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陛下也會作詩?
三國:天子劉協,添加好友就變強 作者:公子小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場的文人們都吹捧曹植,曹丕心中很不是滋味。
除了吟詩作對,曹子建還會什麽?
論起雄才大略,繼承父親曹操的事業,還得是他曹子桓!
若有朝一日他曹丕上位,什麽皇帝劉協、什麽才冠京師的曹植,全都是微不足道之輩。
他想成就的大業,遠超眾人想象。
曹植此時詩興大發,起身豪邁道:
“既然諸公相請,植便獻醜了。
吾賦詩一首,為陛下、也為諸位賢友親朋而賀!”
曹植舉著酒壺起身,此時他酒至微醺,腳步也略微有些打晃。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曹植詩酒相和,吟誦出的詩句也是當之無愧的佳作。
連劉協這個熟讀唐詩宋詞的現代人,都覺得此詩堪稱一絕。
眾多名士們也在凝神靜聽,如果沒有意外,曹子建的作品當是今日名士宴的詩王,會隨此宴而傳遍天下。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複何憂?”
曹植一首誦罷,名士們齊聲叫好。
“好!好詩!”
“曹子建果然名不虛傳!”
“就憑此詩,當浮一大白!”
大家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唯有曹丕麵色鐵青,緊攥拳頭,手指都摳進了肉裏。
曹丕深諳韜光養晦之道,他在曹操身邊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一個知進退、識大體,最為孝順的孩子。
他自己不露鋒芒,卻不願意看到曹植大出風頭。
曹植可是對嗣位有競爭力的公子,是他曹丕的死敵。
若他因為詩做得好而得曹操青睞,曹丕就被動了。
曹丕心中暗恨:
‘曹植…你不是會作詩嗎?
有朝一日你落在我手裏,我就讓你好好作一作詩!
若是七步之內你作不出一首詩,那就別怪我這個當兄長的心狠手辣!’
麵對眾人的稱讚,曹植謙遜道:
“吾才疏學淺,不足稱道。
若是論起文采,植比之陛下差得遠了。”
名士們聞言頓時驚訝道:
“什麽?
陛下也會作詩?”
“吾等從未拜讀過陛下詩作啊!”
“陛下邀吾等赴宴,會不會有佳作現世?”
應瑒高聲道:
“諸位,最近風靡許都的‘須知少年拏雲誌,曾許人間第一流’正是陛下所作。
陛下詩才,吾等有目共睹!”
“果真如此?
據說此詩是一神秘公子所作,原來是陛下!”
“此詩大氣磅礴,倒能顯出陛下的胸襟氣魄!”
“原來陛下乃如此大才,吾等失敬了!”
曹植臉色漲紅,抱著酒壺對劉協道:
“陛下,今日群賢聚於園中,皆仰慕陛下文采。
陛下可否賦詩一首,了卻吾等心願?”
劉協揮手笑道:
“既然諸位大賢都作詩了,朕又豈能免俗?
朕與諸公同樂,當賦一首!”
“且慢!”
劉協正要作詩,突然被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打斷了。
誰敢打斷陛下?
名士們驚疑不定,循聲望去,出言之人正是坐於前排的曹丕。
曹昂死了,曹丕就是曹操現存子嗣中的長子。
他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曹操,眾多名士們都不敢與其交惡。
唯有曹彰對其怒目而視,低喝道:
“曹子桓,你要幹什麽?!”
“無事,隻是想與陛下切磋詩詞歌賦罷了。”
劉協轉頭對曹丕笑道:
“子桓也懂詞賦,要不要賦詩一首?”
“臣不像子建那樣善於吟詩,可吾卻懂得欣賞。
陛下乃一國之君,賦詩可不能如尋常文人一般。”
曹丕這番話,所有人都能聽出來是故意找茬。
他這就是在用丞相公子的身份來威壓劉協,意在打壓劉協威望,讓詩會中的文人們知曉大漢朝堂是誰說了算。
曹丕的這種行為,與曹操在許田圍獵中策馬擋住劉協異曲同工,都是以勢壓人。
身為傀儡皇帝,劉協一直對這種事保持淡定之心。
因一時氣憤與曹操父子撕破臉,隻能讓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加被動。
隻要苟住,將來不愁沒有拿捏他們的機會。
孔融、楊修等向漢之臣皆麵露慍色,劉協卻對曹丕溫和笑道:
“子桓言之有理,不知朕如何賦詩,才符合為君之道?”
