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縣的雲頂鎮宛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於隆昌縣南部。此地距離繁華熱鬧的市區僅 15 公裏之遙,其幅員遼闊,總麵積達 50 平方公裏。一條波光粼粼的隆昌河猶如一條靈動的玉帶,蜿蜒流淌穿越整個鎮子。而那座曆史悠久、承載著無數歲月故事的山川機械廠,則靜靜地矗立在距離雲頂鎮大約 10 公裏處。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五明一家人早早地就開始了他們充滿期待的旅程。五明與妻子曉萍精心打扮後,牽著活潑可愛的兒子佳佳,一同前往目的地——那座古老而神秘的石橋:墨溪橋。為了讓這次出行更具樂趣,他們還熱情地邀請了好友永洪一家同行。於是,兩家人興高采烈地坐上了從隆昌開往胡家市的班車,一路歡聲笑語不斷。當車子緩緩停靠在雲頂山下時,眾人懷揣著激動的心情紛紛走下了車,迫不及待地想要揭開這座古石橋的神秘麵紗。


    永洪麵帶微笑地說道:“在咱們這雲頂鎮的地界內啊,流淌著一條清澈見底、波光粼粼的小河。這條小河呢,它還有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叫做墨溪。據說呀,這墨溪的源頭就在那雲頂山南麵山麓和富順縣交界之處的一個叫石廟子的地方。從那兒開始,河水一路奔騰而下,猶如一條靈動的銀蛇般蜿蜒曲折地向北流淌而去。大概行進了約摸二十裏路之後,便來到了金墨村這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並最終注入了氣勢磅礴的隆昌河之中。時間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也就是公元 1573 年至 1620 年這段時期),當時的郭氏族人看中了金墨灣附近墨溪一處淺淺的河灘之地,他們齊心協力在此修築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六墩七孔石質龍腦平梁橋。這座石橋造型古樸典雅,工藝精湛絕倫,曆經歲月滄桑卻依然堅固如初,成為了當地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五明與他的同伴們緩緩地踏上了前往墨溪橋的路途。一路上,他們談笑風生,欣賞著沿途的風景。終於,那座古老而神秘的墨溪橋出現在了他們眼前。


    這座橋橫跨在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之上,呈現出東西走向。遠遠望去,它宛如一道長虹臥波,氣勢非凡。當他們走到橋北大約 10 米的地方時,發現那裏還留存著半截殘碑。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上麵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原本應該刻有“墨溪橋”三個字,但如今隻剩下“溪橋”兩個字依稀可辨。然而,即便如此,從這殘存的筆畫間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年書寫者筆力的遒勁和深厚功力,令人不禁好奇究竟是哪位高人留下了這樣的墨寶。


    走上橋麵,腳下傳來一種平穩踏實的感覺。整座橋的麵十分平整,仿佛經過精心打磨一般。經過測量,這座橋長約 19 米,寬度則達到了 1.5 米。橋下的溪水潺潺流淌,距離水麵高度為 2.1 米。而連接兩岸的引橋長度為 3 米,寬度為 1.9 米,高度同樣也是 2.1 米,總長達到了 16.5 米。此外,構成橋麵的石塊每一塊都長 3.2 米、寬 0.7 米、厚度大 0.55 米,這些巨大的石塊緊密排列在一起,共同承載著行人的腳步和歲月的滄桑變遷。


    五明定睛一看,隻見那墨溪橋的第二和第三跨處分別雕刻著兩隻栩栩如生的龍頭。這兩個龍頭雕琢得極為精細,仿佛下一秒就會活過來一般。然而可惜的是,第二跨的那個龍頭其鼻部不知為何遭到了毀壞,但即便如此,其他部位仍然保存得基本完好。


    再看第一個龍頭,它口中緊緊地銜著一枚金光閃閃的元寶,而在它的頭頂上方還精心地刻製了一個醒目的“王”字;另一隻龍頭則是雙目圓睜,獠牙外露,一副兇神惡煞、威風凜凜的模樣。


