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武器倉庫,高盧人的兵工廠既要生產高盧軍的武器,又要生產夏軍的武器,各大軍工廠基本上三班倒。
彈藥堆積如山,就為了準備大決戰。
此時,高盧軍在高盧北線的軍隊人數增加到了一百五十萬,基本上到了動員極限。
夏軍五個軍及一個炮兵師會師巴黎,兵力人數近五十萬。
普軍方麵,在奧利軍和羅馬軍增派軍隊後,也達到了兩百多萬。
可以說,雙方都在賭最後一戰。
於是乎,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高盧北部戰場。
夏國的第二分艦隊秘密出現在高盧西海岸,表明夏軍要打索姆河了。
但是,海軍的出現,可不簡單的是掩護。
五月二十日,夏軍第一軍對占領魯昂的普軍發起了進攻,經三個小時戰鬥,擊潰普軍。
隨後,第一軍沿公路北上追擊,一直追擊到布唐庫爾。
布唐庫爾的背後幾十公裏,就是阿布維爾。
下午三點,夏國第一軍和第二十軍發起了總攻。
戰鬥打得很激烈,普軍一直死守布唐庫爾。
第四軍及第二十一軍在炮兵師的掩護下,向亞眠對岸的普軍發起了進攻,渡河戰役一樣打的很猛烈。
普軍在索姆河一線增兵後達到八十多萬人,整個防線有五道陣地,有縱深。
兩天的大戰,雙方的彈藥消耗每天都在翻倍。
夏軍利用戰術殺敵,普軍利用人在補線。
這兩天,普軍傷亡人數超過了十萬,這是普軍自從開戰以來損失比利最高的戰役,而且,隨著戰鬥繼續,人數還會增加。
第三天早上,進攻布唐庫爾的第一軍換成了第二十二軍,普軍並未發現。
第三天的進攻,夏軍徹底打崩了布唐庫爾的普軍,因為普軍派不出援軍了。
整個西線,不止夏軍在進攻,高盧軍在其他的戰線上也在進攻。
高盧軍的戰鬥效率雖然不如夏軍,可依舊讓普軍不敢掉以輕心,一直在增援。
五月二十四日早上,在海軍的掩護下,夏國第一軍及十萬高盧軍分別突破了加來和敦刻爾克兩地。
這個登陸計劃,讓身在裏爾的道奇大吃一驚。
他一直防備高盧軍和夏軍會登陸,沒想到放了十萬人依舊守不住。
夏軍並未直接登陸城區,而是從兩側登陸,在進行包抄,兩地在海軍的轟炸下,毫無還手之力,十萬人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道奇不得不撤離裏爾,在撤離過程中,不斷調動部隊馳援裏爾。
裏爾一旦失守,索姆河的幾十萬大軍將危在旦夕。
第一軍副軍長陳高飛成功殲滅十萬後,命令兩個師直接殺向裏爾,兩個師一左一右協助,擋住從南北增援的普軍。
下午,守軍不足三萬的裏爾被夏軍奪迴來,從中部增援的普軍晚了一步。
普軍兩個軍試圖奪迴裏爾,可是在夏軍的火力和出色防守下,根本靠近不了,打了三個小時,死傷一萬多人。
沒辦法,普軍選擇就地防禦。
裏爾守住後,第二軍十五師和十六師趁機攻占了杜埃,沿杜埃南下,占領阿拉斯,就能和防守高盧軍形成合圍之勢。
在裏爾被占領後,王忠義下令第四軍主力北移,和第一軍合力拿下阿拉斯,將六十多萬普軍圍殲在索姆河。
道奇撤到比利國重鎮蒙斯之後,一直關注夏軍的行動。
得知杜埃被占領,他心急如焚。
夏軍此舉一定是要圍殲西線的幾十萬普軍。
道奇立即命令進攻聖康坦的普軍派出主力向西運動,在康布雷一帶策應西線,同時命令格拉夫的西線軍團增加阿拉斯的防守力量。
命令未下達之前,格拉夫早就派兵了。
裏爾失守,最慌的就是他,為此,他從前線調了兩個軍去阿拉斯,不想被包餃子。
現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想撤離就撤離的。
夏高聯軍已經將撤退路線卡死得差不多了。
五月二十五日,阿拉斯戰役打響。
