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陋的一個房間,僅僅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一個爐子,這些必需的家具而已。
床上躺著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很是消瘦,隻怕比蕭牧還要瘦些,蕭牧的瘦,至少還有血色,可他卻是一點血色也沒有了。
妻子李氏正在喂他吃藥,看見二人進來,急忙起身行禮。
“這二位是......”
床上的董相國趕緊問道。
董州冷冷道:“皇親王和武親王來看你啦!也不知道你上輩子修了什麽福,能有這樣的榮光。”
董相國大感惶恐,竟怔在床上好久,瞪大了眼睛緊緊盯著眼前的蕭牧,一股無法言語形容的貴氣和氣場讓他心裏不可控製地想要折服,直到現在,他才知道什麽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與蕭牧,當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賤軀殘疾,不能行禮請安,二位殿下勿怪。”
蕭牧問李氏:“吃的是什麽藥?”
“郎中給配的雙生湯,說是可以恢複拙夫損傷的機理。”
由於自身就是個藥罐子,蕭牧對於行醫還算有些見解,一眼就看出了董相國虛弱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氣血虧損太嚴重,一般湯藥根本無濟於事。
“董公子的病根在於氣血虧損上,可用些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等來補氣血,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雞血藤、白芍等來補血虛。本王可以給董公子寫個條子,專門讓人從汴京給你把這些藥草專門挑上好的給你送來。”
“皇親王大恩,董家沒齒難忘!今生今世,不能償還也!”
董州感動得老淚縱橫,就要給蕭牧磕頭。
蕭牧急忙攙扶住他,嗬嗬笑道:“董老能護一方安寧,就是對得起本王啦。”
董州鼻頭通紅,哽咽道:“皇親王無需多言,老臣但憑皇親王所驅馳......請皇親王移步到堂屋說話。”
“請。”
......
三人重新迴到堂屋。
蕭牧:“董老,本王今日來,並非僅僅為了皇上修園子的事,更要緊的是咱們整個三秦。三秦安寧,河西才能安寧,河西安寧,中原才能安寧,否則,本王在朝廷,亦是坐立難安矣。”
董州:“皇親王的意思,老臣全都明白。士為知己者死,老臣漂浮半生,閱人無數,無一人如殿下者,殿下不棄老臣年邁昏聵,老臣怎敢不盡心盡力,以為殿下所驅馳。”
說著,他看了堂內家人一眼,家人們全都出去,隻剩下他們三人。
董州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
“說起三秦來,文武分裂,至少也要有八十多年了,在太宗皇帝時候,就已經有了些弊端,老臣在三秦做了四十多年官,見他們兩派之間相鬥,自家派係之間也要內鬥,你死我活,這家起來了,那家就垮了,自殺自滅到如今,就剩下兩個姓在三秦是有分量的了。”
蕭牧:“一個就是李桂芳背後的李家。”
董州笑道:“殿下英明。李桂芳祖上,皆是武將出身,若認祖歸宗,他們這一脈,隻怕還是當年高祖皇帝建國的時候,冠英侯的後代呢,不過也就他們自己這樣說,真正是不是,誰又知道呢?但有一點是真的,他們李家在三秦,確實是出了不少武將,如今鎮守三秦的邊境,還有一些險要地方的守將,大多都是他們李家的人。”
蕭牧:“那文臣那一派想來就是王寧川王氏嘍?”
今日開的那個會,他別的沒看出來,就看出會議中王寧川和李桂芳之間隱藏的硝煙了。
“文臣那派的首腦,確實是王寧川,不過那最大的勢力卻並非是王氏,而是他妻家,陳氏。陳氏一脈,在三秦誠然是無可撼動,祖上幾乎都有在朝中做過高官,就是如今他們的族長,也是王寧川的嶽丈,叫陳狩,就曾擔任過工部尚書,聽說還是被殺了的沈庸其的黨羽,不過他當了沒多久的官就告病還鄉了,不久之後沈庸其就被罷黜迴鄉,他的黨羽們無一幸免,全都遭到懲處,唯有他是功成身退,想來他當年也是預感到沈庸其要倒台,提前從火坑裏跳出來的吧......”
蕭牧聽言,不禁感歎道:“看來這陳狩還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啊,他做官的時候,本王還小,還真不知道有這麽個人物。”
“此人政績平平,卻極其擅長分析局勢,見風使舵,過河拆橋用的是得心應手,否則連沈庸其都倒台了,他竟然能夠安然無恙?”
“能與這樣的人聯姻,想來王寧川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
“說起此人來,隻可用精明二字來形容,他是從四川調過來的,是個外地人,來到三秦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拜了陳狩為師,對外宣稱喜歡研究《周易》。其實哪裏是他喜歡,是陳狩陳老喜歡,他不過是為了投其所好罷了。就這樣,原本拜著師呢,突然把人家的寶貝女兒給娶到家了,自此可真就入了他們陳家的門,從一個小縣令一步步做到如今的巡撫,現在他就盼著能幹出一番政績,好往朝廷走呢。”
蕭牧聽言,心內暗思,王寧川確實是有才幹的,否則也不能夠將三秦這麽一個大省給治理得井井有條。但從董州言辭中可以看出此人十分精明強幹,甚至可以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這樣的人,隻能做一隻咬人的狗,但鏈子要始終緊緊握在自己手裏。
“所以文武兩派分裂,又是什麽原因?”