    視線沿著橋麵往下移動約兩米左右,可以看到橋下有一塊形狀如同圓盤般的石頭。這塊石頭中間微微凹陷下去,四周卻高高凸起,猶如一座迷你型的小山丘突兀地矗立在水中。更奇妙的是,在這個石盤的邊緣位置竟然分布著兩個小小的洞穴,不知道它們通向何處,又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永洪緩聲說道:“諸位且看這一處地方,常年都積著水,無論旱澇,從未有過幹涸的時候。這裏麵一個洞穴中的水清澈透明,而另一個洞穴中的水卻如同濃墨一般漆黑,二者交相輝映,形狀恰似一方硯台,因此被人們稱作墨盤石。從這座小橋沿著溪流向上行走大約半裏路左右,便能夠看到一塊青色的巨石倚靠著岸邊矗立著。這塊石頭的外形宛如一根墨錠,高達一丈有餘,它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名字——‘金墨石’。就在距離這塊金墨石不遠處,坐落著一座規模宏大、擁有四十八個天井的豪華宅院,這座宅院被稱為‘金墨灣’,正是以這金墨石來命名的呢。此外,郭氏家族還在此地設立了供子弟們讀書學習的場所,並將其命名為‘墨池書院’。據傳說所言,每當舊時候科舉考試的年份來臨,如果那塊金墨石下方流淌出黑色的水液猶如墨汁一般,順著水流綿延不絕成一縷縷的樣子,那麽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之中,郭氏家族的學子必定會有人金榜題名高中舉人啊!”


    永洪麵帶微笑地說道:“這條墨溪小河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名字,其中可是大有緣由啊!若從那座墨溪橋往上追溯約二裏左右的河段,映入眼簾的便是兩岸鬱鬱蔥蔥、茂密繁盛的翠竹了。那些翠竹仿佛是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的綠色帷幕一般,將整個河麵遮掩得嚴絲合縫、密不透風。然而,當燦爛的陽光透過那密密麻麻的竹葉縫隙投射下來時,河麵上頓時如同灑下了無數細碎的金子,閃爍著耀眼而迷人的光芒。微風輕輕拂過,竹尾也隨之優雅地搖曳起來,它們像是一群輕盈的舞者,在風中盡情展示著自己婀娜多姿的身影;與此同時,平靜的水麵被這股清風攪動,泛起層層波光粼粼的漣漪,猶如一幅動態的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偶爾還會有調皮的魚兒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歡快地躍出水麵,濺起朵朵水花,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瞬間打破了這幽靜竹林深處的寧靜氛圍。正因為如此,‘雲頂八景’之中便有了‘墨溪泛舟’這樣一道獨特而迷人的風景。”


    永洪緩緩開口說道:“就在那墨溪橋頭的東北方向啊,存在著一處極為險峻陡峭的石壁呢!這石壁長度大約有 70 米左右,高度更是高達 5 米之多呀!話說在明朝萬曆年間的時候,那位高中了探花的國子監祭酒陶望齡大人,竟然親自登上了這處崖壁,並揮毫潑墨,為明朝永樂時期的進士郭廉以及萬曆時期的進士郭元柱題寫下了‘正直名臣’這四個大字喲!此乃一幅長方形的摩崖石刻作品,其寬度足有 1.1 米,高度則達 0.75 米,而每個字的直徑都足足有 0.5 米之長呐!且看那字跡,筆法蒼勁有力,又不失圓潤之美。也正因如此,此地才有了‘名臣岩’這樣一個響當當的名號。而且啊,這件事可是被詳細地記錄在了四川省的《通誌》上麵呢!要知道,郭廉和郭元柱他們二人乃是隔著一代的祖孫關係哦。”


