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和曉萍及永洪一家人,來到大茅坪的玉蟾古關。


    永洪說,這裏是古時候瀘州通往京城長安的必經之道。也是瀘州荔枝送往京城長安在玉蟾古關包裝後鮮荔枝的起點,千百年來,在這五尺石板路上,一直流傳著唐明皇為討得楊玉環貴妃娘娘一笑,而命瀘州歲貢鮮荔枝的傳聞,也留下了騷人墨客與荔枝結緣的千古佳話。


    永洪說,楊貴妃得寵後,終日與唐明皇在宮中玩樂。有一日,貴妃來到後花園賞花。見滿園芳草青青,百花怒放,蜂飛蝶舞,黃鴦啼唱,不禁擺動廣袖翩翩起舞。旋轉中,突見遠處樹林中掛滿了水靈靈的紅果,微風吹來,芳香陣陣,使人如癡如醉。貴妃急步上前,然而一片濃霧遮住了她的雙眼、什麽也看不清了,感到十分奇怪。便轉身迴到亭中,倚靠在欄杆上小憩。迴想剛才見到的這一切,莫非是故鄉的荔枝,隻有荔枝才是水靈靈、香噴噴的,朦朧中她又走進了那片樹林。抬頭一看,那紅果殼紅如皺,剝開一顆,裏麵膜如紫絹,肉如白肪, 一品嚐甘如醴酪,果然是鮮荔枝。小時候,家中門前屋後全是龍眼(桂圓)荔枝,真是布綠葉之萋萋,結彩實之離離,迎冬而不凋,常嘩嘩而猗猗。聽老人說,荔枝嬌嫩,摘下來後不宜久藏。隻要一離開樹一日就色變,二日香無,三日味都全變了,到了五六天就色香味都變了。所以人們叫它離(荔)枝。貴妃邊想邊迴味,漫步於綠樹濃蔭的荔枝園林,樹上果實累累,枝葉婆娑,涼風習習,沁人心脾。美人與枝頭紅綠相映,真是一幅絕妙的畫圖。楊貴妃順手摘了一顆,仔細一看,肉色晶瑩玉潤,果汁多而香甜,殼如紅珊瑚,貴妃珍愛無比。心想,當作金釵綴在頭上,縱令唐王鈿車而過,也舍不得摘下來投擲過去,若是美貌的潘安來了,也要三思而投。心中充滿了遐想和快樂。


    永洪說,唐明皇獨自在禦書房玩古董,好半天不見貴妃迴來,十分想見。差丫環、使女來一問,才知娘娘還在後花園內賞花看天。便來到園中四處尋我,好不容易才在假山的“玉芳亭”中找到娘娘。唐明皇走過去一看,楊貴妃雙目欲睜,睫毛抖動,臉帶笑容,玉扇捂住小口,好一尊睡美人的雕像,美極了。看呆了的唐王不顧左右在場,一下子撲上去,抱住娘娘就親。貴妃此時正在夢中品其荔枝香甜,突然見林中撲來一隻怪獸,一下子從夢中驚醒。見自己倒在玄宗懷中,說,“皇上,臣妾正在吃荔枝哩!可惜;是你這一親,把鮮荔枝的美味全親跑了。”貴妃站起來,拂袖而去,迴了後宮。唐王討了個沒趣,心想,貴妃娘娘為了荔枝而生氣,這有何難,天下都是我李隆基的,不要說荔枝,就星星、月亮我也要去摘下來,讓娘娘開口一笑。


    永洪說,第二天,唐明皇下令南海郡,十萬火急地將荔枝送往長安。楊貴妃想吃鮮荔枝,唐明皇一道聖旨傳到荔枝產地嶺南。南海郡不敢違旨,即命嶺南各地五裏一堠,十裏一置的驛站,馬不停蹄地向長安運送鮮荔枝。窮山野嶺,茫茫關道上飛奔著送荔枝的人。然而,萬裏之通,長途跋涉,送到京城的荔枝早已色變、味變、香氣全無。貴妃娘娘一看,哪是什麽鮮荔枝,隻不過是荔技幹而已!一氣之下把送來的荔枝全摔在地上,迴到後宮,閉門不出。


