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牧和蕭信換下便服,不曾帶著一個仆人,來到董州的家門。
蕭牧輕輕叩了叩門。
門內一個孩子應道:“誰啊?”
“兩個後生,特來求見董老。”
門吱呀吱呀打開,裏麵是個七八歲的小孩,虎頭虎腦的,甚是可愛。
他手裏捧著一本書,睜著兩隻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奇地望著眼前這兩個高個子的翩翩公子。
“你們是誰?”
蕭牧身後提著禮品的蕭信嗬嗬笑道:“小毛孩,可還記得我麽?”
小孩看著蕭信看了好一會兒,終於認出這位是武親王,趕緊跪下請安。
蕭牧把小孩扶起來,和聲笑道:“你叫什麽名字啊?”
小孩有些認生,無措的眼神看向蕭信。
“這位是皇親王,是本王的哥哥。”
“皇親王......”
蕭牧笑著摸了摸小孩的頭。
“你叫什麽名字?”
“董修遠。”
“誰給你取的名字?”
“我爺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爺爺對你寄予厚望啊。”
修遠的表情終於有了一絲親切。
“這句話我知道,是屈子的《離騷》。”
蕭牧有些驚喜。
“你這麽小的年紀,已經看屈子的文章了?”
“爺爺不讓我看,他說屈子的文章太過藻飾,取其大義即可,不可墜入其中,但卻讓我把《離騷》給通篇背過......爺爺雖然不讓我常讀屈子的文章,我覺得屈子的文章很好,若是文章如同說話一般,寫文章又有何用呢?”
蕭牧大感詫異,根本不相信這番話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能夠說出來的。
蕭信笑道:“他學問很好的,都是董老教給他的。”
蕭牧看著修遠,連連點頭。
“修遠?和誰說話呢?”
院子裏走出一個二十來歲的婦女,眼眶紅紅的,穿著普通的裙釵,臉頰由於常常操累而深深凹陷著,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個官家的兒媳。
婦女走出來,看見蕭信和蕭牧,趕緊欠身行禮請安。
“草民李氏見過二位殿下。”
“李大嫂,這位是皇親王,是本王的胞兄,特地來看望董老的。”
“見過皇親王。家父正在屋中,快快請進。”
蕭牧跟著李氏進了院子,院子不大,與百姓居住的房子無二,隻是多了青石磚而已,院子裏有一口井,拴著一隻大黃狗,大黃狗旁邊的籠子裏養著幾隻雞,朝陽的地方還有幾株盆栽。
進了堂屋,董州正穿著一身布衣,戴著老花鏡卷著旱煙,妻子王氏正在搓苞米,旁邊還有個比修遠小些的孩子正在背書給二人聽。
王氏笑嗬嗬地,隻覺得寶貝孫子會讀的書越來越多,滿心歡喜。
堂椅上坐著的董州卻越聽眉頭皺的越緊,突然,他將手裏的煙槍啪啪地瞧著桌子,喝道:“錯啦錯啦!‘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什麽?”
孩子眨巴著眼睛,滿眼的委屈和害怕。
“忘記怎麽讀了......”
“蠢材!蠢材!教了多少遍了還記不住,‘闔棺’!記住了沒?”
孩子被嚇哭了,委屈地點了點頭。
王祖母心疼孫子,趕緊把孩子攬在懷裏,嗔怪道:“你又生的哪門子邪火?孩子才多大?能聽你話背過那麽多文章,我都不知道要怎麽愛才好,瞧你那架勢,恨不能讓他明日就去中狀元才好。”
董州冷冷道:“你婦道人家,懂些什麽?奶奶的,一個兒子不聽我的話,非要出門做生意,被人騙了錢還摔斷了腿,再任憑兩個孫子自己去闖?人家有家當折騰,咱們沒有!老老實實科舉考功名,才是最為妥當!這條路我走過來的,能有錯嗎?”
