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經驗寶寶
穿越漢末:我劉璋收拾舊山河 作者:浪滔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璋看向坐在書案之後的便宜父親劉焉,又想到劉焉說兩年之後再議布局,兩年之後便是公元184年,正是黃巾起義的時間。
如果說劉璋能夠知道兩年後黃巾起義爆發,天下大亂,但是此時的劉焉又是如何得知的?
“父親,難道你已派人混入了太平道?”
“庶子,你怎麽會得知太平道的?”
劉焉的反應令劉璋極為震驚,自穿越而來近三年時光,劉焉從未對自己發過怒,而自己盡是詢問了太平道,沒想到劉焉便拍案而起,一臉的怒容看向自己。
“父親,孩兒能夠知道太平道,是因為前往洛陽城外的難民有很多人都在傳頌太平道的美名,但是孩兒認為,引起天下大亂的必定是這太平道,所以孩兒令人混入了太平道,得到的消息也證實了那太平道的大賢良師有極大的野心,所以孩兒才有此一問,隻是不知父親為何聽到太平道會有如此大反應?”
劉璋言罷,向劉焉躬身行了一禮。
畢竟現在劉璋是不敢得罪眼前的劉焉的。
經劉璋解釋,劉焉才鬆了一口氣,歎息一聲從新落座之後看向劉璋道:“璋兒,為父真不敢相信,你真的是為父的璋兒,雖然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並未出格,為父也不知你從處籠絡了如此多的人才,但是這些人身家皆是清白,所以為父才不會過問你的任何事情,但是太平道之事,你就此停手,此時還不是你接觸太平道的時機,安心蟄伏,有些事有我們這些人做即可,你安心等待時機,到時為父會為你謀劃,你明白嗎?”
聞聽此言,智商並不低的劉璋已經聽得出來,太平道必定有江夏劉氏的支持,此外不止是漢室宗親,想必那些世家也對張角有所支持。
現在劉璋才終於想通了為何後世都說黃巾之亂是給漢末群雄刷經驗值的了,原來太平道隻是世家扶持起來的經驗寶寶。
唉,劉璋不由的暗歎一聲,歎息的是世家的自私,布局天下,以蒼生為棋子,令家世謀劃利益。
也歎息張角三兄弟的命運,這三個經驗寶寶從一開始便注定了失敗。
劉焉見劉璋神情不對,自是明白,以劉璋的聰慧必定想清楚了其中的關鍵。
“璋兒,如今大漢的形勢,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局麵,為父可以賭上一世的名聲,也是為了你,所以你要明白為父的良苦用心,好了,返迴你的府邸吧,記得明日上早朝,另外今日所有事情不可對外提起,結果你可明白?”
劉璋點了點頭,躬身向劉焉行了一禮後,便離開了城陽侯府。
洛陽街道車水馬龍,繁榮之景,可堪盛世。
但是出了洛陽城,望不到頭的城牆下,圍滿了難民,嬰兒啼哭聲,老人喘息聲不絕於耳。
“嗬嗬,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太平道,世家,做這些真的值得嗎?”
劉璋暗自言罷,但轉念一想,劉焉說的也有道理,朝廷不作為,世家、外戚、宦官隻為爭權奪利,再加上天災人禍,天下百姓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或許劉焉說的不破不立也是正確的。
但是劉璋並未將這些事情加罪到漢靈帝的頭上,畢竟自桓帝時天下已經如此。
返迴了府邸,劉璋將自己關在書房內,並且告知典韋,誰也不見。
書房內,劉璋看著大漢一十三州堪輿圖,不知為何內心隱隱作痛,後世民族以漢為首,便是因為隻有在大漢朝,才是我漢人最為榮光的朝代。
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孝宣中興,光武中興或稱建武盛世,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東西兩漢加起來四百餘年,卻有六個盛世景象,沒想到,到了漢末卻如今成了如此景象。
劉璋將自己關在書房內一日,夜幕降臨才走出書房。
令劉璋沒想到的是,自己剛走出房間卻看到書房外,荀彧、郭嘉、沈富、劉忠卻在書房外等候了一日。
“嗬嗬,小侯爺彧與奉孝與小侯爺皆乃至交,有何事如此煩悶竟然自己在書房內一日,這是彧從未見過的,小侯爺如果信得過我等,可說與我等聽聽。”
荀彧言罷,郭嘉也點了點頭輕笑道:“文若說的不錯,小侯爺乃是我等師弟,又不是外人,說說,師兄為你出謀劃策。”
劉璋搖頭輕笑道:“並無他事,隻是璋有些乏累了,所以偷閑一日,沒有想到令你等擔憂了,是璋之過錯也,請入書房吧。”
荀彧、郭嘉對視一眼,眼中皆有疑慮之色,但劉璋不說也隻能隨劉璋進入書房。
眾人落座,劉璋看向劉忠歎息一聲道:“明日拆除粥棚。”
此言一出,荀彧四人臉上皆是一驚,但郭嘉隻是片刻便恢複如初。
劉忠起身拱手行禮道:“可是主公....”
