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異學陸柒壹
類:魕
經:□□有倏山,鳩目人居焉。惟八風調和,或飄斜溦,清波永寧,通衢四海。
傳:異學陸柒壹者,若港也,一作龍門府,不知焉在。先人探之,複考古籍,乃言:蓋地處南海,為一仙島。
◇ 《絕韋漫錄·神異部·福地品》
錄:
◆ 與地節選
《若港誌》雲:
其地廣約七百裏,北極有一山如削,曰倏山曰泰屏山,高可百千仞,絕巘蓋眾巒,人不能上。上屹寶樹琅玕,百鳥常歌舞,偶聞鳳鳴;中壁多掛怪石仙洞,時掠金影,或雲仙家靈獸出入之所;亦常有他鄉迷途客,多經泉州、汕頭、番禺、澎湖、姑米、舊港諸地曲徑,於荒野入此方,自無路之路而下,忽至城中。山頂有欞星門,夜耀神光,光徹天地,遙望若明燈;夕寧之水中注焉,瀑布清近無形,惟梳細洸雲影,夥頤恍惚及遠,漠漠然觀之如虛凝,玲玲然聞之似仙樂;亦見赤潮逆起,善察者以洋人千裏鏡遙望,辨之為鯉也,言不知其所何來,隱躍而上,欲過天扉,故斯戶也人皆謂之龍門。澗水南灌,轉鳴三山兩嶽,更見陽侯瀠瀠,吐納林色,沛然百裏。至於招旗雙丘下,斷作鼓祿河、華落河、普隆河,三派歸海於五八裏外。左支入東普灣,中支入鮫人灣,右支入青甌灣,其地皆有諸坊起於旁。諸坊延及內陸大府,並為若港。
有五方府,在若港中。地履六畝,樓疊九雉,彩幟軒軒,重門幽邃,枝葉簾廊,玄妙可觀。昔為仙人居,今葺作公衙也。
有天妃廟,在虎爺丘東台百七步。傳嘉靖五年,樵人康氏,除歲見姹女騎蒼虎經此,忽地湧清流,濫演為河,仙子乘舟去,不知所蹤,水亦竭消。七年,府君始建祠焉,爾時二虎至,不擾生民,而棲於堂中,後人遂奉為神虎。
有度烏潭,在招旗丘青石碑東十五裏,其廣半裏,色黑如夜,膠稠難取,取之可續燈,夢溪丈人所謂石油是也。然每盛於器,舀之必現殘骨,不知何生,亦莫能為辨。或言此乃地獄惡骨,濁髓常流,以其久取不減,弗觸及底,又多聞怪聲起也。雖然,亦有無畏者取之?之藏之用之。
有夜哭泉,在唿月山弈靈亭側,氿氿成池,夕澀如幽咽。夜亦見有白霧,貌若古人,博戲亭下。少頃,一人擲子於地,投池滅影。而民不可久旁立,不然,餘鬼則招人魂去,與之續弈,徒留生屍,平旦雞鳴三聲,俱化煙散。
有鹿兒溪,在新鄉西三裏迷途林中,起默泉,注夕寧之水。人欲汲之渡之,需拱手北向,禳解乃行。一日往返其上者,三涉當止,若四越,則必神隱。或謂林中仙遣其至他處,亦嚐聞某某不敬者見於木邦。溪水可愈輕疾,故常有走獸來啜。如逢人言之物,或生人異人,問以私事,不可不應,然忌多言,切勿久談,切勿告名。
有連理桃林,在招旗丘上。爾時,東寧殘黨南異會外三公費摩詰、致公堂恭玄分堂堂主烏先乘、和順公司總廳長穆禮伯,攜其舊屬,擁異學之物,聚義焉。揚大旗乎建木之上,長拜其下,更效季漢三英,祝發誓天。至此南派合流,並作三垣大盟。然時移世易,今人鮮識嘉樹,漸斫為柴,舊荒雜新綠,多生裂土之茅。
福地之廣,頗有神異,不可盡言,餘見原誌。
◆ 民物節選
《誌》又雲:
