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出征荊南
漢末三國:從揚州開始爭霸 作者:王伯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任用那些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人,他內心還是不太放心的,對於統帥將近數萬大軍,稍有動蕩則可能導致覆滅。
像曆史上曹操去世以後,曹魏大肆任用當時的世家大族,直到最後司馬懿篡奪政權,到時候也沒有人阻攔,這種情況是非常可怕的。
郭嘉自然心裏也十分清楚,對於鄭寶釋放出來的好意,他心懷感激,一定不會辜負主公所托。
很快,郭嘉便率領朝廷大軍到達了長沙郡,這裏處於荊州中部地區,當時孫策敗走時,鄭寶就命人占領了這裏,現在對於攻取荊州南部可謂是相當有利。
最終經過和眾人的商議,郭嘉準備兵分三路,直取荊州南部。
第一路由他親自率領,並李異、謝旌二人,統兵兩萬直接攻取武陵郡,隻要攻占了整個武陵郡,就可以切斷荊州北部和南部的聯係,這樣一來就可以對荊州南部兩郡形成包圍之勢,所以非常關鍵,由他親自率軍攻打。
當然,韓驥率領的五千丹陽精兵也跟隨他一塊出征。
第二路由太史慈統領,並張繡二人,率軍一萬五千人,負責攻取桂陽郡。
第三路由黃忠統領,並張濟二人,率軍一萬五千人,負責零陵郡。
周泰率領的五千水軍和賀齊原先駐紮在長沙的五千人馬,共計一萬餘人,防備北邊的劉表率軍支援。
……
太史慈和張繡兩個人都是絕世無雙的當世猛將,所以他們領命之後,當即便率軍趕往桂陽郡,一路上先後攻克了陰山、耒陽、便縣三縣,大軍直逼桂陽郡首府彬縣。
桂陽郡太守趙範聽聞非常害怕,於是趕緊把手下陳應和鮑隆兩個人召集起來,還有自己的兒子趙熊。
陳應和鮑隆兩人原本是山間的獵戶,因為打死過猛虎,所以被桂陽郡太守趙範提攜,任命為軍中大將,兩個人的武藝確實高強,軍中很多原本不服氣的武將在經過比試之後也都一一拜服。
兩個人根本不把朝廷大軍放在眼裏,他們自傲的說道:“趙太守不必憂慮,沒想到揚州賊寇竟敢侵擾我軍邊界,我兄弟二人願率領精兵五千,前去把敵將生擒於帳下。”
“好,好好。汝二人勇武,吾自然得知,現在城中尚有八千兵馬,吾分出精銳五千餘人交由汝二將統帥,盡力攻克揚州軍!”
“此為自然之理!”
“喏!”
當下,桂陽太守趙範的心裏稍微寬鬆了下來,畢竟這兩個人確實是他桂陽軍中最厲害的武將,相信他們兩人足以抵擋過揚州軍的兵鋒。
等到第二天一早,陳應和鮑隆二人就統帥五千桂陽精兵前去抵擋揚州大軍。
太史慈和張繡兩個人正愁怎麽把城中的兵馬引誘過來,沒想到他們竟然自己送上了門,這揚州軍自然不會客氣,於是立刻擺出陣式,要和桂陽軍一決高下。
“揚州軍侵我邊界,趁人之危,為人所不恥,今日我二人就要報效太守,取汝等性命,現在退去,還可饒恕汝等不死。”陳應大聲喝道。
太史慈和張繡二人自然是不搭理他們,畢竟說大話誰都可以,但是還是要看看手下的真功夫,兩人也不敢輕敵,所以用盡十分力氣應對對麵的陳應和鮑隆二將。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太史慈和張繡兩人本來還覺得對麵敵將長得五大三粗,手上力氣功夫肯定不小,但是現在看來兩個人就猶如繡花枕頭一般弱不禁風,所以他們毫沒有客氣,便把武器狠狠的砸向了二人。
陳應和鮑隆本以為揚州大軍根本不堪一擊,但一接手卻知道他們錯的離譜,對麵的敵將雖然看起來表麵文靜祥和,但實際上力氣卻不小,所以他們自知不敵,便準趕緊率軍撤退,可惜現在已經晚了。
陳應和太史慈交手不到三個迴合,便被太史慈生擒了過去。鮑隆也沒有好到哪裏去,硬撐了六個迴合,便被張繡生擒。
