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學生生活,在五明身上落下許多印記,注定抖不掉對往事的記憶。入夜,絲絲縷縷夢幻,將靈魂裹緊。夢裏有山川機械廠職工學校前麵那條小河,蜿蜒綿亙;夢裏有山川機械廠職工學校操場上的鍵兒,生龍活虎。在五明記憶的腦海裏,依舊蕩漾著電大文科班那永恆的微笑。
同學們曾背起書包,孜孜不倦、刻苦學習,界牌山下山川機械廠職工學校電大文科班留下同學們的身影,記憶一旦走入,就難以迴轉過身,那是求知若渴的歲月啊!
開學第一學期,當一篇篇《我又坐在課桌前》的作文呈現在同學們眼前時, 五明看到了曆經劫難之後,同學們是怎樣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的, 一起去追逐知識的理想之光。五明也看到了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裏艱難跋涉的身影,雖然有的同學已經30多歲,他們也不再年輕, 而眼裏卻閃著堅毅的目光,記得一位詩人曾在詩中寫過:
“祖國啊,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驅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這是曆經磨難的一代人,在祖國青黃不接、百廢待興的時候, 以真誠和執著向祖國發出的肺腑之言。在電大生的身上, 五明同樣看到了這種精神, 感到了民族的希望。五明知道, 共和國的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從工作又迴到學校學習 ,可以說是五明這代人的特征, 單純的經曆一筆就可以寫完, 當一個年輕的輔導老師站在講台上麵對這些有著幾多坎坷的“大學生”們時, 單純的經曆顯得多麽的蒼白!然而這個“單純” 卻是年輕老師的驕傲, 時代的進步不會再有知識被剝奪,真理被歪曲的時候了。 今天,同學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唿吸著自由的空氣,不管是“小老師”還是“大學生” 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是幸運的。 不管在正規院校學習, 還是在電視大學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讀書, 同學們都獲得了讀書的權利, 贏得了再學習的機會——讀書真好!
一位在美國采訪過多位獲諾貝爾獎的世界級科學家的記者自豪地說: “我是電大生”;一位從電大教室走上四川大學講台給本科生、研究生講課的考古工作者也自豪地說: “我是電大生”。
在這繁花似錦的校園裏,五明感受到在校老師所抒寫著的令人矚目的敬業精神!不計報酬、不計得失,認真負責地講授和解答電大學員們提出的每一個疑難問題。五明清晰地記得1986年1月,期末考試的前夕,各門功課都進人了總複習階段,其中文科班安排了兩天《中國文學》複習輔導,五明因為有事沒有參加,輔導老師竟出乎意料地給五明進行了補習。五明一邊認真地聆聽著老師的講授,一邊看著老師那慈樣的麵容,那兩鬢過早斑白的頭發,禁不住淚眼朦朧了。老師的言傳身教、敬業精神和那清瘦的身影,如一輪懸於蒼穹的皓月,永遠照亮著文科班的同學們。多少珍貴的時光,多少甜蜜的迴憶,潮水一樣湧上來,五明被深深地淹沒了。五明放牧著幸福,並將它們串成一條珍珠項鏈,折巹起來珍藏於心海。
五明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堂上大課。那是激動的、成功的、難忘的一課。
1985年的金秋,張老師作為首批電大專職教師,從廠子弟中學調到了職工學校電大工作。到校伊始,他既興奮,又不安。興奮的是組織上信任他,讓他擔任電大課程的輔導教學;不安的是教中學不久的他,能勝任電大的課嗎?真是任重而道遠。在第一次教師會上,他把他的擔心說了出來。職工學校領導關切地鼓勵他:“別擔心,萬事開頭難。你還年青,有精力鑽研教材,有能力掌握電大教學的規律,一定會上好電大課的,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領導的教誨給了他鼓勵。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備好每一節課,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爭當一名優秀的電大教師。
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了一半。記得他上第一堂電大課時,他擔任的是文科班的《中國曆史》輔導教學。他聽說這個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是“麻袋上繡花,底子差”:有剛畢業的高中生;有在工廠當工人的成年人,麵對這種狀況,音通中學的那種教學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怎麽辦?第一堂課,應該一炮打響,留給學生一個好印象。剛進教室,張老師就發現很多個學生瞅著他竊竊私語,好像在說:“個兒小的,比我們大不了幾歲,能教好我們嗎?”登上講台後,他故作鎮定地掃瞄了全體學生一眼,發現同學們的眼裏全是問號。可以理解,錄像裏給同學們上課的都是經驗豐富的教師,職工學校電大有專職教師上課,還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迴”,何況張老師還太“嫩作”。但“初生牛犢不怕虎”,血氣方剛的張老師偏要讓同學們心服口服。就在老師環顧學生,思考對策之際,靈機一動,老師決定來一個反客為主,先聲奪人,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於是,老師清清嗓子開始了電大生涯中的第一堂電大課。
他先向同學們提了一個問題:“香港和澳門分別被哪兩個列強於哪一年占領的呢?”