董州苦笑一聲,道:“還能有什麽原因,文武平衡,誰也壓不住誰,咱們大周雖然是重文輕武,可那也隻是早些年,沈庸其變法之後,為了節省朝廷開支,給了邊境將領統兵調兵之權,軍費軍需,皆自給自足,巡撫監察之。可沈庸其又怕巡撫製衡武將,耽誤邊境軍防,又給了指揮司監察巡撫調撥軍需的權力,倘若因為巡撫的原因,導致軍需供應不勤,吃了敗仗,指揮司有權彈劾巡撫。就這樣文武兩派,彼此製衡,文官看不起武官粗俗,武官看不起文官扭捏,兩派治國理政的意見還常常達不成一致,就這樣逐漸分裂,沈庸其死後,華親王上台,在三秦設置了總督,總攬一省軍政大權,分裂才算輕了些。”
蕭牧不禁詫異道:“三秦的總督竟然是華親王設立的麽?”
董州點了點頭,歎道:“華親王雖然人人罵他是國家蠹蟲,堪比當年的嚴嵩,但就心而論,他也是幹了不少實事的,嚴嵩當了二十年的首輔,幹過什麽事情沒有?那他和嚴嵩比,實在不恰當。”
蕭牧聽著,沒有說話,心裏五味雜陳。
蕭宸當時一頭碰死的場景他到現在還曆曆在目,到現在他心裏也不痛快。如今聽到有人肯定蕭宸,他心裏竟然有些欣喜。
“如此說來,想要實現三秦大治,當務之急就是要化解文武官員之間的矛盾?想來董老就是文臣那一派嘍?”
“您看看老臣住的房子,像是結黨營私的人嗎?”
蕭牧嗬嗬笑道:“自然不是,適才戲言耳。”
董州:“老臣為殿下計,文武分裂,歸根到底就是陳、李二家皆想獨占三秦,此二家不除,三秦病因難治,大亂是遲早的事。”
看著董州無比認真的眼神,蕭牧陷入了沉思。
一個是巡撫,一個是指揮使,動了哪個,都會如大廈傾倒。
若隻倒一家,正如董州所言,勢必會讓另一家獨大。
這也不是他想要的。
他想要的是一個真正能聽他話的三秦,而不是一個為了利益與他們結盟的盟友。
他要的是整個三秦。
床上躺著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很是消瘦,隻怕比蕭牧還要瘦些,蕭牧的瘦,至少還有血色,可他卻是一點血色也沒有了。
妻子李氏正在喂他吃藥,看見二人進來,急忙起身行禮。
“這二位是......”
床上的董相國趕緊問道。
董州冷冷道:“皇親王和武親王來看你啦!也不知道你上輩子修了什麽福,能有這樣的榮光。”
董相國大感惶恐,竟怔在床上好久,瞪大了眼睛緊緊盯著眼前的蕭牧,一股無法言語形容的貴氣和氣場讓他心裏不可控製地想要折服,直到現在,他才知道什麽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與蕭牧,當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賤軀殘疾,不能行禮請安,二位殿下勿怪。”
蕭牧問李氏:“吃的是什麽藥?”
“郎中給配的雙生湯,說是可以恢複拙夫損傷的機理。”
由於自身就是個藥罐子,蕭牧對於行醫還算有些見解,一眼就看出了董相國虛弱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氣血虧損太嚴重,一般湯藥根本無濟於事。
“董公子的病根在於氣血虧損上,可用些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等來補氣血,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雞血藤、白芍等來補血虛。本王可以給董公子寫個條子,專門讓人從汴京給你把這些藥草專門挑上好的給你送來。”
“皇親王大恩,董家沒齒難忘!今生今世,不能償還也!”
董州感動得老淚縱橫,就要給蕭牧磕頭。
蕭牧急忙攙扶住他,嗬嗬笑道:“董老能護一方安寧,就是對得起本王啦。”
董州鼻頭通紅,哽咽道:“皇親王無需多言,老臣但憑皇親王所驅馳......請皇親王移步到堂屋說話。”
“請。”
......
三人重新迴到堂屋。
蕭牧:“董老,本王今日來,並非僅僅為了皇上修園子的事,更要緊的是咱們整個三秦。三秦安寧,河西才能安寧,河西安寧,中原才能安寧,否則,本王在朝廷,亦是坐立難安矣。”
董州:“皇親王的意思,老臣全都明白。士為知己者死,老臣漂浮半生,閱人無數,無一人如殿下者,殿下不棄老臣年邁昏聵,老臣怎敢不盡心盡力,以為殿下所驅馳。”
說著,他看了堂內家人一眼,家人們全都出去,隻剩下他們三人。
董州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
“說起三秦來,文武分裂,至少也要有八十多年了,在太宗皇帝時候,就已經有了些弊端,老臣在三秦做了四十多年官,見他們兩派之間相鬥,自家派係之間也要內鬥,你死我活,這家起來了,那家就垮了,自殺自滅到如今,就剩下兩個姓在三秦是有分量的了。”
蕭牧:“一個就是李桂芳背後的李家。”
董州笑道:“殿下英明。李桂芳祖上,皆是武將出身,若認祖歸宗,他們這一脈,隻怕還是當年高祖皇帝建國的時候,冠英侯的後代呢,不過也就他們自己這樣說,真正是不是,誰又知道呢?但有一點是真的,他們李家在三秦,確實是出了不少武將,如今鎮守三秦的邊境,還有一些險要地方的守將,大多都是他們李家的人。”
蕭牧:“那文臣那一派想來就是王寧川王氏嘍?”
