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北地槍王
漢末三國:從揚州開始爭霸 作者:王伯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現在他們已經失去了理想,卻也不想和這些人同流合汙,所以他們駐守在華陰,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東山再起。
揚州大軍行至華縣附近五十裏左右,終於停下了腳步,鄭寶命人好好休養生息,為以後的大戰做好準備。
同時也派人打探消息,了解到駐守在華縣的便是張繡和張濟兩叔侄時,鄭寶的心裏也是充滿了激動。畢竟在曆史上張繡可是鼎鼎有名的北地槍王的存在,尤其是他還有個嫂子非常出名,讓曹操損失了幾員大將。
一旁的徐榮也說道:“張繡和張濟兩個人雖然是董卓的心腹,但他們一直為人正派,軍紀嚴明,所以如果能夠招降的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可是現在我們隻有1萬兵馬,想要攻打他們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想要招降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呀。”鄭寶苦笑著說道。他的內心何曾不想招降兩人,隻是現在他所帶來的兵馬實力太弱,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本來和張濟、張繡叔侄兩個談條件。
眾人也都默然不語,現在想要進攻長安,也隻能通過華縣前往,所以必須要先麵對這支精銳的涼州軍。
“若主公不棄,我願前往遊說之!我與其叔侄二人有救,私下關係也比較好,就算出了什麽差錯,我也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徐榮斬釘截鐵的說道。
鄭寶大喜過望,他高興地說道:“徐將軍既然願往一試,不管成功與否,一定要保證自身的安全,我可不能損失一員大將。”
“末將一定謹慎小心行事!”
“善!”
鄭寶的內心並不抱什麽希望,畢竟他也知道,雖然這些西涼大將失去了董卓的統領,但一個個都桀驁不馴,再加上手下精銳兵馬,想要說服他們的難度極大。
……
駐守在華縣的張濟和張繡叔侄兩個早已經接到了探馬的來報,有一支一萬餘人的兵馬向他們移動,這讓他們心生警惕,但是當探聽之後是揚州軍的旗號是這讓他們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為什麽揚州軍會繞這麽遠的路過來。
就在兩人麵麵相覷之時,一旁的謀士賈詡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現在天子年幼,被李傕、郭汜二人玩弄於股掌之中,想必揚州軍此番前來一定是為了營救天子,所以才不敢如此大張旗鼓。”
兩人聽了恍然大悟,這才明白了整個事情的原委。在這段時間他們互相征戰不休,幸好有了謀士賈詡的計謀,才使得兩人在鬥爭的旋渦裏全身而退,所以他們現在對賈詡是言聽計從。
“那不知文和有何妙策?”張濟有些著急的問道。
賈詡思考了一會,慢吞吞的說道:“現在大漢已經失去了威嚴,天下諸侯互相征戰不休,亂世即將到來,所以我們不如選投一方諸侯,而揚州刺史鄭寶則是比較合適的選擇,現在他手底下兵強馬壯,這次如果有了我們的加入,一定會完成他們的目的。所以我建議我們不如投降揚州,以後可以取得更好的發展。”
作為一名合格的謀士,賈詡是不會在意他投靠勢力方諸侯的生死存亡,他隻是覺得自己會在什麽地方有更好的發展,可以安穩的度過餘生。
“那按照文和先生的意思,我們現在就率領人馬投降揚州軍?”張濟有些不解的問道。
賈詡臉上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他不慌不忙的說道:“現在還有些為時過早,我們不如先展現自己的力量和揚州軍大打一場,讓他們看清我們的實力,然後我們再順勢選擇投降,到時候他一定會重視我們。”
張繡和張濟兩個人都覺得有些多此一舉,這樣平白無故損失了自己的實力,但是他們轉念一想,這樣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
到傍晚時分,他們二人聽到了徐榮前來會見的消息,連忙熱情相迎,畢竟在西涼軍中,和他們能夠惺惺相惜的也隻有原來的弘農太守徐榮了。
“太守大人一別數年不見,現在不知前來,有何要事相商啊?”張繡客氣的問道。
徐榮並沒有說一些花裏胡哨的話,而是在簡單的客套之後便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我此次前來確實是有一件要緊的事情。這些年來我都是在揚州刺史大人手下任職,雖然僅僅是一個雜號將軍,但比在西涼軍中可要強多倍……”徐榮有些感慨的說道。
這些年來確實也改變了他很多的看法,本以為自己當時率領西涼軍入京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卻沒有想到助董卓犯下了罪行,可謂是助紂為虐。
而後在揚州軍中任職,他感受到了什麽叫友情,所以短短幾年時間不見,整個人變得非常隨和平靜,根本沒有當初的戾氣。
雙方客套,互相說話,也了解到了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這次前來實不相瞞,是為了揚州刺史能夠勸降兩位將軍來我揚州軍任職,現在董卓殘部李傕和郭汜兩人殘暴不堪,玩兒弄天子於鼓掌之中,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兩個長久不了,還希望兩位將軍可以三思後行,切莫在助紂為虐啊!”徐榮苦口婆心的說道。
“可是揚州距離我們有數百裏之遙,前往南方恐怕手下將士水土不服啊。”張濟有些憂心忡忡的說道。
“剛開始的確會水土不服,但是我率領的將士現在早就已經克服了環境,現在他們也已經在揚州娶妻生子,安定了下來。”
……
眼看著虛榮就要招降成功,一旁的賈詡立刻打斷他們的談話,嚴厲的說道:“現在我軍兵強馬壯,足足有數萬之眾,而揚州軍遠道而來,兵馬也不過一萬,就想來招降我們數萬兵馬。依我看還是手下見真章,看看誰更厲害吧。”
張濟和張繡兩個人也反應過來,於是結束了和徐榮的談話,表示他們需要和揚州軍大打一場,來試試揚州軍的成色。
揚州大軍行至華縣附近五十裏左右,終於停下了腳步,鄭寶命人好好休養生息,為以後的大戰做好準備。
同時也派人打探消息,了解到駐守在華縣的便是張繡和張濟兩叔侄時,鄭寶的心裏也是充滿了激動。畢竟在曆史上張繡可是鼎鼎有名的北地槍王的存在,尤其是他還有個嫂子非常出名,讓曹操損失了幾員大將。
一旁的徐榮也說道:“張繡和張濟兩個人雖然是董卓的心腹,但他們一直為人正派,軍紀嚴明,所以如果能夠招降的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可是現在我們隻有1萬兵馬,想要攻打他們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想要招降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呀。”鄭寶苦笑著說道。他的內心何曾不想招降兩人,隻是現在他所帶來的兵馬實力太弱,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本來和張濟、張繡叔侄兩個談條件。
眾人也都默然不語,現在想要進攻長安,也隻能通過華縣前往,所以必須要先麵對這支精銳的涼州軍。
“若主公不棄,我願前往遊說之!我與其叔侄二人有救,私下關係也比較好,就算出了什麽差錯,我也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徐榮斬釘截鐵的說道。
鄭寶大喜過望,他高興地說道:“徐將軍既然願往一試,不管成功與否,一定要保證自身的安全,我可不能損失一員大將。”
“末將一定謹慎小心行事!”
