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籠罩火山部,項龍的心情卻異常沉重。秦軍斥候的突襲失敗隻是暫時的勝利,眼前的地形草圖清楚地表明,秦軍正在悄無聲息地擴展其影響力,甚至可能會選擇在整個嶺南建立軍事據點。
他將目光轉向身旁的奀妹,她正翻看那卷地形草圖,神情專注而冷靜。
“這些秦軍斥候,背後一定有更大的計劃。”奀妹低聲道,指著地圖上的幾條標記,“他們的探查範圍涵蓋了山地、河流和稻田,這些地方對我們至關重要。如果他們真要發動進攻,我們如何應對?”
項龍沉思片刻,說道:“隻有兩條路。一是繼續加強稻田生產,讓糧草充足;二是讓部落具備自給自足和戰鬥的能力。而這兩件事,可以通過一個計劃來完成——耕兵製。”
耕兵製的核心理念,是讓戰士同時從事農業生產,在和平時期負責種田,戰時迅速投入戰鬥。這不僅能解決糧草問題,也能讓部落的力量更集中。
次日清晨,項龍召集各部落的首領開會。他站在高台上,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大家都知道,秦軍正在不斷向我們逼近。他們不是普通的敵人,而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要對抗這樣的敵人,我們不能隻靠幾支獵弓和臨時拚湊的戰士。”
他停頓了一下,環視全場後繼續說道:“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的土地肥沃,我們的稻田足以養活更多的戰士。如果我們能夠讓戰士們在和平時期種田養糧,戰時再投入戰鬥,這樣既能解決糧草問題,也能增強部落的戰鬥力。”
台下的部落首領開始竊竊私語,有人表示讚同,但更多的是懷疑和不安。
“項龍,這聽起來不錯,”一個年長的首領開口,“可你考慮過沒有?戰士去種田,誰來守護我們的部落?種田的時候,要是秦軍突然襲擊怎麽辦?”
“還有,”另一個首領接話,“刀耕火種已經是我們祖祖輩輩的習慣。你說的稻田,能養活多少人?真的比我們狩獵和種雜糧要強?”
項龍早就預料到會有阻力,但當質疑聲接連不斷時,他依然感到一絲無力。這些人過於習慣舊有的方式,他們隻看眼前,卻不考慮未來。
奀妹站了出來,目光堅定地掃過眾人:“諸位首領,你們覺得火種稻是怎麽來的?是靠祖祖輩輩的刀耕火種嗎?不是!這是項龍和他的隊伍冒著生命危險,從密林深處帶迴來的。如果沒有這些稻種,你們現在吃的是什麽?”
她的聲音鏗鏘有力:“如果我們隻盯著過去,那就永遠不會有未來。耕兵製不是讓你們放棄一切,而是讓部落的戰士們在和平時期多一種選擇,既能種田又能打仗,難道不好嗎?”
奀妹的話讓會議短暫地安靜下來,但仍有頑固派表示反對。
“奀妹說得輕鬆,可如果這套耕兵製失敗了呢?到時候糧食種不出來,戰士沒了訓練,這責任誰來擔?”頑固派的聲音中充滿挑釁。
項龍不怒反笑:“如果失敗了,責任由我一個人來擔。可如果成功了,你們能保證不後悔嗎?”
這句話一出,反對派再難開口。他們雖然心裏仍有疑慮,卻被項龍的魄力震懾,不再明麵上反對。
會議最終達成了妥協:耕兵製將率先在火山部和黑石部試點,其餘部落暫時保持觀望。同時,項龍被允許以自己的方式指導這兩個部落的戰士種植稻田。
第二天,項龍便帶著一批火種稻的種子來到梯田上。他將戰士們分成小組,親自示範如何平整土地、如何播種和灌溉。盡管這些戰士原本擅長狩獵和打仗,對農活一竅不通,但在項龍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了基本的技術。
就在梯田試點初見成效時,又一個新的問題浮現——六國的流民正在不斷湧入嶺南。這些流民大多衣衫襤褸,麵黃肌瘦,顯然是被戰爭逼得走投無路。
火山部的一些族人對這些外來者充滿敵意,認為他們會爭奪稀缺的糧食資源。而流民中也有部分人不安分,甚至發生過偷竊糧草的事件。
“流民會成為我們的麻煩。”火山部的一名長老在會議上抱怨,“這些人帶來了饑荒和不安定,為什麽還要接納他們?”