“這.....\\\"同學們語塞了,張老師不失時機地“賣弄”起來:“同學們,香港是被英國殖民者強占的,時間是1842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戰敗後與英國簽訂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一 (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第一條就是要中國割讓香港。從此,香港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老師稍作停頓,見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聽著便繼續說道,“澳門是被葡萄牙殖民者竊據去的,時間是1553年,即明朝嘉靖三十二年。為什麽說是竊據呢?老師給你們講段史實,當老師慷慨激昂地講述完這段曆史後,同學們的眼睛明亮了,頭腦中的問號消失了。老師悄悄地鬆了一口氣,趁熱打鐵道:“同學們,列強為什麽可以強占中國領土呢?\\\"
“因為當時中國太落後了。”
“中國不是四大發明的古國嗎?為什麽落後了?”\\\"
”學生們又被問住了。
“同學們!”老師提高了聲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中國曆史》裏。《中國近代史》是中華民族的血淚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光輝史,更是我們當代中國人不能忘記的國恥、也是勵精圖治的警世史!那麽,標誌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曆史事件是什麽呢?”老師一邊問一邊轉身在黑板上書寫下“鴉片戰爭”四個大字,接著,順理成章地分析起鴉片戰爭前的國內外形勢,掌聲響起來了,熱烈的掌聲使同學們熱血沸騰,信心倍增。從那掌聲中,五明感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和尊敬;從那掌聲中,五明領會到了教師的崇高和責任;從那掌聲中,五明體味到了知識的價值和奉獻的欣慰。
同學們曾背起書包,孜孜不倦、刻苦學習,界牌山下山川機械廠職工學校電大文科班留下同學們的身影,記憶一旦走入,就難以迴轉過身,那是求知若渴的歲月啊!
開學第一學期,當一篇篇《我又坐在課桌前》的作文呈現在同學們眼前時, 五明看到了曆經劫難之後,同學們是怎樣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的, 一起去追逐知識的理想之光。五明也看到了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裏艱難跋涉的身影,雖然有的同學已經30多歲,他們也不再年輕, 而眼裏卻閃著堅毅的目光,記得一位詩人曾在詩中寫過:
“祖國啊,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驅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這是曆經磨難的一代人,在祖國青黃不接、百廢待興的時候, 以真誠和執著向祖國發出的肺腑之言。在電大生的身上, 五明同樣看到了這種精神, 感到了民族的希望。五明知道, 共和國的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從工作又迴到學校學習 ,可以說是五明這代人的特征, 單純的經曆一筆就可以寫完, 當一個年輕的輔導老師站在講台上麵對這些有著幾多坎坷的“大學生”們時, 單純的經曆顯得多麽的蒼白!然而這個“單純” 卻是年輕老師的驕傲, 時代的進步不會再有知識被剝奪,真理被歪曲的時候了。 今天,同學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唿吸著自由的空氣,不管是“小老師”還是“大學生” 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是幸運的。 不管在正規院校學習, 還是在電視大學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讀書, 同學們都獲得了讀書的權利, 贏得了再學習的機會——讀書真好!