夫妻二人的話都被廊下站著的蕭牧聽在耳裏。
李氏迴頭尷尬一笑。
“家父脾氣就這樣,讓兩位殿下見笑了。”
她趕緊走進堂屋裏去,道:“父親,母親,皇親王和武親王來了。”
董州聽言,瞬間變了臉色,無比惶恐,竟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幾步走出門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老臣給皇親王,武親王殿下請安。二位殿下光臨寒舍,老臣惶恐不能自安矣。”
王氏也帶著小孫子出來磕頭請安。
“快快請起。”
修遠抱著書跑了過來。
蕭牧摸了摸他的小腦袋,對董州笑道:“這孩子日後可成大器啊,最可稱讚的是他肯認真鑽研文章,如今世風浮躁,人人隻知追名逐利,隻怕連國子監的那些學生都沒有他這份靜心,切要給他留住啊。”
董州看修遠的目光無比溫和,趕緊應道:“王爺的話,老臣一定謹記在心。快,請進屋中說話。兒媳,將我珍藏的那罐碧螺春拿出來。”
三人進堂,堂屋也甚是簡樸,供奉著董家先祖,擺著幾張椅子。
董州請蕭牧上坐。
“不知二位殿下光臨寒舍,所為何事?”
蕭信將帶來的禮品交給王祖母,笑道:“皇親王知道董老是位忠肝義膽的大賢,特地親自前來拜望。”
董州一臉惶恐,竟然紅了眼眶。
“老臣何德何能,空活六十載,尺寸之功未建,幹勞天家掛念至此也!”
說著,他已老淚縱橫,啪嗒啪嗒地落下幾滴淚來,又要給蕭牧跪下,被蕭信給攙扶住了。
蕭牧笑道:“董老不要這樣,公忠體國之臣,我大周從來都待之如座上賓。本王來三秦不久,董老是本王見過的第一個稱得上‘公忠體國’的臣子,本王更應該禮賢下士。”
“老臣赴湯蹈火,自此隻為殿下所驅馳也。”
董州做了三十多年的官,因為剛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也因此一直被穿小鞋,竟然在知府的職位上待了三十多年,若不是三秦上一任按察使開缺,加上適逢沈庸其得罪慶熙帝被罷黜迴鄉,他的一幹同黨全部誅滅,三秦按察司不少都涉案問罪,按察司沒了人,沒辦法才把他這個老臣給提拔進按察司,他隻怕幹到入了土,也隻是一個小小的知府。
如今他的赤膽忠心終於有人理解,他心裏怎能不激動?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忠肝義膽,有明君賞識,文臣莫大之榮光也。
董州第一次覺得他這三十年的官,沒有白做。
蕭牧:“聽聞令郎早些年跌斷了腿?”
董州聽言,長歎一聲,又苦笑道:“年輕張狂啊,不肯讀書,非要出門經商,夥同了幾個不知道從哪裏認識的狐朋狗友,一起到北燕做生意,連黃河都沒過呢,就被他們把錢全騙走了,把他一個人丟到山裏,夜黑風高,看不見路,跌斷了腿,萬幸被山裏打獵的獵戶救下,送到官府,官府救治之後,又送迴三秦的。如今已然成了殘廢,都下不來床了。”
蕭牧聽言,心裏也惋惜不已。
董州冷哼一聲。
“他活該,隻是可憐我家的兒媳,才成親幾天,丈夫就成了這個樣子,我幾次要把嫁妝退還,讓她改嫁,她隻是不從,想來也是念在青梅竹馬的情誼吧,本來多好的兩個孩子啊......殿下,我這個兒媳,當真是沒話說的。隻是犬子無福,還耽誤了人家好女孩。”
董州說到這裏,才哽咽了起來。
蕭牧:“本王想看看令郎,如何?”
董州麵泛難色。
“犬子粗糙,摔斷腿後,情緒更是反複無常,不知禮數,隻怕衝撞了殿下。”
“不妨事,忠良骨肉,不可不見。”
董州一陣恍惚,心裏好似湧進一股暖流,趕緊帶著蕭牧往兒子董相國房間走去。
蕭牧輕輕叩了叩門。
門內一個孩子應道:“誰啊?”