“可是什麽?沒聽清你家主公的命令嗎?”
郭嘉看向劉忠擺了擺手,出言製止了劉忠。
“諾,明日便拆除。”
劉忠言罷,一臉的無奈之色落座。
而沈富的眼眸卻看向劉璋,不知再思索什麽。
“小侯爺,如今所有難民就等著小侯爺施粥活命,如果小侯爺明日拆除了粥棚,唯恐那些難民百姓會製造暴亂啊。”
荀彧向劉璋拱手行禮道。
但是劉璋豈能不知這種結果,但是劉焉已經下令,而且將利弊也已經告知了劉璋,劉璋沒有理由不聽從劉焉的吩咐。
“今日見家父,家父責令璋拆除粥棚,並且直言璋已設立粥棚近三年,即使富可敵國,也應當拮據才是,為了我江夏劉氏,璋不得不拆除粥棚,所以今日璋才愁悶一日。”
劉璋言罷,眾人才恍然大悟,但是卻不包括郭嘉。
“城陽侯所言不錯,三年時間小侯爺已經救活了無數百姓,而小侯爺的仁義之名也早已傳遍大漢,不過誠如城陽侯所說,小侯爺確實不宜繼續接濟難民,否則當今陛下也會起疑吧。”
荀彧的話,劉璋自然明白,如今的漢靈帝斂財的欲望已經到了極致,如果自己再繼續施粥下去,恐怕漢靈帝真的會向江夏劉氏下手。
“奉孝,不知你可有好的辦法?拆除粥棚此事已定,但是為了不引起難民暴亂,此事還需謀劃一番才是。”
“迴小侯爺,此事嘉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此事已經兩難,繼續下去,城陽侯必定不會同意,那些世家一直在等著看小侯爺的笑話,但是沒有想到這一等便是三年之久,如果不施粥下去,那麽小侯爺的仁義之名必然轟然倒塌,那些每日前來取粥活命的百姓,為了活下去,必然會引起暴亂。”
如果說劉璋能夠知道兩年後黃巾起義爆發,天下大亂,但是此時的劉焉又是如何得知的?
“父親,難道你已派人混入了太平道?”
“庶子,你怎麽會得知太平道的?”
劉焉的反應令劉璋極為震驚,自穿越而來近三年時光,劉焉從未對自己發過怒,而自己盡是詢問了太平道,沒想到劉焉便拍案而起,一臉的怒容看向自己。
“父親,孩兒能夠知道太平道,是因為前往洛陽城外的難民有很多人都在傳頌太平道的美名,但是孩兒認為,引起天下大亂的必定是這太平道,所以孩兒令人混入了太平道,得到的消息也證實了那太平道的大賢良師有極大的野心,所以孩兒才有此一問,隻是不知父親為何聽到太平道會有如此大反應?”
劉璋言罷,向劉焉躬身行了一禮。
畢竟現在劉璋是不敢得罪眼前的劉焉的。
經劉璋解釋,劉焉才鬆了一口氣,歎息一聲從新落座之後看向劉璋道:“璋兒,為父真不敢相信,你真的是為父的璋兒,雖然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並未出格,為父也不知你從處籠絡了如此多的人才,但是這些人身家皆是清白,所以為父才不會過問你的任何事情,但是太平道之事,你就此停手,此時還不是你接觸太平道的時機,安心蟄伏,有些事有我們這些人做即可,你安心等待時機,到時為父會為你謀劃,你明白嗎?”
聞聽此言,智商並不低的劉璋已經聽得出來,太平道必定有江夏劉氏的支持,此外不止是漢室宗親,想必那些世家也對張角有所支持。
現在劉璋才終於想通了為何後世都說黃巾之亂是給漢末群雄刷經驗值的了,原來太平道隻是世家扶持起來的經驗寶寶。
唉,劉璋不由的暗歎一聲,歎息的是世家的自私,布局天下,以蒼生為棋子,令家世謀劃利益。
也歎息張角三兄弟的命運,這三個經驗寶寶從一開始便注定了失敗。
劉焉見劉璋神情不對,自是明白,以劉璋的聰慧必定想清楚了其中的關鍵。
“璋兒,如今大漢的形勢,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局麵,為父可以賭上一世的名聲,也是為了你,所以你要明白為父的良苦用心,好了,返迴你的府邸吧,記得明日上早朝,另外今日所有事情不可對外提起,結果你可明白?”
