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殿試
水滸:開局擁有天生霸王神力 作者:思不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日殿試,許多貢士早早地來到了皇城外圍的空地等候,李應打量著各個考生若有所思。
殿試,又稱“禦試”、“廷試”、“廷對”等,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
雛形是晉武帝親自詔問阮種,親自審閱試卷提名第一。
而首創由武則天即將稱帝時,於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問貢士,各地精英雲集神都洛陽,考生有上萬人之多,連續考了幾天,殿前試人自此大唐始,宋朝才正式成製。
本來殿試也是會淘汰使人落榜的,不過在北宋開寶年間曾發生過“用情取舍”的案子,導致許多貢士落榜,雖然宋太祖親自主持及時止損。
但是淘汰性質的考試,其錄取率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於是出現了很多奮鬥大半生前麵考試都合格,結果到了殿試被淘汰的考生。
此後這些殿試屢次落第的舉人憤而投奔與宋朝分庭抗禮的西夏,甚至有些投奔遼國,導致人才流失。
宋仁宗嘉佑二年,才改了這個製度,殿試不再淘汰,隻是排名。
不過,由於殿試的名次對考生將來入仕和升遷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考生們對殿試還是非常重視的。
宋太祖是武夫當國,更欣賞那種下手快的高手,他確定,參加殿試的舉子,都要完成三個題目,誰最先交卷即為狀元。
有一次殿試,宋太祖同時遇到了兩個“快槍手”。開寶八年(975年)乙亥科的殿試中,舉子王嗣宗和陳識兩人同時完成,同時交卷。
宋太祖犯了難,一場科考總不能出現兩個狀元吧?於是,頗好搞笑的宋太祖就讓兩人在朝堂之上打了一架,誰贏誰為狀元。
結果,王嗣宗摔倒了陳識,中了狀元,王嗣宗因而被人戲稱“手搏狀元”。
後麵,被一個叫李庶的家夥給打破了,因為別人都抓耳撓腮的答題,他很快寫完十分得意,讓宋太宗十分不爽,讓一個更慢的考生得了狀元。
所以到底成績如何,不是全比的是你的文采,還得看皇帝怎麽想,他想哪個第一哪個就第一。
李應又望了望幾次的皇城,白天還沒怎麽正麵看過,確實恢宏,可惜許多年後還是會被掩埋在地下不見天日。
畢竟汴京因為黃河決堤,已經被掩埋了很多次,如今地下暗道千轉蜿蜒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下麵是好幾座以前的古城。
“大哥,你在想什麽呢?”李靜走過來,動作順暢,看不出受過傷。
“傷好了?我以為你今天不來了呢?”
“怎麽可能我答應你的要一起中進士。”
“那為啥不迴來?”
“隻是我聽救命恩人說,你們知道我在這,也就不著急迴來。”李靜臉色有些緋紅,偷瞄一眼,不知道自家大哥信不信。
李應似笑非笑,“噢,我還以為你喜歡別人,不想迴來了呢?”
“大哥。”
“好好好,不說這個,其實你不來也沒事,我已經啟動了涅盤計劃,到時候都一樣的。”
“這麽快?”
“時間不等人,目前底蘊還是太淺了。”李應搖搖頭。
李靜還準備說什麽,一公鴨嗓的聲音高高叫起,如打鳴的公雞趾高氣揚。
“皇城重地,禁止喧嘩。”
稍稍瞥了一眼繼續道,“吉時已到,貢士進殿。”
眾人拿著牌子,在太監帶領下陸陸續續進入,當然在進皇宮前已經各種搜身,填寫核實資料。
大殿可謂是金碧輝煌,龍柱盤繞,玉地生光,如果去除各種名貴擺件,整個宮殿渾然天成,不似人間殿堂。
四周站著禦林軍侍衛,十分森嚴,如果北宋軍隊除了西軍還有排麵所在,可能也就這支隊伍了。
因為成天在皇帝眼前,沒點本事才會笑掉大牙,這可是加官進爵的好機會。
在一些侍官安排下,各個考生落座,李應坐在第一排第一個,右邊是趙書也就是趙楷。
此時趙佶還沒來,不知道會是怎樣的表情。
不對,趙佶應該知道趙楷也參加了科舉,應該是我該是怎麽樣的表情。
肯定得吃驚一點,這樣才能滿足趙佶的情緒,其心裏肯定美滋滋得說,李兄,別來無恙啊!
