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軍餉催的緊迫,內閣必須要召開緊急會議了。
這是蕭牧進入內閣以來,第一次參加內閣的會議。
作為重視,蕭牧穿著親王服製,早早地來到了文淵閣,推門進入時,卻發現華親王,還有葉重卿,王合,董儀和四人,已然在這裏了。
華親王坐著首輔的大坐上,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把弄著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嘲諷道:“進了內閣,還當是以前那個樣子麽,這都日上三竿了,還讓我們大家夥兒等著你啊,告訴你,這裏頂多配讓我們等的,也就隻有太子爺!”
話說的實在難聽,蕭牧謹記著李迴軒囑咐的話,沒有分辯,默默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太子的外祖父,當今國丈,內閣次輔王合,突然起身,向蕭牧作了一揖。
“聞得殿下高升,微臣還未登門祝賀,望殿下莫怪。”
蕭牧深知,五億貪汙案,自己和太子已然有了嫌隙。素來與自己沒有什麽交集的王合,突然與自己示好,亦是怕自己與太子決裂罷了。
“不敢不敢,本王年輕,今後還請王中堂多多賜教。”
“豈敢,豈敢。”
見王合這般,葉重卿還有董儀和亦不好不來與蕭牧寒暄幾句。
華親王心裏本就不爽蕭牧進內閣,此時更是一肚子火。
“行了,今兒難得這麽齊全,是有大事要商議的,大家都忙得很,有什麽話兒,私下說。”
三臣聞言,又坐迴了座位上。
“內閣的會可不比其他的會,說出來什麽話,底下就要怎麽做,君子說,一言九鼎,說話可都仔細著!”
華親王靠在椅背上,揚起下巴,輕蔑地看著蕭牧,冷冷說道。
“聽見了沒有?禮親王。”
蕭牧忍著怒火,態度恭謹。
“是,二哥。”
“還有一件事!在這裏沒有什麽哥哥弟弟,這裏是內閣!坐在這裏的都是大周的臣子,心裏得拎清!好歹也是親王,連這些道理也不懂嗎!”
蕭牧的手攥成了拳頭,但臉上仍舊恭謹,可見是將憤怒隱忍到了極致。
“是,華親王。”
華親王臉上拂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三位臣子無一人敢站出來給蕭牧說話,但心裏卻很是佩服蕭牧的隱忍。
“太子到!”
眾人起身迎接,華親王照舊等著太子進來之後,才懶洋洋地從椅子上站起來。
“給太子請安。”
“都坐吧。”
太子第一眼看的就是蕭牧,接著徑直走到首輔位置上,華親王退下來坐在次輔的位置上。
眾人落座。
太子看著蕭牧,溫和笑道:“如何?這幾日在內閣,差事辦的還順利麽?”
“迴太子的話,臣弟年輕,許多事還沒有經驗,但好在還有華親王的提點,諸位老臣的協助,差事辦的,還沒有什麽太大的差錯。”
太子點了點頭。
“什麽事都需要曆練,時間長了就好了,你們在內閣,更要互相協助,不要結黨營私,你們壞一點,下麵可就壞一片了。”
“臣等謹記在心。”
看著冠冕堂皇的太子,蕭牧心裏一陣惡心,隻感覺他比華親王還要更可惡一些。華親王雖惡毒,卻是直心腸,讓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心眼壞。
而太子同,表麵上看的何等人品貴重,心裏就有多肮髒。
除了衣冠禽獸,道貌岸然,再也沒有什麽詞可以形容太子。
太子:“今兒把你們都叫了來,是東南的軍餉催了許久,而國庫短缺,無法供應。你們有什麽主意?”
