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反擊秦軍大獲全勝後,火山部與黑石部的士氣空前高漲,但項龍卻並未因此懈怠。他清楚,這次勝利隻是暫時的。若秦軍再度卷土重來,依靠現有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撐長期抗戰。如何將各部落戰力整合,同時解決糧食問題,成為他日思夜想的關鍵。
一天清晨,項龍召集火山部、黑石部以及周邊部落的首領開會。奀妹親自主持會議,而項龍則將一塊泥板放在大家麵前,泥板上畫著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各位,”項龍環視眾人,開口道,“我有一個設想,既能讓部落在戰時有足夠的兵力,又能在和平時保障糧食的生產——這就是‘耕兵製’。”
此言一出,大廳內議論紛紛。
項龍走到泥板旁,指著上麵的圖示耐心解釋:“我們現在的問題很明顯:打仗的時候,男人都得去打仗,田地沒人耕種;不打仗的時候,雖然有人種田,但訓練不足的部落戰士遇到秦軍時仍然吃虧。所以我想,能不能讓戰士平時務農,戰時作戰?每個部落以寨為單位,輪流訓練與生產,這樣我們既不耽誤糧食,又能增強戰力。”
他說著,停下來觀察眾人反應,卻見大部分首領皺起了眉頭。
“戰士種田?”黑石部的一名長老率先出聲,語氣滿是不屑,“項龍,你可知道,種田這種事情,一向是老弱婦孺的活兒!讓戰士去幹這個,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長老,”項龍並未生氣,繼續說道,“你是黑石部的老前輩,我問你,假如秦軍明天打過來,你們黑石部能有多少戰士出戰?十個,還是二十個?”
“二十個。”長老驕傲地迴答,“我們黑石部的戰士可比別的部落強多了!”
項龍點頭,又問:“那如果這二十個戰士都出去打仗了,田地沒人耕,糧食不夠吃,你們還能堅持多久?一個月,還是兩個月?”
長老頓時語塞,嘴巴張了張卻沒說出話來。
“這就是問題所在,”項龍語氣沉穩,“秦軍之所以能統一六國,不僅靠兵強將勇,還因為他們有一套完整的後勤製度。糧草供應不斷,士兵作戰才能持久。而我們部落之間分散作戰,靠的全是臨時湊合。這種模式,怎麽可能打得贏秦軍?”
火山部的一名年輕首領忍不住問道:“項龍,你的意思是,戰士們種田後,就能一直有糧食吃,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項龍點頭:“不僅如此,平時我們還能利用訓練的時間,教戰士們如何打仗、如何布防。到了戰時,他們既是熟練的農民,也是訓練有素的戰士。”
項龍的提議讓年輕的首領們心生向往,但年長的族人卻嗤之以鼻。他們認為,耕兵製完全違背了嶺南部落的傳統分工。種田是婦人和老人幹的活兒,戰士的職責就是打仗。讓戰士去種田,豈不是折辱了他們的身份?
黑石部的長老拍案而起:“項龍!你是外人,根本不了解我們的習俗!在嶺南,戰士就是戰士,農夫就是農夫。讓戰士種田,這種事情絕不可能!”
奀妹看向項龍,輕聲說道:“龍哥,這些長老一向守舊,不會輕易改變的。”
項龍微微一笑:“奀妹,我不指望所有人立刻接受,但隻要有人願意試,我就有信心讓他們看到結果。”
奀妹點頭:“那就讓火山部先試點吧。如果我們能帶頭成功,其他部落自然會慢慢接受。”
在奀妹的支持下,火山部開始組建第一批耕兵隊伍。這些耕兵每三十人組成一個小隊,由十名精通農耕的族人帶領,白天學習農活,晚上進行軍事訓練。
一開始,參與耕兵隊伍的戰士們怨聲載道。他們覺得,自己一身本領卻要幹這種“低賤”的活兒,實在丟人。
“龍哥,”一名年輕戰士氣鼓鼓地抱怨,“我寧願去打獵,也不想天天種田。我們火山部可是有名的戰鬥部落,靠的是武力,不是這些稻穀!”