若港久無主,各地客居者,多有齟齬。有大人作,名曰羅肅秋。舊言其生乎珠崖,曾救一細鯉於黎人之市。逾數歲,其欲渡南洋,逢倭寇剪徑,見縛於敵艦。是時赤蛟破水,現於長空。海寇雖多妖士,頗有怪力,然百戲盡出,亦不能留一痕。須臾龍舒其尾,毀艨艟,卷羅氏乃走。後降於若港,遺一鱗而去,不知所在。羅氏懷之,忽合於胸,生銳角大尾,貌如蛟人,而身鼓奇力,克明風雨之變。取其下則化歸常人。日月其邁,時羅氏宅位若港,興龍法而威奸宄,驅細作於島外,解受迫者之難,民仰甚矣,旋戲唿為龍頭老大,推為初代城主。及喪,與繼任者龍鱗,後遂作世世相傳。
今共掌於諸幫。其中巨甚者乃三垣盟、延福公司、九陽幫、乩龍派、玄羅宗,喚妙華五指,皆為清廷所不容。每有府君歸西,眾派則共舉城主。城主外稱大統製,內號赤鱗公。而城主之下,又設四持寶,為白扇士、金刀士、銅尺士、紫燈士,總管文武、裁算、納祭之事。複有敲嵐廳,諸幫之首及百行老把式於此議事。愈下則為吏,不足雲爾。
《庸萊庵筆記》載:
於是陟山步歌,憑欄把酒,邀風談趣,寓目漫眺:樓台軒宇,波湧及遠;妖夫曳衒,遊雲繾綣。車馬時駐,光華盈鬱。市他邦之奇珍,易秘聞之詭物。坊肆蒸薰,交觴和凱;百舌同語,鄉音不改。複遠望雲渡,帆軋靜海千尋;群舟如箭,皆懷舍利之心。乃轉顧城郭,眩彩一清;雜添新綠,樸疎是生。左睥上工之庭,杏林橘井;右睨巋陽精舍,東籬疏影。至於河水別渠,洸哉沃田。阡陌圳壟,穰穰綿連。牛馬走,星鬥移,俄而謠歌盡,籠燈入城池。但見五色容容,勒盈台榭。身隨變幻走馬,喧然徹夜……
◆ 沿革節選
始皇帝三十七年,徐福出海,茲行或經焉。後人發舊城遺跡,得秦半兩、魯削切玉諸遺物,乃作斯言。
東漢初,穆氏赴樂浪。一日獨步於岸,聞歌而往。見一青衣童女坐於石上。相與談,無不中意。後攜遊,騎鯨翔越,覽海外形勝。及歸,不複見,穆氏悵惘竟日,作《鮫女賦》,言及該島。
宋末,祚衰南土,水師行東海。北顧茫茫,須臾一島拔地起,漠漠冥冥。眾人疑之,不入。仙島遂消散如霧。
嘉靖年,三山漁民卓才出海遇風波,鮫女海若子引其至焉。今其泊舟地,唿為鮫人灣。
萬曆初,海寇剽掠人口,欲販至坤甸。是時羅肅秋救之,轉厝若港。三十三年,民久安順,大感其德,僉舉為城主,乃立若港府。或勸之歸附衛鎮,羅不聽,惟自立於滄海,朝貢乎明爾。
萬曆二十四年,有霧凝外海,聲色妖變,人皆大駭,金刀士聞之,率隊前迾。忽有一舟破出,泊於東普。其上下一紫衣人,自謂幻島來使,欲邀為盟。幻島者,隱世之國也,飄浮四海,藏於虛霧。時城主拒之,言此地乃華夏之土,雖遠中原之外,未從教化,亦不敢生遷社之心。何況乎神威長翼,豈畏邪擾而避趣?必當永開門戶,為海客之東道主。使者乃去。
永曆三十七年,鄭氏降清,城中削發而別者不足十一。
永曆五十九年,康熙聞其事情,望招安,冊綏海王。北異會太尉祿存捧詔來,城主不受,棄於海。帝怒,發佛兵三千為剿。不成,惟大戮陰通之民於岸,巍然成京觀。城主忿恚甚,化赤龍吐火羅天,盡毀巡撫官邸。滿人雖數重襲,不過燼飄十裏,一時海波為之一寧。
永曆一百零七年,有方士號曰薩鴉老,本師從南洋降頭左道秘社,習得壓勝惡咒邪法,然其生性滑暴,結社亦難容身。乃遁於茲,作詐妄之語,又以攝魂詭術怖嚇眾民,民竟信從。於是開壇設教,廣散邪說,大斂錢財,禍亂人心。未幾,貪欲如蛇腹,惡食不滿,竟越馬稱王,欲率其部攻五方府。嘻,妖法終難敵正道,赤魂詎能壞?城主攜巋陽三友破其幻戲,共斬首於門,曝屍中市。餘波越歲乃止。