今日開的那個會,他別的沒看出來,就看出會議中王寧川和李桂芳之間隱藏的硝煙了。
“文臣那派的首腦,確實是王寧川,不過那最大的勢力卻並非是王氏,而是他妻家,陳氏。陳氏一脈,在三秦誠然是無可撼動,祖上幾乎都有在朝中做過高官,就是如今他們的族長,也是王寧川的嶽丈,叫陳狩,就曾擔任過工部尚書,聽說還是被殺了的沈庸其的黨羽,不過他當了沒多久的官就告病還鄉了,不久之後沈庸其就被罷黜迴鄉,他的黨羽們無一幸免,全都遭到懲處,唯有他是功成身退,想來他當年也是預感到沈庸其要倒台,提前從火坑裏跳出來的吧......”
蕭牧聽言,不禁感歎道:“看來這陳狩還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啊,他做官的時候,本王還小,還真不知道有這麽個人物。”
“此人政績平平,卻極其擅長分析局勢,見風使舵,過河拆橋用的是得心應手,否則連沈庸其都倒台了,他竟然能夠安然無恙?”
“能與這樣的人聯姻,想來王寧川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
“說起此人來,隻可用精明二字來形容,他是從四川調過來的,是個外地人,來到三秦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拜了陳狩為師,對外宣稱喜歡研究《周易》。其實哪裏是他喜歡,是陳狩陳老喜歡,他不過是為了投其所好罷了。就這樣,原本拜著師呢,突然把人家的寶貝女兒給娶到家了,自此可真就入了他們陳家的門,從一個小縣令一步步做到如今的巡撫,現在他就盼著能幹出一番政績,好往朝廷走呢。”
蕭牧聽言,心內暗思,王寧川確實是有才幹的,否則也不能夠將三秦這麽一個大省給治理得井井有條。但從董州言辭中可以看出此人十分精明強幹,甚至可以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這樣的人,隻能做一隻咬人的狗,但鏈子要始終緊緊握在自己手裏。
“所以文武兩派分裂,又是什麽原因?”
董州苦笑一聲,道:“還能有什麽原因,文武平衡,誰也壓不住誰,咱們大周雖然是重文輕武,可那也隻是早些年,沈庸其變法之後,為了節省朝廷開支,給了邊境將領統兵調兵之權,軍費軍需,皆自給自足,巡撫監察之。可沈庸其又怕巡撫製衡武將,耽誤邊境軍防,又給了指揮司監察巡撫調撥軍需的權力,倘若因為巡撫的原因,導致軍需供應不勤,吃了敗仗,指揮司有權彈劾巡撫。就這樣文武兩派,彼此製衡,文官看不起武官粗俗,武官看不起文官扭捏,兩派治國理政的意見還常常達不成一致,就這樣逐漸分裂,沈庸其死後,華親王上台,在三秦設置了總督,總攬一省軍政大權,分裂才算輕了些。”
蕭牧不禁詫異道:“三秦的總督竟然是華親王設立的麽?”
董州點了點頭,歎道:“華親王雖然人人罵他是國家蠹蟲,堪比當年的嚴嵩,但就心而論,他也是幹了不少實事的,嚴嵩當了二十年的首輔,幹過什麽事情沒有?那他和嚴嵩比,實在不恰當。”
蕭牧聽著,沒有說話,心裏五味雜陳。
蕭宸當時一頭碰死的場景他到現在還曆曆在目,到現在他心裏也不痛快。如今聽到有人肯定蕭宸,他心裏竟然有些欣喜。
“如此說來,想要實現三秦大治,當務之急就是要化解文武官員之間的矛盾?想來董老就是文臣那一派嘍?”
“您看看老臣住的房子,像是結黨營私的人嗎?”
蕭牧嗬嗬笑道:“自然不是,適才戲言耳。”
董州:“老臣為殿下計,文武分裂,歸根到底就是陳、李二家皆想獨占三秦,此二家不除,三秦病因難治,大亂是遲早的事。”
看著董州無比認真的眼神,蕭牧陷入了沉思。
一個是巡撫,一個是指揮使,動了哪個,都會如大廈傾倒。
若隻倒一家,正如董州所言,勢必會讓另一家獨大。
這也不是他想要的。
他想要的是一個真正能聽他話的三秦,而不是一個為了利益與他們結盟的盟友。
他要的是整個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