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安慰她,告訴她張角的仇我會報。


    誰曾想,她連忙搖頭,從懷裏掏出一封信交給我,她告訴我,張角臨終的時候托她交給我的。


    展開信件,上麵寫道:“遠兒,當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和你二叔三叔已經戰死,爹和你二叔三叔不後悔所做之事,世間如果沒人去改變,百姓的苦難就不會有人在乎,我讓你去救援波才,救援南陽,就是為了讓你看看這天下百姓的困苦,爹的理想是完不成了,其實爹也知道自己完不成,大漢的世家太強大了,爹已經和世家妥協,用我們三兄弟的命,來為你換一條生路,我知道世家不會信守承諾,所以你千萬要小心,不要相信世家,不要相信朝廷,我死後你二叔和三叔也會相繼戰死,但是我們為你留下了十二萬大軍,還有這些年收集的錢糧,東西我已經命張燕運往黑山,另外我將九節杖和太平要術交給了寧兒,你可與她索要,帶上這些東西和你妹妹遁入山林,別為我們報仇,也別占據城郡,朝廷不會允許的,世家也不會允許的,有好多話想和你說,怕你討厭,爹就不囉嗦了,最後爹給你取個字吧!致遠,寧兒字寧靜,你字致遠,寧靜致遠,立意,厚積薄發,望你明白。爹,張角書。”


    看完信,我心裏很不平靜,三人用他們的命為我換來一線生機,而我卻懷疑張寶和張梁暗害張角。


    想想曆史上黃巾之亂,為何盧植遲遲不發兵攻打,恐怕是世家和皇帝的較量,政治是黑暗的,黃巾失敗是皇帝向世家妥協了,董卓兵敗是為了給皇帝一個警告,如果不妥協,他們大不了換一個人當皇帝。


    我將信揉成團,直接塞入口中,這封信不能讓任何人看到,要不然,黃巾可能會失控,天下將再無我容身之地。


    我並沒有著急向張寧索要九節杖和太平要術,雖然我非常想得到太平要術。


    我問廖化,“我爹說交給你們十二萬大軍,為什麽你們說隻要七萬大軍,剩下的人在哪裏?”


    “迴稟少將軍,還有五萬人和二十萬百姓在山林裏。”


    “你去將他們都帶出來,來這裏匯合。”


    廖化欲言又止,我對他說:“有什麽就說,不必猶猶豫豫的。”


    廖化一咬牙,對我沉聲說:“少將軍,天公將軍的仇不應在此時報。”


    我盯著廖化沒有說話,廖化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對我說:“還請少將軍三思。”


    我吐出一口悶氣,對廖化說:“起來,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已通知張燕過來接應我們,不過,我不能就這樣灰溜溜的走了,我要讓朝廷緊張一下,讓他們知道,黃巾軍,已經不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誰敢前來,我就讓誰折戟沉沙。”


    “末將誤會少將軍了,還請少將軍恕罪。”


    “去吧!把人都叫下山,我在這裏等著你。”


    “末將遵命。”


    “徐晃何在。”


    “末將在。”


    “命你率領本部六萬人馬,再從七萬人中挑選兩萬人,向南攻占趙國邯鄲,占領之後,給我定死在邯鄲,不讓漢軍一兵一卒度過邯鄲城。”


    “主公放心,有徐晃在,邯鄲城不會有一兵一卒過來。”


    “好,去吧!”


    “主公保重。”


    “管亥。”


    “末將在。”


    “命你率軍六萬,再從剩下的五萬大軍中挑選兩萬北上,攻占巨鹿郡治所廮陶,也給我定死在哪裏。”


    “少主放心。”


    “弘叔。”


    “末將在。”


    “你帶領六萬青州軍,並挑選兩萬冀州軍,給我攻占安平國信都,沒接到我的命令,不許後撤。”


    “少主放心。”


    “孫夏。”


    “末將在。”


    “你率領兩萬南陽軍,將剩下的一萬冀州軍帶上,攻占館陶,和徐晃成犄角之勢。”


    “末將領命。”


    “韓開。”


    “屬下在。”


    “你去通知張燕,讓他攻占真定,盯死在哪裏,沒有我的命令,不許撤退,另外,將常山國也拿下,告訴他,大軍會從常山進入太行山。”


    “諾。”


    “韓忠。”


    “末將在。”


    “你率領兩萬南陽軍原路返迴,重新占領清河縣。同他們一樣,沒有我的命令,不許後撤。”


    “末將領命。”


    “趙慈,吳恆。”


    “末將在。”


    “你們一人統領一萬人,給我將所占領的這個圈裏,所有的的百姓錢糧通通劫掠到常山國。”


    “末將領命。”


    “記住,軍紀不能犯。”


    “謹遵少主命令。”


    “秀才,孫射,鐵匠。”


    “末將在。”


    “他們三人每人統領一萬人,將所有的百姓向常山國遷徙。”


    “諾。”


    “記住,沿途每隔三十裏設置粥棚,確保百姓能吃上飯。”


    “諾。”


    “好了,其他人都下去休息去吧!”


