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八人到達刺史府後,張懿見他們鎧甲外袍殘破的樣子,頓感心驚不已,知道這八人能在此時迴到大漢,定然是遭受了許多磨難,因此,便將進京麵聖的機會又給了他們。
也沒有讓他們換衣服,讓他們休息一番換了戰馬、便後火速趕往洛陽。張懿此舉、也是有意讓朝中的袞袞諸公看看,這些剛從戰場中廝殺出來的大漢兒郎,是何等的慘烈。
因此,一直到走進大殿,程遠等人還是從塞外迴來的裝束,身上的氣味,自然不是這些、整日需要香湯沐浴的達官顯貴們所能夠忍受的!
程遠三人都是未曾加冠的少年,進入大殿後自然是有些緊張,畢竟這可是麵見大漢皇帝!不過,三人還記得入殿前張讓的囑托,一直默默地跟在張讓身後,張讓停下後,他們就停在原地,不做絲毫意動,免得被禦前侍衛們一擁而上,捅成篩子。
待張讓向皇帝劉宏複命之後,程遠三人微微垂著頭、躬身行禮道:
“虓虎營張司馬親衛屯長程遠、見過陛下,陛下萬年!”
“虓虎營張司馬親衛張成、張琦見過陛下,陛下萬年!”
劉宏有些急切的道:
“快快免禮!”
“謝陛下!”
“鮮卑大單於頭顱何在?”
“就在這個匣子中!”
程遠指著張成手中的匣子,張成連忙打開了匣子,頓時一陣惡臭散發開來,引得眾大臣又是一陣幹嘔。張成見此,連忙又將盒子蓋上。
程遠向劉宏告罪道:
“啟稟陛下,草原上如今已經十分寒冷,和連的人頭也做了防腐處置,因此並未發臭。可一迴到大漢,天氣暖和了許多,因此人頭會散發出異味,吾等忽略了此節,衝撞了陛下與諸位大臣,還請陛下責罰!”
劉宏雖然也是捂住了口鼻,但並未怪罪,擺手道:
“無妨!朕不怪罪汝等!”
說罷對張讓道:
“張常侍,派人將和連的人頭帶下去,辨認並處置!”
“這……陛下,由於和連今年剛剛成為鮮卑大單於,宮中怕是無人能辨別和連的樣貌!”
劉宏眉頭一皺,隨即轉頭看向程遠。不是劉宏不相信和連已被張楊殺死,此事日後一調查便能辨別真偽,隻是他現在迫切的想確認此事。
程遠見狀,連忙對劉宏行禮道:
“陛下!和連隨身攜帶的大單於印璽在此,能夠證明和連的身份!”
劉宏連忙道:
“快,快呈上來!”
張讓連忙取過和連的印璽呈給劉宏,劉宏自身學識不低,自然能夠辨認出鮮卑大單於印璽,這還不放心,又傳給諸位大臣,諸位大臣眼看。
最後經眾大臣一致確認,這塊印璽確實是鮮卑新任大單於和連的隨身印璽。
劉宏自己雖然確認過了,但是此時他還想得到眾臣的認可,畢竟,這件事情對他的意義可太大了!
有漢以來,大漢的曆任皇帝,臣子能夠斬殺草原異族單於首級者寥寥。武帝時期自不必說,其餘也就漢元帝時期的陳湯斬殺過、匈奴分裂後的北匈奴“郅支單於”,留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名言。
當然,前些年護匈奴中郎將張修斬殺的南匈奴單於,並不能計算在內,畢竟當時南匈奴名義上已經是大漢的附庸,張修也是因為與南匈奴單於不和,便將唿征單於傳喚到護匈奴中郎將居所,擅自斬殺了唿征單於,私自另立了現在的羌渠為匈奴單於。因為此事,張修也被帶迴朝廷召迴朝廷,下獄問罪!