普軍在上次炮戰後,兩百毫米以上的重炮損失殆盡,在整個戰場,一直遭到夏高聯軍的火力壓製。
阿拉斯是平原,戰壕高於地麵沒多少,對於夏軍來說,進攻太容易了。
第一軍兩個師從北麵進攻,第四軍四個師從東南麵強攻,四個炮兵團的火力,是二十萬普軍無法抵擋的。
夏軍在人數上和普軍也不了多少。
戰鬥持續了一個上午,普軍的防線就被突破了。
普軍盡了最大的力量來防守,可夏軍太殘暴,市區基本夷為平地,那用泥土堆積的陣地,被夏軍的火炮炸得稀巴爛。
普軍的屍體遍地都是,預計有四五萬人,還有六萬多人成為了俘虜,其他人也是意誌被打崩,逃離了。
在夏軍的背後,是鞏固陣地的高盧軍。
弗勞爾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敢掉鏈子。
隨著阿拉斯戰役結束,西線普軍完全被包圍。
道奇在指揮部沉默不語。
他做夢都沒想到,普軍竟會以這樣的方式失敗。
他一直堅信,普軍和夏軍差距不大,就算武器有差距,士兵的勇氣和素質一定高於夏軍。
可結果狠狠地打了他幾巴掌。
道奇讓西線和中部援軍一定要奪迴阿拉斯。
於是,圍繞阿拉斯的防禦戰又再次展開。
然而,普軍調集的火力優勢根本不算什麽,很輕鬆就被夏高聯軍的火力壓製。
世界列強中,普魯士是最喜歡用火炮的,火炮數量也是最多的,但夏國崛起後,高盧軍的火炮在質量和數量趕上了普軍。
大戰,打的是綜合國力。
很明顯,夏高聯軍的整體實力遠遠超過了聯盟國。
畢竟,聯盟國裏,其他幾個國家加起來比不上夏國。
普軍的反攻自然是失敗了,從下午打到淩晨,丟下了三萬多屍體。
不得不說,這次歐陸戰場,已經相當於一次世界大戰了。
每天的傷亡人數都在創紀錄。
五月二十六日,夏高聯軍對西線普軍發起了全麵進攻。
曆經兩天的戰鬥,殲滅和俘虜了西線八十萬普軍。
大勝。
這次戰役打得太急切,以至於各處小戰場多到無法精準記錄。
彈藥堆積如山,就為了準備大決戰。
此時,高盧軍在高盧北線的軍隊人數增加到了一百五十萬,基本上到了動員極限。
夏軍五個軍及一個炮兵師會師巴黎,兵力人數近五十萬。
普軍方麵,在奧利軍和羅馬軍增派軍隊後,也達到了兩百多萬。
可以說,雙方都在賭最後一戰。
於是乎,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高盧北部戰場。
夏國的第二分艦隊秘密出現在高盧西海岸,表明夏軍要打索姆河了。
但是,海軍的出現,可不簡單的是掩護。
五月二十日,夏軍第一軍對占領魯昂的普軍發起了進攻,經三個小時戰鬥,擊潰普軍。
隨後,第一軍沿公路北上追擊,一直追擊到布唐庫爾。
布唐庫爾的背後幾十公裏,就是阿布維爾。
下午三點,夏國第一軍和第二十軍發起了總攻。
戰鬥打得很激烈,普軍一直死守布唐庫爾。
第四軍及第二十一軍在炮兵師的掩護下,向亞眠對岸的普軍發起了進攻,渡河戰役一樣打的很猛烈。
普軍在索姆河一線增兵後達到八十多萬人,整個防線有五道陣地,有縱深。
兩天的大戰,雙方的彈藥消耗每天都在翻倍。
夏軍利用戰術殺敵,普軍利用人在補線。
這兩天,普軍傷亡人數超過了十萬,這是普軍自從開戰以來損失比利最高的戰役,而且,隨著戰鬥繼續,人數還會增加。
第三天早上,進攻布唐庫爾的第一軍換成了第二十二軍,普軍並未發現。
第三天的進攻,夏軍徹底打崩了布唐庫爾的普軍,因為普軍派不出援軍了。
整個西線,不止夏軍在進攻,高盧軍在其他的戰線上也在進攻。
高盧軍的戰鬥效率雖然不如夏軍,可依舊讓普軍不敢掉以輕心,一直在增援。
五月二十四日早上,在海軍的掩護下,夏國第一軍及十萬高盧軍分別突破了加來和敦刻爾克兩地。
這個登陸計劃,讓身在裏爾的道奇大吃一驚。