    永洪緩緩地開口說道:“在隆昌尚未建立縣製之前呀,那雲頂的郭氏家族所居住的地方實際上是隸屬於富順縣的趙陽鄉呢。這其中啊,郭廉可是富順縣在明代舉行科舉考試時考中的第一個進士喲!時光流轉,到了後來隆昌建縣之後呢,郭元柱又成為了隆昌縣的首位進士。正因為如此,在明代泰昌元年所建造的那座郭楊氏貞烈坊上麵就有著這樣一副對聯——‘兩縣開科孫應祖,五經魁蜀後光前’。要知道啊,由於他們祖孫倆在科考以及為官理政方麵的功績頗為相似,故而當時聲名遠揚的陶望齡先生特意為他們題字並刻於石碑之上,以此來彰顯他們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呐。”


    永洪緩聲道:“就在那‘正直名臣’右側之處,赫然矗立著一座摩崖石刻,其上精心雕琢著一龕。龕內所呈現的乃是四個行楷書體的大字——‘墨石留香’。此龕高聳達 1.85 米,寬闊亦有 1.35 米,字徑足有 0.35 米之巨。其刊刻時間可追溯至明代崇禎十一年(即公元 1638 年)。觀其書法,筆觸流暢自如,宛如行雲流水,令人不禁讚歎不已。然而,究竟出自何人之手筆,卻是個難以捉摸的謎團。


    在這醒目的大字旁邊,還點綴著幾行小字石刻。可惜歲月如梭,風雨侵蝕之下,這些小字已大多風化剝落。僅能依稀辨認出殘留的些許字跡,如‘甲辰記口口洪化口口大清以宣統尚存口口呂祖口口歌不書晉末周口口曰漢終方口口飄蓬客是也口口臥雲隆昌雲陽子題石’。據題詞記載,其中提到了清光緒三十年(也就是公元 1904 年)的甲辰之年,但卻又出現了‘大清宣統’這樣的字眼。如此一來,便生出諸多疑點。要知道,到了民國時期,人們早已不再稱唿清朝為‘大清’,而是改稱‘前清’。由此推測,這位雲陽子或許正是郭氏隱者當中的前清遺老,即便時過境遷,他仍舊對大清王朝念念不忘。而且,雲陽子這個名號聽起來倒頗有幾分修道之人所用的法號韻味。總而言之,由於題石增刻部分的內容遭受嚴重風化,如今所能做的也唯有憑借種種線索去大膽猜測罷了,無法考證。”


    永洪緩聲說道:“就在那墨石流香的右側之處,存在著一個小小的石龕,其麵積大概僅有 1 平方米左右。這小石龕之內空空如也,什麽東西都沒有放置。不過呢,據說在往昔歲月裏,每逢清晨陽光灑落之際,當天空中的繁星還未完全隱去,慶祝新一天到來的時候,這裏總是會讓人感到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氛圍。有人猜測,或許這個小石龕乃是橋神或者土地公公的棲息之所。”


    他頓了一頓,接著指向旁邊不遠處繼續道:“再看這邊,緊挨著那座小巧的土地廟,還有一處規模較大的空龕。此龕的麵積大約在 3 至 4 平方米之間,原本這裏可是有著一番別樣的景致。曾經,郭氏家族的第十五代子孫郭卓揮毫潑墨,精心撰寫了一篇名為《墨溪賦》的文章,並將其刊刻在了嵌入石龕內的一塊石碑之上。那篇賦作的文筆清新脫俗、婉約秀麗,文體屬於優美的駢文。文中詳盡地描繪了墨溪周邊的旖旎風光以及迷人景物,隻可惜啊,這樣一件珍貴的文化瑰寶卻在那場動蕩的‘文革’時期慘遭破壞和搗毀,實在令人惋惜不已!”


