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改革吏治,三省六部
穿越漢末:我劉璋收拾舊山河 作者:浪滔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和殿內,諸將紛紛出列躬身行禮道:“臣在。”
“責令趙雲率領五萬大軍,巡視並州,責令關羽率領五萬大軍巡視冀州,責令張飛率領五萬大軍巡視司隸,責令黃忠率領五萬大軍巡視兗州,責令馬超率領五萬大軍巡視豫州,責令夏侯惇率領本部兵馬巡視徐州,責令張燕率領本部兵馬巡視青州。”
“臣等遵令。”
百官之中,有十數人見此情景皆是臉色一變。
劉璋看向賈詡,賈詡會意出列行禮道:“啟奏漢王,微臣探查到百官之中有十數人勾結異族,行叛國之舉,還請漢王明鑒。”
劉璋輕笑著看向百官道:“叛國罪孽,百死難消罪孽,來人。”
很快幾十名玄甲軍躬身進入太和殿,按照賈詡指認,當場帶走了十幾位朝廷文官。
這些人賈詡早已經告知了劉璋,乃是此次世家之人,所以劉璋並沒有手軟,也沒有聽他們辯解,麒麟衛有證據,足夠令他們閉上嘴巴等死。
趙雲等人離開大殿之後,劉璋再次開口道:“如今大漢幅員遼闊,更是增加數州之地,而且日後大漢的疆域會更加遼闊,如今的官吏製度已經不適合如今的大漢,所以本王決定改革官吏製,諸卿可有意見?”
如今的朝堂之上,僅有的十幾名世家之人剛被拉走,滿殿之中不是宗親,便是劉璋的姻親,亦或者劉璋的麾下,誰還敢有意見?
“我等沒有異議。”
六站見此輕笑點頭道:“新的官吏製度,本王稱其為三省六部製,各省各部的職業,本王會一一向爾等說明,魏忠賢,宣讀吧。”
“諾。”
魏忠賢躬身向劉璋行了一禮後,便自懷中拿出一摞紙張。
“奉漢王令,改官吏製為三省六部製,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包括吏、戶、禮、兵、刑、工部。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吏部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戶部負責財政、國庫、禮部負責貢舉、祭祀、典禮、兵部負責軍事、刑部,負責司法、審計事務, 工部,負責工程建設,國家基建。”
百官聞言,皆是神情一震,如此分工確實有助於提高政事效率。
魏忠賢向劉璋躬身行了一禮,見劉璋點頭,魏忠賢繼續開口道:“奉漢王旨意,組建三省六部,中書令,正由曹操擔任。門下令由荀彧擔任,尚書令由劉基擔任,吏部尚書高熲,戶部尚書沈富,禮部尚書荀攸,兵部尚書王猛,刑部尚書魏征,工部尚書甄儼,奉漢王殿下令,待登基稱帝之後再另行冊封文武,完善三省六部以及諸將職。
“臣等拜謝漢王。”
劉璋輕笑點頭道:“如今各地文武還未迴歸洛陽,待本王稱帝之後,文武迴歸洛陽,本王再另行封賞。”
“臣等遵令。”
劉璋輕笑點頭繼續道:“三省六部主官已經確定,你等先將如今的政務劃分區別,人手嗎,你們先自行舉薦,可以呈給本王一份名單,這段時間也是你們的試用期,如果不行,本王再行換人。”
“諾。”
“戶部尚書沈富,工部尚書甄儼。”
“屬下在。”
“沈富,戶部負責丈量大漢所有土地,甄儼,工部負責修建草原道路以及在草原築城事宜。”
“諾。”
“好了,無事退朝吧。”
“諾,臣等告退。”
劉璋返迴了禦書房,賈詡等人也隨劉璋一同前來了禦書房。
“文和,交州怎麽樣了?”
“迴主公,交州已經平定,隻是交州多無人山區,也有未開化的蠻夷,想要治理交州,離不開當時世家協助。”
“嗯,那就重新扶持一名世家,益州、荊州、揚州三州之地的山蠻戰事呢?”