永曆二三八年,北異會祭酒來,會一東洋客曰崖津鶴人,為日本陰陽寮之長。其言昔時東瀛逐鹿,北朝偽君竊祚,立蒐集院。其先祖嚐侍於正帝。南朝滅,為避傾軋,其先祖乃藏皇室聖物於隱世之所。然久秘則惑,書文漫滅,惟存物語,散雜其間。今考諸言,蓋在此島。城主款之,遣親兵隨尋,果發一劍一玉一鏡於仙人洞。是時,巋陽道長不丘子臥於內。見眾至,乃敲石柱,化一櫃與一匣。開物封,現寶光。櫃藏三器,匣函傳國玉璽。道長取之置於地,微哂不語,複闔目小憩。眾人三躬而辭。祭酒與東洋客留數日,乃去。後聞八國亂華,清帝西狩。及歸,暴虐之使聚京城。是時,二人與十一洋夷,修契訂書,合流諸派,並作守藏品基金會,欲掌天下詭秘。三垣天盟亦借異學會之名入之,受命平若港及海外華人之異亂。
永曆二四二年,孫逸仙與二三子自三藩來,意謀大事。複與城主密談三日,後攜萬金欣然離去,隨者如曇。明年,中國同盟會於東京成立,舉孫氏為首。
民國一年,清命既革,乃廢永曆年號,改民國之稱,並奉伯理璽天德為主。惜哉逆賊袁世凱,本貳於清,霎時黜孫氏擁兵自立,今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由是百家之言紛起,此地亦遍傳。功未訖。
民國十二年,香山澳太平紳士卓恩慈,卓才之後也,有子名鑿山,為人和凱訥誠。有嗜血之妖溫氏,本為其契弟,然深忌於兄長,偶獲鮫人之力,竟弑父傷民,更興風浪於若港。城主不察,背刺而亡,人不堪擾,栗栗終日。鑿山不敵,幸為德國密修者齊柏林氏所救,得其授吐納之法。不日神功就,乃以幻影之聲,常人不可聞及之聲波也,震抑鮫妖。爾時二者戰於若港外島,鑿山劈分滄海如摩西,迫賊現身,以萬拳銷其形。然鮫人生機何盛,溫氏殘軀竟暴起齧鑿山,墜於虛空。而妙法暫消,狂狼驟蕩,卷妖人囚民之舟,沒於亂流,不知所蹤。後人永銘之,作大祠,尊封為“鑿海”。其遺孀克裏斯汀娜,懷遺腹子建書院於其生地九龍,九龍亦有門徑達茲。而其友史飆特康卓奇承遺誌,開武館,聚天下能人異士,傳音擊妙法,誓滅入邪鮫妖,世人遂稱“毆鯊中心”。後鑿山之子鑿塞及長,創遊音流武術新學,毆鯊之外,更有驅邪之大用。
劄:後世方知囚船之人非喪於波濤,乃因鑿海力破時壁,成一隙間,眾人由是墜異界,幸免於難,新立一村而居,即今香城也。然鑿海猶未曉何在。
民國廿年四,藍衣社欲害共黨,頗生事端。時社員入一樂團喚“午間橡樹”,偽飾藝人,以靡靡之音,引人駐足。然當街行刺不成,旋與鬥法,禍及平民。金刀士疾赴焉,立捽雙方投班房。是年,新任城主下令嚴禁公鬥。
民國廿五年,日本國欲席卷中華如狼。乃興邪法,流毒世界。亦圖謀奪此港,作軍艦泊地。於是陰遣負號部隊,秘造妖物禍津日,影占民魂。欲潛若港,以之奪舍眾氓,化為魔兵。幸哉,修正花卉匠人傲霜居士曾藝萬株安靈花,花開之時,可卻七魄外引之邪。然受控之民如疫病周流,難以隔離。而其身則受妖物侵蝕,非斬下不可祓除。是時,西洋機神教有歸化青帝之人,自魯鎮來,設蒸汽醫館,為殘者續鐵臂,為入魔者納餘魂。時鑿塞鑿海門徒亦來相救。有此良輔,故若港未進退維穀也。惶惶三年,蠱亂乃平。