他一直防備高盧軍和夏軍會登陸,沒想到放了十萬人依舊守不住。
夏軍並未直接登陸城區,而是從兩側登陸,在進行包抄,兩地在海軍的轟炸下,毫無還手之力,十萬人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道奇不得不撤離裏爾,在撤離過程中,不斷調動部隊馳援裏爾。
裏爾一旦失守,索姆河的幾十萬大軍將危在旦夕。
第一軍副軍長陳高飛成功殲滅十萬後,命令兩個師直接殺向裏爾,兩個師一左一右協助,擋住從南北增援的普軍。
下午,守軍不足三萬的裏爾被夏軍奪迴來,從中部增援的普軍晚了一步。
普軍兩個軍試圖奪迴裏爾,可是在夏軍的火力和出色防守下,根本靠近不了,打了三個小時,死傷一萬多人。
沒辦法,普軍選擇就地防禦。
裏爾守住後,第二軍十五師和十六師趁機攻占了杜埃,沿杜埃南下,占領阿拉斯,就能和防守高盧軍形成合圍之勢。
在裏爾被占領後,王忠義下令第四軍主力北移,和第一軍合力拿下阿拉斯,將六十多萬普軍圍殲在索姆河。
道奇撤到比利國重鎮蒙斯之後,一直關注夏軍的行動。
得知杜埃被占領,他心急如焚。
夏軍此舉一定是要圍殲西線的幾十萬普軍。
道奇立即命令進攻聖康坦的普軍派出主力向西運動,在康布雷一帶策應西線,同時命令格拉夫的西線軍團增加阿拉斯的防守力量。
命令未下達之前,格拉夫早就派兵了。
裏爾失守,最慌的就是他,為此,他從前線調了兩個軍去阿拉斯,不想被包餃子。
現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想撤離就撤離的。
夏高聯軍已經將撤退路線卡死得差不多了。
五月二十五日,阿拉斯戰役打響。
普軍在上次炮戰後,兩百毫米以上的重炮損失殆盡,在整個戰場,一直遭到夏高聯軍的火力壓製。
阿拉斯是平原,戰壕高於地麵沒多少,對於夏軍來說,進攻太容易了。
第一軍兩個師從北麵進攻,第四軍四個師從東南麵強攻,四個炮兵團的火力,是二十萬普軍無法抵擋的。
夏軍在人數上和普軍也不了多少。
戰鬥持續了一個上午,普軍的防線就被突破了。
普軍盡了最大的力量來防守,可夏軍太殘暴,市區基本夷為平地,那用泥土堆積的陣地,被夏軍的火炮炸得稀巴爛。
普軍的屍體遍地都是,預計有四五萬人,還有六萬多人成為了俘虜,其他人也是意誌被打崩,逃離了。
在夏軍的背後,是鞏固陣地的高盧軍。
弗勞爾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敢掉鏈子。
隨著阿拉斯戰役結束,西線普軍完全被包圍。
道奇在指揮部沉默不語。
他做夢都沒想到,普軍竟會以這樣的方式失敗。
他一直堅信,普軍和夏軍差距不大,就算武器有差距,士兵的勇氣和素質一定高於夏軍。
可結果狠狠地打了他幾巴掌。
道奇讓西線和中部援軍一定要奪迴阿拉斯。
於是,圍繞阿拉斯的防禦戰又再次展開。
然而,普軍調集的火力優勢根本不算什麽,很輕鬆就被夏高聯軍的火力壓製。
世界列強中,普魯士是最喜歡用火炮的,火炮數量也是最多的,但夏國崛起後,高盧軍的火炮在質量和數量趕上了普軍。
大戰,打的是綜合國力。
很明顯,夏高聯軍的整體實力遠遠超過了聯盟國。
畢竟,聯盟國裏,其他幾個國家加起來比不上夏國。
普軍的反攻自然是失敗了,從下午打到淩晨,丟下了三萬多屍體。
不得不說,這次歐陸戰場,已經相當於一次世界大戰了。
每天的傷亡人數都在創紀錄。
五月二十六日,夏高聯軍對西線普軍發起了全麵進攻。
曆經兩天的戰鬥,殲滅和俘虜了西線八十萬普軍。
大勝。
這次戰役打得太急切,以至於各處小戰場多到無法精準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