王合:“這幾年幾次天災,百姓的土地都到那些地方上那些鄉紳地主手裏了,朝廷的稅賦是一年不如一年,之所以一年不如一年,說白了,就是上麵有人專權弄勢,下邊逢迎上意,收上來的稅銀,層層盤剝,層層貪汙,最後能收上來的,能有三四成已然不錯,這才是國庫日益虧空的病因。不把這病根除去,便是今日湊齊了銀子,亦是杯水車薪。”
董儀和:“王閣老此言極是,不除去這些貪官,國庫實在難以湊齊銀子。這幾年,地震,洪水,蝗災是一個也沒落下,老百姓能夠維持溫飽,已然不易,再要加稅,隻怕要激發民變了。”
王合:“臣以為,可以派禦史,巡查大周一十三省,查抄底下貪官的家產,可以湊齊軍餉的銀子。”
王合所說的貪官,完全可以理解為,華親王,以及他在地方上的爪牙們。
當然,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葉重卿咳嗽了一聲,道:“王中堂此言不妥。禦史出京,石破天驚。眼下正是東南決戰的時候,大周境內,更應該安定才是。”
王合與葉重卿同歲,但王合是世家大族出身,家規嚴格,最是一身正氣。葉重卿小門小戶,而且為人奸詐,見風使舵,王合很是看不上他。
他抱著膀子,靠在靠背上,冷冷說道:“那葉中堂有什麽高見?”
葉重卿道:“太子,華親王,老臣倒有一拙見,隻是......要讓二位殿下赦臣無罪,臣才敢說。”
太子:“說吧。”
“迴殿下,近些年來,由於天災不斷,科舉考生大幅度減少,許多官職,到現在還空著,有的不得已,讓別的官員兼任,這就十分不利於朝廷政策的實施。老臣以為,可以設立臨時的考察官,派到地方上,七品以下的官員,由考察官推舉,上報朝廷,朝廷再考核之後,便授給他們官員。”
蕭牧在一旁聽著,心裏便明白葉重卿他們是把主意放到那些商人身上了。
自古以來,哪朝那代,要斂錢財,未有不取之於民,取之於商者。
如今百姓被壓迫到極限,再壓迫就會天下大亂,所以隻能想辦法從商人身上斂財。
王合冷笑道:“這不就是賣官鬻爵嘛,虧葉中堂真的能說的出來!科舉取士,是大周的祖製,多少士人,寒窗苦讀,隻為了能借此機會翻身,葉中堂倒好,不問才情,隻論財富,斷了那些發奮圖強的人的路,你也不怕遭天譴!”
葉重卿:“啟稟殿下,王中堂的話,老臣不敢苟同。老臣說的是設立考察官,並未提到任何關於賣官鬻爵的四個字!”
“哼!”
王合素來性子剛硬,氣得橫眉倒豎,猛地一拍桌子,指著葉重卿。
“別以為老夫看不出來!還什麽考察官,不給那些考察官好處,他們憑什麽舉薦你?滿大周朝廷,能找出一個能全心全意選官員的考察官,老夫立刻把這烏紗帽放在桌子上走人!你們為了斂財,坑害天下幾十萬的讀書人,我王合第一個不答應!”
王合出身世家大族,自然要維護他們世家大族的利益。
那些商人,豈能與自己並肩?
華親王兇狠的目光瞪著王合,冷笑道:“王合,你這話本王可就聽不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說朝堂裏麵全都是奸臣嘍?真是笑話,我慶熙皇帝即位三十多年,誰不說一句太平盛世,你的意思,到底是罵朝廷這些大臣,還是說皇上昏聵!”
“華親王這話臣可擔當不起,文景之治年裏還有七王之亂呢,哪朝哪代還沒有奸臣了?您這麽激動幹什麽?”
“行了!”
太子及時停止了這場唇槍舌戰。
“禮親王,你有什麽看法?”
“臣弟......還沒想好,兩位大人說的,臣弟以為都好。”
華親王冷笑道:“得,還有個和稀泥的。”
作為慶熙帝的眼線被安置在內閣的董儀和,站起來說話了。
他說的話,往往就是慶熙帝的話。
“太子爺,臣讚同葉中堂的法子,隻是需要稍微改一下。”
“你說吧,如何改?”
“選官之權,首先要定期限,在東南平叛勝利之後,考察官官職即刻作廢,以防有人憑借選官之權做大。還有,選官之權,必須要被朝廷緊緊抓著,所以考察官,要從朝廷來選,而且官職不宜太大。不知尊意如何?”
“眾卿呢?”
慶熙帝的意思都擺在這裏了,誰還敢有異議?
自然是一口答應。
“好,立刻傳教,著選京官賢能者,到內閣,由內閣親自來選!”
