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惋惜沒有一擊致敵的時候,殊不知這次炮擊逮住一條大魚,擔任日進號副艦長的一名倭寇年輕海兵少佐,倭國皇族的伏見宮博恭王也在這次炮擊中陣亡,按照倭寇師從英吉利海兵的條令,開戰後副艦長應當在預備指揮所,也就是前艦橋底部的司令塔中待命,隨時準備接替指揮,不像大明海兵條例中規定的那樣,副艦長在後艦橋預備指揮,兩種規定各有利弊,倭寇的副艦長位置可以保證隨時接替艦長指揮,不過如果艦橋被直接命中的話也容易被一鍋端,大明的艦長和副艦長位置分散,安全性更高,不過也帶來接替指揮困難,尤其是在彈片橫飛的海戰中,副艦長穿過毫無防護的上甲板,花的時間更更長,更容易導致指揮脫節。


    沒想到接連命中的炮彈,隻是讓日進號前艦橋上的艦長受傷昏迷,反而讓倭寇海兵中的最高級別皇族喪命。


    伏見宮博恭王,其父為元帥陸軍大將伏見宮貞愛親王,大明曆519年4月,年僅11歲的伏見宮博恭王進入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第16期學習,因受不了海軍學校對皇族子弟的特別關照,在當年九月自行退學,而後遠赴獨逸士留學,入獨國弗倫斯堡海軍學院學習,在校期間先後晉升海軍少尉候補生和海軍少尉,並當選貴族院議員。


    大明曆528年10月,伏見宮博恭王完成學業迴國,先後在海軍“嚴島號”、“鬆島號”、“富士號”、“淺間號”、“出雲號”、“朝日號”、“三笠號”等戰艦上服役,並於大明曆536年7月晉升海軍少佐。537年初,29歲的伏見宮博恭王被任命為迴航委員會日進號副長,遠赴意呆利接艦,並準備日進號迴國服役後就任副艦長,順便將軍銜提升一級,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這位將來的倭寇海軍總長、堅定的艦隊派總後台,居然在綠島東北40海裏左右海麵上,悄無聲息的與日進號上一群寂寂無名的泥腿子海兵們一同戰死,開火命中司令塔的資陽艦丁字號炮塔的炮手們,如果沒有打出這枚彈,同樣在曆史上寂寂無名。


    一分鍾後,資陽艦第十五輪開火,由於角度關係,這次開火的是後方丙字號和丁字號炮塔,再次有兩枚彈命中對手。


    采用長艏樓設計的襄陽級裝甲巡洋艦,前麵甲丙兩座炮塔比丁字號炮塔高了一層甲板,而乙字號炮塔,更是比甲字號還要高上一層,四座炮塔搭載的52倍徑的火炮,別小看僅僅加長了1.4米的炮管長度,由於射擊基準線偏高、炮彈出膛速度提升了近百分之十五,導致射擊彈道明顯偏平,彈著點角度更尖銳,讓原本用於45倍徑開火的炮塔設計發生偏差,這也是從5月份出海之後,襄陽艦和資陽艦一開始戰果不佳的最大原因。


    當然,通過這段時間不斷的實戰開火和彈道測算,炮術聯絡組的葛麥克上校和趙瑞麟中校已經基本完成了彈道射擊修正,這次四對四各自單挑,也算是檢驗彈道修正成效時候了,前麵襄陽艦幹淨利索的完成首殺,現在就看資陽艦了。


    丙字號、丁字號炮塔,各有一枚彈命中對手後部的203毫米雙聯裝炮塔附近,由於角度關係,第一這枚穿甲彈沒有穿透裝甲,反彈後在後艦橋底部爆炸,讓不太高的後艦橋晃動後開始坍塌,上層飛橋傾倒的雜物砸在炮管上,讓這座主炮也喪失作用。