項龍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覺得種田丟人,那我問你,秦軍是怎麽養活幾十萬士兵的?他們也有像你這樣的小兵,可是人家靠種田、靠糧倉,才能打敗六國。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糧食問題,哪怕你再勇猛,也終究會餓死。”
這番話讓年輕戰士無話可說,隻得咬牙堅持。項龍也沒有讓這些戰士吃虧,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農業知識,教他們如何更高效地耕作。隨著火種稻的長勢一天天變好,戰士們漸漸明白,種田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毫無價值。
然而,耕兵製的推進並不順利。不少頑固派長老暗中煽動族人,對這項製度百般抵製。他們宣稱,耕兵製會讓部落喪失傳統,甚至會讓外人項龍掌控整個嶺南。
一次夜間,項龍正在營帳內整理耕兵的訓練計劃時,一名族人悄悄溜進來。
“龍哥,黑石部的長老們正在外麵開會,他們說你這是在奪權,還說要把你趕出嶺南!”
項龍放下手中的泥板,冷笑道:“這些人還真是冥頑不靈。不過,我倒要看看,他們能鬧出什麽花樣。”
次日,項龍公開召開了一場辯論大會,邀請所有部落的長老、首領參加。他把糧食的增產數據和耕兵的訓練成果一一擺在眾人麵前,用事實迴應那些質疑。
“如果你們認為,我項龍是為了奪權,那我現在就可以退出火山部,”項龍聲音鏗鏘,“但如果你們因為守著所謂的傳統,讓整個嶺南陷入危機,那才是真正的自毀前程!”
這番話讓許多年輕的族人心生敬佩。頑固派雖然依舊不滿,卻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隻得暫時偃旗息鼓。
一個月後,第一批耕兵隊伍完成了試點任務。火山部的梯田產量顯著提升,而戰士們的軍事素養也有了顯著提高。這一成果讓不少觀望中的部落首領改變了態度。
黑石部的一名年輕首領找到項龍,主動提出:“項龍,我們願意加入耕兵製,但條件是,你得親自指導我們的戰士訓練。”
項龍笑著點頭:“沒問題。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秦軍就休想攻破嶺南。”
然而,隨著耕兵製逐漸推廣,新的矛盾也在悄然醞釀。部分流民開始混入耕兵隊伍,試圖借此獲得更多糧食分配;頑固派長老依舊伺機煽動,試圖破壞項龍的聲望。
更大的隱患,則來自秦軍的步步緊逼。項龍知道,勝利的曙光雖已隱現,但前方的路依然布滿荊棘。
耕兵製的初步成功給火山部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量提升不僅緩解了糧食危機,還讓戰士們逐漸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然而,正如項龍預料的那樣,這套製度的推廣並不容易,尤其是在麵對其他部落的頑固派和流民潮帶來的複雜局麵時,困難更是接踵而至。
火山部試點的梯田在這個收獲季節迎來了豐收。隨著第一批稻穀裝入糧倉,許多對耕兵製持懷疑態度的人開始動搖。奀妹親自主持豐收節,將滿滿一籮籮的穀物搬到村寨中心,向所有人展示火山部的成果。
“大家看看,這就是耕兵製帶來的成果!”奀妹站在高台上,朝圍觀的族人們說道,“以前,我們哪有這麽多糧食?現在,不僅夠吃,甚至還能存下一部分!這說明,龍哥的提議是對的!”
一名年長的族人走上前,抓起一把稻穀仔細端詳,喃喃道:“這是火種稻?果然比我們以前種的稻穀結實多了。”
奀妹點頭,補充道:“沒錯,火種稻產量高,適合在梯田上種植。如果其他部落也願意嚐試耕兵製,大家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消息很快傳到了其他部落。那些觀望的首領們開始派人前來打探,甚至有部落主動表示希望學習火山部的耕種技術。然而,也有不少頑固派對此嗤之以鼻。
黑石部的長老仍然不願放棄傳統。他們認為,火山部的豐收不過是偶然,無法代表耕兵製的真正效用。更重要的是,他們害怕項龍借此進一步擴大火山部的影響力,威脅到其他部落的地位。
“豐收?不過是運氣好罷了。”一名黑石部的長老在部落會議上冷笑,“我們嶺南的祖先千百年來靠刀耕火種為生,一樣活得很好。項龍不過是個外來人,他的耕兵製根本不適合我們!”