    永洪一臉莊重地說道:“那是 1988 年的時候啊,名臣岩石刻以及墨溪橋這兩處珍貴的曆史遺跡,正式被公布成為了隆昌縣的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呢!並且呀,還專門為此設立了醒目的文物保護標識喲。之後呢,考慮到要充分發揮這些文物古跡在旅遊業當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與價值,當地政府可是不惜耗費大量資金來對其加以修繕和維護哦。特別是針對墨溪橋頭即將垮塌的那段河岸,更是下足了功夫去修複加固。而且還有一件特別神奇的事情發生啦!工作人員竟然從河水之中成功打撈出了一條石龍的上嘴唇部分呢!經過一番精心修複之後,這條石龍終於得以恢複它原本完整的模樣啦,再也不是之前那條殘缺不全、少了嘴巴的‘缺嘴龍’咯!”


    永洪麵帶微笑,緩緩說道:“諸位可知曉,近日竟有人揮毫潑墨,撰寫了一篇名為《墨溪賦》的佳作。”他稍作停頓,環視眾人後接著道:“且容我為諸君高聲朗誦一番:‘遙看那金光閃耀的天鵝於西方低垂,祥瑞籠罩的州郡坐落在南邊的水濱。星辰羅列如同井宿和輅車,大地相接直至岷山腳下的土丘。廣袤無垠的平原綿延數裏,低窪之處更是深有千米。澄澈碧藍的天空賦予它名號,南方的大海亦似有神靈守護。高聳入雲的樓閣山峰成為它堅實的屏障,翠綠如屏的山巒則化作它岸邊的堤垠。這並非人力所能開鑿而成,全然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呈現啊!溪邊垂柳輕柔搖曳,宛如置身於彭澤湖畔;往來行人成雙成對,依稀可見當年延平渡口的熱鬧景象。許久以來,這裏承載著漢唐時期的繁華勝跡;尋覓探尋之下,方覺天地之間一同迎來了盎然春意。再瞧它的模樣,長度不足千畝,寬度卻可達數處屋舍。溪水淺淺之時,人們能夠撩起衣裳涉足而過;水深之處,則足以穿透地麵直達地底。時而綿長,時而短促,隨著溪流的流淌起伏不定;有時清澈,有時混濁,順應天時變化展現出不同的姿顏。若將它比作傳說中的尾閭,即使容納百川也不會滿溢;與昆明湖相較而言,蘊含萬千氣象更為靈秀多元。即便是韋皋那樣才華橫溢的詩人,題詠此景都難以傾盡所有妙詞佳句;就算是鄭虔這般技藝高超的畫師,想要描繪出它的全貌亦是困難重重。真擔心自己的揣度猜測猶如那微小的害蟲,實在難以真正媲美它的神韻,就好似那鬆煙墨一般。況且還有那石城清晨霞光的奇異美景與之交相輝映。鮮花絢爛綻放於紅色的山崖之上,樹木鬱鬱蔥蔥飽含蒼翠之色。觀賞魚兒穿梭遊弋掀起層層波浪,悠然自得間心境閑適無比;玩味野鴨身影在水波中攢聚嬉戲,隱約沉醉其中令人心曠神怡。且看那小小的艇兒悠悠然飄蕩於水麵之上,身姿輕盈的浣紗女子們淺笑嫣然。極目遠望,那一潭清澈的池水倒映著澄澈的天空,宛如一麵巨大的寶鏡。耳畔傳來夜晚搗衣聲的嫋嫋餘音,在這寧靜的氛圍中顯得格外動聽。


    那些遊動的身影啊,仿佛穿越迴了漢代,依然能感覺到她們舞姿的婀娜多姿;而誇讚起唐代的繁華景象,卻仍覺得那些女子稍顯不夠窈窕動人。此時,整個村莊都被青青的寒霜和火紅的楓葉所覆蓋,連亭子也不例外,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皎潔的明月灑下銀輝,照亮了池塘邊潔白的蘆葦叢,棲息其中的鳥兒似乎也感受到了這份寧靜與美好。