民國廿八年,有海狶如懷成人之智,轉徙經茲。時多好事之徒,教以鮑雪微克之論。明年,其竟立國,法製共和,若港乃與之結為友鄰。
一九六五年,[數據刪除]
讚:
黃博士曰:興亡惟苦,生民惟艱。流氓頹徙,白盡朱顏。或因歲兇災起,避難他鄉;或因身無所依,浮沉五方;或僅為過客,但尋一枝暫棲。卻見大海蒼茫,風雲變幻。舟人奮櫓,搏命於風雨,嗟歎天下滔滔,無處安身。是時有聖人作,為羈旅辟得一地,築室避風雨,興家鞠人民。但喜綿綿瓜瓞,民之初生。然創業何險,守成亦難。貪狼殘暴,濁目藏影;人心相背,不可久安。
夫若港者,先時閩粵之人所造也。其民或通商海國,或逃難下南洋,皆經於此。此地立於虛界,殊勝頗多,民居其中,如歸故裏。敬天仰祖,神明誕降福澤,蠲免於難。久營富足,安寧和穆。斯業既成,賢人輩出,乃惠通天下,守望相助。嗚唿,所謂“龍蛇之蟄,鳳凰之鳴”也是歟。
然時移世易,彈指百年,天下悄然換新顏。今朝他思湧泛,人心各遠。其裂將延,得無紉乎?惟望莫自絕於漢。效新異會之流,雖謝芳華,化為文種,而飲新風,遍開枝葉,亦不忘舊根。是故摛卷以為橋,福地綴畫,可交通天下,大庇海民。華人誠宜共榮也。
或有所感,作《望海潮》,詞曰:
遷飛群鳥, 穿雲翻嘯, 龍門碧水茫茫
舟子擊濤, 鮫人泣淚, 連珠漫越清揚
幽咽晚風翔, 舊月勾新夢, 羈旅他方
往昔深懷, 起作歌折, 續榮昌
五洲客舍通商, 市奇珍異寶, 萬國琳琅
忽起煙波, 流雲漫渰, 須臾散作風光
統領叩鱗章, 碑成威眾界, 彌守輝煌
拓探堪為樂所, 海外漢人鄉
類:魕
經:□□有倏山,鳩目人居焉。惟八風調和,或飄斜溦,清波永寧,通衢四海。
傳:異學陸柒壹者,若港也,一作龍門府,不知焉在。先人探之,複考古籍,乃言:蓋地處南海,為一仙島。
◇ 《絕韋漫錄·神異部·福地品》
錄:
◆ 與地節選
《若港誌》雲:
其地廣約七百裏,北極有一山如削,曰倏山曰泰屏山,高可百千仞,絕巘蓋眾巒,人不能上。上屹寶樹琅玕,百鳥常歌舞,偶聞鳳鳴;中壁多掛怪石仙洞,時掠金影,或雲仙家靈獸出入之所;亦常有他鄉迷途客,多經泉州、汕頭、番禺、澎湖、姑米、舊港諸地曲徑,於荒野入此方,自無路之路而下,忽至城中。山頂有欞星門,夜耀神光,光徹天地,遙望若明燈;夕寧之水中注焉,瀑布清近無形,惟梳細洸雲影,夥頤恍惚及遠,漠漠然觀之如虛凝,玲玲然聞之似仙樂;亦見赤潮逆起,善察者以洋人千裏鏡遙望,辨之為鯉也,言不知其所何來,隱躍而上,欲過天扉,故斯戶也人皆謂之龍門。澗水南灌,轉鳴三山兩嶽,更見陽侯瀠瀠,吐納林色,沛然百裏。至於招旗雙丘下,斷作鼓祿河、華落河、普隆河,三派歸海於五八裏外。左支入東普灣,中支入鮫人灣,右支入青甌灣,其地皆有諸坊起於旁。諸坊延及內陸大府,並為若港。
有五方府,在若港中。地履六畝,樓疊九雉,彩幟軒軒,重門幽邃,枝葉簾廊,玄妙可觀。昔為仙人居,今葺作公衙也。
有天妃廟,在虎爺丘東台百七步。傳嘉靖五年,樵人康氏,除歲見姹女騎蒼虎經此,忽地湧清流,濫演為河,仙子乘舟去,不知所蹤,水亦竭消。七年,府君始建祠焉,爾時二虎至,不擾生民,而棲於堂中,後人遂奉為神虎。