“可是……”一名年輕的族人站起來反駁,“火山部的豐收是真實的。他們還打退了秦軍,說明項龍的辦法確實有用啊!”
長老拍案而起:“放肆!我們黑石部從來不需要靠外人來決定我們的命運!誰要是敢學火山部,就別怪我族規處置!”
在長老的壓製下,黑石部暫時拒絕采納耕兵製。然而,反對聲中也開始出現裂痕,尤其是年輕一代對火山部的成功羨慕不已,甚至私下與項龍聯係,請求學習梯田耕種的技術。
與此同時,大量六國流民的湧入讓嶺南的資源壓力驟增。這些流民大多因逃避秦軍的征服和苛政而來到嶺南,卻發現這裏的生活同樣不易。許多部落對流民抱有戒心,害怕他們搶奪糧食、製造衝突。
一天,一群衣衫襤褸的流民出現在火山部的村寨門口。他們中有老有少,眼中充滿了饑餓與恐懼。
“我們是從楚地逃來的……”一名老者跪在門口,哀求道,“秦軍燒了我們的村子,我們無處可去,求求你們收留我們吧!”
奀妹麵露難色,轉頭看向項龍:“龍哥,我們該怎麽辦?如果收留他們,火山部的糧食可能不夠;如果拒絕,他們恐怕會活活餓死。”
項龍沉思片刻,走上前問道:“你們會耕種嗎?或者,會不會打仗?”
老者連忙點頭:“我們會!我們願意做任何事情,隻要能活下去!”
項龍點了點頭,轉身對奀妹說道:“收留他們。不過,我們得設立一些規矩,比如按照耕兵製的模式,把這些流民編入我們的耕兵隊伍,讓他們既種田又訓練。如果有人不守規矩,就立即逐出部落。”
奀妹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點頭答應了。
隨著流民的加入,火山部的人口迅速增長。這些流民雖然大多數老實肯幹,但也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試圖利用混亂的局勢撈取好處。
一天夜裏,項龍巡視村寨時,發現一個年輕男子正在偷偷摸摸地繪製地圖。項龍悄悄上前,一把抓住了他。
“你在幹什麽?”項龍厲聲問道。
那男子見事情敗露,非但不慌,反而冷靜地說道:“我不是壞人。我繪製地圖,是為了向你展示如何更好地利用周圍的地形。”
項龍微微一怔,鬆開了手:“你是誰?為什麽會懂這些?”
男子露出一絲苦笑:“我是魏國人,曾在軍中擔任地形繪製官。秦滅魏後,我僥幸逃脫,一路流亡到這裏。”
項龍點頭:“原來如此。既然你有這本事,那你就留下吧。不過,別想耍花樣,否則後果自負。”
男子拱手行禮:“我明白。我叫田遠,從今天起願為火山部效力。”
田遠的加入為火山部帶來了新的變化。他不僅幫助改進了村寨的防禦體係,還為梯田的選址和灌溉設計提供了不少建議,很快贏得了項龍和奀妹的信任。
隨著耕兵製的推廣和火山部的不斷壯大,其他部落開始對項龍的地位心生忌憚。黑石部的長老們私下密謀,試圖聯合其他反對耕兵製的部落,共同對抗項龍的影響力。
“如果再讓項龍這麽下去,他遲早會成為嶺南的霸主!”黑石部的一名長老說道,“我們絕不能讓外人掌控我們的命運!”
