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四五命令全力搶救‘本州’號戰列艦,不過,他的命令剛剛下達,通訊艙接到情報,在馬六甲的情報人員觀察到鷹國艦隊已離開北部海域,確定是南下支援。
從北部繞到南部,山本四五還有時間。
“司令官閣下,帝國艦隊損失潛艇十二艘,戰列艦被擊沉一艘,重傷一艘,裝甲巡洋艦被擊沉五艘,受傷十艘,其他戰艦被擊沉二十艘,其餘輕重傷均有。”
“帝國艦隊擊沉鷹國戰列艦四艘,裝甲巡洋艦十五艘,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四十艘,鷹國十幾艘戰艦突圍出去。”
山本四五聽完戰損比,心中一陣無奈,倭國的主力戰艦大部分是鷹國建造的,質量不會差距太大,然而,在突襲的情況下,取得慘勝,帝國海軍無力再進行下一戰。
道理很簡單,倭國剩下兩艘戰列艦,一艘重傷,潛艇隻剩下八艘,剩下的戰艦和剩下的鷹國戰艦相比,實力差距太大。
山本四五沒有戰術空間,硬拚實力,那是取死之道。
“傳令,所有重傷的艦隊迴本土維修,剩下的戰艦繼續執行海上戰術。”
山本四五繼續襲擾鷹國補給船,讓鷹國海陸兩軍有顧忌,對南洋各島作戰時不敢放開手腳,不過,在執行下一次戰術之前,他需要到西幾內亞的補給基地補充物資。
海軍戰術算是成功了,中村太郎完成使命,率軍突圍,於兩天後突破鷹軍防線,從楠榜港找民船突圍,迴到爪哇島。
中村太郎在蘇門答臘上損失超過四萬人。
迴到雅加達的中村太郎在住處罵了整整一天,說好的打完局勢改變呢,最後是海軍一份電報,讓他自求多福,自己想辦法。
海軍馬鹿就是一群無恥的混蛋。
這一次,陸軍還成為海軍配角。
中村太郎越想越氣。
蘇門答臘南部海域海戰的消息在一個小時後被世界各國所知,大鷹帝國艦隊再次成為笑話。
打不贏夏國海軍,說是對方戰艦技術先進。
這一迴,連倭國海軍也打不贏,大鷹帝國海軍的戰術落後了。
隨時準備偷家的普魯士帝國皇帝威廉三世眼中有光,普魯士已投入大量軍費,以高盧國兩萬兩千噸的拿破侖級戰列艦為樣本,建造屬於普魯士帝國的戰列艦,倭國打敗鷹國分艦隊,同等數量下,鷹國艦隊慘敗,時間給到了普魯士,威廉三世親自下令海軍加快進度。
鷹國連續戰敗,國力一定花在戰爭上,無暇研究新戰艦,等普魯士研製出來,就能趕上鷹國,到那時,合作還是讓出霸權,普魯士有話語權。
當然,若能成功打敗鷹國,奪取殖民地,那威廉三世是樂意背後捅刀子的。
夏國可以,沙俄可以,倭國可以,普魯士也可以,威廉三世相信,聯邦國和高盧國也會有想法。
高盧國皇帝拿破侖五世自然有想法,鷹國艦隊損失越多,鷹國的霸權衰落得越快。
高盧國剛剛收了幾個小弟,勢頭很好,拿破侖五世的野心在慢慢擴大。
若有機會,再來一次諾曼底征服。
聯邦國皇帝華盛頓八世看著加比勒海和北方的地圖,嘴角露出一絲陰笑,開疆擴土的機會或許再次出現。
倫敦,喬治七世大發雷霆,他是怎麽也沒想到,海軍會打成這樣。
皇家海軍的軍官已經墮落了嗎。
那支曾經無敵於世界的大鷹帝國海軍魂丟了嗎。
海軍大臣默默替海軍承受來自喬治七世的怒火,海軍打成這樣,他這個海軍大臣推脫不了責任。
喬治七世發泄完,在首相的提醒下,才迴過神,海軍雖然敗了,但南洋並沒有打敗,陸軍收複了蘇門答臘島,下一步是爪哇島。
在羅伯茨和洛貝克的計劃中,等收複南洋各島,在北上進攻倭國本土。
當然,在此之前,洛貝克會將倭國艦隊送去地獄。
喬治七世對於計劃沒有意見,倭國艦隊殘存,不能直接北上倭國本土,不然補給容易遭到襲擊。
帝京皇城。
李哲收到情報,心情不錯。
倭國鬼子有兩下子,劣勢突襲,將鷹國艦隊打得潰敗,戰術相當成功。
當然,這是在雙方戰艦技術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倭國艦隊大部分來自鷹國,技術差距不大。
但遇到帝國海軍,倭國艦隊一點優勢也沒有,隻能是被虐殺的命。
