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有心殺賊,怎歎白發生!
盤點曆史:開局十大農民起義 作者:蝸牛睡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年後,辛棄疾來到滁州上任】
【他奏請朝廷減少當地的賦稅,然後將流民全部聚集起來,組織成民兵,應對隨時爆發的戰爭】
【經過辛棄疾的一番舉措,滁州的荒陋之氣一掃而空】
【但這不是辛棄疾的願望,他的願望,是在沙場上奮勇殺敵,收複失地】
【很快,新的契機便出現了】
【得知自己當初的上司葉衡升官】
【辛棄疾便寄了一封賀信過去】
【就是這封賀信,差點讓辛棄疾的夢想成真】
【葉衡接到這封賀信後,想到當年辛棄疾的愛國舉動】
【於是,他二話不說請求朝廷調辛棄疾到建康,封其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辛棄疾又一次來到了建康城,又一次登上了賞心亭】
【他滿目悲涼,北國的每一寸土地都傳達著不堪胡虜統治的愁恨】
【而他隻能撫摸著寶刀長歎】
【無巧不成書,葉衡竟然奇跡般再次升官,成為了右丞相】
【辛棄疾也隨著他的腳步升遷】
【來到臨安,擔任京官半年之後,他終於有了上陣殺敵的機會】
【隻可惜殺的不是金人,而是茶商軍】
【當時,民間販賣私鹽的現象十分嚴重】
【為了避免受到官府的圍剿,他們組織了自己的軍隊,抵抗朝廷】
【葉衡立刻向朝廷上書,派遣辛棄疾前去平叛】
【辛棄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禍患,後又轉戰江南各地,將叛軍首領賴文政斬首】
【但他的這些雷霆手段,隻是想讓朝廷看到他的軍陣能力,不要再讓他擔任沒有意義的文職】
……
各個年間
一些作戰經驗豐富的將軍都是能夠看出辛棄疾的水平,可這樣的人物,不用在對抗外敵之上,而是鎮壓亂民,簡直是暴殄天物:
“這辛棄疾讓我想到了先前盤點的嶽飛將軍,唉!”
“宋朝,是怎樣一個朝代?我看就算是一些朝代末期的皇帝都比其要英明許多。”
……
【可是命運就愛捉弄人,在辛棄疾如沐春風之時,變故再度產生】
【之前,範成大出使金國,都是有著高官厚祿作保障,才勉強前去】
【而如今,金宋勢同水火,根本沒有人願意接下這個隨時掉腦袋的差事】
【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作為丞相的葉衡舉薦出了湯邦彥】
【湯邦彥在接到聖旨後,整個人都是傻了】
【當他反應過來之後,就想起了玉石俱焚之策】
【既然葉衡將他往火坑裏推,就休怪他無情了】
【在臨別之際,湯邦彥向皇帝上書,多次進葉衡的讒言】
【這讓得葉衡直接遭貶,辛棄疾也殃及池魚,離開了京城】
【在離開京城之際,辛棄疾獨登高樓,淒然北望,心中歎道:
“上天,這難道就是你給我辛棄疾的宿命嗎?我注定要鬱鬱不得誌嗎?”】
【老天沒有迴答辛棄疾的問題,隻讓得他的眼淚落入滔滔江水之中,沒有激起任何漣漪】
【辛棄疾來到了江陵府,之後又轉任江南等地,一直不得誌】
……
唐朝
杜甫看著光幕中辛棄疾的慘狀,臉上也是露出了一抹顧影自憐:
“想我也是官宦出身,一生也曾希望覽眾山之小,可曾料到會是這般落魄之景?
誰人明我誌?誰人攜我行?!”