對麵的桂陽大軍看的是目瞪口呆,他們沒想到自家主將就這麽輕而易舉的被敵軍生擒,這真是赤裸裸的打臉,所以一時之間他們竟然忘記了撤退。
不過太史慈也不會心狠手軟,他傳令各軍進攻。朝廷大軍看見自家主將如此勇武,竟然生擒了對麵的敵將,所以他們也都士氣如虹,一股腦的撲向了對麵的桂陽大軍。
桂陽大軍見狀之後這才趕緊撤退,可惜他們沒有了統率組織,各部都沒有章法的撤退,所以很快便潰不成軍。
僅僅不到半個時辰,朝廷大軍便結束了戰鬥,他們斬殺一千桂陽兵馬,生擒了兩千桂陽兵馬,剩下的兩千桂陽兵馬則是撤迴了城中。
因為害怕太守怪罪,所以這些殘兵把敵人描述的不可抵擋,桂陽太守趙範聽了以後心驚膽戰,他實在沒有繼續交戰下去的勇氣,準備商量著如何投降。
而他的兒子趙熊則有一個計策,於是悄悄的趴在父親耳邊給他說著,趙範聽了之後連連點頭,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如此足智多謀,所以他準備用這個計策,生擒對麵兩位敵將,到時候自己也可以揚名整個荊州。
太史慈和張繡兩個人在得勝之後並沒有立馬發起進攻,而是整整休息了一天的時間後,第二天才繼續發起進攻。
不過讓他們不可思議的是,桂陽太守趙範居然親自出城投降,這讓兩個人也鬆了一口氣,畢竟能夠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而取得巨大勝利,到時候他們的功勞則會更大。
想來也是,昨日他們給了桂陽軍一個迎頭痛擊,估計桂陽敵軍早就沒有了抵抗的意誌,所以桂陽太守趙範才如此乖乖投降。
雖然太史慈心裏有些輕視,但他卻沒有流露出一絲不滿意的神色,而是笑嗬嗬的下馬,把太守趙範遞過來的印璽全部收下。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最好的事情了。
“久聞朝廷大軍戰無不克、攻無不勝,今日一見,果然如此。罪人趙範特來請罪,還希望將軍不要怪罪。”趙範恭恭敬敬的說道。
像曆史上曹操去世以後,曹魏大肆任用當時的世家大族,直到最後司馬懿篡奪政權,到時候也沒有人阻攔,這種情況是非常可怕的。
郭嘉自然心裏也十分清楚,對於鄭寶釋放出來的好意,他心懷感激,一定不會辜負主公所托。
很快,郭嘉便率領朝廷大軍到達了長沙郡,這裏處於荊州中部地區,當時孫策敗走時,鄭寶就命人占領了這裏,現在對於攻取荊州南部可謂是相當有利。
最終經過和眾人的商議,郭嘉準備兵分三路,直取荊州南部。
第一路由他親自率領,並李異、謝旌二人,統兵兩萬直接攻取武陵郡,隻要攻占了整個武陵郡,就可以切斷荊州北部和南部的聯係,這樣一來就可以對荊州南部兩郡形成包圍之勢,所以非常關鍵,由他親自率軍攻打。
當然,韓驥率領的五千丹陽精兵也跟隨他一塊出征。
第二路由太史慈統領,並張繡二人,率軍一萬五千人,負責攻取桂陽郡。
第三路由黃忠統領,並張濟二人,率軍一萬五千人,負責零陵郡。
周泰率領的五千水軍和賀齊原先駐紮在長沙的五千人馬,共計一萬餘人,防備北邊的劉表率軍支援。
……
太史慈和張繡兩個人都是絕世無雙的當世猛將,所以他們領命之後,當即便率軍趕往桂陽郡,一路上先後攻克了陰山、耒陽、便縣三縣,大軍直逼桂陽郡首府彬縣。
桂陽郡太守趙範聽聞非常害怕,於是趕緊把手下陳應和鮑隆兩個人召集起來,還有自己的兒子趙熊。
陳應和鮑隆兩人原本是山間的獵戶,因為打死過猛虎,所以被桂陽郡太守趙範提攜,任命為軍中大將,兩個人的武藝確實高強,軍中很多原本不服氣的武將在經過比試之後也都一一拜服。
兩個人根本不把朝廷大軍放在眼裏,他們自傲的說道:“趙太守不必憂慮,沒想到揚州賊寇竟敢侵擾我軍邊界,我兄弟二人願率領精兵五千,前去把敵將生擒於帳下。”
“好,好好。汝二人勇武,吾自然得知,現在城中尚有八千兵馬,吾分出精銳五千餘人交由汝二將統帥,盡力攻克揚州軍!”
