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稍微思索了片刻,又下令道:
“張成、張琦,某率大軍在此修整兩日,汝等趁著匈奴還未出塞,快速潛迴去,讓郭都尉與呂都尉在匈奴大軍出塞以後,於匈奴背後設伏,封鎖住匈奴退路。待吾等殺散匈奴人之後,將逃迴去的匈奴騎兵盡數留下!”
“諾!”
待程遠、張成等人離去之後,張楊這才轉身看向了那些匈奴騎兵,高聲道:
“勇士們!有個很不幸的消息要告訴汝等,汝等寧死也不願背叛的族群,如今已經拋棄了汝等!”
“這……這不可能!”
“不錯!吾等為了匈奴舍生忘死,為族人們爭取榮譽與利益,族人們豈會拋棄吾等!”
“不錯!定然不可能……”
“可……如今吾等已經是砧板上的魚肉,張司馬若想取吾等性命,隻需揮揮手,這些漢人便會將吾等射成篩子,為何要費力欺騙吾等?”
“是啊!若是欺騙吾等,很快便露出破綻,張司馬就不怕吾等臨陣倒戈嗎?以張司馬之智,即便是欺騙吾等,也不會用如此低劣的伎倆!”
“如此說來,族人們真的拋棄了吾等?”
“怕是不假,且聽張司馬如何分說吧!”
……
待這些驚詫的匈奴騎兵、七嘴八舌的議論聲平息後,張楊繼續道:
“汝等可能還不知道,羌渠為了殺死某以絕後患,已經派大軍前來截殺於某,顯然是想讓某死在草原上,將罪責推給鮮卑人!
諸位應該知道,某已經派人將此次戰果、以及出征將士的名單,盡數上報給了大漢朝廷,因此,大漢朝廷必然知道汝等與某在一起。
若是想殺死某、並將罪責推給鮮卑人,那匈奴隻有連汝等一起殺死,才能擺脫幹係。否則,匈奴難以承受某義父以及大漢的怒火!因此,羌渠必定會許下重利、說服汝等的部落,放棄汝等!
隻要汝等與某死在一起,大漢即便是懷疑是匈奴所為,也無法繼續追究,畢竟,羌渠可以用、匈奴不可能殺死最傑出的子弟來推脫!”
說完,張楊便點明道:
“蘭固、唿衍達、丘林雄,汝三人對這兩千匈奴勇士說一說,某說的是否有假!”
“這……”
三人對視一眼,轉身看向了、眼巴巴看向他們的匈奴勇士們,他們很想說這不可能,因為尚且年輕的他們,自己也難以接受這個現實,但理智告訴他們,張楊所言,有極大概率會真實發生。
作為萬夫長,他們時常會接觸到羌渠,對羌渠單於的狠辣,有些很深有體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羌渠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更何況,還有一點張楊沒說錯,他們與張楊一起死在塞外,才顯得更合理,畢竟,如今的匈奴,雖然在不斷觸碰大漢的底線,但可不敢真正的觸怒大漢!
想及此,三人內心之中,禁不住生起一陣悲涼,歎了口氣,什麽也沒說,默默的轉迴了身去。
三人的表現,無疑是默認了張楊的話。眾匈奴騎兵見狀,瞬間又覺的一陣晴天霹靂籠罩向他們!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哈哈哈哈……可笑,當真是可笑!吾等為了匈奴出生入死,卻落得個被拋棄的下場,如此的王廷,吾等保他何用!”
“吾等寧死都不願背叛匈奴,而匈奴的單於卻視吾等猶如草芥,隨意便拋棄了,著實令人心寒呐!”
聽著身後匈奴騎兵們那悲切的議論聲,三位萬夫長默默的閉上了眼睛,他們內心何嚐不是如此想法,甚至、他們心裏的落差更大。
他們三人本是三大姓氏中最傑出的子弟,因此被部落貴人們選出來輔佐王廷,若是不經過他們部落的同意,王廷也不敢如此輕易將他們拋棄,否則,王廷必將失去三大姓氏的支持。
由此看來,他們部落的那些貴人們,也在利益麵前選擇了屈服,徹底拋棄了他們。也許隻有他們的家人,才會在意他們的生死,可在意又有什麽用,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因此,也隻能同樣選擇屈服!
