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六路大軍猛攻袁紹
三國:天子劉協,添加好友就變強 作者:公子小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憲看著劉協的背影,對姐妹曹華道:
“陛下如此有男子氣概,怎麽被子桓兄長說成是懦弱無能之輩呢?
他定是在騙我們。”
曹華深以為然,點頭道:
“子桓兄長野心太大,對大漢常有非分之想。
如果他以後想對陛下不利,我們姐妹一定要聯合起來幫助陛下,不能讓他得逞!”
在劉協獲得張合、高覽兩位好友的獎勵、心中喜悅之際,袁紹卻失魂落魄,不知如何是好。
官渡,袁軍大營。
袁紹站在營中,一臉茫然的看著麾下文武,自語道:
“顏良、文醜、許攸...
這些叛逆之賊先後棄吾而去。
現在張合與高覽也投靠了黑山賊寇,這一切都是為什麽?
為什麽啊?!”
官渡這一戰,袁紹損兵折將,眾叛親離。
這等損失對他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傷筋動骨了。
在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的實力對比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碾壓。
不論袁紹聽從郭圖、審配之言急攻曹軍,還是聽從沮授之言緩守待變,都會穩勝曹操。
可惜袁紹不納忠言,一會兒想進攻,進攻受挫又想守,自己拿不定個主意,麾下的謀臣也亂作一團。
行軍作戰,好謀無斷還不如無謀。
一將無能,拖垮千軍。
帳中的謀臣郭圖、審配、逢紀等人,此時也沒有什麽好主意。
壞消息不斷傳來,不但袁紹像丟了魂一樣,他們也直發蒙。
無往不勝的河北霸主,怎麽跟曹操打起仗來就像變了個人一樣,被曹軍按在地上摩擦?
“報主公!
曹操軍分兵兩路,一路攻取黎陽,斷我軍歸路。
另一路直奔鄴城去了!”
“什...什麽?!”
袁紹聞言兩眼發直,“啪”的一聲坐迴了椅子上。
“曹阿瞞...用兵竟如此狠辣!”
審配急聲道:
“主公,如果當真讓曹操攻下黎陽,則我大軍無法返還河北,有全軍覆沒之危!
若是讓曹軍奪下鄴城,那...那...”
審配說不下去了,帳內的文臣武將們都清楚,如果鄴城落入曹軍之手,河北就徹底亡了。
其實曹操根本沒有分兵進擊的糧草和兵力,袁紹得到的消息,不過是曹操故意放出的假消息。
可如今袁紹軍經曆過一連串的打擊,已經分不清這些消息的真假了。
袁紹大聲喝道:
“曹阿瞞想覆滅我軍,我絕不會讓他得逞!
袁譚!”
“父親,孩兒在此。”
“你率十萬大軍,速速去救援鄴城,絕不可讓鄴城有失!”
“孩兒遵命!”
“辛明!”
“末將在!”
“你率大軍十萬去救黎陽,現在就去!
萬不可讓曹操斷絕我軍歸路!”
“末將領命!”
不得不說,即便被曹操打得大敗虧輸,袁紹手中可用的兵力依舊在曹操之上。
可惜軍隊的數量並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標準,否則官渡之戰也就不用打了,曹操投降便是。
袁紹大軍調動,人心惶惶,官渡大營不穩。
曹操得知此消息,對謀臣荀攸笑道:
“公達,你這調虎離山的計策當真妙絕!
袁紹損兵折將後,能動用的士卒和大將本就不多,現在又派走了兩路人馬,大寨必然空虛。”
“此非某之功,皆賴主公洪福也。”
荀攸智珠在握,對曹操笑道:
“如今袁紹士氣低落,正是主公用武之時。
主公可兵分六路,猛攻袁紹大營。
袁紹不可抵擋,必然潰敗。
主公便趁大勝之勢,奪取河北!”
“好計!
公達啊公達,你可真是吾的智囊!”
曹操大喜,對荀攸誇讚道:
“若吾能取下河北,公達當為首功!”
在誇讚荀攸的時候,曹操心中默念道:
‘若吾奪下河北,便可有王霸之基。
到時候,一切陰謀詭計都不足懼了。
黑山軍,我會徹底剿滅,不從者死。
四海商會,吾會一舉奪下,以養麾下大軍。
還有陛下...’