有度烏潭,在招旗丘青石碑東十五裏,其廣半裏,色黑如夜,膠稠難取,取之可續燈,夢溪丈人所謂石油是也。然每盛於器,舀之必現殘骨,不知何生,亦莫能為辨。或言此乃地獄惡骨,濁髓常流,以其久取不減,弗觸及底,又多聞怪聲起也。雖然,亦有無畏者取之?之藏之用之。
有夜哭泉,在唿月山弈靈亭側,氿氿成池,夕澀如幽咽。夜亦見有白霧,貌若古人,博戲亭下。少頃,一人擲子於地,投池滅影。而民不可久旁立,不然,餘鬼則招人魂去,與之續弈,徒留生屍,平旦雞鳴三聲,俱化煙散。
有鹿兒溪,在新鄉西三裏迷途林中,起默泉,注夕寧之水。人欲汲之渡之,需拱手北向,禳解乃行。一日往返其上者,三涉當止,若四越,則必神隱。或謂林中仙遣其至他處,亦嚐聞某某不敬者見於木邦。溪水可愈輕疾,故常有走獸來啜。如逢人言之物,或生人異人,問以私事,不可不應,然忌多言,切勿久談,切勿告名。
有連理桃林,在招旗丘上。爾時,東寧殘黨南異會外三公費摩詰、致公堂恭玄分堂堂主烏先乘、和順公司總廳長穆禮伯,攜其舊屬,擁異學之物,聚義焉。揚大旗乎建木之上,長拜其下,更效季漢三英,祝發誓天。至此南派合流,並作三垣大盟。然時移世易,今人鮮識嘉樹,漸斫為柴,舊荒雜新綠,多生裂土之茅。
福地之廣,頗有神異,不可盡言,餘見原誌。
◆ 民物節選
《誌》又雲:
若港久無主,各地客居者,多有齟齬。有大人作,名曰羅肅秋。舊言其生乎珠崖,曾救一細鯉於黎人之市。逾數歲,其欲渡南洋,逢倭寇剪徑,見縛於敵艦。是時赤蛟破水,現於長空。海寇雖多妖士,頗有怪力,然百戲盡出,亦不能留一痕。須臾龍舒其尾,毀艨艟,卷羅氏乃走。後降於若港,遺一鱗而去,不知所在。羅氏懷之,忽合於胸,生銳角大尾,貌如蛟人,而身鼓奇力,克明風雨之變。取其下則化歸常人。日月其邁,時羅氏宅位若港,興龍法而威奸宄,驅細作於島外,解受迫者之難,民仰甚矣,旋戲唿為龍頭老大,推為初代城主。及喪,與繼任者龍鱗,後遂作世世相傳。
今共掌於諸幫。其中巨甚者乃三垣盟、延福公司、九陽幫、乩龍派、玄羅宗,喚妙華五指,皆為清廷所不容。每有府君歸西,眾派則共舉城主。城主外稱大統製,內號赤鱗公。而城主之下,又設四持寶,為白扇士、金刀士、銅尺士、紫燈士,總管文武、裁算、納祭之事。複有敲嵐廳,諸幫之首及百行老把式於此議事。愈下則為吏,不足雲爾。
《庸萊庵筆記》載:
於是陟山步歌,憑欄把酒,邀風談趣,寓目漫眺:樓台軒宇,波湧及遠;妖夫曳衒,遊雲繾綣。車馬時駐,光華盈鬱。市他邦之奇珍,易秘聞之詭物。坊肆蒸薰,交觴和凱;百舌同語,鄉音不改。複遠望雲渡,帆軋靜海千尋;群舟如箭,皆懷舍利之心。乃轉顧城郭,眩彩一清;雜添新綠,樸疎是生。左睥上工之庭,杏林橘井;右睨巋陽精舍,東籬疏影。至於河水別渠,洸哉沃田。阡陌圳壟,穰穰綿連。牛馬走,星鬥移,俄而謠歌盡,籠燈入城池。但見五色容容,勒盈台榭。身隨變幻走馬,喧然徹夜……
◆ 沿革節選
始皇帝三十七年,徐福出海,茲行或經焉。後人發舊城遺跡,得秦半兩、魯削切玉諸遺物,乃作斯言。
東漢初,穆氏赴樂浪。一日獨步於岸,聞歌而往。見一青衣童女坐於石上。相與談,無不中意。後攜遊,騎鯨翔越,覽海外形勝。及歸,不複見,穆氏悵惘竟日,作《鮫女賦》,言及該島。
