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太白乃吾祖
水滸:開局擁有天生霸王神力 作者:思不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兄認識此人?”趙佶好奇道。
“嗯,鄆州人氏,其父為縣令,橫行霸道,欺壓良善,草菅人命,小人兒,不足掛齒。”
“竟有此事,怎無人上奏天聽?”趙佶皺了皺眉。
李應歪頭看向他,就算有人上奏你看嗎?就算看了,你會親自解決嗎?
肯定扔一旁交給梁師成,然後踢蹴鞠去了。
“官官相護,老生常談罷了。”李應搖搖頭。
“嗯,對了,李兄可準備入圍?我這銀兩準備著呢,剛才所說還算數,肯定不會後悔,看我們誰才是入幕之賓。”趙佶舉起酒杯對著李應笑道,頗為自信。
李應暗歎,果然轉頭就幹其他事了,還是詩詞逗佳人重要。
“既然趙兄盛情難卻,寫一番也無妨。”李應目的達成頗為為難坐下,與之對飲。
“哈哈哈,好,楊兄,去買兩份下筆錢。”
“是,趙公子。”
閑來無事,李應四處打量,看到兩位熟悉的身影,向其招招手。
似有迴應,兩人走來。
“李兄這兩位是?”
“趙兄,童兄還有楊兄,我來介紹一下,這兩位皆是我的朋友,伯紀兄,誌宏兄,你們倆怎麽也如此早到京城?”
來者正是李綱,鄧肅二人。
“哈哈哈,李兄一走,便感覺府城無甚意思,不如來汴京一瞧,果然今日遇到熱鬧了。”
“正是正是。”
“我以為你們會迴去過完年再來?”
李綱搖搖頭,“徒增煩惱,對了,李兄還有這位趙兄準備參加這個詩詞大會?”至於旁邊兩位,一看就是護衛。
“趙兄請我參加,錯負佳人,也不負美意啊。”
“哈哈哈,我說還是李兄真性情吧!”李綱笑著對鄧肅道,後者點點頭。
“兩位看著一表人才,也是新中舉人?”趙佶好奇發問。
“不才,正是。”
“閑話少說,我們開始賦詩吧,佳人可是說了,這可是評判大宋第一風流人物的大會。”李應笑著打斷,他可不想趙佶提前熟悉李綱,暴殄天物。
“是極是極。”趙佶點點頭,風流更要緊。
不一會兒,眾人寫下自己的詩詞遞交上去。
李綱瞅了一眼李應結尾署名,“李兄,這個名字倒是挺符合你。”
“哈哈哈,還是伯紀兄懂我。”
高台上,經過一些人篩選,最初那位丫鬟走出,身後跟著十位女子,每人都舉著一張紙。
“諸位,這便是今日第一圍,詩詞最佳的十人。”
“姑娘還請念出,也讓我等知曉是否榜上有名。”
“就是就是。”
“公子莫急,我先念第一首,乃是名為趙白忘所作,
簾旌微動,峭寒天氣,龍池冰泮。杏花笑吐香猶淺。
又還是、春將半。清歌妙舞從頭按。等芳時開宴。記去年、對著東風,曾許不負鶯花願。”
趙白忘,趙白王,趙皇,趙佶你小子,取名字也不忘裝叉是吧,李應默默一笑。
“好,真不錯。”楊戩第一個喊出來,也不管什麽意思。
“還行吧,不過是詠春的,算不上風流。”
“確實隻能說中上之作。”
“這首詞排第十我沒意見。”
“我感覺我也行。”
場下也有誇讚的,不過人數不多,坐下來慢慢品其中意味,自然是好詞。
但如今正是燈紅酒綠,激情澎湃之時,越是淺顯易懂,朗朗上口,越是驚豔四座,大多傳世之作皆是文章天成。
“哈哈哈笑掉大牙,這首詞也能上榜?可笑。”
“我也覺得一般,章兄肯定比他好。”隔壁桌傳來嘲諷,正是郭忠賢,章豪等人。
“無禮之徒。”楊戩正要迴頭,趙佶摁住搖搖頭。
“我倒是覺得不錯,自己沒有品味罷了。”李應這桌右邊傳來聲音,是一位比較年輕,有些黑眼圈看著輕浮的公子。
“這位兄台高見,我也覺得很不錯。”李應點點頭,然後迴首。
“趙兄這首探春令著實不錯,虛實結合,追慕春光。”
果然有人懂自己,趙佶心中暗暗高興,剛才的失落稍稍平複。
“趙兄描寫景色獨出心裁,佩服。”李綱說著,鄧肅也笑著點頭。