曹丕既然敢出來為難劉協,就不會在意這些文人的想法。
“陛下乃天子,理當高於眾人。
臣以為,陛下賦詩當以‘高’為題。
陛下,您覺得呢?”
“子桓的建議不錯。
就按子桓之言,朕便以‘高’為題賦詩兩首,請諸君品鑒。”
曹丕一愣,他沒想到劉協這麽容易就答應了自己。
按他的想法,劉協不可能接受這種刁難,肯定會想辦法推拒。
要不然豈不在天下文人麵前落了麵子?
可劉協現在答應得如此痛快是怎麽迴事?
難道他當真能作出被名士們認同的佳作?
不可能!
曹丕不相信劉協有這個能耐,就連孔融、楊修眼中也露出焦急之色。
現場按照曹丕的命題來作詩,實在太難辦到了。
這種事對於長於詩文的曹植來說都不輕鬆,陛下能行嗎?
曹彰甕聲對曹植道:
“子建,子桓這明顯是在刁難陛下,陛下怎麽能答應他呢?
我迴去一定要將此事告知父親!”
曹植想起劉協在杜康酒樓作出的佳作,若有所思道:
“陛下這樣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咱們先靜觀其變。
若是陛下無法作出詩來,我也有辦法為他解圍…”
曹植的辦法就是拿出自己寫好的作品,宣稱此乃陛下所作詩詞。
這樣做雖然無法服眾,可至少在麵子上過得去,不至於折損了陛下顏麵。
此時賓客們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劉協身上,而劉協則拎著酒壺,順著花園正中間的假山向上攀爬。
黃門令左豐連忙上前扶住劉協:
“陛下,小心啊。”
“無礙的。”
劉協舉著酒壺笑道:
“既是以高為題,朕便當真登高一觀!
朕要做的這首詩,就叫《登高》!”
在假山之上有一小亭,名為望嶽亭,取三山五嶽盡歸皇室花園之意。
劉協依靠望嶽亭欄杆,將禦花園中的名士們盡收眼底。
除了吟詩作對,曹子建還會什麽?
論起雄才大略,繼承父親曹操的事業,還得是他曹子桓!
若有朝一日他曹丕上位,什麽皇帝劉協、什麽才冠京師的曹植,全都是微不足道之輩。
他想成就的大業,遠超眾人想象。
曹植此時詩興大發,起身豪邁道:
“既然諸公相請,植便獻醜了。
吾賦詩一首,為陛下、也為諸位賢友親朋而賀!”
曹植舉著酒壺起身,此時他酒至微醺,腳步也略微有些打晃。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曹植詩酒相和,吟誦出的詩句也是當之無愧的佳作。
連劉協這個熟讀唐詩宋詞的現代人,都覺得此詩堪稱一絕。
眾多名士們也在凝神靜聽,如果沒有意外,曹子建的作品當是今日名士宴的詩王,會隨此宴而傳遍天下。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複何憂?”
曹植一首誦罷,名士們齊聲叫好。
“好!好詩!”
“曹子建果然名不虛傳!”
“就憑此詩,當浮一大白!”
大家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唯有曹丕麵色鐵青,緊攥拳頭,手指都摳進了肉裏。
曹丕深諳韜光養晦之道,他在曹操身邊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一個知進退、識大體,最為孝順的孩子。
他自己不露鋒芒,卻不願意看到曹植大出風頭。
曹植可是對嗣位有競爭力的公子,是他曹丕的死敵。
若他因為詩做得好而得曹操青睞,曹丕就被動了。
曹丕心中暗恨:
‘曹植…你不是會作詩嗎?
有朝一日你落在我手裏,我就讓你好好作一作詩!
若是七步之內你作不出一首詩,那就別怪我這個當兄長的心狠手辣!’
麵對眾人的稱讚,曹植謙遜道:
“吾才疏學淺,不足稱道。
若是論起文采,植比之陛下差得遠了。”
名士們聞言頓時驚訝道:
“什麽?
陛下也會作詩?”
“吾等從未拜讀過陛下詩作啊!”
