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門長身管火炮的襄陽艦和資陽艦,與前後各有一個主炮塔的對手遠距離捉對廝殺,並且場麵明顯占優的時候,簡陽艦和嶽陽艦反倒陷到與對手的纏鬥中。
後世將簡陽艦對決鹿島號、嶽陽艦對決香取號的戰鬥,稱為世界上第一次新式裝甲巡洋艦之間的對決,可惜當時身在其中的簡陽艦和嶽陽艦真可謂苦不堪言。
盡管對手隻有不到8000噸的噸位,但是長度隻有111米,比襄陽級短了將近23米,並且為了防止重心升高,長甲板設計的艦體上,四門主炮分散在前中後三個位置,位置低矮,射擊平台穩定,並且設計之初就推崇複古的戰列對戰法,號稱可以作為小戰列艦使用,也就是說最適合的戰法就是舷側遠距離對敵,與襄陽級設想如出一轍,此時反倒與簡陽艦和嶽陽艦打的平分秋色。
尤其是簡陽艦後部丁字號炮塔,全部是國內過來的新炮手,熱情很高、開火猛烈,反倒難以與艦上開火頻率合拍,一度讓新艦長下令丁字號炮塔停火服從命令,平白少了兩門火炮的集火威力,讓頻頻打出的炮彈落空,加上雙方都是100毫米左右的主裝甲防護,明顯扛不住對手200毫米和203毫米主炮炮彈的近距離侵徹,一旦發現對手密集的彈著點靠近己方,立刻下令變換航向和航速,在海麵上形成歪歪扭扭的尾跡,這也讓雙方前麵十餘輪開火全部落空,兩艦都被對手的開火造成的水柱群所覆蓋。
直到資陽艦的一發彈將日進號左側機器艙打爛之後,局勢才有所改觀,簡陽艦第十二輪開火形成跨射,就在槍炮長準備下令準備三輪急射時,鹿島號同樣完成了第十二輪開火,舯部二號炮塔打出的一發穿甲彈,用著尖銳的入射角命中剛剛維修好的上甲板右舷後方75毫米速射炮戰位,這枚203毫米炮彈先是紮中僅有炮盾防護的炮尾處,四濺的炮盾碎片,將或站或蹲的七名炮手全部打倒,最後方站立的送彈手被旋轉的破片直接削斷雙腿,巨大的衝擊力將整個人震飛,從股動脈中噴射出來的鮮血,在中午的陽光照射下劃出一道詭異的血色噴泉,還沒等這名海兵慘叫出來,接連而來的彈片將其打的滿身窟窿,人還落下來就已經氣絕而亡。
這還沒完,這枚203毫米炮彈,將75毫米速射炮尾部打斷後,彈道變成向下傾斜,然後用著近乎垂直的彈道打中修補好的上甲板50毫米鋼板,這塊嶄新的鋼板阻擋了不到三十分之一秒,就再次變形飛濺出去,然後彈頭破碎的這枚炮彈毫不意外的盡數鑽入這個破口,穿透下層的低級軍官宿舍,點燃飛濺的雜物,然後在再下一層的輪機艙頂部穹甲上側位置被阻攔下來,延時引信開始作業,百分之一秒後下賴火藥被引爆,由於上方變成開放式缺口,高溫高壓氣體和破片沒有炸穿這層75毫米厚的穹甲,隻不過引起的黃綠色火焰,粘在鋼鐵裝甲上熊熊燃燒,一時間簡陽艦右後舷位置濃煙滾滾,不時竄起一股股黃綠色的火苗,在上甲板流淌,戰死後橫躺在甲板上的大明海兵遺體,被怪異的火焰引燃後,人體殘存的神經還不時在抽搐企圖坐起來,讓一分鍾後就趕到起火點的管損部門海兵驚嚇不已,就連標準的砂石滅火作業程序都變得漏洞百出,讓這場大火一時失去控製。
緊接著,簡陽艦在急劇變換航向中再次集火,可惜仍然沒有命中,甚至連彈著點都比上一輪開火相差甚遠,不到三十秒時間,對手的8門主炮再次唿嘯著開火了,遠遠看去,雙方海麵升騰的水柱中,對手低平的甲板上升騰起橘紅色的火焰,不到十二秒的時間,又有一枚彈打中己方後部,整個艦體猛烈一歪,就像無形的巨掌猛的拍在簡陽艦尾部,丁字號炮塔中彈,遠遠看去,艦尾升騰起巨大的火球,數秒後,猶如晴天霹靂般的爆炸聲傳到相鄰各艦,讓大明海兵們不禁擔心不已,看樣子簡陽艦丁字號炮塔彈藥庫中彈了。
被對手擊中後,簡陽艦隻是在急劇轉動航向,整個槍炮部門變得靜悄悄的,在對手連續兩輪集火後,航行在水柱叢中的簡陽艦恢複開火,尾部的丁字號炮塔兩門火炮的炮口近乎垂落在甲板上,頂部帶著烈火和濃煙,無數的管損隊員在海水衝刷中不斷靠上滅火,由於擔心炮口風暴威脅到管損隊員,前部的兩個炮塔四門火炮按照一分鍾一輪的頻率在進行集火。