    緊接著最致命的第二枚彈在不到一秒時間後,再次命中日進號後部主炮炮塔,這枚彈用著低平的彈道,穿過舷側的欄杆,巨大的氣浪,將脆弱的連接鋼索衝斷,然後打中炮塔和上甲板之間座圈隻有二十五公分高的空隙連接處,原本僅到腳踝高度的不起眼的位置成了日進號的阿喀琉斯之踵,這枚熾熱的穿甲彈順利鑿開連接處的防水帆布和脆弱的鋼板,撞斷液壓轉向管道,讓內部液壓油四處飛濺,然後在粘稠的液壓油幫助下順利進入炮塔上層的裝填機構和彈藥輸送管道之間的缺口,76毫米厚的垂直管道管壁毫無懸念的被撞開一個大洞,彈頭卡在另一側的鋼鐵管壁後,動能耗盡,延遲引信完成起爆。


    高溫高壓的氣浪先是順著管道向下蔓延,無數的彈頭碎片在垂直管道中來迴碰撞反彈,巨大的衝擊力撞斷彈藥輸送管道下方側麵的藥庫旋轉鬥,瞬間將藥庫點燃引爆,再次爆發的高溫高壓氣浪,與穿甲彈爆炸引起的氣浪匯合到一起,不到百分之一秒內,迅速突破防止爆炸氣浪向內侵入的設計,用著超過八千米每秒以上的速度和兩千度以上的高溫,反向進入炮塔射擊室,瞬間將炮室中的28名炮手全部碳化焚毀,將人體焚燒後殘存的灰熾從穿甲彈啄入造成的200毫米缺口處向外噴射而出,但是超過200個大氣壓並且仍然在擴大的壓力,仍然無處釋放,一平方厘米將近2000公斤的壓力,顯然超過淨空間不到20平方米的炮塔內室所能承受的上限,盡管95.25毫米厚的裝甲還在苦苦支持,但是不到一秒時間,固定炮塔底座的數十根巨大螺釘脫離螺紋被拔起,炮塔底部的旋轉卡榫被頂開,然後在直徑將近10米的紅色的火球伴隨下,這個262噸重的炮塔轟的一聲連根拔起後被拋向空中,升至近20米高度後,又翻滾著拋向右舷的海麵上,激起巨大的水柱。


    十三時十一分,日進號走到生命的盡頭,後主炮的連鎖爆炸和高高拋起一時間吸引的眾人注意力,殊不知爆炸同樣將艦體尾部近20米長部位炸斷,海水洶湧而入,毫無管損防護的右側蒸汽艙被隻有十來度的海水侵入後,再次引起爆炸,隻見白色的蒸汽在對手看不見的右舷噴湧而出,與原本就中彈引起的左舷機器艙冒出的黑色濃煙交至在一起,接連的小規模爆炸將艦體舯部炸斷,還沒等海水灌滿破損的水下艙室,整個日進號艦首高高昂起,不到兩分鍾時間快速沉入海麵以下,全艦537人全員戰死,隻留下一個巨大的旋渦證明剛才還有一艘戰艦漂浮在海麵上。


    因艦上有皇族戰死,戰後倭國皇室後裔先後多次派人尋找日進號殘骸,由於海戰發生在太平洋斷裂帶海槽上方海麵上,海洋深度近2000米,並且襄陽編隊留下來的海戰坐標資料較少,直到近百年後,才有一艘深海潛航器聲稱發現日進號殘骸,位於綠島東北42海裏處1950米處的一處海床上,戰艦斷成三截,尾部近20米的殘骸右傾,尾炮塔被拋飛在將近40米的地方,艦體前部20米變得千瘡百孔,座沉在海床中,單桅杆脫落倒伏在艦體上,隻有中部近60米保存較為完整,側覆在淤泥中,深海潛航器的外部機械手無法進入仍然被厚重鋼鐵覆蓋的司令塔,隻能用機械手上攜帶的攝像頭拍攝了幾段艦橋近景視頻,幽暗的背景中,戰術艦橋上彈痕累累,殘存的物件上粘滿了泥灰,在戰術艦橋中遊蕩的海底生物,被攝像頭燈光驚擾,猛烈扭動身體將周邊的淤泥掀起,讓渾濁的海水中閃現出戰死者的殘骸骨骼,可能數百年後,這些骨骼才會被海底浮遊生物徹底侵蝕一空,或許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與世長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海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月逆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月逆流並收藏大明海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