“此為自然之理!”
“喏!”
當下,桂陽太守趙範的心裏稍微寬鬆了下來,畢竟這兩個人確實是他桂陽軍中最厲害的武將,相信他們兩人足以抵擋過揚州軍的兵鋒。
等到第二天一早,陳應和鮑隆二人就統帥五千桂陽精兵前去抵擋揚州大軍。
太史慈和張繡兩個人正愁怎麽把城中的兵馬引誘過來,沒想到他們竟然自己送上了門,這揚州軍自然不會客氣,於是立刻擺出陣式,要和桂陽軍一決高下。
“揚州軍侵我邊界,趁人之危,為人所不恥,今日我二人就要報效太守,取汝等性命,現在退去,還可饒恕汝等不死。”陳應大聲喝道。
太史慈和張繡二人自然是不搭理他們,畢竟說大話誰都可以,但是還是要看看手下的真功夫,兩人也不敢輕敵,所以用盡十分力氣應對對麵的陳應和鮑隆二將。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太史慈和張繡兩人本來還覺得對麵敵將長得五大三粗,手上力氣功夫肯定不小,但是現在看來兩個人就猶如繡花枕頭一般弱不禁風,所以他們毫沒有客氣,便把武器狠狠的砸向了二人。
陳應和鮑隆本以為揚州大軍根本不堪一擊,但一接手卻知道他們錯的離譜,對麵的敵將雖然看起來表麵文靜祥和,但實際上力氣卻不小,所以他們自知不敵,便準趕緊率軍撤退,可惜現在已經晚了。
陳應和太史慈交手不到三個迴合,便被太史慈生擒了過去。鮑隆也沒有好到哪裏去,硬撐了六個迴合,便被張繡生擒。
對麵的桂陽大軍看的是目瞪口呆,他們沒想到自家主將就這麽輕而易舉的被敵軍生擒,這真是赤裸裸的打臉,所以一時之間他們竟然忘記了撤退。
不過太史慈也不會心狠手軟,他傳令各軍進攻。朝廷大軍看見自家主將如此勇武,竟然生擒了對麵的敵將,所以他們也都士氣如虹,一股腦的撲向了對麵的桂陽大軍。
桂陽大軍見狀之後這才趕緊撤退,可惜他們沒有了統率組織,各部都沒有章法的撤退,所以很快便潰不成軍。
僅僅不到半個時辰,朝廷大軍便結束了戰鬥,他們斬殺一千桂陽兵馬,生擒了兩千桂陽兵馬,剩下的兩千桂陽兵馬則是撤迴了城中。
因為害怕太守怪罪,所以這些殘兵把敵人描述的不可抵擋,桂陽太守趙範聽了以後心驚膽戰,他實在沒有繼續交戰下去的勇氣,準備商量著如何投降。
而他的兒子趙熊則有一個計策,於是悄悄的趴在父親耳邊給他說著,趙範聽了之後連連點頭,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如此足智多謀,所以他準備用這個計策,生擒對麵兩位敵將,到時候自己也可以揚名整個荊州。
太史慈和張繡兩個人在得勝之後並沒有立馬發起進攻,而是整整休息了一天的時間後,第二天才繼續發起進攻。
不過讓他們不可思議的是,桂陽太守趙範居然親自出城投降,這讓兩個人也鬆了一口氣,畢竟能夠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而取得巨大勝利,到時候他們的功勞則會更大。
想來也是,昨日他們給了桂陽軍一個迎頭痛擊,估計桂陽敵軍早就沒有了抵抗的意誌,所以桂陽太守趙範才如此乖乖投降。
雖然太史慈心裏有些輕視,但他卻沒有流露出一絲不滿意的神色,而是笑嗬嗬的下馬,把太守趙範遞過來的印璽全部收下。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最好的事情了。
“久聞朝廷大軍戰無不克、攻無不勝,今日一見,果然如此。罪人趙範特來請罪,還希望將軍不要怪罪。”趙範恭恭敬敬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