“迴主公,主公平定了鮮卑、北匈奴之後,三州南蠻便退迴了大山之中,沒有主公的詔令,沒有冒然向大山發起進攻。”
劉璋點了點頭道:“派遣使者,進入大山,傳召三州南蠻首領,讓他們在本王登基之時前來朝拜歸降,如若不從,本王登基之後便禦駕親征,將他們徹底滅掉。”
“諾。”
“另外治理交州當用重典,令李儒前往交州任職交州刺史,有李儒在,想必交州必定安穩,另外傳令周瑜、甘寧給本王找到台灣東北方向倭島,令他們在倭島建立水軍基地,隨後前來洛陽授封。”
“諾。”
“再傳令冉閔、陳慶之、李靖、嶽飛等人盡快解決掉鮮卑、北匈奴,羌氐的餘孽,前來洛陽授封。”
“諾。”
“荀攸你負責禮部,在諸將平定各州世家之後,挑選吉日,本王登基稱帝,並且宣告天下。”
“屬下明白,請主公放心。”
“嗯,又是征戰半年,本王也該歇歇了,曹操、荀彧,政務之事就有勞你們了。”
“哈哈哈,主公放心,臣等必然為主公為大漢盡力。”
劉璋點了點頭,起身準備返迴後宮,賈詡急忙起身行禮道:“主公,不知司馬懿要如何處置?”
“直接處死吧。”
“諾。”
如今的司馬懿不過是11歲的少年,而且劉璋不準備給自己留下什麽隱患,處死了一了百了。
眾人離開之後,劉璋帶領典韋、許褚前往了太尉府。
書房內,劉焉輕笑著看向劉璋道:“你終於願意稱帝了。”
“父親,時機已至,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嗯,你準備何時稱帝?”
“還要等等,前段時間有人聯合異族合縱連橫對抗孩兒,此事已經查明,關東世家皆參與其中。”
“這也是我兒令麾下諸將巡視各州的目的吧?想必此次事件過後,關東再無世家了吧。”
劉璋搖頭歎息道:“父親,即使這次清洗了關東世家,但是日後依舊會有新的世家誕生,不過新的世家必定不會如同現在的世家一般。”
劉焉點了點頭輕笑道:“我兒已有大帝之資,大漢在你的手中必定昌盛,為父準備在你稱帝之後返迴江夏祖地隱居。”
“父親,這是為何?”
劉焉看向劉璋的眼眸之中絲毫不掩飾驕傲的神色。
“待你稱帝之後,你便是天子,是至尊,老夫豈能再留在洛陽,令你做事掣肘?不止是老夫,你的三位兄長,老夫會一並帶往江夏隱居。”
劉璋搖頭輕笑道:“父親,你想多了,孩兒想做的事,父親也是攔不住的,而且孩兒日後禦駕親征的次數必定不會少,還需要父親留在洛陽為孩兒鎮守洛陽呢。”
“什麽,稱帝之後還要禦駕親征?”
“責令趙雲率領五萬大軍,巡視並州,責令關羽率領五萬大軍巡視冀州,責令張飛率領五萬大軍巡視司隸,責令黃忠率領五萬大軍巡視兗州,責令馬超率領五萬大軍巡視豫州,責令夏侯惇率領本部兵馬巡視徐州,責令張燕率領本部兵馬巡視青州。”
“臣等遵令。”
百官之中,有十數人見此情景皆是臉色一變。
劉璋看向賈詡,賈詡會意出列行禮道:“啟奏漢王,微臣探查到百官之中有十數人勾結異族,行叛國之舉,還請漢王明鑒。”
劉璋輕笑著看向百官道:“叛國罪孽,百死難消罪孽,來人。”
很快幾十名玄甲軍躬身進入太和殿,按照賈詡指認,當場帶走了十幾位朝廷文官。
這些人賈詡早已經告知了劉璋,乃是此次世家之人,所以劉璋並沒有手軟,也沒有聽他們辯解,麒麟衛有證據,足夠令他們閉上嘴巴等死。
趙雲等人離開大殿之後,劉璋再次開口道:“如今大漢幅員遼闊,更是增加數州之地,而且日後大漢的疆域會更加遼闊,如今的官吏製度已經不適合如今的大漢,所以本王決定改革官吏製,諸卿可有意見?”
如今的朝堂之上,僅有的十幾名世家之人剛被拉走,滿殿之中不是宗親,便是劉璋的姻親,亦或者劉璋的麾下,誰還敢有意見?
