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林迴想著出島之後的這段時日,從原本的鬥誌昂揚想要大展身手,到現在的垂頭喪氣而且無所事事,簡直是鬱悶無比。


    他本以為出島之後,從此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摩拳擦掌想要闖出一番名堂,結果卻屢遭挫折。


    易林做夢也沒想到現實竟然如此殘酷,天下之大,江湖險惡,不是誰都可以興風作浪。


    他原本還想著憑借多年所學,從此縱橫朝野、叱吒風雲,如今看來隻怕是蜉蝣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了。


    什麽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那簡直是天方夜譚、癡人說夢。


    一主一從兩人,前不久在沙城鎮才被一個來路不明的鬥笠怪人打得落花流水,慌不擇路地逃竄至三道鎮。


    還有月初時在東島鎮,差點便被當地的官差抓去當壯丁,發配到邊疆充軍打仗去了。要不是逃跑得快,估計他們去長安城建功立業的計劃,剛出島便要徹底崩盤。


    這次千裏迢迢進京趕考,後麵還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困難呢。


    易林如今算是認清了現實,想要建功立業,必須得穩紮穩打,低調行事。


    唉,大唐不好混啊。


    易林看了一眼小狼和那正燒著的茶爐,幽幽歎氣道:“隻可惜出島之後,東海漠北這一路走來,平淡無奇,無聊乏味,就連逛個青樓都遇到仙人跳,真是倒黴透頂。再加上這雨又下得煩人,再不下去湊一下熱鬧,小爺我可真要被悶壞嘍。”


    易林對在沙城鎮花真金白銀去逛青樓卻遇到仙人跳被敲詐勒索的事情始終耿耿於懷。


    他心中感歎,外麵的世界果然是人心險惡啊!


    小狼想起當時狼狽不堪的樣子,笑道:“哈哈,小地方的不法分子太多。等到了京城或許就不一樣了。”


    易林嘴角逸出一絲笑意,說道:“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何必要等到去京城呢。咱們現在可是脫韁的野馬,要學會放飛自我,想怎麽撒歡就怎麽撒歡。”


    小狼嗤之以鼻地道:“那少爺你想怎麽撒歡?”


    易林指著樓下大堂的方向,說道:“如今這客棧風雲聚會,趁此機會,一定要好好熱鬧一下。”


    小狼不以為然地道:“不就是一個客棧嘛,能有什麽熱鬧可湊。”


    “大廳裏那麽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當然會有熱鬧呀。”易林說道。


    小狼搖頭道:“大廳裏還不是照樣無聊。剛才我已經看過了,都是些吃飯打諢的江湖人士,連個說書唱戲的都沒有,沒意思。”


    易林想起了這段時間窗外的場景,淡淡一笑道:“我站在窗前,短短一個時辰內,便已經陸續有幾撥人馬冒雨而至,看來這客棧是有事情要發生,肯定有熱鬧看。”


    小狼始終沒有抬頭,還在弄那爐子。


    他漫不經心地道:“這大雨天的,旅客陸續投店躲雨歇息,不是正常的很麽?能有什麽事情發生。”


    爐子內的水已經燒開,翻滾的水汽頂起爐蓋,溢出爐口,滑落在木炭上,發出滋滋的聲音。


    易林一隻手已經扶到了門邊,正要拉開門而出。


    他忽然停下來,輕輕搖頭道:“你還記得之前我們在河東沙城鎮聽到的傳言不?”


    小狼神色茫然,表情呆滯,似在迴想沙城鎮發生的事情。


    他恍然大悟道:“哦……難道這些人都是為了青離劍而來?”