哎,真煩,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
結果等到宦官傳遞考卷,趙佶都沒有出現。
全部考生便開始答題,一打開考卷,這次考試的題目居然是曲,還是寫一首風流曲子,大夥都傻眼了。
有人覺得皇帝太荒唐,也有人覺得應該寫詩詞,幹嘛寫曲兒。
李應將毛筆捏得綁緊,要不是後麵還有題目是民生和水利方麵的策論,現在就特麽想拿著刀架在趙佶脖子上大吼,你特麽就是這樣當皇帝的?滾下來,老子當。
深吸一口氣,不能氣,不能氣,再怎麽說,也是請自己在樊樓過了一夜,有著一起逛勾欄的交情。
準備先寫後麵的題,這些題基本是都是老生常談,但凡家裏有許多書籍,多了解一些曆史,對民生有研究,基本上都能答出一些,但是想要出彩,就得劍走偏鋒,別具一格,各憑本事。
李應掏出大殺器,提筆就是瘦金體,唐朝的薛曜是瘦金體之祖,後被趙佶習得。
趙佶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
不過現在他的書法應該還沒大成,隻是初具其魂,其形還不夠,自己直接給他一份完整的形神皆備瘦金體,他肯定忘乎所以。
殿試的時間通常隻有一天,而且考試科目僅有一項,即對策性試題,考生需要在這短短的一天中展示他們的知識和應對能力。
但是趙佶不按套路出牌,出了一首曲兒,很多貢士都抓耳撓腮,不知所措。
李應開始大腦百度搜索,曲在元朝達到頂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便是如此。
若是秋天的曲一抓一大把,實在不行掏出秋思之祖也能打,但是要風流,就得好好找找。
哎,有了。
關漢卿的《一枝花·不扶老》,略加刪改,取其一枝花、梁州、半調尾。
且聽: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自生來折柳攀花,於世裏眠花臥柳。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倜儻,不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
殿試,又稱“禦試”、“廷試”、“廷對”等,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
雛形是晉武帝親自詔問阮種,親自審閱試卷提名第一。
而首創由武則天即將稱帝時,於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問貢士,各地精英雲集神都洛陽,考生有上萬人之多,連續考了幾天,殿前試人自此大唐始,宋朝才正式成製。
本來殿試也是會淘汰使人落榜的,不過在北宋開寶年間曾發生過“用情取舍”的案子,導致許多貢士落榜,雖然宋太祖親自主持及時止損。
但是淘汰性質的考試,其錄取率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於是出現了很多奮鬥大半生前麵考試都合格,結果到了殿試被淘汰的考生。
此後這些殿試屢次落第的舉人憤而投奔與宋朝分庭抗禮的西夏,甚至有些投奔遼國,導致人才流失。
宋仁宗嘉佑二年,才改了這個製度,殿試不再淘汰,隻是排名。
不過,由於殿試的名次對考生將來入仕和升遷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考生們對殿試還是非常重視的。
宋太祖是武夫當國,更欣賞那種下手快的高手,他確定,參加殿試的舉子,都要完成三個題目,誰最先交卷即為狀元。
有一次殿試,宋太祖同時遇到了兩個“快槍手”。開寶八年(975年)乙亥科的殿試中,舉子王嗣宗和陳識兩人同時完成,同時交卷。
宋太祖犯了難,一場科考總不能出現兩個狀元吧?於是,頗好搞笑的宋太祖就讓兩人在朝堂之上打了一架,誰贏誰為狀元。
結果,王嗣宗摔倒了陳識,中了狀元,王嗣宗因而被人戲稱“手搏狀元”。
後麵,被一個叫李庶的家夥給打破了,因為別人都抓耳撓腮的答題,他很快寫完十分得意,讓宋太宗十分不爽,讓一個更慢的考生得了狀元。
所以到底成績如何,不是全比的是你的文采,還得看皇帝怎麽想,他想哪個第一哪個就第一。
李應又望了望幾次的皇城,白天還沒怎麽正麵看過,確實恢宏,可惜許多年後還是會被掩埋在地下不見天日。
畢竟汴京因為黃河決堤,已經被掩埋了很多次,如今地下暗道千轉蜿蜒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下麵是好幾座以前的古城。
“大哥,你在想什麽呢?”李靜走過來,動作順暢,看不出受過傷。
“傷好了?我以為你今天不來了呢?”
