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正一番不合格的思想工作後,兩人又將話頭轉到了朝鮮戰場上。
說到此,朱先釺其實受傷以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剛好好好總結一下,也有意想向皇室轉達自己的意思。
朱先釺理了理思路,開始檢討與北虜、與倭寇一連串的戰鬥反思。
此次戰敗,第一條就是戰略有問題,大明海兵,號稱四大水師、九個陸戰營,戰艦近百艘,兵力近五十萬人,實則上各自為戰,根本沒有形成合力。比如,一開始與北虜對戰,采用兵家最忌諱的添油戰術,最開始以海州分艦隊為主,不斷抽調直隸水師和浙江水師兵力,各個分艦隊之間甚少有聯合訓練,戰時作戰隊形、作戰風格、指揮官性格各不相同,指揮起來非常費勁,尤其是被動卷入朝鮮戰場後,沒有大量抽調福建水師和兩廣水師兵力形成合力,後麵陸續抽調兵力,反倒是被北虜、倭寇各個擊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與倭寇在豐島對戰的時候,如果再有一支分艦隊參戰,在兵力上占優,戰果可能就會大不一樣。再加上偶有作戰失利,就頻繁更換指揮官,這戰術戰法一直在變,讓各艦艦長變得無所適從。
第二個就是情報有問題,大明朝廷方麵號稱有近十萬錦衣衛,派駐海外近萬人,光朝鮮各地就有上千人,由於和海兵、陸兵隸屬不同,發迴有關海兵方麵的預警性情報,七轉八轉之後,居然被海軍都督府無視。
海軍都督府有職方司,各個水師有職方處,職方司隻醉心於軍事情報和陣前偵察,水師裏麵的職方處變成關係戶晉升職務的跳板,大明水師對外的觸角和眼睛基本等於零。兩個例子,一個是北虜水師大量建造雷擊艦,時間持續一年多,再到後麵部署至大同江一帶,隻有釜山特別行動課發迴判斷信息,結果還被忽略,先是導致大明艦船在黃海北部遭到雷擊艦群夜襲,損失慘重,後麵組建的朝鮮第二艦隊,居然在鬆江外海再次被北虜雷擊艦夜襲成功,直接導致朝鮮方麵無可用戰艦;再一個就是倭寇進攻朝鮮的症候居然無人發現,倭寇艦艇在佐世保集訓近兩個月,並且編成聯合艦隊的消息,海兵上下居然一無所知,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第三個就是軍官有問題,當然了,不能否認各艦上官兵的勇猛。除了勇猛以外,一將無能,害死三軍,有令不遵,更是關鍵時候掉鏈子。比如說釜山營,在清晨被倭寇偷襲後,主官居然毫無抵抗的就撤離營地,說的好聽點是千裏轉進,說的不好聽就是兵敗如山倒,最後居然在牙山投降,熊衝此人該殺,朱先釺咬牙切齒的說道,要不是釜山營不斷逃跑,也不會讓海州混成部傷亡慘重。再比如說鐵甲艦上的某些艦長,陣前畏敵如虎,違規轉向,撞沉己方軍艦。還比如說月尾島炮台指揮官顧守城,前麵打的好好的,結果一場激戰後,沒有依令及時修複工事,讓北虜抽冷子偷襲港內戰艦。林林總總,說起這些軍官,朱先釺不斷搖頭。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沒有責任心,缺乏信仰。最主要的,還是沒有統一的戰術戰法。
最後一個就是裝備有問題。大明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烈陽射擊術和火控係統,每次重大戰果都與烈陽艦有關。大明鐵甲艦上裝備的300毫米火炮,都是25倍口徑的架退炮,射速慢,射程近,威力偏小,尤其是穿甲彈,穿甲後爆炸概率基本靠信仰。反觀倭寇,大口徑火炮和大明水師一個水準,三景艦上三門巨炮,交戰近數個小時,平均30分鍾開火一次,沒有一發炮彈命中大明戰艦,反倒是各種速射炮,給大明水師重大殺傷,豐島海戰,大明戰沉的軍艦全部是遭受近距離速射炮打擊損失的。
北虜方麵,大口徑火炮和大明水準相差無幾,但在雷擊戰法方麵算是走在各國前麵,尤其重視集中雷擊艦使用,先後在黃海北部夜襲戰、鬆江外海夜襲戰、仁川港夜襲戰中,給大明水師造成重大傷亡。
除此以外,水師鐵甲艦航速太慢,戰艦火控係統不足,艦上管損重視不夠,沒有遠程通信手段,和陸戰隊配合不佳,陸戰隊沒有專用裝備,等等等等,朱先釺一口氣講了近一個半時辰。
期間,大宗正不停的插話追問細節,時不時還記上幾句。
等朱先釺住了嘴,一口氣咕嘟咕嘟喝了兩杯茶,大宗正也抬起筆,拱了拱手問道:“如此種種,遠洋將何以教我”?
