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張濟張繡
漢末三國:從揚州開始爭霸 作者:王伯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榮本以為招降的事情早就已經水到渠成,卻沒想到徒生變故,這讓他也無可奈何,隻得先行迴去稟報。
鄭寶本來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所以當他聽說涼州軍拒絕招降時,也沒有多大的意外,而是準備明天就展開兵馬和涼州軍廝殺一場,讓他們看看誰才是最厲害的。
現在他手底下兵強馬壯,這些人更是個個著甲,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他有信心能和西涼軍決一死戰。
於是便同意了和涼州軍明日的約戰,眾人也都是信心高漲,所以並沒有人勸阻。
等到第二天揚州軍一萬餘兵馬整整齊齊的橫擺在了涼州軍的城門之前,為首的一員大將正是鄭寶的護衛典韋。
涼州軍也沒有食言,張繡作為頭號大將,拿起手中的銀槍便向典韋殺來,典韋也絲毫不懼提起手中雙戟,狠狠的劈向了張繡。
雙方你來我往,打鬥了數十個迴合都不分上下,讓眾人看的熱血沸騰。
最終兩人武藝不相上下,雙方的眼中都流露出欽佩的眼神,能夠棋逢對手,遇見如此厲害的敵人,也是讓他們惺惺相惜。
“衝啊!”
“殺啊!”
隨著雙方主帥的一聲令下,揚州軍和涼州軍兵馬交織在了一起,他們都是威震天下的精銳兵馬,麵對著氣勢如虹的敵軍,根本沒有絲毫怯意。
徐榮和趙驥兩人一馬當先,殺入到了敵軍之中,正保作為揚州刺史,又是大軍的主帥,所以他坐鎮中軍,絲毫不亂。一旁的軍師祭酒戲誌才則認真地指揮著戰鬥,讓他驚訝的是,對麵的涼州軍竟然也訓練有素,竟然能夠破解自己的陣法,這讓他十分震驚,看來涼州軍中還有會行軍布陣的奇人。
當然對麵會行軍布陣的奇人就是賈詡,他出身涼州,被董卓聘為幕僚。可謂是才華滿腹,同時他也懂得審時度勢,所以在董卓滅亡之後便選擇投靠了張繡和張濟兩叔侄,以確保自己本身的安全。
整整一刻鍾過去,這場戰鬥仍在持續,已經到達了白熱化的狀態,雙方將士已經殺紅了眼,再也無所顧忌。
總體來看還是揚州軍略占上風,因為他們這次派出的一萬多人馬全部都是披甲士卒,要知道這些人可是精銳中的精銳。
不過涼州軍是從小生活在邊塞,他們也經曆過廝殺,所以根本不畏懼死亡,一個一個奮不顧身的繼續發起衝鋒。
“這樣下去可不是個辦法,雖然我軍可以戰勝,但必將傷亡慘重,還不如先行撤退再做打算。”居中指揮的戲誌才也被涼州軍強悍的戰鬥力所震撼。
畢竟現在揚州軍隻有一萬人馬,如果拚光了也不可能前往長安去把皇帝陛下迎迴來,這場戰鬥可謂是毫無意義,所以鄭寶也選擇了撤退。
而對麵的涼州軍並沒有選擇立刻追擊,而是在賈詡的指揮之下緩緩地撤入了城中,這場戰鬥看來不分上下,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事後經過清點,揚州軍整整折損了一千餘人馬,這讓鄭寶心疼不已,他沒有想到在全軍披甲的情況下,竟然隻是和涼州軍打了個平分秋色。這讓他甚至打了退堂鼓,畢竟現在才到話音就被阻攔於此,還沒有到長安,估計人馬就已經折損的差不多了,這讓他的內心十分惆悵。
而城中的涼州軍也發現自己折損了將近一千五百兵馬,本來他們對於南方出身的揚州軍不屑一顧,可是沒想到卻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
張濟有些擔憂的對賈詡說道:“我們今天和揚州軍碰撞,讓他們折損了那麽多的兵馬,他們還會接受我們的投降嗎?”