項龍卻搖頭:“他們也是力量。如果能夠妥善安置,他們會成為我們的盟友,而不是敵人。”
他提議設立一個專門的流民營地,讓流民在梯田建設中 貢獻勞力,同時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奀妹在流民問題上與項龍站在同一陣線。她深知這些人雖然現在貧困,但其中不乏能工巧匠和有識之士。他們如果能夠融入嶺南部落,將會大大增強聯盟的實力。
“這些流民可以是我們的敵人,也可以是我們的朋友。”她在會議上說道,“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對待他們。如果我們拒絕,他們隻能活在絕望中,甚至會成為秦軍的爪牙。如果我們接納,他們會成為我們的同伴。”
在項龍與奀妹的共同努力下,流民營地逐漸成形。一些流民開始參與梯田的建設,他們感激項龍的信任,也漸漸融入了嶺南的部落生活。
與此同時,試點的梯田也初步顯現成效。火種稻的長勢良好,戰士們在項龍的帶領下,已經能夠熟練掌握農耕技術。
盡管道路仍然充滿荊棘,但一切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然而,項龍知道,這僅僅是開始,秦軍的威脅和部落內部的矛盾,隨時都可能引發新的危機。
經過數月的努力,耕兵製在火山部和黑石部初見成效。戰士們不僅學會了農耕,還利用閑暇時間加固部落的防禦工事。梯田上綠意盎然,火種稻的長勢遠勝傳統的刀耕火種,這一切讓支持者們振奮不已。
然而,看似穩定的局勢下卻潛藏暗流。一方麵,流民的不斷湧入對糧食儲備形成壓力;另一方麵,秦軍的偵察活動越發頻繁,聯盟的防線也因此顯得更加緊張。與此同時,頑固派對耕兵製的質疑並未消散,甚至隱隱醞釀新的衝突。
清晨,項龍帶著幾名戰士巡查梯田。稻穀隨風搖曳,空氣中彌漫著稻香。幾位負責看守糧倉的族人神色匆匆地跑來,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龍哥,不好了!糧倉昨夜少了好幾袋稻穀。”一名族人喘著粗氣說道。
項龍眉頭緊鎖:“有沒有發現是誰幹的?”
“是新來的流民。他們半夜偷偷跑出來,把糧食偷走了!”另一個族人憤憤不平,“我早就說過,不能讓那些流民靠近糧倉!他們就是一群不知感恩的家夥!”
奀妹聞訊趕到,臉色凝重。她看向項龍,低聲問道:“這件事要怎麽處理?”
項龍沉吟片刻,說道:“先把人找迴來,問清楚緣由再做定奪。流民已經流離失所,我們不能一味用強硬手段對待他們。”
奀妹點點頭,命令族人追查盜糧者的下落。很快,一群衣衫襤褸的流民被帶到營地中央,其中包括一位頭發斑白的老婦和幾個瘦骨嶙峋的孩子。他們麵帶驚恐,瑟瑟發抖。
“龍哥,他們就是昨晚偷糧的人。”族人怒聲指責,“咱們自己吃的都不夠,還要接濟這些家夥。他們卻恩將仇報!”
項龍走上前,語氣平靜:“你們為什麽要偷糧食?”