宋末,祚衰南土,水師行東海。北顧茫茫,須臾一島拔地起,漠漠冥冥。眾人疑之,不入。仙島遂消散如霧。
嘉靖年,三山漁民卓才出海遇風波,鮫女海若子引其至焉。今其泊舟地,唿為鮫人灣。
萬曆初,海寇剽掠人口,欲販至坤甸。是時羅肅秋救之,轉厝若港。三十三年,民久安順,大感其德,僉舉為城主,乃立若港府。或勸之歸附衛鎮,羅不聽,惟自立於滄海,朝貢乎明爾。
萬曆二十四年,有霧凝外海,聲色妖變,人皆大駭,金刀士聞之,率隊前迾。忽有一舟破出,泊於東普。其上下一紫衣人,自謂幻島來使,欲邀為盟。幻島者,隱世之國也,飄浮四海,藏於虛霧。時城主拒之,言此地乃華夏之土,雖遠中原之外,未從教化,亦不敢生遷社之心。何況乎神威長翼,豈畏邪擾而避趣?必當永開門戶,為海客之東道主。使者乃去。
永曆三十七年,鄭氏降清,城中削發而別者不足十一。
永曆五十九年,康熙聞其事情,望招安,冊綏海王。北異會太尉祿存捧詔來,城主不受,棄於海。帝怒,發佛兵三千為剿。不成,惟大戮陰通之民於岸,巍然成京觀。城主忿恚甚,化赤龍吐火羅天,盡毀巡撫官邸。滿人雖數重襲,不過燼飄十裏,一時海波為之一寧。
永曆一百零七年,有方士號曰薩鴉老,本師從南洋降頭左道秘社,習得壓勝惡咒邪法,然其生性滑暴,結社亦難容身。乃遁於茲,作詐妄之語,又以攝魂詭術怖嚇眾民,民竟信從。於是開壇設教,廣散邪說,大斂錢財,禍亂人心。未幾,貪欲如蛇腹,惡食不滿,竟越馬稱王,欲率其部攻五方府。嘻,妖法終難敵正道,赤魂詎能壞?城主攜巋陽三友破其幻戲,共斬首於門,曝屍中市。餘波越歲乃止。
永曆二三八年,北異會祭酒來,會一東洋客曰崖津鶴人,為日本陰陽寮之長。其言昔時東瀛逐鹿,北朝偽君竊祚,立蒐集院。其先祖嚐侍於正帝。南朝滅,為避傾軋,其先祖乃藏皇室聖物於隱世之所。然久秘則惑,書文漫滅,惟存物語,散雜其間。今考諸言,蓋在此島。城主款之,遣親兵隨尋,果發一劍一玉一鏡於仙人洞。是時,巋陽道長不丘子臥於內。見眾至,乃敲石柱,化一櫃與一匣。開物封,現寶光。櫃藏三器,匣函傳國玉璽。道長取之置於地,微哂不語,複闔目小憩。眾人三躬而辭。祭酒與東洋客留數日,乃去。後聞八國亂華,清帝西狩。及歸,暴虐之使聚京城。是時,二人與十一洋夷,修契訂書,合流諸派,並作守藏品基金會,欲掌天下詭秘。三垣天盟亦借異學會之名入之,受命平若港及海外華人之異亂。
永曆二四二年,孫逸仙與二三子自三藩來,意謀大事。複與城主密談三日,後攜萬金欣然離去,隨者如曇。明年,中國同盟會於東京成立,舉孫氏為首。
民國一年,清命既革,乃廢永曆年號,改民國之稱,並奉伯理璽天德為主。惜哉逆賊袁世凱,本貳於清,霎時黜孫氏擁兵自立,今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由是百家之言紛起,此地亦遍傳。功未訖。