劉璋點了點頭,躬身向劉焉行了一禮後,便離開了城陽侯府。
洛陽街道車水馬龍,繁榮之景,可堪盛世。
但是出了洛陽城,望不到頭的城牆下,圍滿了難民,嬰兒啼哭聲,老人喘息聲不絕於耳。
“嗬嗬,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太平道,世家,做這些真的值得嗎?”
劉璋暗自言罷,但轉念一想,劉焉說的也有道理,朝廷不作為,世家、外戚、宦官隻為爭權奪利,再加上天災人禍,天下百姓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或許劉焉說的不破不立也是正確的。
但是劉璋並未將這些事情加罪到漢靈帝的頭上,畢竟自桓帝時天下已經如此。
返迴了府邸,劉璋將自己關在書房內,並且告知典韋,誰也不見。
書房內,劉璋看著大漢一十三州堪輿圖,不知為何內心隱隱作痛,後世民族以漢為首,便是因為隻有在大漢朝,才是我漢人最為榮光的朝代。
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孝宣中興,光武中興或稱建武盛世,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東西兩漢加起來四百餘年,卻有六個盛世景象,沒想到,到了漢末卻如今成了如此景象。
劉璋將自己關在書房內一日,夜幕降臨才走出書房。
令劉璋沒想到的是,自己剛走出房間卻看到書房外,荀彧、郭嘉、沈富、劉忠卻在書房外等候了一日。
“嗬嗬,小侯爺彧與奉孝與小侯爺皆乃至交,有何事如此煩悶竟然自己在書房內一日,這是彧從未見過的,小侯爺如果信得過我等,可說與我等聽聽。”
荀彧言罷,郭嘉也點了點頭輕笑道:“文若說的不錯,小侯爺乃是我等師弟,又不是外人,說說,師兄為你出謀劃策。”
劉璋搖頭輕笑道:“並無他事,隻是璋有些乏累了,所以偷閑一日,沒有想到令你等擔憂了,是璋之過錯也,請入書房吧。”
荀彧、郭嘉對視一眼,眼中皆有疑慮之色,但劉璋不說也隻能隨劉璋進入書房。
眾人落座,劉璋看向劉忠歎息一聲道:“明日拆除粥棚。”
此言一出,荀彧四人臉上皆是一驚,但郭嘉隻是片刻便恢複如初。
劉忠起身拱手行禮道:“可是主公....”
“可是什麽?沒聽清你家主公的命令嗎?”
郭嘉看向劉忠擺了擺手,出言製止了劉忠。
“諾,明日便拆除。”
劉忠言罷,一臉的無奈之色落座。
而沈富的眼眸卻看向劉璋,不知再思索什麽。
“小侯爺,如今所有難民就等著小侯爺施粥活命,如果小侯爺明日拆除了粥棚,唯恐那些難民百姓會製造暴亂啊。”
荀彧向劉璋拱手行禮道。
但是劉璋豈能不知這種結果,但是劉焉已經下令,而且將利弊也已經告知了劉璋,劉璋沒有理由不聽從劉焉的吩咐。
“今日見家父,家父責令璋拆除粥棚,並且直言璋已設立粥棚近三年,即使富可敵國,也應當拮據才是,為了我江夏劉氏,璋不得不拆除粥棚,所以今日璋才愁悶一日。”
劉璋言罷,眾人才恍然大悟,但是卻不包括郭嘉。
“城陽侯所言不錯,三年時間小侯爺已經救活了無數百姓,而小侯爺的仁義之名也早已傳遍大漢,不過誠如城陽侯所說,小侯爺確實不宜繼續接濟難民,否則當今陛下也會起疑吧。”
荀彧的話,劉璋自然明白,如今的漢靈帝斂財的欲望已經到了極致,如果自己再繼續施粥下去,恐怕漢靈帝真的會向江夏劉氏下手。
“奉孝,不知你可有好的辦法?拆除粥棚此事已定,但是為了不引起難民暴亂,此事還需謀劃一番才是。”
“迴小侯爺,此事嘉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此事已經兩難,繼續下去,城陽侯必定不會同意,那些世家一直在等著看小侯爺的笑話,但是沒有想到這一等便是三年之久,如果不施粥下去,那麽小侯爺的仁義之名必然轟然倒塌,那些每日前來取粥活命的百姓,為了活下去,必然會引起暴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