很可惜,連續四輪開火,隻有一發未爆彈形成近失彈,反觀對手,由於采用加裏波第級的艦體結構,不到100毫米的克虜伯裝甲很明顯抗住了這枚未爆彈的濺起的水壓,毫發無損的繼續向前行駛。
在雙方第十六輪開火,也就是資陽艦將日進號尾炮塔點爆的瞬間,簡陽艦再次被命中,這次是艦首的乙字號炮塔,事後分析,原本對手這枚彈應當是瞄準前艦橋的,並沒有刻意壓低彈道,陰差陽錯命中架高的乙字號炮塔,因此這枚彈打中了乙字號炮塔的正麵裝甲板,在令人牙酸的吱吱聲中,這枚彈在艦橋上眾人注視下,彈體變形轉向,直接將右側主炮炮管齊根撞斷,斷裂的炮管和變形的穿甲彈一起落在右側主甲板上,隨著戰艦的不斷轉向而來迴滾動,讓艦橋上眾人心驚膽戰,生怕下一次滾動,這枚未爆彈就會起爆。
就在一片死寂中,前艦橋下部司令塔側門被打開,管損長江再勝中校帶著三名水兵抓著舷側的欄杆,跌跌撞撞的奔向這枚未爆彈,短短的十幾米距離,居然花了近一分鍾時間才趕過去,舷側不斷掀起的水柱,將四人澆的渾身濕透,下落的海水同樣將熾熱的未爆彈淋的水汽蒸騰,一片白霧彌漫。迷霧中,衝在最前麵的一名海兵用雙手推向被炸斷後還有近六米長不斷滾動的炮管,可惜帶著動能還有近八噸重量的炮管根本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瞬間這名海兵下半身就被壓住,海兵發出慘叫聲摔倒,不過依然抗住炮管向其餘三人滾動趨勢,說是用全身力氣擋住炮管,到不如說是用人體墊住了炮管的滾動,在這名海兵不斷變小的慘叫聲中,江中校和剩餘兩名水兵合力將這枚113公斤的穿甲彈變換方向,齊聲呐喊後,將這枚彈推入右舷海中。
戰後,幸存的江中校和兩名海兵被授予銀星勳章,冒死阻攔炸斷炮管的這名戰死海兵,被破格授予將校作戰殺敵致勝才能獲得的金星勳章,專門用於表彰這名海兵在麵對必死局麵時的無畏勇氣。
後世將簡陽艦對決鹿島號、嶽陽艦對決香取號的戰鬥,稱為世界上第一次新式裝甲巡洋艦之間的對決,可惜當時身在其中的簡陽艦和嶽陽艦真可謂苦不堪言。
盡管對手隻有不到8000噸的噸位,但是長度隻有111米,比襄陽級短了將近23米,並且為了防止重心升高,長甲板設計的艦體上,四門主炮分散在前中後三個位置,位置低矮,射擊平台穩定,並且設計之初就推崇複古的戰列對戰法,號稱可以作為小戰列艦使用,也就是說最適合的戰法就是舷側遠距離對敵,與襄陽級設想如出一轍,此時反倒與簡陽艦和嶽陽艦打的平分秋色。
尤其是簡陽艦後部丁字號炮塔,全部是國內過來的新炮手,熱情很高、開火猛烈,反倒難以與艦上開火頻率合拍,一度讓新艦長下令丁字號炮塔停火服從命令,平白少了兩門火炮的集火威力,讓頻頻打出的炮彈落空,加上雙方都是100毫米左右的主裝甲防護,明顯扛不住對手200毫米和203毫米主炮炮彈的近距離侵徹,一旦發現對手密集的彈著點靠近己方,立刻下令變換航向和航速,在海麵上形成歪歪扭扭的尾跡,這也讓雙方前麵十餘輪開火全部落空,兩艦都被對手的開火造成的水柱群所覆蓋。
直到資陽艦的一發彈將日進號左側機器艙打爛之後,局勢才有所改觀,簡陽艦第十二輪開火形成跨射,就在槍炮長準備下令準備三輪急射時,鹿島號同樣完成了第十二輪開火,舯部二號炮塔打出的一發穿甲彈,用著尖銳的入射角命中剛剛維修好的上甲板右舷後方75毫米速射炮戰位,這枚203毫米炮彈先是紮中僅有炮盾防護的炮尾處,四濺的炮盾碎片,將或站或蹲的七名炮手全部打倒,最後方站立的送彈手被旋轉的破片直接削斷雙腿,巨大的衝擊力將整個人震飛,從股動脈中噴射出來的鮮血,在中午的陽光照射下劃出一道詭異的血色噴泉,還沒等這名海兵慘叫出來,接連而來的彈片將其打的滿身窟窿,人還落下來就已經氣絕而亡。