倭國艦隊打完消失,估計損失不小,無法迎接下一波戰鬥。
若倭國最終打成本土防禦戰,那李哲的計劃豈不是泡湯。
倭國南下,打下南洋和澳洲,才符合大夏的長遠利益。
畢竟,夏國去接收一個被倭國掠一遍的地方,人口肯定稀少。
可從感情和道義上,倭國和夏國有著深仇大恨,不可能暗中支持。
李哲犯難了。
李哲找來李誌安商量,為什麽沒有叫林煥文,他是政務院首相,以國內穩定和經濟發展為主,國家戰略這塊一直李哲來負責。
李誌安聽完李哲的想法,當即說道,“陛下,若倭國打本土防禦戰,帝國可以趁機收複東北,不需要在執行南洋計劃,南洋各島和澳洲,帝國未來找新的方式遷移百姓就行。”
李誌安明白李哲的心思,倭國人殘暴,統治南洋和澳洲幾年,恐怕增加的是倭國人。
但計劃不如變化,有得必有失,若倭國艦隊還能創造奇跡,那帝國執行原先的計劃,若倭國艦隊創造不了奇跡,那帝國趁機收複領土,甚至有機會登上倭國本土,何樂而不為。
“李卿說得有理。”李哲被看穿了心思,有些不好意思,咳嗽兩聲後,轉移話題。
“既然如此,那李卿去修正計劃吧,若倭國打本土防禦戰,帝國跟著鷹國一起打。”
李誌安心中大喜,“臣遵旨。”
這一刻,李誌安和張明宇等人期盼已久。
從帝國實力上來說,打敗倭國已不是問題,隻是時機未到。
如今,時機來了。
李哲走到地圖前麵,看向北方,對快要掩飾不了心情的李誌安說道,“你別高興太早,沙俄和倭國是盟友,是為了對抗帝國結盟的,若帝國宣戰,沙俄參戰怎麽辦?”
帝國打完南洋戰爭,敲詐五國,資金不缺,但戰爭規模會影響帝國的經濟發展,這是李哲希望倭國占領南洋的原因。
因為倭國有了南洋和澳洲,那麽在元氣大傷的情況下,稍微威脅,倭國大概率會妥協,歸還東北。
“陛下,臣讓軍情處加大對波斯的援助,讓沙皇抽不開身。”李誌安馬上想到了對策。
倭國和鷹國的戰爭會持續一段時間,足夠夏國在波斯布局。
有了侯賽因這個人質,波斯那些反抗軍很聽夏國教官的話。
李哲微笑,“好,你去安排,若倭國和鷹國打上半年一年的,帝國不需要擔心沙俄參戰。”
從北部繞到南部,山本四五還有時間。
“司令官閣下,帝國艦隊損失潛艇十二艘,戰列艦被擊沉一艘,重傷一艘,裝甲巡洋艦被擊沉五艘,受傷十艘,其他戰艦被擊沉二十艘,其餘輕重傷均有。”
“帝國艦隊擊沉鷹國戰列艦四艘,裝甲巡洋艦十五艘,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四十艘,鷹國十幾艘戰艦突圍出去。”
山本四五聽完戰損比,心中一陣無奈,倭國的主力戰艦大部分是鷹國建造的,質量不會差距太大,然而,在突襲的情況下,取得慘勝,帝國海軍無力再進行下一戰。
道理很簡單,倭國剩下兩艘戰列艦,一艘重傷,潛艇隻剩下八艘,剩下的戰艦和剩下的鷹國戰艦相比,實力差距太大。
山本四五沒有戰術空間,硬拚實力,那是取死之道。
“傳令,所有重傷的艦隊迴本土維修,剩下的戰艦繼續執行海上戰術。”
山本四五繼續襲擾鷹國補給船,讓鷹國海陸兩軍有顧忌,對南洋各島作戰時不敢放開手腳,不過,在執行下一次戰術之前,他需要到西幾內亞的補給基地補充物資。
海軍戰術算是成功了,中村太郎完成使命,率軍突圍,於兩天後突破鷹軍防線,從楠榜港找民船突圍,迴到爪哇島。
中村太郎在蘇門答臘上損失超過四萬人。
迴到雅加達的中村太郎在住處罵了整整一天,說好的打完局勢改變呢,最後是海軍一份電報,讓他自求多福,自己想辦法。
海軍馬鹿就是一群無恥的混蛋。
這一次,陸軍還成為海軍配角。
中村太郎越想越氣。
蘇門答臘南部海域海戰的消息在一個小時後被世界各國所知,大鷹帝國艦隊再次成為笑話。
打不贏夏國海軍,說是對方戰艦技術先進。
這一迴,連倭國海軍也打不贏,大鷹帝國海軍的戰術落後了。
隨時準備偷家的普魯士帝國皇帝威廉三世眼中有光,普魯士已投入大量軍費,以高盧國兩萬兩千噸的拿破侖級戰列艦為樣本,建造屬於普魯士帝國的戰列艦,倭國打敗鷹國分艦隊,同等數量下,鷹國艦隊慘敗,時間給到了普魯士,威廉三世親自下令海軍加快進度。