那老婦顫巍巍地跪下,眼含淚水:“大人,我們不是有意的。孩子們已經三天沒吃飽了,我們隻是想活下去啊……”
話音未落,一個憤怒的族人便想衝上前,但被項龍攔住。他深吸一口氣,轉頭看向奀妹:“先把糧食拿迴來,但再給他們一些稻米。這是最後一次。如果再犯,就按照部落的規矩處置。”
老婦哽咽著點頭,連連道謝。奀妹則在一旁默默觀察,不動聲色。
解決完流民的偷糧問題,項龍心中的憂慮卻更深了。他隱隱感到,這些糧食問題不過是開始,真正的危機來自外部。
幾天後,項龍接到探哨報告,秦軍的偵察小隊再次出現在火山部附近的密林中。他立刻召集部落首領開會。
“秦軍不會無緣無故頻繁偵查,”項龍在會議上說道,“他們是在為進攻做準備。如果我們不能提前應對,就等於坐以待斃。”
頑固派首領冷笑道:“項龍,你總是把事情說得這麽嚴重。秦軍遠在北方,他們真的會為了我們這些小部落大動幹戈?”
“你們忘了嶺南的象郡和桂林郡是怎麽來的?”項龍不為所動,語氣中透著冷峻,“秦軍滅六國,所到之處無一幸免。現在,他們已經占領了嶺南北部,下一步就是控製整個嶺南。如果不信,你們可以坐等秦軍的大軍壓境!”
這番話讓在場眾人陷入沉默。片刻後,奀妹打破僵局:“龍哥說得沒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秦軍既然能平定六國,就絕不會放過我們這些部落。”
會議最終決定加強巡邏,同時組建一支精銳隊伍,由項龍帶領,專門應對秦軍偵查小隊的行動。
盡管耕兵製的效果漸顯,但頑固派對項龍的敵意卻越來越深。他們認為項龍是個外來者,不該插手嶺南的事務。甚至有傳言稱,項龍所推行的一切,隻是為了謀取部落的權力。
“奀妹,你真的信任這個外人嗎?”一天夜裏,火山部的一位長老私下找到奀妹,言辭間充滿不滿,“他不是嶺南人,他的話能有多少可信?”
奀妹沉默片刻,冷冷迴應:“你說得對,他是外人。可如果沒有他,我們火山部可能早已被秦軍剿滅。沒有他帶迴的火種稻,族人又吃什麽活下來?他為部落付出這麽多,你們卻連信任都吝嗇給他?”
長老憤然離去,卻不知奀妹的心情也變得複雜。她深知項龍對部落的重要性,可她也不得不承認,項龍的某些決定確實衝擊了傳統。她開始擔憂,這種內部矛盾會否成為未來更大的隱患。
數日後,項龍帶隊埋伏在一處密林深處,等待秦軍偵查小隊的出現。經過幾個小時的耐心等待,他們終於發現了一隊秦軍,正沿著一條隱秘的小路行進。
“就是現在!”項龍一聲令下,部落戰士們從四麵八方殺出。秦軍偵查小隊顯然沒有料到會有埋伏,措手不及下,紛紛中箭倒地。
戰鬥結束後,項龍帶著部落戰士搜查秦軍的遺物。在一名領隊身上,他們發現了一份詳細的地圖,標記著嶺南各地的地形、村落和水源地。
項龍皺起眉頭:“這不是普通的偵查,他們是要為大軍行動做準備。”
奀妹接過地圖,表情嚴肅:“如果讓秦軍完成對嶺南的全麵控製,所有部落都會成為奴隸。”
迴到營地後,項龍立即召集各部落首領,將地圖展示給他們。看到秦軍對嶺南如此詳細的規劃,許多原本持觀望態度的首領終於開始動搖。
“我們必須團結起來,”項龍說道,語氣堅定,“這場戰爭,不隻是為了火山部,也關乎整個嶺南的存亡。”
在奀妹的支持下,更多的部落開始主動參與耕兵製試點,並加強對秦軍偵查活動的防範。
盡管眼前的危機暫時緩解,但項龍知道,這隻是大戰前的平靜。他心裏明白,要真正打破秦軍的壓迫,僅靠一兩個部落遠遠不夠,必須凝聚整個嶺南的力量,建立更為牢固的聯盟。
他將目光轉向身旁的奀妹,她正翻看那卷地形草圖,神情專注而冷靜。
“這些秦軍斥候,背後一定有更大的計劃。”奀妹低聲道,指著地圖上的幾條標記,“他們的探查範圍涵蓋了山地、河流和稻田,這些地方對我們至關重要。如果他們真要發動進攻,我們如何應對?”