果然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趙佶更高興了。
接著那位丫鬟又念了幾首,皆是不錯。直到。
“下一首,名為李伯紀所作。”
“李兄,你的佳作?”李應含笑望著。
“哈哈哈正是,莫要笑話。”
“太白乃吾祖,逸氣薄青雲。開元有道,聊複乘興一來賓。天子唿來方醉,灑麵清泉微醒,餘吐拭龍巾。詞翰不加點,歌闋滿宮春。
筆風雨,心錦繡,極清新。大兒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不識將軍高貴,醉裏指汙吾足,乃敢尚衣嗔。千載已仙去,圖象聳風神。”
此詞一出,台下紛紛叫好。
“好詞好詞,算得上目前最佳。”
“確實不錯,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白後裔。”
“我也姓李,我也是,哈哈哈。”
“伯紀兄,這首水調歌頭,當真不凡啊!”
“李兄過獎過獎。”
“伯紀兄的詞,在下佩服。”趙佶也點頭表示讚同。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還太白我祖,真不要臉。”
“郭兄此人是誰?”
“鄉試第二,李綱,會些詩詞文章。”郭忠賢小聲解釋。
章豪暗道可惜,不知這等人才能否所用。
“小爺不懂詩詞,也覺得不錯,狗屁不通的蠢貨。”又是右邊桌的公子哥出言。
“臭小子你誰啊,我忍你很久了。”章豪隔著桌子喊道。
“你管我是誰。”
“章兄莫生氣,一紈絝罷了,不足掛齒。”郭忠賢安慰道,反正是誰也惹不起。
“哼,這臭小子。”
舞台上又念了幾首,各有千秋,直到有一人名字出現,李應不禁睜眼打量,竟然這家夥也來了。
宋史評價此人疏雋少檢,也就是生活放浪,不守禮節,因此寫的詩雖好皆是女兒姿態,十分細膩。
若是其詞是女子所寫,如易安居士,自然很合適,偏偏是男子,李應對此人雖有文采但不太感冒。
“下麵這首乃是,周邦彥周大家所作。”
此話一出,場下霎時沸騰,這可是名人啊,算是上個時代遺留詞人中最出名的了。
“什麽,周老居然也來了。”
“這下沒有懸念了。”
“周老在哪呢,在哪呢?”
“別找了肯定在包間。”
“周老如今也風流啊!”
“我等沒戲了。”
一陣歎息,多少書生表示讚服,婉約派如今代表詞人周邦彥,號清真居士,文學家,音樂家。
“諸位請聽,周大家的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吹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露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好好好,畫麵感十足,周大家果然寶刀未老。”
“此詞可傳世也。”
“不錯,佳作。”
二樓趙佶有些疑惑,怎麽畫麵感如此熟悉,不由想起自己和王姑娘共度良宵美景,該不會這老小子在偷視?下次問問。
“趙兄怎麽了?此詞不好嗎?”李應笑意莫名問道。
“沒,此詞確實不錯,上佳,不過傳世算不上。”趙佶有些稍惱,不過也沒在意。
“一群範範之輩,豈會評價周大家的詞。”隔壁桌郭忠賢又傳來一陣犬吠。
趙佶等人一陣皺眉,確實有些吵鬧,說幾句就反駁。
“趙兄,要不某找人驅逐?”童貫放下酒杯淡淡道。
“算了,別惹是非。”
“最後一首,乃是名為李逍遙所作。”
“李兄,你的?”李綱詢問。
李應含笑點頭。
“逍遙,倒是頗合你意。”
“嗯,鄆州人氏,其父為縣令,橫行霸道,欺壓良善,草菅人命,小人兒,不足掛齒。”
“竟有此事,怎無人上奏天聽?”趙佶皺了皺眉。
李應歪頭看向他,就算有人上奏你看嗎?就算看了,你會親自解決嗎?