“是!”
這是蕭牧進入內閣以來,第一次參加內閣的會議。
作為重視,蕭牧穿著親王服製,早早地來到了文淵閣,推門進入時,卻發現華親王,還有葉重卿,王合,董儀和四人,已然在這裏了。
華親王坐著首輔的大坐上,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把弄著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嘲諷道:“進了內閣,還當是以前那個樣子麽,這都日上三竿了,還讓我們大家夥兒等著你啊,告訴你,這裏頂多配讓我們等的,也就隻有太子爺!”
話說的實在難聽,蕭牧謹記著李迴軒囑咐的話,沒有分辯,默默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太子的外祖父,當今國丈,內閣次輔王合,突然起身,向蕭牧作了一揖。
“聞得殿下高升,微臣還未登門祝賀,望殿下莫怪。”
蕭牧深知,五億貪汙案,自己和太子已然有了嫌隙。素來與自己沒有什麽交集的王合,突然與自己示好,亦是怕自己與太子決裂罷了。
“不敢不敢,本王年輕,今後還請王中堂多多賜教。”
“豈敢,豈敢。”
見王合這般,葉重卿還有董儀和亦不好不來與蕭牧寒暄幾句。
華親王心裏本就不爽蕭牧進內閣,此時更是一肚子火。
“行了,今兒難得這麽齊全,是有大事要商議的,大家都忙得很,有什麽話兒,私下說。”
三臣聞言,又坐迴了座位上。
“內閣的會可不比其他的會,說出來什麽話,底下就要怎麽做,君子說,一言九鼎,說話可都仔細著!”
華親王靠在椅背上,揚起下巴,輕蔑地看著蕭牧,冷冷說道。
“聽見了沒有?禮親王。”
蕭牧忍著怒火,態度恭謹。
“是,二哥。”
“還有一件事!在這裏沒有什麽哥哥弟弟,這裏是內閣!坐在這裏的都是大周的臣子,心裏得拎清!好歹也是親王,連這些道理也不懂嗎!”
蕭牧的手攥成了拳頭,但臉上仍舊恭謹,可見是將憤怒隱忍到了極致。
“是,華親王。”
華親王臉上拂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三位臣子無一人敢站出來給蕭牧說話,但心裏卻很是佩服蕭牧的隱忍。
“太子到!”
眾人起身迎接,華親王照舊等著太子進來之後,才懶洋洋地從椅子上站起來。
“給太子請安。”
“都坐吧。”
太子第一眼看的就是蕭牧,接著徑直走到首輔位置上,華親王退下來坐在次輔的位置上。
眾人落座。
太子看著蕭牧,溫和笑道:“如何?這幾日在內閣,差事辦的還順利麽?”
“迴太子的話,臣弟年輕,許多事還沒有經驗,但好在還有華親王的提點,諸位老臣的協助,差事辦的,還沒有什麽太大的差錯。”
太子點了點頭。
“什麽事都需要曆練,時間長了就好了,你們在內閣,更要互相協助,不要結黨營私,你們壞一點,下麵可就壞一片了。”
“臣等謹記在心。”
看著冠冕堂皇的太子,蕭牧心裏一陣惡心,隻感覺他比華親王還要更可惡一些。華親王雖惡毒,卻是直心腸,讓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心眼壞。
而太子同,表麵上看的何等人品貴重,心裏就有多肮髒。
除了衣冠禽獸,道貌岸然,再也沒有什麽詞可以形容太子。
太子:“今兒把你們都叫了來,是東南的軍餉催了許久,而國庫短缺,無法供應。你們有什麽主意?”