“陛下邀吾等赴宴,會不會有佳作現世?”
應瑒高聲道:
“諸位,最近風靡許都的‘須知少年拏雲誌,曾許人間第一流’正是陛下所作。
陛下詩才,吾等有目共睹!”
“果真如此?
據說此詩是一神秘公子所作,原來是陛下!”
“此詩大氣磅礴,倒能顯出陛下的胸襟氣魄!”
“原來陛下乃如此大才,吾等失敬了!”
曹植臉色漲紅,抱著酒壺對劉協道:
“陛下,今日群賢聚於園中,皆仰慕陛下文采。
陛下可否賦詩一首,了卻吾等心願?”
劉協揮手笑道:
“既然諸位大賢都作詩了,朕又豈能免俗?
朕與諸公同樂,當賦一首!”
“且慢!”
劉協正要作詩,突然被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打斷了。
誰敢打斷陛下?
名士們驚疑不定,循聲望去,出言之人正是坐於前排的曹丕。
曹昂死了,曹丕就是曹操現存子嗣中的長子。
他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曹操,眾多名士們都不敢與其交惡。
唯有曹彰對其怒目而視,低喝道:
“曹子桓,你要幹什麽?!”
“無事,隻是想與陛下切磋詩詞歌賦罷了。”
劉協轉頭對曹丕笑道:
“子桓也懂詞賦,要不要賦詩一首?”
“臣不像子建那樣善於吟詩,可吾卻懂得欣賞。
陛下乃一國之君,賦詩可不能如尋常文人一般。”
曹丕這番話,所有人都能聽出來是故意找茬。
他這就是在用丞相公子的身份來威壓劉協,意在打壓劉協威望,讓詩會中的文人們知曉大漢朝堂是誰說了算。
曹丕的這種行為,與曹操在許田圍獵中策馬擋住劉協異曲同工,都是以勢壓人。
身為傀儡皇帝,劉協一直對這種事保持淡定之心。
因一時氣憤與曹操父子撕破臉,隻能讓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加被動。
隻要苟住,將來不愁沒有拿捏他們的機會。
孔融、楊修等向漢之臣皆麵露慍色,劉協卻對曹丕溫和笑道:
“子桓言之有理,不知朕如何賦詩,才符合為君之道?”
曹丕既然敢出來為難劉協,就不會在意這些文人的想法。
“陛下乃天子,理當高於眾人。
臣以為,陛下賦詩當以‘高’為題。
陛下,您覺得呢?”
“子桓的建議不錯。
就按子桓之言,朕便以‘高’為題賦詩兩首,請諸君品鑒。”
曹丕一愣,他沒想到劉協這麽容易就答應了自己。
按他的想法,劉協不可能接受這種刁難,肯定會想辦法推拒。
要不然豈不在天下文人麵前落了麵子?
可劉協現在答應得如此痛快是怎麽迴事?
難道他當真能作出被名士們認同的佳作?
不可能!
曹丕不相信劉協有這個能耐,就連孔融、楊修眼中也露出焦急之色。
現場按照曹丕的命題來作詩,實在太難辦到了。
這種事對於長於詩文的曹植來說都不輕鬆,陛下能行嗎?
曹彰甕聲對曹植道:
“子建,子桓這明顯是在刁難陛下,陛下怎麽能答應他呢?
我迴去一定要將此事告知父親!”
曹植想起劉協在杜康酒樓作出的佳作,若有所思道:
“陛下這樣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咱們先靜觀其變。
若是陛下無法作出詩來,我也有辦法為他解圍…”
曹植的辦法就是拿出自己寫好的作品,宣稱此乃陛下所作詩詞。
這樣做雖然無法服眾,可至少在麵子上過得去,不至於折損了陛下顏麵。
此時賓客們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劉協身上,而劉協則拎著酒壺,順著花園正中間的假山向上攀爬。
黃門令左豐連忙上前扶住劉協:
“陛下,小心啊。”
“無礙的。”
劉協舉著酒壺笑道:
“既是以高為題,朕便當真登高一觀!
朕要做的這首詩,就叫《登高》!”
在假山之上有一小亭,名為望嶽亭,取三山五嶽盡歸皇室花園之意。
劉協依靠望嶽亭欄杆,將禦花園中的名士們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