    易林牽起嘴角,邪魅一笑,點頭道:“想必如此。河東節度使安祿山從高句麗取得青離劍,想要送入宮中做壽禮,以安聖心。聖上好劍,得了青離劍肯定高興得忘乎所以,不會想著要撤藩的事。這樣他安祿山在河東才能獲得暫時安穩,休養生息。”


    小狼聳了聳肩,騰出一隻手抓頭道:“一方諸侯獻寶求安,不是自古以來的常規操作麽,有什麽好出奇的。”


    小狼似乎對朝廷與藩王的事情並不感興趣,有些意興闌珊,隨便敷衍兩句。


    易林揚手哼道:“你懂個貔貅。有傳言說,這些年來,安祿山厲兵秣馬,伺機待發。連這等天外神劍都願意拱手相送,安祿山狼子野心,由此可見一斑。可笑當今朝廷,卻還以為安祿山盡忠職守,絕無二心呢。”


    小狼疑惑地眨了眨眼,不解道:“我聽說青離劍乃高句麗禦劍門的鎮門之寶。據說禦劍門門主聞人熹的武學境界,已近天人。安祿山如何能夠從他手上得到青離劍?”


    易林怔在原地,若有所思。


    他悠長地歎了口氣,沉吟道:“縱使是天人,也是有弱點的。高句麗乃邊陲小國,禦劍門又是高句麗女皇親自禦封的國教,舉國上下,都對禦劍術推崇備至,人人練武,武必學劍。身為國教,禦劍門有責任保護高句麗不受戰火牽連。”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牽掛二字,便是這位禦劍大師聞人熹的致命弱點。人如果做不到無牽無掛,便會存在弱點,存在弱點就可能會被利用。安祿山隻要以出兵討伐高句麗相要挾,縱然禦劍門心有不甘,也隻能乖乖就範。”


    小狼似乎還是想不通為什麽一代武學宗師聞人熹會被要挾。


    他抓了抓頭,皺眉道:“高句麗路途遙遠,又有長白山天險,易守難攻,也會怕安祿山?”


    易林淡淡道:“正因為是邊陲小國,才經不起長年戰火呢。安祿山能把河東、平盧和範陽三鎮治理得整整有條,可謂有能耐,要對付一個小小的高句麗自然是手到擒來。”


    小狼一針見血地說道:“苦寒之地,征戰難行,即使安祿山兵強馬壯,也不足以攻下高句麗。”


    易林嘖嘖歎息道:“其實並不需要攻破,隻需要大軍壓境,或者派人極盡騷擾,便足以讓高句麗難以喘息,不得安寧。實力懸殊,弱肉強食罷了。”


    禦劍門自然是不怕安祿山,但高句麗卻還有許許多多手無寸鐵的黎民百姓,他們可經不起河東鐵騎的踐踏蹂躪。一柄劍便能換來高句麗的和平,何樂而不為呢,禦劍門作為守護高句麗的國教,最終還是會選擇妥協。


    聞人熹乃得道之人,不會因為青離劍是所謂的鎮門之寶而致高句麗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作為一個識大局、明事理的國師,他斷然幹不出那等自私自利的事情。


    經過易林的一番分析,小狼恍然大悟,知道世間之事因果相關,即使武功地位斐然的聞人熹也一樣會有身不由己的時候。


    小狼歎息一聲,忽然問道:“不過話說迴來,禦劍術真有那麽厲害嗎?”


    易林神色緬懷,仿佛在迴想古老的故事一般。


    在此之前,他雖然沒出過東極島,但每當有江湖人士來易夏莊拜訪易老頭時,經常會帶來最新的《武林軼事》,所以他對武林發生的事情也有所了解。


    對於《武林軼事》,他每次都如獲至寶,細細品讀書中記載的武林軼事。


    這些年,江湖中英雄輩出,文士風流,讓人熱血沸騰,於是他對島外的向往便又多了幾分。再加上他喜好讀書,博聞強識,許多典籍都如數家珍,所以對這些曆史悠久的門派自然是了解甚多。


    易林淡淡舒了口氣,眼光內斂,定了定神。


    他姍姍說道:“據《武林軼事》記載,禦劍門創立至今已有七百餘年。西漢的時候,年紀輕輕的劍客蘇遊在終南山敗於當時的道家宗師獨孤盡,心灰意冷之下,一人一劍出走天山。蘇遊天縱奇才,在茫茫雪原悟得禦劍之術,然後幾經輾轉,由西北至東北,翻過長白山,最後到了高句麗。”


    小狼忍不住驚歎道:“哇,這麽精彩!”