可以說,當羌渠做出決定、並與三大姓氏達成一致以後,他們就不但被匈奴拋棄,還被匈奴人判了死刑!
關羽趁著匈奴人在亂糟糟的議論,來到張楊身旁低聲問道:
“稚叔是想收服這些匈奴人?”
張楊也低聲道:
“不錯!這六千人乃是整個南匈奴大浪淘沙、精挑細選的真正精銳,如今剩下這兩千五百人,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如此殺了著實可惜,不若好好利用一番。
畢竟,雲中的漢人太少了,死一個某都心疼,可若是有一支匈奴人組成的軍隊、代替漢人去征戰,便可以讓漢人安心的休養生息!
再者說,有如此一支軍隊在,那些不服匈奴王廷之人,會主動前來投效,如此也可在不斷增加吾等實力的同時,削弱匈奴人!”
關羽聞言,還是有些憂慮的道:
“若收服他們,就得為他們提供兵器鎧甲,來壯大他們的實力!稚叔就不怕有朝一日、這支軍隊壯大起來後,會成為漢人更加強大的敵人?”
張楊自信的搖搖頭道:
“隻要吾等足夠強,就不怕他們壯大,更何況,某也會對他們嚴加控製,將他們的軍司馬、軍侯,全部換成漢人,不會給他們壯大的機會!”
關羽聞言,仔細思索了一番,覺得可行,便後退了一步不再言語。
與關羽交談結束之後,張楊重新對著這些心如死灰的匈奴騎兵道:
“從理智上來說,某該毫不猶豫的將汝等殺死!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戰場上,某與汝等並肩作戰、同生共死已月半有餘,與汝等、早已結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袍澤之誼!
某曾經完全信任汝等,將某身側、後背、盡數交予汝等;汝等同樣也將身家性命,完全交托與某、聽從某號令行事,隻需某一聲令下,汝等便不計生死、奮勇爭先!
故此,不到萬不得已,某實在不忍向汝等祭起屠刀!”
張楊說到此,一臉真誠的看向了蘭固三人、以及這些匈奴騎兵。
三人思索了片刻,認可的點了點頭,眾匈奴騎兵也是紛紛點了點頭,同樣認可了張楊的話。
“張成、張琦,某率大軍在此修整兩日,汝等趁著匈奴還未出塞,快速潛迴去,讓郭都尉與呂都尉在匈奴大軍出塞以後,於匈奴背後設伏,封鎖住匈奴退路。待吾等殺散匈奴人之後,將逃迴去的匈奴騎兵盡數留下!”
“諾!”
待程遠、張成等人離去之後,張楊這才轉身看向了那些匈奴騎兵,高聲道:
“勇士們!有個很不幸的消息要告訴汝等,汝等寧死也不願背叛的族群,如今已經拋棄了汝等!”
“這……這不可能!”
“不錯!吾等為了匈奴舍生忘死,為族人們爭取榮譽與利益,族人們豈會拋棄吾等!”
“不錯!定然不可能……”
“可……如今吾等已經是砧板上的魚肉,張司馬若想取吾等性命,隻需揮揮手,這些漢人便會將吾等射成篩子,為何要費力欺騙吾等?”
“是啊!若是欺騙吾等,很快便露出破綻,張司馬就不怕吾等臨陣倒戈嗎?以張司馬之智,即便是欺騙吾等,也不會用如此低劣的伎倆!”
“如此說來,族人們真的拋棄了吾等?”
“怕是不假,且聽張司馬如何分說吧!”
……
待這些驚詫的匈奴騎兵、七嘴八舌的議論聲平息後,張楊繼續道:
“汝等可能還不知道,羌渠為了殺死某以絕後患,已經派大軍前來截殺於某,顯然是想讓某死在草原上,將罪責推給鮮卑人!
諸位應該知道,某已經派人將此次戰果、以及出征將士的名單,盡數上報給了大漢朝廷,因此,大漢朝廷必然知道汝等與某在一起。
若是想殺死某、並將罪責推給鮮卑人,那匈奴隻有連汝等一起殺死,才能擺脫幹係。否則,匈奴難以承受某義父以及大漢的怒火!因此,羌渠必定會許下重利、說服汝等的部落,放棄汝等!
隻要汝等與某死在一起,大漢即便是懷疑是匈奴所為,也無法繼續追究,畢竟,羌渠可以用、匈奴不可能殺死最傑出的子弟來推脫!”