王合:“這幾年幾次天災,百姓的土地都到那些地方上那些鄉紳地主手裏了,朝廷的稅賦是一年不如一年,之所以一年不如一年,說白了,就是上麵有人專權弄勢,下邊逢迎上意,收上來的稅銀,層層盤剝,層層貪汙,最後能收上來的,能有三四成已然不錯,這才是國庫日益虧空的病因。不把這病根除去,便是今日湊齊了銀子,亦是杯水車薪。”
董儀和:“王閣老此言極是,不除去這些貪官,國庫實在難以湊齊銀子。這幾年,地震,洪水,蝗災是一個也沒落下,老百姓能夠維持溫飽,已然不易,再要加稅,隻怕要激發民變了。”
王合:“臣以為,可以派禦史,巡查大周一十三省,查抄底下貪官的家產,可以湊齊軍餉的銀子。”
王合所說的貪官,完全可以理解為,華親王,以及他在地方上的爪牙們。
當然,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葉重卿咳嗽了一聲,道:“王中堂此言不妥。禦史出京,石破天驚。眼下正是東南決戰的時候,大周境內,更應該安定才是。”
王合與葉重卿同歲,但王合是世家大族出身,家規嚴格,最是一身正氣。葉重卿小門小戶,而且為人奸詐,見風使舵,王合很是看不上他。
他抱著膀子,靠在靠背上,冷冷說道:“那葉中堂有什麽高見?”
葉重卿道:“太子,華親王,老臣倒有一拙見,隻是......要讓二位殿下赦臣無罪,臣才敢說。”
太子:“說吧。”
“迴殿下,近些年來,由於天災不斷,科舉考生大幅度減少,許多官職,到現在還空著,有的不得已,讓別的官員兼任,這就十分不利於朝廷政策的實施。老臣以為,可以設立臨時的考察官,派到地方上,七品以下的官員,由考察官推舉,上報朝廷,朝廷再考核之後,便授給他們官員。”
蕭牧在一旁聽著,心裏便明白葉重卿他們是把主意放到那些商人身上了。
自古以來,哪朝那代,要斂錢財,未有不取之於民,取之於商者。
如今百姓被壓迫到極限,再壓迫就會天下大亂,所以隻能想辦法從商人身上斂財。
王合冷笑道:“這不就是賣官鬻爵嘛,虧葉中堂真的能說的出來!科舉取士,是大周的祖製,多少士人,寒窗苦讀,隻為了能借此機會翻身,葉中堂倒好,不問才情,隻論財富,斷了那些發奮圖強的人的路,你也不怕遭天譴!”
葉重卿:“啟稟殿下,王中堂的話,老臣不敢苟同。老臣說的是設立考察官,並未提到任何關於賣官鬻爵的四個字!”
“哼!”
王合素來性子剛硬,氣得橫眉倒豎,猛地一拍桌子,指著葉重卿。
“別以為老夫看不出來!還什麽考察官,不給那些考察官好處,他們憑什麽舉薦你?滿大周朝廷,能找出一個能全心全意選官員的考察官,老夫立刻把這烏紗帽放在桌子上走人!你們為了斂財,坑害天下幾十萬的讀書人,我王合第一個不答應!”
王合出身世家大族,自然要維護他們世家大族的利益。
那些商人,豈能與自己並肩?
華親王兇狠的目光瞪著王合,冷笑道:“王合,你這話本王可就聽不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說朝堂裏麵全都是奸臣嘍?真是笑話,我慶熙皇帝即位三十多年,誰不說一句太平盛世,你的意思,到底是罵朝廷這些大臣,還是說皇上昏聵!”
“華親王這話臣可擔當不起,文景之治年裏還有七王之亂呢,哪朝哪代還沒有奸臣了?您這麽激動幹什麽?”
“行了!”
太子及時停止了這場唇槍舌戰。
“禮親王,你有什麽看法?”
“臣弟......還沒想好,兩位大人說的,臣弟以為都好。”
華親王冷笑道:“得,還有個和稀泥的。”
作為慶熙帝的眼線被安置在內閣的董儀和,站起來說話了。
他說的話,往往就是慶熙帝的話。
“太子爺,臣讚同葉中堂的法子,隻是需要稍微改一下。”
“你說吧,如何改?”
“選官之權,首先要定期限,在東南平叛勝利之後,考察官官職即刻作廢,以防有人憑借選官之權做大。還有,選官之權,必須要被朝廷緊緊抓著,所以考察官,要從朝廷來選,而且官職不宜太大。不知尊意如何?”
“眾卿呢?”
慶熙帝的意思都擺在這裏了,誰還敢有異議?
自然是一口答應。
“好,立刻傳教,著選京官賢能者,到內閣,由內閣親自來選!”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