……
【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個比辛棄疾還要頭鐵的人站了出來】
【他叫陳亮,與辛棄疾的前半生幾乎相似】
【自小被祖父教育著,因為曾祖死於靖康之難,所以他受到的最多教育便是收複國土】
【弱冠之年,他以布衣身份上《中興五論》被朝廷擱置】
【十年之後,他又連上三書,痛陳宋廷的苟安一隅和官員的無所作為】
【這一次,他遭人誣告,進了監獄】
【好在陳亮上書的內容讓辛棄疾看到了】
【辛棄疾眼前豁然開朗,覺得人生好像沒這麽孤單,原來江湖之中竟還有豪傑和自己一樣有著拳拳報國之心】
【兩人相見恨晚,把酒言歡】
【此後十年,他們各自在自己領域不斷努力】
【但二人的目標卻是一樣:抗擊金國、收複舊土】
【辛棄疾力排眾議,創辦飛虎軍,他想把這種千人地方軍作為各地常規配置,以應對金人的入侵】
【而陳亮則前往祖國各地考察山川地形,以便金國入侵時,能讓各地根據地形地勢做出戰術規劃】
【辛棄疾和陳亮在兩條路上平行前進,旅途卻是坎坷不斷】
【前者屢次遭受彈劾,因為創辦飛虎軍和剿匪,被朝中奸臣說成是用錢如泥,殺人如草芥】
【最終被罷去職務,隱居於江西一帶】
【而後者兩次入獄,出獄後仍不改其誌,又因為痛陳時弊,被一些人欲置之於死地】
【直到太上皇趙構病死,孝宗也準備讓位太子趙惇之際】
【二人再度重逢飲酒,準備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兩顆熱血之心碰撞在一起,卻已然頭生白發】
【在鵝湖共度了十天後,陳亮東歸迴鄉】
【看著摯友的離去,辛棄疾為其賦壯詞寄之】
……
明朝
學堂之中,已經有人開始吟誦起了這首壯詞,通過光幕,他們終於體會到了辛棄疾的家國之思:
“了卻君王天下事,原來一直是您的夙願啊!”
“隻歎白發叢生,我們這些晚輩受教了!”
……
【與此同時,廟堂之上,一場風雨攪動的時局不安】
【朝中政變,還沒在皇位上坐熱的宋光宗趙惇,便被嘉王趙擴篡了位,是為宋寧宗】
【扶持宋寧宗上位的是韓侂胄】
【此人雖是主戰派,但一心隻為自己家族的名聲考慮】
【所以,在興師動眾的北伐前,辛棄疾便多次上書請求暫緩北伐一事】
【而這自然遭到了韓侂胄的打壓,無奈之下,已過古稀之年的辛棄疾隻能辭官而去】
【至於北伐的結果,也和辛棄疾預料的一樣,被金人反攻到了揚州城下】
【這個時候,朝廷隻能再次啟用有識之士挽救時局】
【辛棄疾也收到了詔書,可此時,他試圖拖著病體從床上站起來,但掙紮了許久都未能如願】
【九月初十,隻聽得簡陋的房屋中傳出幾聲用盡全力的“殺賊”後,便陷入了死寂之中】
【辛棄疾,詞中之龍,人中豪傑,一生為國事而憂愁,直到白發生,可稱意難平】
【他奏請朝廷減少當地的賦稅,然後將流民全部聚集起來,組織成民兵,應對隨時爆發的戰爭】
【經過辛棄疾的一番舉措,滁州的荒陋之氣一掃而空】
【但這不是辛棄疾的願望,他的願望,是在沙場上奮勇殺敵,收複失地】
【很快,新的契機便出現了】
【得知自己當初的上司葉衡升官】
【辛棄疾便寄了一封賀信過去】
【就是這封賀信,差點讓辛棄疾的夢想成真】
【葉衡接到這封賀信後,想到當年辛棄疾的愛國舉動】
【於是,他二話不說請求朝廷調辛棄疾到建康,封其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辛棄疾又一次來到了建康城,又一次登上了賞心亭】
【他滿目悲涼,北國的每一寸土地都傳達著不堪胡虜統治的愁恨】
【而他隻能撫摸著寶刀長歎】
【無巧不成書,葉衡竟然奇跡般再次升官,成為了右丞相】
【辛棄疾也隨著他的腳步升遷】
【來到臨安,擔任京官半年之後,他終於有了上陣殺敵的機會】
【隻可惜殺的不是金人,而是茶商軍】
【當時,民間販賣私鹽的現象十分嚴重】
【為了避免受到官府的圍剿,他們組織了自己的軍隊,抵抗朝廷】
【葉衡立刻向朝廷上書,派遣辛棄疾前去平叛】
【辛棄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禍患,後又轉戰江南各地,將叛軍首領賴文政斬首】
【但他的這些雷霆手段,隻是想讓朝廷看到他的軍陣能力,不要再讓他擔任沒有意義的文職】
……
各個年間
一些作戰經驗豐富的將軍都是能夠看出辛棄疾的水平,可這樣的人物,不用在對抗外敵之上,而是鎮壓亂民,簡直是暴殄天物:
“這辛棄疾讓我想到了先前盤點的嶽飛將軍,唉!”