項龍沉思片刻,說道:“隻有兩條路。一是繼續加強稻田生產,讓糧草充足;二是讓部落具備自給自足和戰鬥的能力。而這兩件事,可以通過一個計劃來完成——耕兵製。”
耕兵製的核心理念,是讓戰士同時從事農業生產,在和平時期負責種田,戰時迅速投入戰鬥。這不僅能解決糧草問題,也能讓部落的力量更集中。
次日清晨,項龍召集各部落的首領開會。他站在高台上,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大家都知道,秦軍正在不斷向我們逼近。他們不是普通的敵人,而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要對抗這樣的敵人,我們不能隻靠幾支獵弓和臨時拚湊的戰士。”
他停頓了一下,環視全場後繼續說道:“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的土地肥沃,我們的稻田足以養活更多的戰士。如果我們能夠讓戰士們在和平時期種田養糧,戰時再投入戰鬥,這樣既能解決糧草問題,也能增強部落的戰鬥力。”
台下的部落首領開始竊竊私語,有人表示讚同,但更多的是懷疑和不安。
“項龍,這聽起來不錯,”一個年長的首領開口,“可你考慮過沒有?戰士去種田,誰來守護我們的部落?種田的時候,要是秦軍突然襲擊怎麽辦?”
“還有,”另一個首領接話,“刀耕火種已經是我們祖祖輩輩的習慣。你說的稻田,能養活多少人?真的比我們狩獵和種雜糧要強?”
項龍早就預料到會有阻力,但當質疑聲接連不斷時,他依然感到一絲無力。這些人過於習慣舊有的方式,他們隻看眼前,卻不考慮未來。
奀妹站了出來,目光堅定地掃過眾人:“諸位首領,你們覺得火種稻是怎麽來的?是靠祖祖輩輩的刀耕火種嗎?不是!這是項龍和他的隊伍冒著生命危險,從密林深處帶迴來的。如果沒有這些稻種,你們現在吃的是什麽?”
她的聲音鏗鏘有力:“如果我們隻盯著過去,那就永遠不會有未來。耕兵製不是讓你們放棄一切,而是讓部落的戰士們在和平時期多一種選擇,既能種田又能打仗,難道不好嗎?”
奀妹的話讓會議短暫地安靜下來,但仍有頑固派表示反對。
“奀妹說得輕鬆,可如果這套耕兵製失敗了呢?到時候糧食種不出來,戰士沒了訓練,這責任誰來擔?”頑固派的聲音中充滿挑釁。
項龍不怒反笑:“如果失敗了,責任由我一個人來擔。可如果成功了,你們能保證不後悔嗎?”
這句話一出,反對派再難開口。他們雖然心裏仍有疑慮,卻被項龍的魄力震懾,不再明麵上反對。
會議最終達成了妥協:耕兵製將率先在火山部和黑石部試點,其餘部落暫時保持觀望。同時,項龍被允許以自己的方式指導這兩個部落的戰士種植稻田。
第二天,項龍便帶著一批火種稻的種子來到梯田上。他將戰士們分成小組,親自示範如何平整土地、如何播種和灌溉。盡管這些戰士原本擅長狩獵和打仗,對農活一竅不通,但在項龍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了基本的技術。
就在梯田試點初見成效時,又一個新的問題浮現——六國的流民正在不斷湧入嶺南。這些流民大多衣衫襤褸,麵黃肌瘦,顯然是被戰爭逼得走投無路。
火山部的一些族人對這些外來者充滿敵意,認為他們會爭奪稀缺的糧食資源。而流民中也有部分人不安分,甚至發生過偷竊糧草的事件。
“流民會成為我們的麻煩。”火山部的一名長老在會議上抱怨,“這些人帶來了饑荒和不安定,為什麽還要接納他們?”