一位在美國采訪過多位獲諾貝爾獎的世界級科學家的記者自豪地說: “我是電大生”;一位從電大教室走上四川大學講台給本科生、研究生講課的考古工作者也自豪地說: “我是電大生”。
在這繁花似錦的校園裏,五明感受到在校老師所抒寫著的令人矚目的敬業精神!不計報酬、不計得失,認真負責地講授和解答電大學員們提出的每一個疑難問題。五明清晰地記得1986年1月,期末考試的前夕,各門功課都進人了總複習階段,其中文科班安排了兩天《中國文學》複習輔導,五明因為有事沒有參加,輔導老師竟出乎意料地給五明進行了補習。五明一邊認真地聆聽著老師的講授,一邊看著老師那慈樣的麵容,那兩鬢過早斑白的頭發,禁不住淚眼朦朧了。老師的言傳身教、敬業精神和那清瘦的身影,如一輪懸於蒼穹的皓月,永遠照亮著文科班的同學們。多少珍貴的時光,多少甜蜜的迴憶,潮水一樣湧上來,五明被深深地淹沒了。五明放牧著幸福,並將它們串成一條珍珠項鏈,折巹起來珍藏於心海。
五明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堂上大課。那是激動的、成功的、難忘的一課。
1985年的金秋,張老師作為首批電大專職教師,從廠子弟中學調到了職工學校電大工作。到校伊始,他既興奮,又不安。興奮的是組織上信任他,讓他擔任電大課程的輔導教學;不安的是教中學不久的他,能勝任電大的課嗎?真是任重而道遠。在第一次教師會上,他把他的擔心說了出來。職工學校領導關切地鼓勵他:“別擔心,萬事開頭難。你還年青,有精力鑽研教材,有能力掌握電大教學的規律,一定會上好電大課的,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領導的教誨給了他鼓勵。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備好每一節課,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爭當一名優秀的電大教師。
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了一半。記得他上第一堂電大課時,他擔任的是文科班的《中國曆史》輔導教學。他聽說這個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是“麻袋上繡花,底子差”:有剛畢業的高中生;有在工廠當工人的成年人,麵對這種狀況,音通中學的那種教學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怎麽辦?第一堂課,應該一炮打響,留給學生一個好印象。剛進教室,張老師就發現很多個學生瞅著他竊竊私語,好像在說:“個兒小的,比我們大不了幾歲,能教好我們嗎?”登上講台後,他故作鎮定地掃瞄了全體學生一眼,發現同學們的眼裏全是問號。可以理解,錄像裏給同學們上課的都是經驗豐富的教師,職工學校電大有專職教師上課,還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迴”,何況張老師還太“嫩作”。但“初生牛犢不怕虎”,血氣方剛的張老師偏要讓同學們心服口服。就在老師環顧學生,思考對策之際,靈機一動,老師決定來一個反客為主,先聲奪人,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於是,老師清清嗓子開始了電大生涯中的第一堂電大課。
他先向同學們提了一個問題:“香港和澳門分別被哪兩個列強於哪一年占領的呢?”
“這.....\\\"同學們語塞了,張老師不失時機地“賣弄”起來:“同學們,香港是被英國殖民者強占的,時間是1842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戰敗後與英國簽訂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一 (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第一條就是要中國割讓香港。從此,香港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老師稍作停頓,見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聽著便繼續說道,“澳門是被葡萄牙殖民者竊據去的,時間是1553年,即明朝嘉靖三十二年。為什麽說是竊據呢?老師給你們講段史實,當老師慷慨激昂地講述完這段曆史後,同學們的眼睛明亮了,頭腦中的問號消失了。老師悄悄地鬆了一口氣,趁熱打鐵道:“同學們,列強為什麽可以強占中國領土呢?\\\"
“因為當時中國太落後了。”
“中國不是四大發明的古國嗎?為什麽落後了?”\\\"
”學生們又被問住了。
“同學們!”老師提高了聲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中國曆史》裏。《中國近代史》是中華民族的血淚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光輝史,更是我們當代中國人不能忘記的國恥、也是勵精圖治的警世史!那麽,標誌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曆史事件是什麽呢?”老師一邊問一邊轉身在黑板上書寫下“鴉片戰爭”四個大字,接著,順理成章地分析起鴉片戰爭前的國內外形勢,掌聲響起來了,熱烈的掌聲使同學們熱血沸騰,信心倍增。從那掌聲中,五明感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和尊敬;從那掌聲中,五明領會到了教師的崇高和責任;從那掌聲中,五明體味到了知識的價值和奉獻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