鷹國連續戰敗,國力一定花在戰爭上,無暇研究新戰艦,等普魯士研製出來,就能趕上鷹國,到那時,合作還是讓出霸權,普魯士有話語權。
當然,若能成功打敗鷹國,奪取殖民地,那威廉三世是樂意背後捅刀子的。
夏國可以,沙俄可以,倭國可以,普魯士也可以,威廉三世相信,聯邦國和高盧國也會有想法。
高盧國皇帝拿破侖五世自然有想法,鷹國艦隊損失越多,鷹國的霸權衰落得越快。
高盧國剛剛收了幾個小弟,勢頭很好,拿破侖五世的野心在慢慢擴大。
若有機會,再來一次諾曼底征服。
聯邦國皇帝華盛頓八世看著加比勒海和北方的地圖,嘴角露出一絲陰笑,開疆擴土的機會或許再次出現。
倫敦,喬治七世大發雷霆,他是怎麽也沒想到,海軍會打成這樣。
皇家海軍的軍官已經墮落了嗎。
那支曾經無敵於世界的大鷹帝國海軍魂丟了嗎。
海軍大臣默默替海軍承受來自喬治七世的怒火,海軍打成這樣,他這個海軍大臣推脫不了責任。
喬治七世發泄完,在首相的提醒下,才迴過神,海軍雖然敗了,但南洋並沒有打敗,陸軍收複了蘇門答臘島,下一步是爪哇島。
在羅伯茨和洛貝克的計劃中,等收複南洋各島,在北上進攻倭國本土。
當然,在此之前,洛貝克會將倭國艦隊送去地獄。
喬治七世對於計劃沒有意見,倭國艦隊殘存,不能直接北上倭國本土,不然補給容易遭到襲擊。
帝京皇城。
李哲收到情報,心情不錯。
倭國鬼子有兩下子,劣勢突襲,將鷹國艦隊打得潰敗,戰術相當成功。
當然,這是在雙方戰艦技術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倭國艦隊大部分來自鷹國,技術差距不大。
但遇到帝國海軍,倭國艦隊一點優勢也沒有,隻能是被虐殺的命。
倭國艦隊打完消失,估計損失不小,無法迎接下一波戰鬥。
若倭國最終打成本土防禦戰,那李哲的計劃豈不是泡湯。
倭國南下,打下南洋和澳洲,才符合大夏的長遠利益。
畢竟,夏國去接收一個被倭國掠一遍的地方,人口肯定稀少。
可從感情和道義上,倭國和夏國有著深仇大恨,不可能暗中支持。
李哲犯難了。
李哲找來李誌安商量,為什麽沒有叫林煥文,他是政務院首相,以國內穩定和經濟發展為主,國家戰略這塊一直李哲來負責。
李誌安聽完李哲的想法,當即說道,“陛下,若倭國打本土防禦戰,帝國可以趁機收複東北,不需要在執行南洋計劃,南洋各島和澳洲,帝國未來找新的方式遷移百姓就行。”
李誌安明白李哲的心思,倭國人殘暴,統治南洋和澳洲幾年,恐怕增加的是倭國人。
但計劃不如變化,有得必有失,若倭國艦隊還能創造奇跡,那帝國執行原先的計劃,若倭國艦隊創造不了奇跡,那帝國趁機收複領土,甚至有機會登上倭國本土,何樂而不為。
“李卿說得有理。”李哲被看穿了心思,有些不好意思,咳嗽兩聲後,轉移話題。
“既然如此,那李卿去修正計劃吧,若倭國打本土防禦戰,帝國跟著鷹國一起打。”
李誌安心中大喜,“臣遵旨。”
這一刻,李誌安和張明宇等人期盼已久。
從帝國實力上來說,打敗倭國已不是問題,隻是時機未到。
如今,時機來了。
李哲走到地圖前麵,看向北方,對快要掩飾不了心情的李誌安說道,“你別高興太早,沙俄和倭國是盟友,是為了對抗帝國結盟的,若帝國宣戰,沙俄參戰怎麽辦?”
帝國打完南洋戰爭,敲詐五國,資金不缺,但戰爭規模會影響帝國的經濟發展,這是李哲希望倭國占領南洋的原因。
因為倭國有了南洋和澳洲,那麽在元氣大傷的情況下,稍微威脅,倭國大概率會妥協,歸還東北。
“陛下,臣讓軍情處加大對波斯的援助,讓沙皇抽不開身。”李誌安馬上想到了對策。
倭國和鷹國的戰爭會持續一段時間,足夠夏國在波斯布局。
有了侯賽因這個人質,波斯那些反抗軍很聽夏國教官的話。
李哲微笑,“好,你去安排,若倭國和鷹國打上半年一年的,帝國不需要擔心沙俄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