‘陛下是聖質如初,還是韜光養晦想要奪取大權謀反,都不重要了。
吾大勢已成,陛下無論想做什麽都是徒勞的。’
曹操從荀攸之計,以六路大軍攻打袁紹大營。
第一路張遼、第二路許褚、第三路夏侯淵、第四路曹仁、第五路李典、第六路樂進。
這六路兵馬,統兵之人皆為先天猛將,失去了河北四庭柱,袁紹麾下大將竟無人能擋!
先天猛將也有高下之別,許褚為強先天,張遼、夏侯淵為尋常先天,曹仁、李典、樂進為弱先天。
可即便是弱先天,也不是尋常武將可以抵擋。
至於趙雲、黃敘那樣的變態武將,可稱之為巔峰先天,堪與當年的溫侯呂布比肩。
想要戰勝巔峰先天,就得依靠兩三名先天猛將打車輪戰,或者是靠大軍圍殺。
一對一單挑,想要勝過他們太難。
袁紹麾下的將士,沒有人能擋得住曹軍六名先天猛將,被曹軍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大寨岌岌可危,袁軍士卒死傷遍地,袁紹看著潰敗的將士們,心痛得好似在滴血。
審配對袁紹勸道:
“主公,撤軍吧。
再不撤軍,恐怕就危險了。”
袁紹恨聲道:
“可恨吾大將顏良、文醜未在!
若得一人在此,豈能讓曹賊如此猖狂?!”
逢紀小聲提醒道:
“主公,顏良、文醜已經叛逃,投奔黑山賊寇了。”
“噗...”
逢紀不提醒還好,這一提醒,袁紹直接怒火攻心,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主公!”
“主公!你怎麽樣?”
“快傳醫者來!”
袁紹吐血,身邊的文武連忙圍了上來。
袁紹一把將眾人推開,聲嘶力竭道:
“顏良、文醜!
賊子!
吾誓殺之!”
審配扶著袁紹,低聲勸道:
“主公,為今之計還是速速退迴河北,再做良圖。
這一戰,是我軍敗了。”
袁紹兵多,即便死傷慘重,曹軍一時也攻不進來。
“撤...”
袁紹無力的吐出一個‘撤’字,三子袁尚連忙將袁紹扶上戰馬,率軍向北突圍。
趙雲與劉協麾下諸將早就在寨外山坡上埋伏,觀看兩軍對決。
看著袁紹大寨逐漸陷落,顏良感慨道:
“袁公七十萬大軍,何等威武!
最後竟不敵曹軍...”
“陛下如此有男子氣概,怎麽被子桓兄長說成是懦弱無能之輩呢?
他定是在騙我們。”
曹華深以為然,點頭道:
“子桓兄長野心太大,對大漢常有非分之想。
如果他以後想對陛下不利,我們姐妹一定要聯合起來幫助陛下,不能讓他得逞!”
在劉協獲得張合、高覽兩位好友的獎勵、心中喜悅之際,袁紹卻失魂落魄,不知如何是好。
官渡,袁軍大營。
袁紹站在營中,一臉茫然的看著麾下文武,自語道:
“顏良、文醜、許攸...
這些叛逆之賊先後棄吾而去。
現在張合與高覽也投靠了黑山賊寇,這一切都是為什麽?
為什麽啊?!”
官渡這一戰,袁紹損兵折將,眾叛親離。
這等損失對他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傷筋動骨了。
在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的實力對比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碾壓。
不論袁紹聽從郭圖、審配之言急攻曹軍,還是聽從沮授之言緩守待變,都會穩勝曹操。
可惜袁紹不納忠言,一會兒想進攻,進攻受挫又想守,自己拿不定個主意,麾下的謀臣也亂作一團。
行軍作戰,好謀無斷還不如無謀。
一將無能,拖垮千軍。
帳中的謀臣郭圖、審配、逢紀等人,此時也沒有什麽好主意。
壞消息不斷傳來,不但袁紹像丟了魂一樣,他們也直發蒙。
無往不勝的河北霸主,怎麽跟曹操打起仗來就像變了個人一樣,被曹軍按在地上摩擦?
“報主公!
曹操軍分兵兩路,一路攻取黎陽,斷我軍歸路。
另一路直奔鄴城去了!”
“什...什麽?!”
袁紹聞言兩眼發直,“啪”的一聲坐迴了椅子上。
“曹阿瞞...用兵竟如此狠辣!”
審配急聲道:
“主公,如果當真讓曹操攻下黎陽,則我大軍無法返還河北,有全軍覆沒之危!
若是讓曹軍奪下鄴城,那...那...”