    此地有天然的溫泉,常常可見前來漂洗麻布的婦女們忙碌的身影;這裏的水並非來自神奇的火井,但長長的竹筒卻不斷將清冽的泉水接入盛酒的大缸之中。晚霞如雪般鋪滿堤岸,恍惚間讓人以為是王母娘娘降臨在了美麗的瑤池仙境;岸邊華麗的絲織品如雲般遮掩,其熱鬧場景簡直就如同漢武帝當年在曲江設宴時一般奢華壯觀。


    水中的菱角可以品嚐,蓮花可供采摘,無論身處何種景致,總能尋得令人愉悅之事。手中的魚竿能夠垂釣,成片的蘆葦又可作為航行的工具,人們在這裏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享受這片大自然賜予的美好天地。那襲人的香氣,輕輕拂過衣裳,不時地散發著先賢們留下的痕跡;清幽的月光灑落在澗口,常常讓德高望重的長者停下他們的馬車。倘若揚子雲有幸遇到這樣的美景,最終定然會在此構建他的宅邸;若是陶淵明來到此地,想必也會選擇結廬隱居吧。又怎會僅僅隻是登高賦詩、臨河羨魚這般簡單呢?


    然而,唯獨這古今的景象頓時變得迥異,興衰變化也不盡相同。岸邊的荒草叢生,堤壩邊上布滿了荊棘和簡陋的房屋。曾經山穀中的那些遺跡,如今隻剩下唐公吟詠的詩歌在空中迴蕩。詢問溪邊的魚兒和鳥兒,它們大半都已化為雲煙消失不見;凝視水底的菱角和荷花,全都變成了泥土堆砌而成的殘垣斷壁。於是將這片不再爭豔的湖泊刻石銘記,使之成為山簡未曾遊曆過的地方。豁達之人觸及此情此景便心生感慨,文人墨客更是忍不住揮毫潑墨。可歎世間萬物的變化無常,感慨人事的相似與匹配。盡管浣花溪已經荒廢,但它的名聲依然流傳於世。錦繡亭子尚未興起,但其風雅韻味卻不曾消散。但願借助這千言萬語的吟唱,姑且當作是一次為期十天的縱情遨遊。’”


    五明一行聽了永洪的朗誦,都紛紛鼓掌,五明覺得文章寫得不錯。


    這是陽光明媚的一天,五明和他的同伴們興致勃勃地完成了對墨溪橋的參觀之旅。這座古老而美麗的橋梁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著,一行人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悠然自得地步行前往金墨灣。


    一路上,微風輕拂著臉龐,帶來陣陣清新的空氣。路邊盛開的花朵五彩斑斕,爭奇鬥豔,仿佛在向人們展示大自然的魅力。鳥兒歡快地歌唱著,似乎也在歡迎這群遊客的到來。


    終於,他們來到了金墨灣。這裏景色宜人,湖水波光粼粼,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周圍青山綠樹的倩影。五明等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不禁駐足欣賞起來。


    臨近中午時分,大家感到肚子有些餓了。於是,他們開始尋找附近的餐館解決午餐問題。經過一番尋覓,他們找到了一家頗具特色的餐館。走進餐館,裏麵布置得溫馨雅致,桌椅擺放整齊。服務員熱情地迎接他們,並遞上菜單。


    眾人圍坐在一起,仔細研究著菜單上琳琅滿目的菜品。經過一番討論和選擇,他們點了幾樣當地的招牌菜和一些家常美味。不一會兒,一道道香氣撲鼻的菜肴就陸續端上桌來。大家一邊品嚐著美食,一邊愉快地交談著,分享著這次旅行中的見聞和感受。


    飽餐一頓之後,時間已近下午。五明一行人稍作休息,然後便起身前往公交站台,準備乘坐公交車返迴山川機械廠。在車站等待片刻,一輛公交車緩緩駛來,他們依次上車,找到座位坐下。隨著車輛的啟動,窗外的風景不斷變換,而他們的心卻還沉浸在這美好的一天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學生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果果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果果9並收藏我的學生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