“我等沒有異議。”
六站見此輕笑點頭道:“新的官吏製度,本王稱其為三省六部製,各省各部的職業,本王會一一向爾等說明,魏忠賢,宣讀吧。”
“諾。”
魏忠賢躬身向劉璋行了一禮後,便自懷中拿出一摞紙張。
“奉漢王令,改官吏製為三省六部製,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包括吏、戶、禮、兵、刑、工部。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吏部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戶部負責財政、國庫、禮部負責貢舉、祭祀、典禮、兵部負責軍事、刑部,負責司法、審計事務, 工部,負責工程建設,國家基建。”
百官聞言,皆是神情一震,如此分工確實有助於提高政事效率。
魏忠賢向劉璋躬身行了一禮,見劉璋點頭,魏忠賢繼續開口道:“奉漢王旨意,組建三省六部,中書令,正由曹操擔任。門下令由荀彧擔任,尚書令由劉基擔任,吏部尚書高熲,戶部尚書沈富,禮部尚書荀攸,兵部尚書王猛,刑部尚書魏征,工部尚書甄儼,奉漢王殿下令,待登基稱帝之後再另行冊封文武,完善三省六部以及諸將職。
“臣等拜謝漢王。”
劉璋輕笑點頭道:“如今各地文武還未迴歸洛陽,待本王稱帝之後,文武迴歸洛陽,本王再另行封賞。”
“臣等遵令。”
劉璋輕笑點頭繼續道:“三省六部主官已經確定,你等先將如今的政務劃分區別,人手嗎,你們先自行舉薦,可以呈給本王一份名單,這段時間也是你們的試用期,如果不行,本王再行換人。”
“諾。”
“戶部尚書沈富,工部尚書甄儼。”
“屬下在。”
“沈富,戶部負責丈量大漢所有土地,甄儼,工部負責修建草原道路以及在草原築城事宜。”
“諾。”
“好了,無事退朝吧。”
“諾,臣等告退。”
劉璋返迴了禦書房,賈詡等人也隨劉璋一同前來了禦書房。
“文和,交州怎麽樣了?”
“迴主公,交州已經平定,隻是交州多無人山區,也有未開化的蠻夷,想要治理交州,離不開當時世家協助。”
“嗯,那就重新扶持一名世家,益州、荊州、揚州三州之地的山蠻戰事呢?”
“迴主公,主公平定了鮮卑、北匈奴之後,三州南蠻便退迴了大山之中,沒有主公的詔令,沒有冒然向大山發起進攻。”
劉璋點了點頭道:“派遣使者,進入大山,傳召三州南蠻首領,讓他們在本王登基之時前來朝拜歸降,如若不從,本王登基之後便禦駕親征,將他們徹底滅掉。”
“諾。”
“另外治理交州當用重典,令李儒前往交州任職交州刺史,有李儒在,想必交州必定安穩,另外傳令周瑜、甘寧給本王找到台灣東北方向倭島,令他們在倭島建立水軍基地,隨後前來洛陽授封。”
“諾。”
“再傳令冉閔、陳慶之、李靖、嶽飛等人盡快解決掉鮮卑、北匈奴,羌氐的餘孽,前來洛陽授封。”
“諾。”
“荀攸你負責禮部,在諸將平定各州世家之後,挑選吉日,本王登基稱帝,並且宣告天下。”
“屬下明白,請主公放心。”
“嗯,又是征戰半年,本王也該歇歇了,曹操、荀彧,政務之事就有勞你們了。”
“哈哈哈,主公放心,臣等必然為主公為大漢盡力。”
劉璋點了點頭,起身準備返迴後宮,賈詡急忙起身行禮道:“主公,不知司馬懿要如何處置?”
“直接處死吧。”
“諾。”
如今的司馬懿不過是11歲的少年,而且劉璋不準備給自己留下什麽隱患,處死了一了百了。
眾人離開之後,劉璋帶領典韋、許褚前往了太尉府。
書房內,劉焉輕笑著看向劉璋道:“你終於願意稱帝了。”
“父親,時機已至,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嗯,你準備何時稱帝?”
“還要等等,前段時間有人聯合異族合縱連橫對抗孩兒,此事已經查明,關東世家皆參與其中。”
“這也是我兒令麾下諸將巡視各州的目的吧?想必此次事件過後,關東再無世家了吧。”
劉璋搖頭歎息道:“父親,即使這次清洗了關東世家,但是日後依舊會有新的世家誕生,不過新的世家必定不會如同現在的世家一般。”
劉焉點了點頭輕笑道:“我兒已有大帝之資,大漢在你的手中必定昌盛,為父準備在你稱帝之後返迴江夏祖地隱居。”
“父親,這是為何?”
劉焉看向劉璋的眼眸之中絲毫不掩飾驕傲的神色。
“待你稱帝之後,你便是天子,是至尊,老夫豈能再留在洛陽,令你做事掣肘?不止是老夫,你的三位兄長,老夫會一並帶往江夏隱居。”
劉璋搖頭輕笑道:“父親,你想多了,孩兒想做的事,父親也是攔不住的,而且孩兒日後禦駕親征的次數必定不會少,還需要父親留在洛陽為孩兒鎮守洛陽呢。”
“什麽,稱帝之後還要禦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