女人多少,年齡啥的。這壓得住,是王妃,壓不住被人欺負也得受著。


    遠嫁麽,利益有限麽。女人之間肯定有爭鬥,國家屬於頂多不打仗不死人的保證。


    具體還是得看這和親的脾氣,要不選探春,可見肯定是不那麽好。好,南安王妃自己不要。


    這都幾輪下來了。也就是都是悲劇,別人過去的也厲害,有命迴來的那都是造化不低。


    很多和親公主都沒有談以後了。就是,還能請旨迴來的都是賈母這年紀了吧。曆史留一筆,說明不多。對應她們原本的出身。


    王昭君不是宮女,而是貴族的女兒,因為她是進宮待選的身份。至少也是一地前四的家族出身。


    但是,另一方麵算運氣,做不成王妃,還有和親公主可以選擇。薛寶釵是出來了。


    因為沒有這機會。王昭君是沒選上才人讚善啥的,但得到了和親的機會。


    她家裏也同意,因為本來是想出個本地王妃,和親對於她的出身應該也是好事。


    這才是昭君出塞。宮女身份可能低了,因為到了明清時期還得是侯門女,也就是薛寶釵進宮待選。


    但這個機會,她家門檻還低了些,或者也差不多了。林黛玉也去見了,可見林家門檻也夠到了。


    這些都有規定吧。也就是和親沒有拿過宮女充數,不是公主可能有具體考慮,但她們都是貴族出身。別看故事渲染啥的。


    它說明當時的貴族覺得做本地王妃最好,外地的,有機會的話,也是好事。


    基本上也都願意。也就是,賈家覺得四春裏賈元春嫁得最好,探春和親也是好事,這是明清時期的一個普遍觀念。


    迎春,肯定算不上好的,惜春,都沒有嫁出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追夢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豆八寶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豆八寶飯並收藏紅樓追夢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