肯定扔一旁交給梁師成,然後踢蹴鞠去了。
“官官相護,老生常談罷了。”李應搖搖頭。
“嗯,對了,李兄可準備入圍?我這銀兩準備著呢,剛才所說還算數,肯定不會後悔,看我們誰才是入幕之賓。”趙佶舉起酒杯對著李應笑道,頗為自信。
李應暗歎,果然轉頭就幹其他事了,還是詩詞逗佳人重要。
“既然趙兄盛情難卻,寫一番也無妨。”李應目的達成頗為為難坐下,與之對飲。
“哈哈哈,好,楊兄,去買兩份下筆錢。”
“是,趙公子。”
閑來無事,李應四處打量,看到兩位熟悉的身影,向其招招手。
似有迴應,兩人走來。
“李兄這兩位是?”
“趙兄,童兄還有楊兄,我來介紹一下,這兩位皆是我的朋友,伯紀兄,誌宏兄,你們倆怎麽也如此早到京城?”
來者正是李綱,鄧肅二人。
“哈哈哈,李兄一走,便感覺府城無甚意思,不如來汴京一瞧,果然今日遇到熱鬧了。”
“正是正是。”
“我以為你們會迴去過完年再來?”
李綱搖搖頭,“徒增煩惱,對了,李兄還有這位趙兄準備參加這個詩詞大會?”至於旁邊兩位,一看就是護衛。
“趙兄請我參加,錯負佳人,也不負美意啊。”
“哈哈哈,我說還是李兄真性情吧!”李綱笑著對鄧肅道,後者點點頭。
“兩位看著一表人才,也是新中舉人?”趙佶好奇發問。
“不才,正是。”
“閑話少說,我們開始賦詩吧,佳人可是說了,這可是評判大宋第一風流人物的大會。”李應笑著打斷,他可不想趙佶提前熟悉李綱,暴殄天物。
“是極是極。”趙佶點點頭,風流更要緊。
不一會兒,眾人寫下自己的詩詞遞交上去。
李綱瞅了一眼李應結尾署名,“李兄,這個名字倒是挺符合你。”
“哈哈哈,還是伯紀兄懂我。”
高台上,經過一些人篩選,最初那位丫鬟走出,身後跟著十位女子,每人都舉著一張紙。
“諸位,這便是今日第一圍,詩詞最佳的十人。”
“姑娘還請念出,也讓我等知曉是否榜上有名。”
“就是就是。”
“公子莫急,我先念第一首,乃是名為趙白忘所作,
簾旌微動,峭寒天氣,龍池冰泮。杏花笑吐香猶淺。
又還是、春將半。清歌妙舞從頭按。等芳時開宴。記去年、對著東風,曾許不負鶯花願。”
趙白忘,趙白王,趙皇,趙佶你小子,取名字也不忘裝叉是吧,李應默默一笑。
“好,真不錯。”楊戩第一個喊出來,也不管什麽意思。
“還行吧,不過是詠春的,算不上風流。”
“確實隻能說中上之作。”
“這首詞排第十我沒意見。”
“我感覺我也行。”
場下也有誇讚的,不過人數不多,坐下來慢慢品其中意味,自然是好詞。
但如今正是燈紅酒綠,激情澎湃之時,越是淺顯易懂,朗朗上口,越是驚豔四座,大多傳世之作皆是文章天成。
“哈哈哈笑掉大牙,這首詞也能上榜?可笑。”
“我也覺得一般,章兄肯定比他好。”隔壁桌傳來嘲諷,正是郭忠賢,章豪等人。
“無禮之徒。”楊戩正要迴頭,趙佶摁住搖搖頭。
“我倒是覺得不錯,自己沒有品味罷了。”李應這桌右邊傳來聲音,是一位比較年輕,有些黑眼圈看著輕浮的公子。
“這位兄台高見,我也覺得很不錯。”李應點點頭,然後迴首。
“趙兄這首探春令著實不錯,虛實結合,追慕春光。”
果然有人懂自己,趙佶心中暗暗高興,剛才的失落稍稍平複。
“趙兄描寫景色獨出心裁,佩服。”李綱說著,鄧肅也笑著點頭。
果然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趙佶更高興了。
接著那位丫鬟又念了幾首,皆是不錯。直到。
“下一首,名為李伯紀所作。”