“善!”
鄭寶的內心並不抱什麽希望,畢竟他也知道,雖然這些西涼大將失去了董卓的統領,但一個個都桀驁不馴,再加上手下精銳兵馬,想要說服他們的難度極大。
……
駐守在華縣的張濟和張繡叔侄兩個早已經接到了探馬的來報,有一支一萬餘人的兵馬向他們移動,這讓他們心生警惕,但是當探聽之後是揚州軍的旗號是這讓他們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為什麽揚州軍會繞這麽遠的路過來。
就在兩人麵麵相覷之時,一旁的謀士賈詡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現在天子年幼,被李傕、郭汜二人玩弄於股掌之中,想必揚州軍此番前來一定是為了營救天子,所以才不敢如此大張旗鼓。”
兩人聽了恍然大悟,這才明白了整個事情的原委。在這段時間他們互相征戰不休,幸好有了謀士賈詡的計謀,才使得兩人在鬥爭的旋渦裏全身而退,所以他們現在對賈詡是言聽計從。
“那不知文和有何妙策?”張濟有些著急的問道。
賈詡思考了一會,慢吞吞的說道:“現在大漢已經失去了威嚴,天下諸侯互相征戰不休,亂世即將到來,所以我們不如選投一方諸侯,而揚州刺史鄭寶則是比較合適的選擇,現在他手底下兵強馬壯,這次如果有了我們的加入,一定會完成他們的目的。所以我建議我們不如投降揚州,以後可以取得更好的發展。”
作為一名合格的謀士,賈詡是不會在意他投靠勢力方諸侯的生死存亡,他隻是覺得自己會在什麽地方有更好的發展,可以安穩的度過餘生。
“那按照文和先生的意思,我們現在就率領人馬投降揚州軍?”張濟有些不解的問道。
賈詡臉上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他不慌不忙的說道:“現在還有些為時過早,我們不如先展現自己的力量和揚州軍大打一場,讓他們看清我們的實力,然後我們再順勢選擇投降,到時候他一定會重視我們。”
張繡和張濟兩個人都覺得有些多此一舉,這樣平白無故損失了自己的實力,但是他們轉念一想,這樣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
到傍晚時分,他們二人聽到了徐榮前來會見的消息,連忙熱情相迎,畢竟在西涼軍中,和他們能夠惺惺相惜的也隻有原來的弘農太守徐榮了。
“太守大人一別數年不見,現在不知前來,有何要事相商啊?”張繡客氣的問道。
徐榮並沒有說一些花裏胡哨的話,而是在簡單的客套之後便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我此次前來確實是有一件要緊的事情。這些年來我都是在揚州刺史大人手下任職,雖然僅僅是一個雜號將軍,但比在西涼軍中可要強多倍……”徐榮有些感慨的說道。
這些年來確實也改變了他很多的看法,本以為自己當時率領西涼軍入京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卻沒有想到助董卓犯下了罪行,可謂是助紂為虐。
而後在揚州軍中任職,他感受到了什麽叫友情,所以短短幾年時間不見,整個人變得非常隨和平靜,根本沒有當初的戾氣。
雙方客套,互相說話,也了解到了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這次前來實不相瞞,是為了揚州刺史能夠勸降兩位將軍來我揚州軍任職,現在董卓殘部李傕和郭汜兩人殘暴不堪,玩兒弄天子於鼓掌之中,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兩個長久不了,還希望兩位將軍可以三思後行,切莫在助紂為虐啊!”徐榮苦口婆心的說道。
“可是揚州距離我們有數百裏之遙,前往南方恐怕手下將士水土不服啊。”張濟有些憂心忡忡的說道。
“剛開始的確會水土不服,但是我率領的將士現在早就已經克服了環境,現在他們也已經在揚州娶妻生子,安定了下來。”
……
眼看著虛榮就要招降成功,一旁的賈詡立刻打斷他們的談話,嚴厲的說道:“現在我軍兵強馬壯,足足有數萬之眾,而揚州軍遠道而來,兵馬也不過一萬,就想來招降我們數萬兵馬。依我看還是手下見真章,看看誰更厲害吧。”
張濟和張繡兩個人也反應過來,於是結束了和徐榮的談話,表示他們需要和揚州軍大打一場,來試試揚州軍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