一句話嚇得朱先釺把水都嗆出來了。
順了順胸口,朱先釺有點尷尬,一通猛批,將大明水師數百年傳承說的一無是處。
提問題,人人都會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這才是體現一個人真本事時候。
朱先釺端著水杯,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迴道,其實解決這些問題,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厘定水師編製,趁著戰敗檢討的機會,把大明數百年來的“四海一心”改“四海歸一”,尤其是要歸攏巡洋艦以上的戰艦,成立由海軍都督府直屬的中央艦隊,一旦有事,中央主力艦隊立即可往,不能再像現在這樣抽調各地艦船臨時編組;四大水師改編為四個鎮守府,遂行港口、後勤、訓練之責。這件事,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勢在必行,就看主政者是否有決心和魄力推行下去。
第二件事就是新戰術新戰法,說來說去,朱先釺剛畢業的時候,提出來單艦上減少炮術誤差三要素,現在隨著眼界提高,對於艦隊作戰而言,更重要的是多艦的協同,這裏,朱先釺又提出了速度、火力、防護三原則。一支艦隊,即使火力再旺盛,茫茫大海之上,要是趕不過去,火力優勢等於零,因此,首重速度,一支速度是現在水師1.5倍的巡洋艦隊,效能約等於同等數量的鐵甲艦。速度之外,就是火力,如果幹過去,對陣敵人的粗管子,必須有相當的粗水管能杠得上。
第三件事就是新技術應用,朝鮮戰役中,不管是水師海上對戰,還是陸戰隊陸上會戰,都有各種影響戰鬥力的小問題需要解決,按照朱先釺的說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從新技術角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問題一直包著,總有一天會大爆發出來。
兩人說說談談,一整個下午就這麽過去了。期間,朱先顏進進出出好幾趟,不是添鬆果,就是續水,到了晚上掌燈時分,實在忍不住說道:“兩位大爺,該用晚飯了”。
至此,兩人的三味書屋檢討算是告一段落。
說到此,朱先釺其實受傷以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剛好好好總結一下,也有意想向皇室轉達自己的意思。
朱先釺理了理思路,開始檢討與北虜、與倭寇一連串的戰鬥反思。
此次戰敗,第一條就是戰略有問題,大明海兵,號稱四大水師、九個陸戰營,戰艦近百艘,兵力近五十萬人,實則上各自為戰,根本沒有形成合力。比如,一開始與北虜對戰,采用兵家最忌諱的添油戰術,最開始以海州分艦隊為主,不斷抽調直隸水師和浙江水師兵力,各個分艦隊之間甚少有聯合訓練,戰時作戰隊形、作戰風格、指揮官性格各不相同,指揮起來非常費勁,尤其是被動卷入朝鮮戰場後,沒有大量抽調福建水師和兩廣水師兵力形成合力,後麵陸續抽調兵力,反倒是被北虜、倭寇各個擊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與倭寇在豐島對戰的時候,如果再有一支分艦隊參戰,在兵力上占優,戰果可能就會大不一樣。再加上偶有作戰失利,就頻繁更換指揮官,這戰術戰法一直在變,讓各艦艦長變得無所適從。
第二個就是情報有問題,大明朝廷方麵號稱有近十萬錦衣衛,派駐海外近萬人,光朝鮮各地就有上千人,由於和海兵、陸兵隸屬不同,發迴有關海兵方麵的預警性情報,七轉八轉之後,居然被海軍都督府無視。
海軍都督府有職方司,各個水師有職方處,職方司隻醉心於軍事情報和陣前偵察,水師裏麵的職方處變成關係戶晉升職務的跳板,大明水師對外的觸角和眼睛基本等於零。兩個例子,一個是北虜水師大量建造雷擊艦,時間持續一年多,再到後麵部署至大同江一帶,隻有釜山特別行動課發迴判斷信息,結果還被忽略,先是導致大明艦船在黃海北部遭到雷擊艦群夜襲,損失慘重,後麵組建的朝鮮第二艦隊,居然在鬆江外海再次被北虜雷擊艦夜襲成功,直接導致朝鮮方麵無可用戰艦;再一個就是倭寇進攻朝鮮的症候居然無人發現,倭寇艦艇在佐世保集訓近兩個月,並且編成聯合艦隊的消息,海兵上下居然一無所知,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第三個就是軍官有問題,當然了,不能否認各艦上官兵的勇猛。