說完,張楊便點明道:
“蘭固、唿衍達、丘林雄,汝三人對這兩千匈奴勇士說一說,某說的是否有假!”
“這……”
三人對視一眼,轉身看向了、眼巴巴看向他們的匈奴勇士們,他們很想說這不可能,因為尚且年輕的他們,自己也難以接受這個現實,但理智告訴他們,張楊所言,有極大概率會真實發生。
作為萬夫長,他們時常會接觸到羌渠,對羌渠單於的狠辣,有些很深有體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羌渠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更何況,還有一點張楊沒說錯,他們與張楊一起死在塞外,才顯得更合理,畢竟,如今的匈奴,雖然在不斷觸碰大漢的底線,但可不敢真正的觸怒大漢!
想及此,三人內心之中,禁不住生起一陣悲涼,歎了口氣,什麽也沒說,默默的轉迴了身去。
三人的表現,無疑是默認了張楊的話。眾匈奴騎兵見狀,瞬間又覺的一陣晴天霹靂籠罩向他們!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哈哈哈哈……可笑,當真是可笑!吾等為了匈奴出生入死,卻落得個被拋棄的下場,如此的王廷,吾等保他何用!”
“吾等寧死都不願背叛匈奴,而匈奴的單於卻視吾等猶如草芥,隨意便拋棄了,著實令人心寒呐!”
聽著身後匈奴騎兵們那悲切的議論聲,三位萬夫長默默的閉上了眼睛,他們內心何嚐不是如此想法,甚至、他們心裏的落差更大。
他們三人本是三大姓氏中最傑出的子弟,因此被部落貴人們選出來輔佐王廷,若是不經過他們部落的同意,王廷也不敢如此輕易將他們拋棄,否則,王廷必將失去三大姓氏的支持。
由此看來,他們部落的那些貴人們,也在利益麵前選擇了屈服,徹底拋棄了他們。也許隻有他們的家人,才會在意他們的生死,可在意又有什麽用,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因此,也隻能同樣選擇屈服!
可以說,當羌渠做出決定、並與三大姓氏達成一致以後,他們就不但被匈奴拋棄,還被匈奴人判了死刑!
關羽趁著匈奴人在亂糟糟的議論,來到張楊身旁低聲問道:
“稚叔是想收服這些匈奴人?”
張楊也低聲道:
“不錯!這六千人乃是整個南匈奴大浪淘沙、精挑細選的真正精銳,如今剩下這兩千五百人,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如此殺了著實可惜,不若好好利用一番。
畢竟,雲中的漢人太少了,死一個某都心疼,可若是有一支匈奴人組成的軍隊、代替漢人去征戰,便可以讓漢人安心的休養生息!
再者說,有如此一支軍隊在,那些不服匈奴王廷之人,會主動前來投效,如此也可在不斷增加吾等實力的同時,削弱匈奴人!”
關羽聞言,還是有些憂慮的道:
“若收服他們,就得為他們提供兵器鎧甲,來壯大他們的實力!稚叔就不怕有朝一日、這支軍隊壯大起來後,會成為漢人更加強大的敵人?”
張楊自信的搖搖頭道:
“隻要吾等足夠強,就不怕他們壯大,更何況,某也會對他們嚴加控製,將他們的軍司馬、軍侯,全部換成漢人,不會給他們壯大的機會!”
關羽聞言,仔細思索了一番,覺得可行,便後退了一步不再言語。
與關羽交談結束之後,張楊重新對著這些心如死灰的匈奴騎兵道:
“從理智上來說,某該毫不猶豫的將汝等殺死!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戰場上,某與汝等並肩作戰、同生共死已月半有餘,與汝等、早已結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袍澤之誼!
某曾經完全信任汝等,將某身側、後背、盡數交予汝等;汝等同樣也將身家性命,完全交托與某、聽從某號令行事,隻需某一聲令下,汝等便不計生死、奮勇爭先!
故此,不到萬不得已,某實在不忍向汝等祭起屠刀!”
張楊說到此,一臉真誠的看向了蘭固三人、以及這些匈奴騎兵。
三人思索了片刻,認可的點了點頭,眾匈奴騎兵也是紛紛點了點頭,同樣認可了張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