這還沒完,這枚203毫米炮彈,將75毫米速射炮尾部打斷後,彈道變成向下傾斜,然後用著近乎垂直的彈道打中修補好的上甲板50毫米鋼板,這塊嶄新的鋼板阻擋了不到三十分之一秒,就再次變形飛濺出去,然後彈頭破碎的這枚炮彈毫不意外的盡數鑽入這個破口,穿透下層的低級軍官宿舍,點燃飛濺的雜物,然後在再下一層的輪機艙頂部穹甲上側位置被阻攔下來,延時引信開始作業,百分之一秒後下賴火藥被引爆,由於上方變成開放式缺口,高溫高壓氣體和破片沒有炸穿這層75毫米厚的穹甲,隻不過引起的黃綠色火焰,粘在鋼鐵裝甲上熊熊燃燒,一時間簡陽艦右後舷位置濃煙滾滾,不時竄起一股股黃綠色的火苗,在上甲板流淌,戰死後橫躺在甲板上的大明海兵遺體,被怪異的火焰引燃後,人體殘存的神經還不時在抽搐企圖坐起來,讓一分鍾後就趕到起火點的管損部門海兵驚嚇不已,就連標準的砂石滅火作業程序都變得漏洞百出,讓這場大火一時失去控製。
緊接著,簡陽艦在急劇變換航向中再次集火,可惜仍然沒有命中,甚至連彈著點都比上一輪開火相差甚遠,不到三十秒時間,對手的8門主炮再次唿嘯著開火了,遠遠看去,雙方海麵升騰的水柱中,對手低平的甲板上升騰起橘紅色的火焰,不到十二秒的時間,又有一枚彈打中己方後部,整個艦體猛烈一歪,就像無形的巨掌猛的拍在簡陽艦尾部,丁字號炮塔中彈,遠遠看去,艦尾升騰起巨大的火球,數秒後,猶如晴天霹靂般的爆炸聲傳到相鄰各艦,讓大明海兵們不禁擔心不已,看樣子簡陽艦丁字號炮塔彈藥庫中彈了。
被對手擊中後,簡陽艦隻是在急劇轉動航向,整個槍炮部門變得靜悄悄的,在對手連續兩輪集火後,航行在水柱叢中的簡陽艦恢複開火,尾部的丁字號炮塔兩門火炮的炮口近乎垂落在甲板上,頂部帶著烈火和濃煙,無數的管損隊員在海水衝刷中不斷靠上滅火,由於擔心炮口風暴威脅到管損隊員,前部的兩個炮塔四門火炮按照一分鍾一輪的頻率在進行集火。
很可惜,連續四輪開火,隻有一發未爆彈形成近失彈,反觀對手,由於采用加裏波第級的艦體結構,不到100毫米的克虜伯裝甲很明顯抗住了這枚未爆彈的濺起的水壓,毫發無損的繼續向前行駛。
在雙方第十六輪開火,也就是資陽艦將日進號尾炮塔點爆的瞬間,簡陽艦再次被命中,這次是艦首的乙字號炮塔,事後分析,原本對手這枚彈應當是瞄準前艦橋的,並沒有刻意壓低彈道,陰差陽錯命中架高的乙字號炮塔,因此這枚彈打中了乙字號炮塔的正麵裝甲板,在令人牙酸的吱吱聲中,這枚彈在艦橋上眾人注視下,彈體變形轉向,直接將右側主炮炮管齊根撞斷,斷裂的炮管和變形的穿甲彈一起落在右側主甲板上,隨著戰艦的不斷轉向而來迴滾動,讓艦橋上眾人心驚膽戰,生怕下一次滾動,這枚未爆彈就會起爆。
就在一片死寂中,前艦橋下部司令塔側門被打開,管損長江再勝中校帶著三名水兵抓著舷側的欄杆,跌跌撞撞的奔向這枚未爆彈,短短的十幾米距離,居然花了近一分鍾時間才趕過去,舷側不斷掀起的水柱,將四人澆的渾身濕透,下落的海水同樣將熾熱的未爆彈淋的水汽蒸騰,一片白霧彌漫。迷霧中,衝在最前麵的一名海兵用雙手推向被炸斷後還有近六米長不斷滾動的炮管,可惜帶著動能還有近八噸重量的炮管根本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瞬間這名海兵下半身就被壓住,海兵發出慘叫聲摔倒,不過依然抗住炮管向其餘三人滾動趨勢,說是用全身力氣擋住炮管,到不如說是用人體墊住了炮管的滾動,在這名海兵不斷變小的慘叫聲中,江中校和剩餘兩名水兵合力將這枚113公斤的穿甲彈變換方向,齊聲呐喊後,將這枚彈推入右舷海中。
戰後,幸存的江中校和兩名海兵被授予銀星勳章,冒死阻攔炸斷炮管的這名戰死海兵,被破格授予將校作戰殺敵致勝才能獲得的金星勳章,專門用於表彰這名海兵在麵對必死局麵時的無畏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