“一定會的,經過這次戰鬥之後,我們軍強悍的戰鬥力已經深入人心,如果他知道我們要投降,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麽會怪罪呢?”賈詡信心滿滿的說道。
不得不說,賈詡的算計深入人心,他不會在乎傷亡的慘重,隻會在乎既得利益的多少。
當揚州軍大營裏的鄭寶聽說張繡和張濟倆叔侄要投靠自己時,眼神裏充滿著不可置信,自己剛剛和他們大戰一場,現在卻跑過來想要投降自己,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但是這次他們兩個人誠意滿滿,隻身兩人前來軍中投效,這正保要是不見,那可就說不過去了,所以他連忙令人把張繡幾人帶到營帳中談話。
“西涼軍張濟、張繡拜見揚州刺史大人!”兩人恭恭敬敬的說道,絲毫沒有之前聽到的倨傲之色。
鄭寶雖然滿肚子狐疑,但是他還是熱情的把兩個人攙扶起,並且詢問道:“不知道兩位將軍此舉是何意?”
“我叔侄二人此次前來正式投效揚州軍……”
……
等到張濟把事情的起因和過程全部說完,鄭寶的眼神裏充滿了不可置信的神色,他沒有想到傳說中曆史上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就在這一群人中,並且顯得是那樣的不起眼,像一個幹巴的老頭。
雖然鄭寶對於賈詡的這個計策不置可否,認為這是兩敗俱傷的腦殘計策,但現在張濟既然選擇投降,他就得要熱切的接納他們。畢竟長安之行還是要靠他們叔侄兩人才能打開目前複雜的局麵和形勢。
瞬間他就想明白了一切,這是賈詡明晃晃的陽謀,他就算知道了也無可奈何,真不愧是智商超高的謀士。
看著賈詡那人畜無害的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鄭寶就知道他已經落入了又一個陷阱。隻不過這次如能夠得到兩萬西涼軍的投效,說什麽也是值得的。
“文和先生才智過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不知可願在本刺史帳下聽用?希望張將軍可以忍痛割愛。”鄭寶盯著賈詡臉色稍帶不愉的說道。
“文和先生的事情由他自己做主,我也不敢多言。”張濟笑嗬嗬的說道。
“賈文和拜見刺史大人,故所願爾,不敢請也。”賈詡也是麵帶笑容的說道,好似之前兩人並無過節。
鄭寶本來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所以當他聽說涼州軍拒絕招降時,也沒有多大的意外,而是準備明天就展開兵馬和涼州軍廝殺一場,讓他們看看誰才是最厲害的。
現在他手底下兵強馬壯,這些人更是個個著甲,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他有信心能和西涼軍決一死戰。
於是便同意了和涼州軍明日的約戰,眾人也都是信心高漲,所以並沒有人勸阻。
等到第二天揚州軍一萬餘兵馬整整齊齊的橫擺在了涼州軍的城門之前,為首的一員大將正是鄭寶的護衛典韋。
涼州軍也沒有食言,張繡作為頭號大將,拿起手中的銀槍便向典韋殺來,典韋也絲毫不懼提起手中雙戟,狠狠的劈向了張繡。
雙方你來我往,打鬥了數十個迴合都不分上下,讓眾人看的熱血沸騰。
最終兩人武藝不相上下,雙方的眼中都流露出欽佩的眼神,能夠棋逢對手,遇見如此厲害的敵人,也是讓他們惺惺相惜。
“衝啊!”
“殺啊!”