然而,他們的陰謀卻被一名支持項龍的年輕人偷聽到。這名年輕人連夜趕到火山部,將消息傳給了奀妹。
“龍哥,”奀妹臉色凝重地說道,“黑石部可能會聯合其他部落反對我們。他們不想接受耕兵製,也不想讓你領導聯盟。”
項龍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奀妹,既然他們不想合作,那就讓他們看看,如果沒有耕兵製,他們能否撐過下一次秦軍的進攻。”
耕兵製的推行雖然困難重重,但在火山部和部分願意嚐試的部落中,已經顯現出成效。與此同時,秦軍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流民潮也讓嶺南的局勢更加複雜。
項龍明白,要真正讓嶺南各部落團結起來,還需要更大的勝利和更實在的成果。然而,他堅信,隻要方向正確,未來就一定可期。
一天清晨,項龍召集火山部、黑石部以及周邊部落的首領開會。奀妹親自主持會議,而項龍則將一塊泥板放在大家麵前,泥板上畫著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各位,”項龍環視眾人,開口道,“我有一個設想,既能讓部落在戰時有足夠的兵力,又能在和平時保障糧食的生產——這就是‘耕兵製’。”
此言一出,大廳內議論紛紛。
項龍走到泥板旁,指著上麵的圖示耐心解釋:“我們現在的問題很明顯:打仗的時候,男人都得去打仗,田地沒人耕種;不打仗的時候,雖然有人種田,但訓練不足的部落戰士遇到秦軍時仍然吃虧。所以我想,能不能讓戰士平時務農,戰時作戰?每個部落以寨為單位,輪流訓練與生產,這樣我們既不耽誤糧食,又能增強戰力。”
他說著,停下來觀察眾人反應,卻見大部分首領皺起了眉頭。
“戰士種田?”黑石部的一名長老率先出聲,語氣滿是不屑,“項龍,你可知道,種田這種事情,一向是老弱婦孺的活兒!讓戰士去幹這個,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長老,”項龍並未生氣,繼續說道,“你是黑石部的老前輩,我問你,假如秦軍明天打過來,你們黑石部能有多少戰士出戰?十個,還是二十個?”
“二十個。”長老驕傲地迴答,“我們黑石部的戰士可比別的部落強多了!”
項龍點頭,又問:“那如果這二十個戰士都出去打仗了,田地沒人耕,糧食不夠吃,你們還能堅持多久?一個月,還是兩個月?”
長老頓時語塞,嘴巴張了張卻沒說出話來。
“這就是問題所在,”項龍語氣沉穩,“秦軍之所以能統一六國,不僅靠兵強將勇,還因為他們有一套完整的後勤製度。糧草供應不斷,士兵作戰才能持久。而我們部落之間分散作戰,靠的全是臨時湊合。這種模式,怎麽可能打得贏秦軍?”
火山部的一名年輕首領忍不住問道:“項龍,你的意思是,戰士們種田後,就能一直有糧食吃,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項龍點頭:“不僅如此,平時我們還能利用訓練的時間,教戰士們如何打仗、如何布防。到了戰時,他們既是熟練的農民,也是訓練有素的戰士。”
項龍的提議讓年輕的首領們心生向往,但年長的族人卻嗤之以鼻。他們認為,耕兵製完全違背了嶺南部落的傳統分工。種田是婦人和老人幹的活兒,戰士的職責就是打仗。讓戰士去種田,豈不是折辱了他們的身份?
黑石部的長老拍案而起:“項龍!你是外人,根本不了解我們的習俗!在嶺南,戰士就是戰士,農夫就是農夫。讓戰士種田,這種事情絕不可能!”
奀妹看向項龍,輕聲說道:“龍哥,這些長老一向守舊,不會輕易改變的。”
項龍微微一笑:“奀妹,我不指望所有人立刻接受,但隻要有人願意試,我就有信心讓他們看到結果。”
奀妹點頭:“那就讓火山部先試點吧。如果我們能帶頭成功,其他部落自然會慢慢接受。”
在奀妹的支持下,火山部開始組建第一批耕兵隊伍。這些耕兵每三十人組成一個小隊,由十名精通農耕的族人帶領,白天學習農活,晚上進行軍事訓練。
一開始,參與耕兵隊伍的戰士們怨聲載道。他們覺得,自己一身本領卻要幹這種“低賤”的活兒,實在丟人。
“龍哥,”一名年輕戰士氣鼓鼓地抱怨,“我寧願去打獵,也不想天天種田。我們火山部可是有名的戰鬥部落,靠的是武力,不是這些稻穀!”
