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的北京初冬,天氣已經變得很寒冷了。但是在初冬的北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美麗的景色。


    五明在星期天利用休息時間出去參觀,五明看到了許多樹葉飄落在路上,給整條街道帶來了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氛圍。冬日的陽光透過雲層,照在白色的牆壁上,讓整個北京城變得更加靚麗。此時的北京,處處洋溢著一種深情和溫暖,讓人感覺舒適和愜意。在五明眼中,北京初冬的景色是美麗而富有特色的。即使是在寒冷的天氣下,這個城市仍然能夠給人帶來一份溫馨和感動。


    北京和四川的天氣差異很大,尤其是在冬季。北京是中國的北方城市,冬季非常寒冷。1987年12月,北京平均氣溫為-5c,最高氣溫為3c,最低氣溫為-16c。這個月的天氣非常幹燥,降雪很少,但是霧和霾很常見。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們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室內,享受著暖氣帶來的溫暖和舒適。


    相比之下,四川的冬季氣候相對溫暖,但也非常濕潤。四川的氣溫比北京高,但是濕度很高,導致寒冷的感覺加重。1987年12月,四川平均氣溫為10c,最高氣溫為15c,最低氣溫為5c。四川這個月的天氣非常濕潤,降雨量很大。這種濕潤的氣候在室外會感覺很冷,即使室內也很難完全擺脫潮濕和寒冷的感覺。可以看出,北京和四川的冬季天氣存在很大的差異。北京的氣候寒冷幹燥,室內暖氣提供了很好的保暖條件;而四川的氣候溫暖濕潤,室外雖然溫度不是很低,但濕氣很大,不利於保暖。這種天氣差異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北京,人們需要注意保暖和防止幹燥,避免皮膚和唿吸道問題;而在四川,人們需要注意防潮和保暖,避免感冒和關節疼痛等問題。在不同的地區,冬季天氣的差異會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1987年12月北京的氣溫普遍較低,平均氣溫約為零下5度到零下10度之間。當時的天氣以大風、多雲、有雪為主,氣溫持續低迷,寒冷刺骨,令人難以忍受。因此,像五明這樣的四川人在北京的冬季很難適應。即便是在室外穿上軍大衣,也難以抵擋寒風的侵襲,讓人感到非常冷。五明圍上了圍巾,戴上了帽子,也感覺非常冷。風吹在臉上刺痛,鼻子都吹紅了,此時,許多人都會選擇待在溫暖的室內,不願外出,以避免受到天氣的影響。


    五明在北京參加機電產品外貿學習班學習,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去了天安門廣場等景點參觀。五明是乘公交車來到天安門廣場的。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是中國現代曆史上最為重要的地標之一。五明來到廣場時,首先被廣場的宏偉氣勢所吸引。廣場上人流如織,摩肩接踵,人們都在欣賞廣場的壯觀景象。


    五明首先參觀了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城樓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是北京城的重要門樓之一。天安門城樓位於天安門廣場的北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中心的象征。城樓為黃色琉璃瓦頂、紅色牆體,高41米,寬24米,由門樓、角樓和城樓三部分組成。天安門城樓已經有500多年的曆史,作為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文化遺產和旅遊景點備受關注。


    五明登上城樓,可以俯瞰整個天安門廣場,視野非常開闊。站在城樓上,可以看到古代和現代文化的交融,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城市發展的曆史變遷。


    五明跟著一個旅遊團,有一個解說員在向大家介紹天安門廣場的情況,解說員說,“天安門以前叫承天門,是明朝和清朝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寓意“承天啟運,宿命於天”的意思,所以皇帝下聖旨的頭一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安門的設計者是明代禦用的建築師,清朝順治八年,也就是1651年,承天門才正式更名為天安門,天安門的城樓分為城樓跟城台兩個部分,城台的上麵有五個門,代表古代皇家的九五至尊,中間的門一般是給皇帝走的,不過一年皇帝也走不了幾次,隻有重大節日才開,然後皇帝大婚或者是科舉考試的三甲。狀元、榜眼,探花麵見皇帝的時候才可以走,那旁邊的兩個門呢就是給一些皇室宗親來走的,最外麵的則是三品以上的官員走,因為在古代啊隻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夠麵見皇帝。”


    一行人跟著解說員來到天安門前麵。解說員繼續說,“這裏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北京天安門廣場,也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要來一次的地方,你知道天安門廣場有多少秘密嗎?很多來過北京的人都隻是站在這個地方,對著天安門廣場拍幾張照片就迴家了,但是不了解天安門廣場到底隱藏了哪些你應該知道,但是你又不知道的秘密,今天我就帶你們走進北京天安門廣場,”解說員繼續說,“天安門廣場南北長880m,東西長500m,占地麵積44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萬人集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大多數人來到天安門廣場都應該會站在這裏跟天安門合張照,對不對?”