隨著雙方主帥的一聲令下,揚州軍和涼州軍兵馬交織在了一起,他們都是威震天下的精銳兵馬,麵對著氣勢如虹的敵軍,根本沒有絲毫怯意。
徐榮和趙驥兩人一馬當先,殺入到了敵軍之中,正保作為揚州刺史,又是大軍的主帥,所以他坐鎮中軍,絲毫不亂。一旁的軍師祭酒戲誌才則認真地指揮著戰鬥,讓他驚訝的是,對麵的涼州軍竟然也訓練有素,竟然能夠破解自己的陣法,這讓他十分震驚,看來涼州軍中還有會行軍布陣的奇人。
當然對麵會行軍布陣的奇人就是賈詡,他出身涼州,被董卓聘為幕僚。可謂是才華滿腹,同時他也懂得審時度勢,所以在董卓滅亡之後便選擇投靠了張繡和張濟兩叔侄,以確保自己本身的安全。
整整一刻鍾過去,這場戰鬥仍在持續,已經到達了白熱化的狀態,雙方將士已經殺紅了眼,再也無所顧忌。
總體來看還是揚州軍略占上風,因為他們這次派出的一萬多人馬全部都是披甲士卒,要知道這些人可是精銳中的精銳。
不過涼州軍是從小生活在邊塞,他們也經曆過廝殺,所以根本不畏懼死亡,一個一個奮不顧身的繼續發起衝鋒。
“這樣下去可不是個辦法,雖然我軍可以戰勝,但必將傷亡慘重,還不如先行撤退再做打算。”居中指揮的戲誌才也被涼州軍強悍的戰鬥力所震撼。
畢竟現在揚州軍隻有一萬人馬,如果拚光了也不可能前往長安去把皇帝陛下迎迴來,這場戰鬥可謂是毫無意義,所以鄭寶也選擇了撤退。
而對麵的涼州軍並沒有選擇立刻追擊,而是在賈詡的指揮之下緩緩地撤入了城中,這場戰鬥看來不分上下,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事後經過清點,揚州軍整整折損了一千餘人馬,這讓鄭寶心疼不已,他沒有想到在全軍披甲的情況下,竟然隻是和涼州軍打了個平分秋色。這讓他甚至打了退堂鼓,畢竟現在才到話音就被阻攔於此,還沒有到長安,估計人馬就已經折損的差不多了,這讓他的內心十分惆悵。
而城中的涼州軍也發現自己折損了將近一千五百兵馬,本來他們對於南方出身的揚州軍不屑一顧,可是沒想到卻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
張濟有些擔憂的對賈詡說道:“我們今天和揚州軍碰撞,讓他們折損了那麽多的兵馬,他們還會接受我們的投降嗎?”
“一定會的,經過這次戰鬥之後,我們軍強悍的戰鬥力已經深入人心,如果他知道我們要投降,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麽會怪罪呢?”賈詡信心滿滿的說道。
不得不說,賈詡的算計深入人心,他不會在乎傷亡的慘重,隻會在乎既得利益的多少。
當揚州軍大營裏的鄭寶聽說張繡和張濟倆叔侄要投靠自己時,眼神裏充滿著不可置信,自己剛剛和他們大戰一場,現在卻跑過來想要投降自己,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但是這次他們兩個人誠意滿滿,隻身兩人前來軍中投效,這正保要是不見,那可就說不過去了,所以他連忙令人把張繡幾人帶到營帳中談話。
“西涼軍張濟、張繡拜見揚州刺史大人!”兩人恭恭敬敬的說道,絲毫沒有之前聽到的倨傲之色。
鄭寶雖然滿肚子狐疑,但是他還是熱情的把兩個人攙扶起,並且詢問道:“不知道兩位將軍此舉是何意?”
“我叔侄二人此次前來正式投效揚州軍……”
……
等到張濟把事情的起因和過程全部說完,鄭寶的眼神裏充滿了不可置信的神色,他沒有想到傳說中曆史上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就在這一群人中,並且顯得是那樣的不起眼,像一個幹巴的老頭。
雖然鄭寶對於賈詡的這個計策不置可否,認為這是兩敗俱傷的腦殘計策,但現在張濟既然選擇投降,他就得要熱切的接納他們。畢竟長安之行還是要靠他們叔侄兩人才能打開目前複雜的局麵和形勢。
瞬間他就想明白了一切,這是賈詡明晃晃的陽謀,他就算知道了也無可奈何,真不愧是智商超高的謀士。
看著賈詡那人畜無害的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鄭寶就知道他已經落入了又一個陷阱。隻不過這次如能夠得到兩萬西涼軍的投效,說什麽也是值得的。
“文和先生才智過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不知可願在本刺史帳下聽用?希望張將軍可以忍痛割愛。”鄭寶盯著賈詡臉色稍帶不愉的說道。
“文和先生的事情由他自己做主,我也不敢多言。”張濟笑嗬嗬的說道。
“賈文和拜見刺史大人,故所願爾,不敢請也。”賈詡也是麵帶笑容的說道,好似之前兩人並無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