審配說不下去了,帳內的文臣武將們都清楚,如果鄴城落入曹軍之手,河北就徹底亡了。
其實曹操根本沒有分兵進擊的糧草和兵力,袁紹得到的消息,不過是曹操故意放出的假消息。
可如今袁紹軍經曆過一連串的打擊,已經分不清這些消息的真假了。
袁紹大聲喝道:
“曹阿瞞想覆滅我軍,我絕不會讓他得逞!
袁譚!”
“父親,孩兒在此。”
“你率十萬大軍,速速去救援鄴城,絕不可讓鄴城有失!”
“孩兒遵命!”
“辛明!”
“末將在!”
“你率大軍十萬去救黎陽,現在就去!
萬不可讓曹操斷絕我軍歸路!”
“末將領命!”
不得不說,即便被曹操打得大敗虧輸,袁紹手中可用的兵力依舊在曹操之上。
可惜軍隊的數量並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標準,否則官渡之戰也就不用打了,曹操投降便是。
袁紹大軍調動,人心惶惶,官渡大營不穩。
曹操得知此消息,對謀臣荀攸笑道:
“公達,你這調虎離山的計策當真妙絕!
袁紹損兵折將後,能動用的士卒和大將本就不多,現在又派走了兩路人馬,大寨必然空虛。”
“此非某之功,皆賴主公洪福也。”
荀攸智珠在握,對曹操笑道:
“如今袁紹士氣低落,正是主公用武之時。
主公可兵分六路,猛攻袁紹大營。
袁紹不可抵擋,必然潰敗。
主公便趁大勝之勢,奪取河北!”
“好計!
公達啊公達,你可真是吾的智囊!”
曹操大喜,對荀攸誇讚道:
“若吾能取下河北,公達當為首功!”
在誇讚荀攸的時候,曹操心中默念道:
‘若吾奪下河北,便可有王霸之基。
到時候,一切陰謀詭計都不足懼了。
黑山軍,我會徹底剿滅,不從者死。
四海商會,吾會一舉奪下,以養麾下大軍。
還有陛下...’
‘陛下是聖質如初,還是韜光養晦想要奪取大權謀反,都不重要了。
吾大勢已成,陛下無論想做什麽都是徒勞的。’
曹操從荀攸之計,以六路大軍攻打袁紹大營。
第一路張遼、第二路許褚、第三路夏侯淵、第四路曹仁、第五路李典、第六路樂進。
這六路兵馬,統兵之人皆為先天猛將,失去了河北四庭柱,袁紹麾下大將竟無人能擋!
先天猛將也有高下之別,許褚為強先天,張遼、夏侯淵為尋常先天,曹仁、李典、樂進為弱先天。
可即便是弱先天,也不是尋常武將可以抵擋。
至於趙雲、黃敘那樣的變態武將,可稱之為巔峰先天,堪與當年的溫侯呂布比肩。
想要戰勝巔峰先天,就得依靠兩三名先天猛將打車輪戰,或者是靠大軍圍殺。
一對一單挑,想要勝過他們太難。
袁紹麾下的將士,沒有人能擋得住曹軍六名先天猛將,被曹軍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大寨岌岌可危,袁軍士卒死傷遍地,袁紹看著潰敗的將士們,心痛得好似在滴血。
審配對袁紹勸道:
“主公,撤軍吧。
再不撤軍,恐怕就危險了。”
袁紹恨聲道:
“可恨吾大將顏良、文醜未在!
若得一人在此,豈能讓曹賊如此猖狂?!”
逢紀小聲提醒道:
“主公,顏良、文醜已經叛逃,投奔黑山賊寇了。”
“噗...”
逢紀不提醒還好,這一提醒,袁紹直接怒火攻心,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主公!”
“主公!你怎麽樣?”
“快傳醫者來!”
袁紹吐血,身邊的文武連忙圍了上來。
袁紹一把將眾人推開,聲嘶力竭道:
“顏良、文醜!
賊子!
吾誓殺之!”
審配扶著袁紹,低聲勸道:
“主公,為今之計還是速速退迴河北,再做良圖。
這一戰,是我軍敗了。”
袁紹兵多,即便死傷慘重,曹軍一時也攻不進來。
“撤...”
袁紹無力的吐出一個‘撤’字,三子袁尚連忙將袁紹扶上戰馬,率軍向北突圍。
趙雲與劉協麾下諸將早就在寨外山坡上埋伏,觀看兩軍對決。
看著袁紹大寨逐漸陷落,顏良感慨道:
“袁公七十萬大軍,何等威武!
最後竟不敵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