民國十二年,香山澳太平紳士卓恩慈,卓才之後也,有子名鑿山,為人和凱訥誠。有嗜血之妖溫氏,本為其契弟,然深忌於兄長,偶獲鮫人之力,竟弑父傷民,更興風浪於若港。城主不察,背刺而亡,人不堪擾,栗栗終日。鑿山不敵,幸為德國密修者齊柏林氏所救,得其授吐納之法。不日神功就,乃以幻影之聲,常人不可聞及之聲波也,震抑鮫妖。爾時二者戰於若港外島,鑿山劈分滄海如摩西,迫賊現身,以萬拳銷其形。然鮫人生機何盛,溫氏殘軀竟暴起齧鑿山,墜於虛空。而妙法暫消,狂狼驟蕩,卷妖人囚民之舟,沒於亂流,不知所蹤。後人永銘之,作大祠,尊封為“鑿海”。其遺孀克裏斯汀娜,懷遺腹子建書院於其生地九龍,九龍亦有門徑達茲。而其友史飆特康卓奇承遺誌,開武館,聚天下能人異士,傳音擊妙法,誓滅入邪鮫妖,世人遂稱“毆鯊中心”。後鑿山之子鑿塞及長,創遊音流武術新學,毆鯊之外,更有驅邪之大用。
劄:後世方知囚船之人非喪於波濤,乃因鑿海力破時壁,成一隙間,眾人由是墜異界,幸免於難,新立一村而居,即今香城也。然鑿海猶未曉何在。
民國廿年四,藍衣社欲害共黨,頗生事端。時社員入一樂團喚“午間橡樹”,偽飾藝人,以靡靡之音,引人駐足。然當街行刺不成,旋與鬥法,禍及平民。金刀士疾赴焉,立捽雙方投班房。是年,新任城主下令嚴禁公鬥。
民國廿五年,日本國欲席卷中華如狼。乃興邪法,流毒世界。亦圖謀奪此港,作軍艦泊地。於是陰遣負號部隊,秘造妖物禍津日,影占民魂。欲潛若港,以之奪舍眾氓,化為魔兵。幸哉,修正花卉匠人傲霜居士曾藝萬株安靈花,花開之時,可卻七魄外引之邪。然受控之民如疫病周流,難以隔離。而其身則受妖物侵蝕,非斬下不可祓除。是時,西洋機神教有歸化青帝之人,自魯鎮來,設蒸汽醫館,為殘者續鐵臂,為入魔者納餘魂。時鑿塞鑿海門徒亦來相救。有此良輔,故若港未進退維穀也。惶惶三年,蠱亂乃平。
民國廿八年,有海狶如懷成人之智,轉徙經茲。時多好事之徒,教以鮑雪微克之論。明年,其竟立國,法製共和,若港乃與之結為友鄰。
一九六五年,[數據刪除]
讚:
黃博士曰:興亡惟苦,生民惟艱。流氓頹徙,白盡朱顏。或因歲兇災起,避難他鄉;或因身無所依,浮沉五方;或僅為過客,但尋一枝暫棲。卻見大海蒼茫,風雲變幻。舟人奮櫓,搏命於風雨,嗟歎天下滔滔,無處安身。是時有聖人作,為羈旅辟得一地,築室避風雨,興家鞠人民。但喜綿綿瓜瓞,民之初生。然創業何險,守成亦難。貪狼殘暴,濁目藏影;人心相背,不可久安。
夫若港者,先時閩粵之人所造也。其民或通商海國,或逃難下南洋,皆經於此。此地立於虛界,殊勝頗多,民居其中,如歸故裏。敬天仰祖,神明誕降福澤,蠲免於難。久營富足,安寧和穆。斯業既成,賢人輩出,乃惠通天下,守望相助。嗚唿,所謂“龍蛇之蟄,鳳凰之鳴”也是歟。
然時移世易,彈指百年,天下悄然換新顏。今朝他思湧泛,人心各遠。其裂將延,得無紉乎?惟望莫自絕於漢。效新異會之流,雖謝芳華,化為文種,而飲新風,遍開枝葉,亦不忘舊根。是故摛卷以為橋,福地綴畫,可交通天下,大庇海民。華人誠宜共榮也。
或有所感,作《望海潮》,詞曰:
遷飛群鳥, 穿雲翻嘯, 龍門碧水茫茫
舟子擊濤, 鮫人泣淚, 連珠漫越清揚
幽咽晚風翔, 舊月勾新夢, 羈旅他方
往昔深懷, 起作歌折, 續榮昌
五洲客舍通商, 市奇珍異寶, 萬國琳琅
忽起煙波, 流雲漫渰, 須臾散作風光
統領叩鱗章, 碑成威眾界, 彌守輝煌
拓探堪為樂所, 海外漢人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