    “我等告退。”


    張白騎落寞的離開,自己的人被分的一幹二淨,而自己又不被少將軍所看重,看來少將軍是信不過自己。


    冀州黃巾死灰複燃,一月之間,接連攻占四國二郡,天下再次震動。


    洛陽皇宮,此時的崇德殿裏憤怒的吼聲響起:“袁愧,你給朕說說,到底是怎麽迴事?”


    在下方首位站著的袁魁身體一抖,慌忙出列拱手行禮,口中急忙說道:“陛下,臣實在不知,還請陛下恕罪。”


    靈帝憤怒的說:“你不知,張絕戶不是你派人去捉拿的嗎?為什麽讓他跑了,跑了也就算了,如今更是禍亂冀州,難道要朕再次派兵鎮壓,你今天不給朕說清楚,朕就罷免了你。”


    袁愧心中一驚,他知道如果不能讓靈帝從自己身上將注意力轉移,自己很可能就要告老還鄉了。


    想到這裏,牙齒一咬,對靈帝說道:“啟稟陛下,臣懷疑有人給張遠提前傳信,助其逃脫。”


    靈帝眉頭一皺,開口詢問道:“何人如此不忠?”


    袁愧低著頭迴道:“中郎將盧植。”


    靈帝看向人群中的盧植,滿臉殺意的問道:“盧植,卿要如何解釋?”


    盧植走出人群,不急不躁的說:“臣對大漢忠心耿耿,袁愧冤枉吾。”


    袁愧轉身看著盧植麵無表情的說:“那張遠可是汝的弟子。”


    盧植眉頭皺起,沒有說話。


    袁愧看盧植不說話,又轉身對靈帝說:“啟稟陛下,張遠兩年前來洛陽尋師求學,曾拜盧植為師,雖盧植沒有同意,不過還是教授其兵法韜略,兩人雖沒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


    許多人驚訝的望向盧植,看盧植沒有反對,明白袁愧所說肯定沒錯。


    漢靈帝陰沉著臉對盧植說:“難怪你對張角隻圍不攻,原來你與張絕戶還有如此關係,你是不是想養寇自重。”


    盧植拱手行禮,對靈帝說:“臣與張遠卻有師徒之實,臣不否認,但臣絕沒有私通張遠父子,而對張角隻圍不攻,那也是臣的計策,目的是誘使黃巾來救張角,臣可設伏將所有來援賊兵徹底剿滅,如果順利的話,如今的黃巾早已不複存在。”


    漢靈帝聞言思考了一下盧植的計策,如果真的按盧植的計謀,此時的黃巾恐怕已經被剿滅了。


    漢靈帝不滿的看了眼張讓,又看了看大殿裏的一些人。


    漢靈帝開口轉移話題,如果真要是追究,他也難逃罪責,是他不顧群臣反對,讓人將盧植押送迴京的。


    “盧卿,那張絕張遠學了盧卿幾分本領。”漢靈帝想說張絕戶的,不過想到自己身為帝王,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遂開口稱其姓名。


    盧植猶豫片刻,開口說道:“張遠此人聰慧異常,學的臣六七分本領。”


    眾人聞言,鬆了口氣,他們現在可不敢小看盧植,盧植如果沒有被押送迴京,剿滅黃巾的大功就是他的。


    現在聽聞隻學了其六七成本領,眾人不再擔憂。


    “陛下,張遠雖隻得臣六七分本領,不過他卻應該得到了張角的太平要術,傳言太平要求是奇書,恐其韜略已勝臣。”


    眾人這才想起民間對張角的傳聞,傳聞太平要術有撒豆成兵的仙人法術,凡人隻能望其背。


    張角是如何敗亡的,他們都明白,依他們看太平要術確實厲害,不然幾個百姓如何能發展到如此之大,能和漢庭抗爭。


    漢靈帝擔憂的說:“現在皇莆嵩遠在西涼,朱儁還在剿滅南方黃巾,隻有卿可率兵討伐張遠。”


    “陛下,不是臣不願意,而是賊軍實在勢眾,張遠將所有賊軍都匯聚冀州,兵力高達六七十萬,張遠不同於張角三兄弟,不急於進攻,而是隻占領半個冀州,又背靠太行山,恐難以剿滅,若是出兵,張遠兵敗的話,張遠會率部眾退進太行山,若是不順,很可能會相持下去。”


    漢靈帝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相持,那需要源源不斷的割他的肉。


    漢靈帝不想再從自己小金庫中出錢出糧,又不能不管,真是讓他左右為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黃巾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山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山鷹並收藏三國黃巾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