    解說員繼續說,“天安門城樓前麵的一條河。這條河名叫金水河,那為什麽要叫金水河呢?因為它是從西麵流過來的,西方屬金,所以這條河被稱之為金水河”。解說員指著廣場上一根高大的柱子說,“這個呢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了,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了,重量達到20多噸,在華表的上方有一隻神獸麵向宮外。後麵的那個華表的石吼呢,它是麵向宮內的,所以說在古時的傳說當中,人們把宮前的石吼呢叫做“望君歸”,就是盼望著皇帝外出遊玩,不要久久不歸,應該快點迴宮呢,來料理國事,麵向宮裏的石吼呢,叫做“望君出”,勸誡皇帝,不要老是呆在宮內尋歡作樂,要經常到宮外去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在古代當皇帝也不是這麽簡單的,”解說員繼續說,“在我的左手邊有一條長長的街,這裏呢就是著名長安街了,它被稱之為神州第一街,國家一般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或者是慶典活動,還有十裏長街送周總理都是在這條神洲第一街。”


    解說員指著國旗台說,“這裏就是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台了,每當我看到國旗的時候,內心都特別的激動跟興奮,很多人都看過升國旗,但是國旗台它裏麵的含義,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旗杆的高度是30米,重量的大概是7噸,旗杆下麵的基座分為三層,第一層呢是80厘米高的漢白玉的欄杆,第二層呢是褐色的,花崗岩色是紅褐色,象征著人民江山萬代紅的含義。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一共有四塊,代表四季常青,象征我們的祖國能夠欣欣向榮,外麵這些黃色的銅墩的一共有56個,象征著中國56個民族手拉著手,心連著心,團結在祖國的四麵八方。”解說員繼續說,“每天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天安門都會進行正常的升旗和降旗儀式,升旗的時間一般是由早上太陽升起的時間來決定的,太陽出來的早,升旗的時間呢就早一些,太陽出來的晚,升旗的時間呢就晚一些,其實呢從旗杆的底端到頂端僅需46秒。國旗到頂的時候,也就是太陽升起的時候,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就像升起的太陽,把光輝照耀到千家萬戶當中。”


    解說員指著人民大會堂說,“那裏呢就是我們非常崇敬的人民大會堂了,它是整個天安門廣場最高的建築,有46.5米高,外觀呢就像一個“山”字形,象征著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人民的利益重於泰山。”


    解說員繼續說,“遠處那裏呢就是非常偉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了,它是在天安門廣場的正中心,因為它是紀念在中華民族解放鬥爭中犧牲的英雄,他們的地位在人民心中也是無可超越的,所以人民都非常敬仰人民英雄,在天安門廣場的正中央,把最好的空間留給英雄,讓英雄永遠與人民同在,以國家之名祭奠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願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紀念建國以來為民族獨立、國家繁榮、人民幸福而英勇獻身的烈士而建立的。五明在紀念碑前默哀了片刻,為那些革命烈士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犧牲的烈士默哀。


    天安門廣場,是國家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的中心。廣場上有很多大型活動和集會,尤其是在國慶節、勞動節和其他重要節日期間,會有大規模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天安門城樓作為天安門廣場的象征性建築,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參觀者前來觀賞。


    當時,五明拿著相機照了幾張照片,又叫別人給五明照了幾張照片。五明拍了幾張照片,想留下這個瞬間的美好和記憶,同時也想給家人和朋友看看這裏的景色和氛圍,讓自己也成為了這裏的一部分。這些照片成了五明留給自己的難忘的紀念,同時也是五明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一個方式。