“兩個後生,特來求見董老。”
門吱呀吱呀打開,裏麵是個七八歲的小孩,虎頭虎腦的,甚是可愛。
他手裏捧著一本書,睜著兩隻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奇地望著眼前這兩個高個子的翩翩公子。
“你們是誰?”
蕭牧身後提著禮品的蕭信嗬嗬笑道:“小毛孩,可還記得我麽?”
小孩看著蕭信看了好一會兒,終於認出這位是武親王,趕緊跪下請安。
蕭牧把小孩扶起來,和聲笑道:“你叫什麽名字啊?”
小孩有些認生,無措的眼神看向蕭信。
“這位是皇親王,是本王的哥哥。”
“皇親王......”
蕭牧笑著摸了摸小孩的頭。
“你叫什麽名字?”
“董修遠。”
“誰給你取的名字?”
“我爺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爺爺對你寄予厚望啊。”
修遠的表情終於有了一絲親切。
“這句話我知道,是屈子的《離騷》。”
蕭牧有些驚喜。
“你這麽小的年紀,已經看屈子的文章了?”
“爺爺不讓我看,他說屈子的文章太過藻飾,取其大義即可,不可墜入其中,但卻讓我把《離騷》給通篇背過......爺爺雖然不讓我常讀屈子的文章,我覺得屈子的文章很好,若是文章如同說話一般,寫文章又有何用呢?”
蕭牧大感詫異,根本不相信這番話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能夠說出來的。
蕭信笑道:“他學問很好的,都是董老教給他的。”
蕭牧看著修遠,連連點頭。
“修遠?和誰說話呢?”
院子裏走出一個二十來歲的婦女,眼眶紅紅的,穿著普通的裙釵,臉頰由於常常操累而深深凹陷著,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個官家的兒媳。
婦女走出來,看見蕭信和蕭牧,趕緊欠身行禮請安。
“草民李氏見過二位殿下。”
“李大嫂,這位是皇親王,是本王的胞兄,特地來看望董老的。”
“見過皇親王。家父正在屋中,快快請進。”
蕭牧跟著李氏進了院子,院子不大,與百姓居住的房子無二,隻是多了青石磚而已,院子裏有一口井,拴著一隻大黃狗,大黃狗旁邊的籠子裏養著幾隻雞,朝陽的地方還有幾株盆栽。
進了堂屋,董州正穿著一身布衣,戴著老花鏡卷著旱煙,妻子王氏正在搓苞米,旁邊還有個比修遠小些的孩子正在背書給二人聽。
王氏笑嗬嗬地,隻覺得寶貝孫子會讀的書越來越多,滿心歡喜。
堂椅上坐著的董州卻越聽眉頭皺的越緊,突然,他將手裏的煙槍啪啪地瞧著桌子,喝道:“錯啦錯啦!‘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什麽?”
孩子眨巴著眼睛,滿眼的委屈和害怕。
“忘記怎麽讀了......”
“蠢材!蠢材!教了多少遍了還記不住,‘闔棺’!記住了沒?”
孩子被嚇哭了,委屈地點了點頭。
王祖母心疼孫子,趕緊把孩子攬在懷裏,嗔怪道:“你又生的哪門子邪火?孩子才多大?能聽你話背過那麽多文章,我都不知道要怎麽愛才好,瞧你那架勢,恨不能讓他明日就去中狀元才好。”
董州冷冷道:“你婦道人家,懂些什麽?奶奶的,一個兒子不聽我的話,非要出門做生意,被人騙了錢還摔斷了腿,再任憑兩個孫子自己去闖?人家有家當折騰,咱們沒有!老老實實科舉考功名,才是最為妥當!這條路我走過來的,能有錯嗎?”