項龍卻搖頭:“他們也是力量。如果能夠妥善安置,他們會成為我們的盟友,而不是敵人。”
他提議設立一個專門的流民營地,讓流民在梯田建設中 貢獻勞力,同時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奀妹在流民問題上與項龍站在同一陣線。她深知這些人雖然現在貧困,但其中不乏能工巧匠和有識之士。他們如果能夠融入嶺南部落,將會大大增強聯盟的實力。
“這些流民可以是我們的敵人,也可以是我們的朋友。”她在會議上說道,“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對待他們。如果我們拒絕,他們隻能活在絕望中,甚至會成為秦軍的爪牙。如果我們接納,他們會成為我們的同伴。”
在項龍與奀妹的共同努力下,流民營地逐漸成形。一些流民開始參與梯田的建設,他們感激項龍的信任,也漸漸融入了嶺南的部落生活。
與此同時,試點的梯田也初步顯現成效。火種稻的長勢良好,戰士們在項龍的帶領下,已經能夠熟練掌握農耕技術。
盡管道路仍然充滿荊棘,但一切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然而,項龍知道,這僅僅是開始,秦軍的威脅和部落內部的矛盾,隨時都可能引發新的危機。
經過數月的努力,耕兵製在火山部和黑石部初見成效。戰士們不僅學會了農耕,還利用閑暇時間加固部落的防禦工事。梯田上綠意盎然,火種稻的長勢遠勝傳統的刀耕火種,這一切讓支持者們振奮不已。
然而,看似穩定的局勢下卻潛藏暗流。一方麵,流民的不斷湧入對糧食儲備形成壓力;另一方麵,秦軍的偵察活動越發頻繁,聯盟的防線也因此顯得更加緊張。與此同時,頑固派對耕兵製的質疑並未消散,甚至隱隱醞釀新的衝突。
清晨,項龍帶著幾名戰士巡查梯田。稻穀隨風搖曳,空氣中彌漫著稻香。幾位負責看守糧倉的族人神色匆匆地跑來,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龍哥,不好了!糧倉昨夜少了好幾袋稻穀。”一名族人喘著粗氣說道。
項龍眉頭緊鎖:“有沒有發現是誰幹的?”
“是新來的流民。他們半夜偷偷跑出來,把糧食偷走了!”另一個族人憤憤不平,“我早就說過,不能讓那些流民靠近糧倉!他們就是一群不知感恩的家夥!”
奀妹聞訊趕到,臉色凝重。她看向項龍,低聲問道:“這件事要怎麽處理?”
項龍沉吟片刻,說道:“先把人找迴來,問清楚緣由再做定奪。流民已經流離失所,我們不能一味用強硬手段對待他們。”
奀妹點點頭,命令族人追查盜糧者的下落。很快,一群衣衫襤褸的流民被帶到營地中央,其中包括一位頭發斑白的老婦和幾個瘦骨嶙峋的孩子。他們麵帶驚恐,瑟瑟發抖。
“龍哥,他們就是昨晚偷糧的人。”族人怒聲指責,“咱們自己吃的都不夠,還要接濟這些家夥。他們卻恩將仇報!”
項龍走上前,語氣平靜:“你們為什麽要偷糧食?”