“宋朝,是怎樣一個朝代?我看就算是一些朝代末期的皇帝都比其要英明許多。”
……
【可是命運就愛捉弄人,在辛棄疾如沐春風之時,變故再度產生】
【之前,範成大出使金國,都是有著高官厚祿作保障,才勉強前去】
【而如今,金宋勢同水火,根本沒有人願意接下這個隨時掉腦袋的差事】
【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作為丞相的葉衡舉薦出了湯邦彥】
【湯邦彥在接到聖旨後,整個人都是傻了】
【當他反應過來之後,就想起了玉石俱焚之策】
【既然葉衡將他往火坑裏推,就休怪他無情了】
【在臨別之際,湯邦彥向皇帝上書,多次進葉衡的讒言】
【這讓得葉衡直接遭貶,辛棄疾也殃及池魚,離開了京城】
【在離開京城之際,辛棄疾獨登高樓,淒然北望,心中歎道:
“上天,這難道就是你給我辛棄疾的宿命嗎?我注定要鬱鬱不得誌嗎?”】
【老天沒有迴答辛棄疾的問題,隻讓得他的眼淚落入滔滔江水之中,沒有激起任何漣漪】
【辛棄疾來到了江陵府,之後又轉任江南等地,一直不得誌】
……
唐朝
杜甫看著光幕中辛棄疾的慘狀,臉上也是露出了一抹顧影自憐:
“想我也是官宦出身,一生也曾希望覽眾山之小,可曾料到會是這般落魄之景?
誰人明我誌?誰人攜我行?!”
……
【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個比辛棄疾還要頭鐵的人站了出來】
【他叫陳亮,與辛棄疾的前半生幾乎相似】
【自小被祖父教育著,因為曾祖死於靖康之難,所以他受到的最多教育便是收複國土】
【弱冠之年,他以布衣身份上《中興五論》被朝廷擱置】
【十年之後,他又連上三書,痛陳宋廷的苟安一隅和官員的無所作為】
【這一次,他遭人誣告,進了監獄】
【好在陳亮上書的內容讓辛棄疾看到了】
【辛棄疾眼前豁然開朗,覺得人生好像沒這麽孤單,原來江湖之中竟還有豪傑和自己一樣有著拳拳報國之心】
【兩人相見恨晚,把酒言歡】
【此後十年,他們各自在自己領域不斷努力】
【但二人的目標卻是一樣:抗擊金國、收複舊土】
【辛棄疾力排眾議,創辦飛虎軍,他想把這種千人地方軍作為各地常規配置,以應對金人的入侵】
【而陳亮則前往祖國各地考察山川地形,以便金國入侵時,能讓各地根據地形地勢做出戰術規劃】
【辛棄疾和陳亮在兩條路上平行前進,旅途卻是坎坷不斷】
【前者屢次遭受彈劾,因為創辦飛虎軍和剿匪,被朝中奸臣說成是用錢如泥,殺人如草芥】
【最終被罷去職務,隱居於江西一帶】
【而後者兩次入獄,出獄後仍不改其誌,又因為痛陳時弊,被一些人欲置之於死地】
【直到太上皇趙構病死,孝宗也準備讓位太子趙惇之際】
【二人再度重逢飲酒,準備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兩顆熱血之心碰撞在一起,卻已然頭生白發】
【在鵝湖共度了十天後,陳亮東歸迴鄉】
【看著摯友的離去,辛棄疾為其賦壯詞寄之】
……
明朝
學堂之中,已經有人開始吟誦起了這首壯詞,通過光幕,他們終於體會到了辛棄疾的家國之思:
“了卻君王天下事,原來一直是您的夙願啊!”
“隻歎白發叢生,我們這些晚輩受教了!”
……
【與此同時,廟堂之上,一場風雨攪動的時局不安】
【朝中政變,還沒在皇位上坐熱的宋光宗趙惇,便被嘉王趙擴篡了位,是為宋寧宗】
【扶持宋寧宗上位的是韓侂胄】
【此人雖是主戰派,但一心隻為自己家族的名聲考慮】
【所以,在興師動眾的北伐前,辛棄疾便多次上書請求暫緩北伐一事】
【而這自然遭到了韓侂胄的打壓,無奈之下,已過古稀之年的辛棄疾隻能辭官而去】
【至於北伐的結果,也和辛棄疾預料的一樣,被金人反攻到了揚州城下】
【這個時候,朝廷隻能再次啟用有識之士挽救時局】
【辛棄疾也收到了詔書,可此時,他試圖拖著病體從床上站起來,但掙紮了許久都未能如願】
【九月初十,隻聽得簡陋的房屋中傳出幾聲用盡全力的“殺賊”後,便陷入了死寂之中】
【辛棄疾,詞中之龍,人中豪傑,一生為國事而憂愁,直到白發生,可稱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