夫妻二人的話都被廊下站著的蕭牧聽在耳裏。
李氏迴頭尷尬一笑。
“家父脾氣就這樣,讓兩位殿下見笑了。”
她趕緊走進堂屋裏去,道:“父親,母親,皇親王和武親王來了。”
董州聽言,瞬間變了臉色,無比惶恐,竟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幾步走出門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老臣給皇親王,武親王殿下請安。二位殿下光臨寒舍,老臣惶恐不能自安矣。”
王氏也帶著小孫子出來磕頭請安。
“快快請起。”
修遠抱著書跑了過來。
蕭牧摸了摸他的小腦袋,對董州笑道:“這孩子日後可成大器啊,最可稱讚的是他肯認真鑽研文章,如今世風浮躁,人人隻知追名逐利,隻怕連國子監的那些學生都沒有他這份靜心,切要給他留住啊。”
董州看修遠的目光無比溫和,趕緊應道:“王爺的話,老臣一定謹記在心。快,請進屋中說話。兒媳,將我珍藏的那罐碧螺春拿出來。”
三人進堂,堂屋也甚是簡樸,供奉著董家先祖,擺著幾張椅子。
董州請蕭牧上坐。
“不知二位殿下光臨寒舍,所為何事?”
蕭信將帶來的禮品交給王祖母,笑道:“皇親王知道董老是位忠肝義膽的大賢,特地親自前來拜望。”
董州一臉惶恐,竟然紅了眼眶。
“老臣何德何能,空活六十載,尺寸之功未建,幹勞天家掛念至此也!”
說著,他已老淚縱橫,啪嗒啪嗒地落下幾滴淚來,又要給蕭牧跪下,被蕭信給攙扶住了。
蕭牧笑道:“董老不要這樣,公忠體國之臣,我大周從來都待之如座上賓。本王來三秦不久,董老是本王見過的第一個稱得上‘公忠體國’的臣子,本王更應該禮賢下士。”
“老臣赴湯蹈火,自此隻為殿下所驅馳也。”
董州做了三十多年的官,因為剛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也因此一直被穿小鞋,竟然在知府的職位上待了三十多年,若不是三秦上一任按察使開缺,加上適逢沈庸其得罪慶熙帝被罷黜迴鄉,他的一幹同黨全部誅滅,三秦按察司不少都涉案問罪,按察司沒了人,沒辦法才把他這個老臣給提拔進按察司,他隻怕幹到入了土,也隻是一個小小的知府。
如今他的赤膽忠心終於有人理解,他心裏怎能不激動?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忠肝義膽,有明君賞識,文臣莫大之榮光也。
董州第一次覺得他這三十年的官,沒有白做。
蕭牧:“聽聞令郎早些年跌斷了腿?”
董州聽言,長歎一聲,又苦笑道:“年輕張狂啊,不肯讀書,非要出門經商,夥同了幾個不知道從哪裏認識的狐朋狗友,一起到北燕做生意,連黃河都沒過呢,就被他們把錢全騙走了,把他一個人丟到山裏,夜黑風高,看不見路,跌斷了腿,萬幸被山裏打獵的獵戶救下,送到官府,官府救治之後,又送迴三秦的。如今已然成了殘廢,都下不來床了。”
蕭牧聽言,心裏也惋惜不已。
董州冷哼一聲。
“他活該,隻是可憐我家的兒媳,才成親幾天,丈夫就成了這個樣子,我幾次要把嫁妝退還,讓她改嫁,她隻是不從,想來也是念在青梅竹馬的情誼吧,本來多好的兩個孩子啊......殿下,我這個兒媳,當真是沒話說的。隻是犬子無福,還耽誤了人家好女孩。”
董州說到這裏,才哽咽了起來。
蕭牧:“本王想看看令郎,如何?”
董州麵泛難色。
“犬子粗糙,摔斷腿後,情緒更是反複無常,不知禮數,隻怕衝撞了殿下。”
“不妨事,忠良骨肉,不可不見。”
董州一陣恍惚,心裏好似湧進一股暖流,趕緊帶著蕭牧往兒子董相國房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