“怎麽可能我答應你的要一起中進士。”
“那為啥不迴來?”
“隻是我聽救命恩人說,你們知道我在這,也就不著急迴來。”李靜臉色有些緋紅,偷瞄一眼,不知道自家大哥信不信。
李應似笑非笑,“噢,我還以為你喜歡別人,不想迴來了呢?”
“大哥。”
“好好好,不說這個,其實你不來也沒事,我已經啟動了涅盤計劃,到時候都一樣的。”
“這麽快?”
“時間不等人,目前底蘊還是太淺了。”李應搖搖頭。
李靜還準備說什麽,一公鴨嗓的聲音高高叫起,如打鳴的公雞趾高氣揚。
“皇城重地,禁止喧嘩。”
稍稍瞥了一眼繼續道,“吉時已到,貢士進殿。”
眾人拿著牌子,在太監帶領下陸陸續續進入,當然在進皇宮前已經各種搜身,填寫核實資料。
大殿可謂是金碧輝煌,龍柱盤繞,玉地生光,如果去除各種名貴擺件,整個宮殿渾然天成,不似人間殿堂。
四周站著禦林軍侍衛,十分森嚴,如果北宋軍隊除了西軍還有排麵所在,可能也就這支隊伍了。
因為成天在皇帝眼前,沒點本事才會笑掉大牙,這可是加官進爵的好機會。
在一些侍官安排下,各個考生落座,李應坐在第一排第一個,右邊是趙書也就是趙楷。
此時趙佶還沒來,不知道會是怎樣的表情。
不對,趙佶應該知道趙楷也參加了科舉,應該是我該是怎麽樣的表情。
肯定得吃驚一點,這樣才能滿足趙佶的情緒,其心裏肯定美滋滋得說,李兄,別來無恙啊!
哎,真煩,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
結果等到宦官傳遞考卷,趙佶都沒有出現。
全部考生便開始答題,一打開考卷,這次考試的題目居然是曲,還是寫一首風流曲子,大夥都傻眼了。
有人覺得皇帝太荒唐,也有人覺得應該寫詩詞,幹嘛寫曲兒。
李應將毛筆捏得綁緊,要不是後麵還有題目是民生和水利方麵的策論,現在就特麽想拿著刀架在趙佶脖子上大吼,你特麽就是這樣當皇帝的?滾下來,老子當。
深吸一口氣,不能氣,不能氣,再怎麽說,也是請自己在樊樓過了一夜,有著一起逛勾欄的交情。
準備先寫後麵的題,這些題基本是都是老生常談,但凡家裏有許多書籍,多了解一些曆史,對民生有研究,基本上都能答出一些,但是想要出彩,就得劍走偏鋒,別具一格,各憑本事。
李應掏出大殺器,提筆就是瘦金體,唐朝的薛曜是瘦金體之祖,後被趙佶習得。
趙佶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
不過現在他的書法應該還沒大成,隻是初具其魂,其形還不夠,自己直接給他一份完整的形神皆備瘦金體,他肯定忘乎所以。
殿試的時間通常隻有一天,而且考試科目僅有一項,即對策性試題,考生需要在這短短的一天中展示他們的知識和應對能力。
但是趙佶不按套路出牌,出了一首曲兒,很多貢士都抓耳撓腮,不知所措。
李應開始大腦百度搜索,曲在元朝達到頂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便是如此。
若是秋天的曲一抓一大把,實在不行掏出秋思之祖也能打,但是要風流,就得好好找找。
哎,有了。
關漢卿的《一枝花·不扶老》,略加刪改,取其一枝花、梁州、半調尾。
且聽: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自生來折柳攀花,於世裏眠花臥柳。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倜儻,不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