項龍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覺得種田丟人,那我問你,秦軍是怎麽養活幾十萬士兵的?他們也有像你這樣的小兵,可是人家靠種田、靠糧倉,才能打敗六國。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糧食問題,哪怕你再勇猛,也終究會餓死。”
這番話讓年輕戰士無話可說,隻得咬牙堅持。項龍也沒有讓這些戰士吃虧,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農業知識,教他們如何更高效地耕作。隨著火種稻的長勢一天天變好,戰士們漸漸明白,種田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毫無價值。
然而,耕兵製的推進並不順利。不少頑固派長老暗中煽動族人,對這項製度百般抵製。他們宣稱,耕兵製會讓部落喪失傳統,甚至會讓外人項龍掌控整個嶺南。
一次夜間,項龍正在營帳內整理耕兵的訓練計劃時,一名族人悄悄溜進來。
“龍哥,黑石部的長老們正在外麵開會,他們說你這是在奪權,還說要把你趕出嶺南!”
項龍放下手中的泥板,冷笑道:“這些人還真是冥頑不靈。不過,我倒要看看,他們能鬧出什麽花樣。”
次日,項龍公開召開了一場辯論大會,邀請所有部落的長老、首領參加。他把糧食的增產數據和耕兵的訓練成果一一擺在眾人麵前,用事實迴應那些質疑。
“如果你們認為,我項龍是為了奪權,那我現在就可以退出火山部,”項龍聲音鏗鏘,“但如果你們因為守著所謂的傳統,讓整個嶺南陷入危機,那才是真正的自毀前程!”
這番話讓許多年輕的族人心生敬佩。頑固派雖然依舊不滿,卻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隻得暫時偃旗息鼓。
一個月後,第一批耕兵隊伍完成了試點任務。火山部的梯田產量顯著提升,而戰士們的軍事素養也有了顯著提高。這一成果讓不少觀望中的部落首領改變了態度。
黑石部的一名年輕首領找到項龍,主動提出:“項龍,我們願意加入耕兵製,但條件是,你得親自指導我們的戰士訓練。”
項龍笑著點頭:“沒問題。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秦軍就休想攻破嶺南。”
然而,隨著耕兵製逐漸推廣,新的矛盾也在悄然醞釀。部分流民開始混入耕兵隊伍,試圖借此獲得更多糧食分配;頑固派長老依舊伺機煽動,試圖破壞項龍的聲望。
更大的隱患,則來自秦軍的步步緊逼。項龍知道,勝利的曙光雖已隱現,但前方的路依然布滿荊棘。
耕兵製的初步成功給火山部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量提升不僅緩解了糧食危機,還讓戰士們逐漸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然而,正如項龍預料的那樣,這套製度的推廣並不容易,尤其是在麵對其他部落的頑固派和流民潮帶來的複雜局麵時,困難更是接踵而至。
火山部試點的梯田在這個收獲季節迎來了豐收。隨著第一批稻穀裝入糧倉,許多對耕兵製持懷疑態度的人開始動搖。奀妹親自主持豐收節,將滿滿一籮籮的穀物搬到村寨中心,向所有人展示火山部的成果。
“大家看看,這就是耕兵製帶來的成果!”奀妹站在高台上,朝圍觀的族人們說道,“以前,我們哪有這麽多糧食?現在,不僅夠吃,甚至還能存下一部分!這說明,龍哥的提議是對的!”
一名年長的族人走上前,抓起一把稻穀仔細端詳,喃喃道:“這是火種稻?果然比我們以前種的稻穀結實多了。”
奀妹點頭,補充道:“沒錯,火種稻產量高,適合在梯田上種植。如果其他部落也願意嚐試耕兵製,大家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消息很快傳到了其他部落。那些觀望的首領們開始派人前來打探,甚至有部落主動表示希望學習火山部的耕種技術。然而,也有不少頑固派對此嗤之以鼻。
黑石部的長老仍然不願放棄傳統。他們認為,火山部的豐收不過是偶然,無法代表耕兵製的真正效用。更重要的是,他們害怕項龍借此進一步擴大火山部的影響力,威脅到其他部落的地位。
“豐收?不過是運氣好罷了。”一名黑石部的長老在部落會議上冷笑,“我們嶺南的祖先千百年來靠刀耕火種為生,一樣活得很好。項龍不過是個外來人,他的耕兵製根本不適合我們!”