“李兄,你的佳作?”李應含笑望著。
“哈哈哈正是,莫要笑話。”
“太白乃吾祖,逸氣薄青雲。開元有道,聊複乘興一來賓。天子唿來方醉,灑麵清泉微醒,餘吐拭龍巾。詞翰不加點,歌闋滿宮春。
筆風雨,心錦繡,極清新。大兒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不識將軍高貴,醉裏指汙吾足,乃敢尚衣嗔。千載已仙去,圖象聳風神。”
此詞一出,台下紛紛叫好。
“好詞好詞,算得上目前最佳。”
“確實不錯,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白後裔。”
“我也姓李,我也是,哈哈哈。”
“伯紀兄,這首水調歌頭,當真不凡啊!”
“李兄過獎過獎。”
“伯紀兄的詞,在下佩服。”趙佶也點頭表示讚同。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還太白我祖,真不要臉。”
“郭兄此人是誰?”
“鄉試第二,李綱,會些詩詞文章。”郭忠賢小聲解釋。
章豪暗道可惜,不知這等人才能否所用。
“小爺不懂詩詞,也覺得不錯,狗屁不通的蠢貨。”又是右邊桌的公子哥出言。
“臭小子你誰啊,我忍你很久了。”章豪隔著桌子喊道。
“你管我是誰。”
“章兄莫生氣,一紈絝罷了,不足掛齒。”郭忠賢安慰道,反正是誰也惹不起。
“哼,這臭小子。”
舞台上又念了幾首,各有千秋,直到有一人名字出現,李應不禁睜眼打量,竟然這家夥也來了。
宋史評價此人疏雋少檢,也就是生活放浪,不守禮節,因此寫的詩雖好皆是女兒姿態,十分細膩。
若是其詞是女子所寫,如易安居士,自然很合適,偏偏是男子,李應對此人雖有文采但不太感冒。
“下麵這首乃是,周邦彥周大家所作。”
此話一出,場下霎時沸騰,這可是名人啊,算是上個時代遺留詞人中最出名的了。
“什麽,周老居然也來了。”
“這下沒有懸念了。”
“周老在哪呢,在哪呢?”
“別找了肯定在包間。”
“周老如今也風流啊!”
“我等沒戲了。”
一陣歎息,多少書生表示讚服,婉約派如今代表詞人周邦彥,號清真居士,文學家,音樂家。
“諸位請聽,周大家的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吹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露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好好好,畫麵感十足,周大家果然寶刀未老。”
“此詞可傳世也。”
“不錯,佳作。”
二樓趙佶有些疑惑,怎麽畫麵感如此熟悉,不由想起自己和王姑娘共度良宵美景,該不會這老小子在偷視?下次問問。
“趙兄怎麽了?此詞不好嗎?”李應笑意莫名問道。
“沒,此詞確實不錯,上佳,不過傳世算不上。”趙佶有些稍惱,不過也沒在意。
“一群範範之輩,豈會評價周大家的詞。”隔壁桌郭忠賢又傳來一陣犬吠。
趙佶等人一陣皺眉,確實有些吵鬧,說幾句就反駁。
“趙兄,要不某找人驅逐?”童貫放下酒杯淡淡道。
“算了,別惹是非。”
“最後一首,乃是名為李逍遙所作。”
“李兄,你的?”李綱詢問。
李應含笑點頭。
“逍遙,倒是頗合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