    站在天安門廣場中央,五明看到麵積廣闊的廣場上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五明靜靜地欣賞著這一切,感受到了中國的曆史和文化底蘊。五明看到了許多人們在這裏遊玩,拍照,還有一些外國人也在這裏旅遊和觀光。


    在天安門廣場的參觀過程中,五明也感受到了中國的國家氛圍和政治文化。廣場上的建築和紀念碑,都是中國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讓五明感受到了中國的底蘊和文化魅力。


    五明覺得這是一次有意義的經曆,不僅讓五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曆史,還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和紀念。


    參觀完天安門廣場,五明來到了故宮,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最。在故宮內,五明欣賞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設計和精美的文物收藏,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曆史底蘊。


    故宮也叫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是中國古代皇宮建築的代表。五明來到故宮時,首先被它的規模和氣勢所震撼。故宮建於明朝,現有建築麵積達到了18萬餘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之一。


    五明進入故宮後,看到了那些古老、精美的建築、雕刻和壁畫,深深地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感受到了古代中國文化的瑰麗和輝煌。


    在故宮的中央軸線上,五明看到了宮殿建築的主體——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些殿堂規模巨大,氣勢磅礴。五明在三大殿內看到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包括青銅器、瓷器、玉器等等。這些文物展現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五明的眼球。


    在故宮內,五明還看到了很多古代皇帝的寶座、床鋪、用具等等。還看到了用於消防儲水用的大缸。這些展品體現了古代皇室貴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承。五明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傳承的重要性。


    故宮太和殿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太和殿是明清兩代中國皇帝的正殿,是官方禮儀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太和殿的建築風格是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風格,主要由三個大殿組成,前殿為建築中軸線的起點,中殿為主要的官方活動場所,後殿是皇帝的私人生活區域。太和殿主體建築高達37.95米,麵積達到了47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以紅色為主色調,黃色琉璃瓦頂上飾有龍、鳳等傳統的中國圖案和裝飾。


    故宮太和殿已經有了500多年的曆史,雖然已經曆經數百年的歲月沉澱,但仍舊保持了極高水平的建築技藝和藝術價值,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文化愛好者前來參觀和欣賞。


    在遊覽結束後,五明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曆史底蘊和瑰麗。故宮的參觀讓他受益匪淺,也讓他更加珍視和熱愛自己的文化傳統。


    為了去其它景點,五明決定嚐試一下北京的地鐵係統。五明聽說北京的地鐵是城市交通係統中非常便捷和高效的一部分,因此想去體驗一下。


    五明來到了附近的地鐵站,買了一張票,然後等待著地鐵的到來。不久之後,地鐵到站了,五明迅速進入了車廂中。車廂裏麵擠滿了人,但是五明並不覺得擁擠不堪,反而感到很有趣。


    五明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有上班族、學生、老人和孩子。五明觀察到他們的穿著、表情和舉止,對北京的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地鐵裏,五明和近一點的旅客互相交流,使得這次地鐵之旅更加有趣和難忘。


    不久之後,地鐵到達了五明的目的地站,五明走出車廂,感受到了北京城市的繁華和熱鬧。五明意識到,地鐵不僅是一種方便的交通方式,它也是連接城市和人們的紐帶,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


    五明的地鐵之旅深深地感受到了北京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也讓五明深刻地體會到了圓滿的旅途中,地鐵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


    五明有幸參觀了北京的天壇,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曆。天壇是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場所,是北京標誌性建築。其建築和布局非常講究,具有深厚的曆史和文化價值。


    五明來到了天壇的南門,眼前是一條寬闊的石板路,兩旁種滿了樹木和花草。這條路直通至天壇的主體建築,稱為“皇乾殿”。走過這條路,五明感受到了濃鬱的曆史氣息和莊嚴肅穆的氛圍。


    五明跟著一個旅遊團,導遊說:“在天壇,你知道古代皇帝跟上天對話的通信係統嗎?你見過天壇裏麵幾百年前的迴音壁嗎?聽說這裏麵還有一條鬼門關,膽子再大,據說都不敢進去看一看,今天我們走進北京天壇去看了古代帝王們在幾百年前都在這裏留下了什麽值得讓我們去探索的東西吧。”


    五明跟著導遊現在已經進到天壇裏麵,導遊說:“你們一定要跟著我一起去看一看古代皇帝跟天對話的通訊係統‘天心石’,在這裏如果你們有什麽願望,大家可以大膽地說出來,希望你們都可以夢想成真。”