“可是……”一名年輕的族人站起來反駁,“火山部的豐收是真實的。他們還打退了秦軍,說明項龍的辦法確實有用啊!”
長老拍案而起:“放肆!我們黑石部從來不需要靠外人來決定我們的命運!誰要是敢學火山部,就別怪我族規處置!”
在長老的壓製下,黑石部暫時拒絕采納耕兵製。然而,反對聲中也開始出現裂痕,尤其是年輕一代對火山部的成功羨慕不已,甚至私下與項龍聯係,請求學習梯田耕種的技術。
與此同時,大量六國流民的湧入讓嶺南的資源壓力驟增。這些流民大多因逃避秦軍的征服和苛政而來到嶺南,卻發現這裏的生活同樣不易。許多部落對流民抱有戒心,害怕他們搶奪糧食、製造衝突。
一天,一群衣衫襤褸的流民出現在火山部的村寨門口。他們中有老有少,眼中充滿了饑餓與恐懼。
“我們是從楚地逃來的……”一名老者跪在門口,哀求道,“秦軍燒了我們的村子,我們無處可去,求求你們收留我們吧!”
奀妹麵露難色,轉頭看向項龍:“龍哥,我們該怎麽辦?如果收留他們,火山部的糧食可能不夠;如果拒絕,他們恐怕會活活餓死。”
項龍沉思片刻,走上前問道:“你們會耕種嗎?或者,會不會打仗?”
老者連忙點頭:“我們會!我們願意做任何事情,隻要能活下去!”
項龍點了點頭,轉身對奀妹說道:“收留他們。不過,我們得設立一些規矩,比如按照耕兵製的模式,把這些流民編入我們的耕兵隊伍,讓他們既種田又訓練。如果有人不守規矩,就立即逐出部落。”
奀妹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點頭答應了。
隨著流民的加入,火山部的人口迅速增長。這些流民雖然大多數老實肯幹,但也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試圖利用混亂的局勢撈取好處。
一天夜裏,項龍巡視村寨時,發現一個年輕男子正在偷偷摸摸地繪製地圖。項龍悄悄上前,一把抓住了他。
“你在幹什麽?”項龍厲聲問道。
那男子見事情敗露,非但不慌,反而冷靜地說道:“我不是壞人。我繪製地圖,是為了向你展示如何更好地利用周圍的地形。”
項龍微微一怔,鬆開了手:“你是誰?為什麽會懂這些?”
男子露出一絲苦笑:“我是魏國人,曾在軍中擔任地形繪製官。秦滅魏後,我僥幸逃脫,一路流亡到這裏。”
項龍點頭:“原來如此。既然你有這本事,那你就留下吧。不過,別想耍花樣,否則後果自負。”
男子拱手行禮:“我明白。我叫田遠,從今天起願為火山部效力。”
田遠的加入為火山部帶來了新的變化。他不僅幫助改進了村寨的防禦體係,還為梯田的選址和灌溉設計提供了不少建議,很快贏得了項龍和奀妹的信任。
隨著耕兵製的推廣和火山部的不斷壯大,其他部落開始對項龍的地位心生忌憚。黑石部的長老們私下密謀,試圖聯合其他反對耕兵製的部落,共同對抗項龍的影響力。
“如果再讓項龍這麽下去,他遲早會成為嶺南的霸主!”黑石部的一名長老說道,“我們絕不能讓外人掌控我們的命運!”
然而,他們的陰謀卻被一名支持項龍的年輕人偷聽到。這名年輕人連夜趕到火山部,將消息傳給了奀妹。
“龍哥,”奀妹臉色凝重地說道,“黑石部可能會聯合其他部落反對我們。他們不想接受耕兵製,也不想讓你領導聯盟。”
項龍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奀妹,既然他們不想合作,那就讓他們看看,如果沒有耕兵製,他們能否撐過下一次秦軍的進攻。”
耕兵製的推行雖然困難重重,但在火山部和部分願意嚐試的部落中,已經顯現出成效。與此同時,秦軍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流民潮也讓嶺南的局勢更加複雜。
項龍明白,要真正讓嶺南各部落團結起來,還需要更大的勝利和更實在的成果。然而,他堅信,隻要方向正確,未來就一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