    永洪說,唐明皇聽說貴妃摔荔枝,生悶氣,不知又是為何事。來到後宮一詢問,才知貴妃朝思暮想的是水靈靈、香噴噴的鮮荔枝。而嶺南郡送來的荔枝早也在路途中前成了幹荔枝了。唐明皇討好地說,“娘娘為此生悶氣,若是傷了身子,孤王一片好心也變成驢肝肺了。不知娘娘想品嚐何方寶地產的荔枝?”貴妃一聽,扭身答道,“妾生在蜀中,唯有四川荔枝可解妾身的心病。”明皇笑道:“這有何難,馬上下道聖旨到四川,要他們五日內將鮮荔枝送往長安。”


    永洪說,蜀中荔枝產於瀘、戎兩地。朝廷聖旨傳到江陽(瀘州)郡,郡守早已從大詩人杜甫詩中得知:


    “憶昔南海使,


    奔騰獻荔枝。


    白馬死川穀,


    於今耆少悲。”


    都是為了貴妃想吃鮮荔枝,勞財傷民。如今,送荔枝的皇差又落到江陽父老身上,不敢違抗啊!


    永洪說,郡守連夜派人到瀘州城中李家園,到合江選最好的鮮荔枝。可是,怎麽運呢?郡守為此事憂心忡忡。如果用人背,路途上日曬雨淋。如果用馬馱,千裏之遙,怎能保鮮?瀘州雖比南海郡離長安近了許多路,但依然要翻山嶺越,長途跋涉。人要休息,馬要舔草,荒山僻壤,豺狼虎豹出沒,窮心惡水漳氣四起,難啊難,即是人馬皆存,荔枝送到長安也不是水靈靈、香噴噴的紅果了。貴妃不高興,唐王怪罪下來,又要出亂子了。郡守真是腦汁絞盡,一時也想不出什麽好主意。


    永洪說,郡守府中有個丫環,名叫竹蓮。家住玉蟾山古關旁,門前有一片楠竹林。小時候,她常見父母上山采竹、挖筍,不能迴家吃飯,便用楠竹筒來裝飯菜,好幾天打開來吃都是好生生的,一點也不會變味,如果用楠竹筒來裝鮮荔枝,在路上走幾天是不會變味的。竹蓮把這事告訴夫人,夫人一聽,果然是個好主意,馬上去告知郡守大人。郡守一聽,有幾分道理,便叫竹蓮迴家取來楠竹筒看個仔細。


    永洪說,第三天、竹蓮和父親挑上十多節大楠竹筒來見郡守大人。將楠竹筒裝食物的事一一講給大人聽,又當即用鋸和刀做了個楠竹筒。郡守把竹筒拿在手中仔細觀看。遠看是一節完好的楠竹,近看竹節間有一條接逗處的線,用勁將合攏的筒蓋拔開,一股清美的竹香氣撲人臉麵,馬上又蓋上,香氣全無。郡守越看越高興,荔枝裝入筒內,一和外界隔絕,二又有楠竹水分保鮮,三不會東撞西碰,幾天之內送往長安一定色香味俱在。郡守大喜,拉住竹蓮父女說,“你父女為江陽父老幫了大忙,請受我一拜!”,竹蓮父女連忙迴禮。


    永洪說,郡守馬上派人把鮮荔枝送往玉蟾古關門前,伐楠竹做筒,將荔枝裝入筒中密封,又一節節放到竹籃筐中,準備啟程。郡守在接官亭下為送荔枝的人送行,玉蟾古關下熱闊非凡。


    瀘州荔枝從玉蟾古關出發,經川陝古道,翻秦嶺,過漢中,到達謂河邊的長安城下,向貴妃獻上貢品鮮荔枝。


    貴妃娘娘一看這水靈靈、香噴噴的鮮荔枝,高興得手舞足蹈,當即在唐明皇麵前彈了一曲精心製作的《荔枝賦》,撲向唐王懷中盈盈一笑,使唐王醉倒了,


    永洪說,“妃子笑”便由此而傳天下。瀘州父老便把最好的荔枝品種取名妃子笑。從此,瀘州每歲必向朝庭貢獻鮮荔枝。而玉蟾古關就成了發送鮮荔枝的第一站驛。詩人杜牧為此寫下:”長安迴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對唐王朝的奢侈無度的生活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學生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果果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果果9並收藏我的學生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