    導遊說:“天壇的據說是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築群,也是明清兩代帝王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登的地方,占地麵積的大概有270多萬平方米。比三個故宮加在一塊兒還要大,主要有圓丘壇和祈年殿兩大建築群最值得一看。”


    五明和一群遊人來到天心石前,導遊說:“天心石就在我身後圓丘壇的正中心,走向了這條路,大家看到沒有,這條路呢就是天壇的中軸線,那麽有一條路呢,千萬不要走,而且古代就算是皇帝來了,他也不敢走在這條路的正中間,知道為什麽嗎?因為在古代這條路呢是給什麽?是給當時的皇天上帝走的,叫做神路,東邊的路呢叫做禦路,就是給皇上走的,西邊的路呢是給皇親國戚、王公大臣走的王路。那麽今天來到天壇。我們就走皇上走的這條路,也帶你們體驗一把做皇上的感覺。”


    五明跟著旅行團來到圜丘壇,導遊說:“這裏呢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叫做圜丘壇。壇四周的圍牆外麵一圈的是方形的,代表的是地方,而裏麵一圈是圓形的,代表的是天圓,正好符合古人的對天圓地方的敬畏之心。”


    導遊說:“古代皇帝祭天呢,一般都是在冬至的時候準時舉行,那一天呢在太陽升起之前的七刻準時來一場盛大的儀式,那個時候可能天還沒有亮,所以呢會在周圍起三盞大燈,並且會在前麵這個位置。還有一個綠色的建築,它叫做燔柴爐,那麽皇帝呢開始祭天的時候,會在這裏的架上一頭已經處理幹淨的牛犢,掛在這個綠色的爐子上來開始翻烤,迎接天神,也被稱之為‘燔柴迎地神’,那麽這個時候像皇帝啊,他隻能夠站在一邊靜靜的看著。這叫望嘹,那麽在燔柴爐旁邊的還有八個鐵爐子,看到沒有?那是用來燒清朝的前八位皇帝的貢品用的爐子,他們是排在天的後麵,按照嚴格的順序來依次焚化。因為呢皇帝自稱自己是天子來到天壇呀,他們就不是老大了,所以呀對天他們還是非常非常恭敬的。”


    五明一行人就從一個門走進去,到圜丘壇上去看一看那塊皇上跟天對話的天心石。導遊指著一塊石頭說:“那一塊呢就是天心石了,也是整個圜丘壇當中正中心的位置,據說站在它的上麵能夠跟上天對話,”


    五明也去試了一試,心裏麵在默默許願,祈禱上天,希望能夠早日夢想成真。


    導遊說:“其實幾百年前當時皇家用的那塊天心石啊是在這塊石頭的下麵,所以很容易看出來這塊石頭啊,它就是這個新的,那為什麽要把它放在下麵呢?因為為了更好的能夠保護那塊天心石,所以後來人們就在上麵加了一塊大理石。”


    導遊指著前麵說:“天心石就是大哥現在拍照的這個位置。那麽你們來到圜丘壇,會發現它的很多的倍數都是9的倍數,比如說中間呢是1,外麵這一圈呢它是9,再外麵一圈是18,再外麵一圈是36,再外麵是45,所以當年有一道高考題就說啊。就是說在天壇圓丘壇上邊一共有多少塊大理石。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共是3402塊。所以為什麽古人他們這麽喜歡9,因為9在古代它是陽數之極,它是最大的一個單數,也象征著皇帝至高無上的皇權。”


    五明一行人來到天壇迴音壁,導遊說:“現在我們到這裏來感受一下迴音壁,它到底有多神奇,據說隻要兩個人分別在東西配殿的後麵貼牆而立,一個人靠牆向北說話,聲波呢就會沿著牆壁在不停的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遠的另外一端。無論說話的聲音有多小,隻要出聲,據說對方就能夠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能夠給人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把外麵這一圈圍牆稱之為迴音壁。”


    五明穿過外麵一圈的圍牆,沿著這條路往前走,前麵就是天壇的祈年殿了,也就是我們在課本當中曾經看到過的天壇的樣子。


    導遊說:“這條路呢叫做丹壁橋,全長大概有將近360米。在橋的下麵這個位置有一個洞,那裏呢就是被很多人稱之為天壇的鬼門關,那為何要這樣說呢?我們下去帶你們看一看。”