除了勇猛以外,一將無能,害死三軍,有令不遵,更是關鍵時候掉鏈子。比如說釜山營,在清晨被倭寇偷襲後,主官居然毫無抵抗的就撤離營地,說的好聽點是千裏轉進,說的不好聽就是兵敗如山倒,最後居然在牙山投降,熊衝此人該殺,朱先釺咬牙切齒的說道,要不是釜山營不斷逃跑,也不會讓海州混成部傷亡慘重。再比如說鐵甲艦上的某些艦長,陣前畏敵如虎,違規轉向,撞沉己方軍艦。還比如說月尾島炮台指揮官顧守城,前麵打的好好的,結果一場激戰後,沒有依令及時修複工事,讓北虜抽冷子偷襲港內戰艦。林林總總,說起這些軍官,朱先釺不斷搖頭。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沒有責任心,缺乏信仰。最主要的,還是沒有統一的戰術戰法。
最後一個就是裝備有問題。大明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烈陽射擊術和火控係統,每次重大戰果都與烈陽艦有關。大明鐵甲艦上裝備的300毫米火炮,都是25倍口徑的架退炮,射速慢,射程近,威力偏小,尤其是穿甲彈,穿甲後爆炸概率基本靠信仰。反觀倭寇,大口徑火炮和大明水師一個水準,三景艦上三門巨炮,交戰近數個小時,平均30分鍾開火一次,沒有一發炮彈命中大明戰艦,反倒是各種速射炮,給大明水師重大殺傷,豐島海戰,大明戰沉的軍艦全部是遭受近距離速射炮打擊損失的。
北虜方麵,大口徑火炮和大明水準相差無幾,但在雷擊戰法方麵算是走在各國前麵,尤其重視集中雷擊艦使用,先後在黃海北部夜襲戰、鬆江外海夜襲戰、仁川港夜襲戰中,給大明水師造成重大傷亡。
除此以外,水師鐵甲艦航速太慢,戰艦火控係統不足,艦上管損重視不夠,沒有遠程通信手段,和陸戰隊配合不佳,陸戰隊沒有專用裝備,等等等等,朱先釺一口氣講了近一個半時辰。
期間,大宗正不停的插話追問細節,時不時還記上幾句。
等朱先釺住了嘴,一口氣咕嘟咕嘟喝了兩杯茶,大宗正也抬起筆,拱了拱手問道:“如此種種,遠洋將何以教我”?
一句話嚇得朱先釺把水都嗆出來了。
順了順胸口,朱先釺有點尷尬,一通猛批,將大明水師數百年傳承說的一無是處。
提問題,人人都會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這才是體現一個人真本事時候。
朱先釺端著水杯,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迴道,其實解決這些問題,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厘定水師編製,趁著戰敗檢討的機會,把大明數百年來的“四海一心”改“四海歸一”,尤其是要歸攏巡洋艦以上的戰艦,成立由海軍都督府直屬的中央艦隊,一旦有事,中央主力艦隊立即可往,不能再像現在這樣抽調各地艦船臨時編組;四大水師改編為四個鎮守府,遂行港口、後勤、訓練之責。這件事,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勢在必行,就看主政者是否有決心和魄力推行下去。
第二件事就是新戰術新戰法,說來說去,朱先釺剛畢業的時候,提出來單艦上減少炮術誤差三要素,現在隨著眼界提高,對於艦隊作戰而言,更重要的是多艦的協同,這裏,朱先釺又提出了速度、火力、防護三原則。一支艦隊,即使火力再旺盛,茫茫大海之上,要是趕不過去,火力優勢等於零,因此,首重速度,一支速度是現在水師1.5倍的巡洋艦隊,效能約等於同等數量的鐵甲艦。速度之外,就是火力,如果幹過去,對陣敵人的粗管子,必須有相當的粗水管能杠得上。
第三件事就是新技術應用,朝鮮戰役中,不管是水師海上對戰,還是陸戰隊陸上會戰,都有各種影響戰鬥力的小問題需要解決,按照朱先釺的說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從新技術角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問題一直包著,總有一天會大爆發出來。
兩人說說談談,一整個下午就這麽過去了。期間,朱先顏進進出出好幾趟,不是添鬆果,就是續水,到了晚上掌燈時分,實在忍不住說道:“兩位大爺,該用晚飯了”。
至此,兩人的三味書屋檢討算是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