那老婦顫巍巍地跪下,眼含淚水:“大人,我們不是有意的。孩子們已經三天沒吃飽了,我們隻是想活下去啊……”
話音未落,一個憤怒的族人便想衝上前,但被項龍攔住。他深吸一口氣,轉頭看向奀妹:“先把糧食拿迴來,但再給他們一些稻米。這是最後一次。如果再犯,就按照部落的規矩處置。”
老婦哽咽著點頭,連連道謝。奀妹則在一旁默默觀察,不動聲色。
解決完流民的偷糧問題,項龍心中的憂慮卻更深了。他隱隱感到,這些糧食問題不過是開始,真正的危機來自外部。
幾天後,項龍接到探哨報告,秦軍的偵察小隊再次出現在火山部附近的密林中。他立刻召集部落首領開會。
“秦軍不會無緣無故頻繁偵查,”項龍在會議上說道,“他們是在為進攻做準備。如果我們不能提前應對,就等於坐以待斃。”
頑固派首領冷笑道:“項龍,你總是把事情說得這麽嚴重。秦軍遠在北方,他們真的會為了我們這些小部落大動幹戈?”
“你們忘了嶺南的象郡和桂林郡是怎麽來的?”項龍不為所動,語氣中透著冷峻,“秦軍滅六國,所到之處無一幸免。現在,他們已經占領了嶺南北部,下一步就是控製整個嶺南。如果不信,你們可以坐等秦軍的大軍壓境!”
這番話讓在場眾人陷入沉默。片刻後,奀妹打破僵局:“龍哥說得沒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秦軍既然能平定六國,就絕不會放過我們這些部落。”
會議最終決定加強巡邏,同時組建一支精銳隊伍,由項龍帶領,專門應對秦軍偵查小隊的行動。
盡管耕兵製的效果漸顯,但頑固派對項龍的敵意卻越來越深。他們認為項龍是個外來者,不該插手嶺南的事務。甚至有傳言稱,項龍所推行的一切,隻是為了謀取部落的權力。
“奀妹,你真的信任這個外人嗎?”一天夜裏,火山部的一位長老私下找到奀妹,言辭間充滿不滿,“他不是嶺南人,他的話能有多少可信?”
奀妹沉默片刻,冷冷迴應:“你說得對,他是外人。可如果沒有他,我們火山部可能早已被秦軍剿滅。沒有他帶迴的火種稻,族人又吃什麽活下來?他為部落付出這麽多,你們卻連信任都吝嗇給他?”
長老憤然離去,卻不知奀妹的心情也變得複雜。她深知項龍對部落的重要性,可她也不得不承認,項龍的某些決定確實衝擊了傳統。她開始擔憂,這種內部矛盾會否成為未來更大的隱患。
數日後,項龍帶隊埋伏在一處密林深處,等待秦軍偵查小隊的出現。經過幾個小時的耐心等待,他們終於發現了一隊秦軍,正沿著一條隱秘的小路行進。
“就是現在!”項龍一聲令下,部落戰士們從四麵八方殺出。秦軍偵查小隊顯然沒有料到會有埋伏,措手不及下,紛紛中箭倒地。
戰鬥結束後,項龍帶著部落戰士搜查秦軍的遺物。在一名領隊身上,他們發現了一份詳細的地圖,標記著嶺南各地的地形、村落和水源地。
項龍皺起眉頭:“這不是普通的偵查,他們是要為大軍行動做準備。”
奀妹接過地圖,表情嚴肅:“如果讓秦軍完成對嶺南的全麵控製,所有部落都會成為奴隸。”
迴到營地後,項龍立即召集各部落首領,將地圖展示給他們。看到秦軍對嶺南如此詳細的規劃,許多原本持觀望態度的首領終於開始動搖。
“我們必須團結起來,”項龍說道,語氣堅定,“這場戰爭,不隻是為了火山部,也關乎整個嶺南的存亡。”
在奀妹的支持下,更多的部落開始主動參與耕兵製試點,並加強對秦軍偵查活動的防範。
盡管眼前的危機暫時緩解,但項龍知道,這隻是大戰前的平靜。他心裏明白,要真正打破秦軍的壓迫,僅靠一兩個部落遠遠不夠,必須凝聚整個嶺南的力量,建立更為牢固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