    五明一行人下到洞口,看見這裏其實這是一條通道。導遊說:“這裏是專門給用於祭祀的牲口走的,因為上麵是神路,牲口是不能夠去冒犯的,而這些牲口呢是要拿去祭天的,這些牲口從這裏進去,在另外一端,有一個屠宰場,把牲口處理好了才能拿去祭天,所以隻要從這裏進去的牲口,生還的幾率幾乎沒有,所以叫‘走著進去,躺著出來’,所以呢這裏被很多人比喻成鬼門關。”


    五明一行來到天壇麵前,導遊說:“看到這個建築,大家是不是覺得特別的熟悉,這也就是大家心目當中天壇的樣子,它也是北京的標誌性建築,其實呢祈年殿,從外麵看像是一把撐開的大雨傘,給你遮風避雨。其實祈年殿的意思呢就是祈求來年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年殿這裏麵的設計也是非常的講究,滿滿的中國傳統文化。”


    導遊帶著五明一行人來到祈年殿門口,導遊說:“你們看祈年殿裏麵它有四根龍井柱,上麵雕刻有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裏麵還有12根金色的柱子,象征著一年的12個月,金色柱子的上麵還有12根簷柱,象征古代的12個時辰。簷柱加上金柱呢剛好是24,象征了一年中的24節氣,再加上四根龍井柱,剛好的是28,象征著28星宿,這種設計的其實也是體現了人們對農業是非常重視的。因為農業是要靠天吃飯的。這些天人合一的設計,外國看了人都覺得非常神奇,怪不得當時據說有美國人來參觀的時候,看到祈年殿,說過一句話。北京想要成為紐約100年就夠了,但紐約想要成為北京1000年也不可能。”


    導遊引著五明一行人來到祈年殿旁邊的一個門前說:“這裏有一個小門,是專門為清朝乾隆皇帝開的後門。乾隆皇帝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很長壽的皇帝,但是一到祭天的時候,他就特別得頭痛,為什麽?因為這天壇實在是太大了,最後,大臣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偷偷懶,就是從祈年殿西側開了一個門,這樣就大大的縮短了距離,為了減少祭拜時磕頭的次數。並且規定未滿70歲的子孫不能夠從這個門進出,就是說沒有70歲,你是不能夠走後門的,可是清朝自從乾隆之後就沒有一個皇帝活過70歲的,所以這個也隻有一個,也就是乾隆曾經為了節約祭天的時間,然後呢節省體力從這個門直接到達身後的皇乾殿再到那邊的祈年殿祭天的。”


    i


    五明來到了皇乾殿前的廣場,周圍種滿了鬆樹,古色古香。皇乾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它呈圓形,建築風格典雅、莊重,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獨特魅力。站在皇乾殿前,五明感到非常震撼,仿佛迴到了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盛世。


    五明參觀了天壇這些景點不僅建築優美,而且曆史悠久,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特色。


    參觀天壇是一次難忘的經曆。五明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類文明的偉大。五明希望以後有機會再次到訪天壇,繼續領略這個古老神秘的地方的魅力。


    五明又來到北海公園參觀。


    當五明來到北海公園時,五明被它的美麗和莊嚴的氛圍所吸引。公園內湖光山色,景色優美。五明在公園裏漫步,欣賞著美麗的自然風光,這讓五明感到非常放鬆和愉悅。其中最令五明印象深刻的是公園內的白塔。這座白塔高聳入雲,氣勢非凡。在塔上,可以俯瞰整個北海公園的美景,這是一次非常震撼的體驗。


    在公園裏,五明還參觀了一些古老的建築和庭院,如“翠雲樓”、“靜明堂”、“臨安翠微”等。每一個建築都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文化積澱,讓五明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明還在公園裏品嚐了一些當地的小吃,如糖葫蘆、爆米花等等。這些小吃味道非常好,讓人胃口大開。


    通過這次遊覽,五明深深地感受到了北海公園的魅力。這是一座非常美麗和具有曆史文化底蘊的公園,讓人流連忘返。讓五明對中國的文化和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學生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果果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果果9並收藏我的學生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