    易林說道:“精彩的還在後頭呢。當時高句麗與比鄰的一個叫蚩的部落開戰,正處下風,蘇遊淩空踏風而至,從天飛降,猶如神跡降臨。他揮劍成虹,風卷殘雪,幫助高句麗一舉擊退兇狠殘暴的蚩部落,將高句麗從滅亡的邊緣挽救迴來。危難解除後,在女皇的盛情邀請下,蘇遊留在了高句麗,創立禦劍門,從古至今,長盛不衰。”


    易林說的形象生動,蘇遊的英姿如在眼前。


    小狼聽得目瞪口呆,心神向往地讚歎道:“沒想到禦劍門和高句麗還有這麽一段傳奇故事!當真是精彩絕倫。”


    易林淡淡一笑,繼續說道:“其實禦劍門在中原地區流傳的故事並不多。高句麗苟安於長白山以東,路途險阻,除了按時納貢,極少與中原來往。因此禦劍門自創立以來,門下弟子從不踏足中原,更不和中原武林打交道。”


    高句麗乃世外之地,遠離中原。


    有不少中原的武林人士為了逃離恩怨仇殺,都冒險翻山越嶺,在高句麗隱姓埋名。


    禦劍門的弟子雖然也熱衷於追求武學境界,但卻從不屑於踏足中原。


    小狼還在為禦劍門沒有在中原開宗立派而感到惋惜。


    他難以置信地歎息道:“禦劍門一次都沒有來過中原嗎!”


    易林若有所思,似乎想到了些什麽,說道:“除了三十年前,茗劍山莊的莊主夏默為了追求劍道巔峰,曾與禦劍門的掌門聞人熹約戰於天山之巔。”


    小狼驚訝得合不攏嘴,追問道:“誰贏了。”


    易林搖頭說道:“不清楚。畢竟那場比武沒有見證者。最近數十年,從來沒有中原武林人士千裏迢迢去高句麗挑戰過禦劍門,所以即使是《武林軼事》,對禦劍術的記載也並不多,隻有簡簡單單的一十六字:悟道雪原,天地唯白,心之所至,人劍合一。這十六字也是夏默對聞人熹的評價,被軼史閣錄入《武林軼事》中,可見禦劍門劍術之超凡入聖。”


    小狼入迷地聽著,目光流轉,仿佛看到了當年天山那場巔峰之戰。


    他癡迷武學,對易林口中的禦劍門充滿了向往。


    說起這些武林典故以及江湖往事,易林興致勃勃,意猶未盡。


    他接著說道:“我想,當年蘇遊在和道家宗師獨孤盡比武之後,多少受了道家的影響,所以悟出來的禦劍術也有點道家的韻味。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天下各家,本就同源,相比之下,道家更得自然之奧義。道法自然,自然可生萬物,道可道,非常道。將來如果能有幸閱讀一下道家寶典《太玄經》,則此生無憾矣。”


    道家作為當今中原最為重要的三大思想之一,從古至今,源遠流長,有許多博大精深的學說流傳下來,什麽《道德經》、《易經》等等。其中最為神秘的莫過於楊雄所著的《太玄經》,聽說讀之可窺天道。


    前有老子著《道德經》後騎青牛出函穀關去往西天,後有楊雄著《太玄經》棄劍投崖而羽化登仙,可真是一個個傳頌千古的佳話,難怪道家思想可以長盛不衰。


    易林對《道德經》、《易經》可以說是滾瓜爛熟,但對《太玄經》,他卻是一無所知。


    唉,國學博大精深,以前怎麽就沒想過好好學呢。易林心中懊悔萬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唐:縱橫家不好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聚散流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聚散流雲並收藏穿越大唐:縱橫家不好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