而鮮卑可是不同,如今鮮卑在檀石槐的率領下,幾乎將版圖擴張到、幾乎趕上了全盛時期的匈奴,鮮卑騎兵也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曆練的戰力極其強大。
就是在如此情況下,他劉宏的臣子能帶一支孤軍、深入鮮卑腹地,將鮮卑大單於斬殺,並將其人頭取了迴來獻與禦前,這可是他劉宏的赫赫武功啊,這讓劉宏如何能夠沉得住氣。
在得到眾臣的答複之後,劉宏猛的一拍禦案,大喝道:
“好!好!好!”
說完猛的起身,抬腿便向著程遠等人走去,張讓連忙上前阻攔:
“陛下,不可……”
群臣也是連忙阻止:
“陛下……”
劉宏卻猛然抬手打斷張讓與眾臣,渾不在意地道:
“這些都是吾大漢頂天立地的好兒郎,豈會對朕這個皇帝不利,休要聒噪!”
說罷,便大步來到程遠身前,也不嫌棄程遠三人身上的血腥之氣,定定的看著程遠問道:
“張楊現在處境如何?”
程遠道:
“啟稟陛下,張司馬率領吾等、雖然被鮮卑大軍追的四處逃竄,但依舊趁機屠滅了鮮卑不少中小型部落,斬殺鮮卑騎兵約五萬餘、鮮卑部落百姓十餘萬。”
嘶……程遠說到此處,群臣頓時一片嘩然,紛紛覺得不可思議!雖然張楊也是傷亡近半,可這戰損比也太過駭人了,即便那些鮮卑百姓不算入內,可以三千換五萬可是十幾倍的戰損比。
就算是與皇甫規、張奐並稱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一生征戰無數、逢戰必勝,先後破鮮卑、平定了東西二羌,十餘年間也不過是、總共斬首六萬餘級。
莫忘了,段熲所率兵馬可是大漢精銳步騎為主,而張楊卻沒用大漢如何出力,隻是借了大漢個名頭,說動匈奴出動六千精銳,便獲得了如此大的戰果。
雖然此事存在偶然性,是在鮮卑人大意之下偷襲所致,幾乎不可複製,可這也足以說明張楊軍事才能是何等的驚人。
劉宏正聽到興頭上,被群臣打斷,頓時不悅地道:
“肅靜!”
群臣被皇帝嗬斥,這才收起心中的震驚,紛紛安靜下來。劉宏對程遠道:
“繼續講!”
“諾!……吾等迴歸之時,張司馬麾下五百虓虎營還剩四百人,六千匈奴精銳還剩不到三千人,不過倒是救出了萬餘漢人百姓、以及數千各族百姓。
如今鮮卑各部已經紛紛撤迴部分兵力自保,唯恐張司馬趁其兵力空虛,帶兵去屠了他們的部落。想必用不多久,張司馬便能率軍迴歸!”
也沒有讓他們換衣服,讓他們休息一番換了戰馬、便後火速趕往洛陽。張懿此舉、也是有意讓朝中的袞袞諸公看看,這些剛從戰場中廝殺出來的大漢兒郎,是何等的慘烈。
因此,一直到走進大殿,程遠等人還是從塞外迴來的裝束,身上的氣味,自然不是這些、整日需要香湯沐浴的達官顯貴們所能夠忍受的!
程遠三人都是未曾加冠的少年,進入大殿後自然是有些緊張,畢竟這可是麵見大漢皇帝!不過,三人還記得入殿前張讓的囑托,一直默默地跟在張讓身後,張讓停下後,他們就停在原地,不做絲毫意動,免得被禦前侍衛們一擁而上,捅成篩子。
待張讓向皇帝劉宏複命之後,程遠三人微微垂著頭、躬身行禮道:
“虓虎營張司馬親衛屯長程遠、見過陛下,陛下萬年!”
“虓虎營張司馬親衛張成、張琦見過陛下,陛下萬年!”
劉宏有些急切的道:
“快快免禮!”
“謝陛下!”
“鮮卑大單於頭顱何在?”
“就在這個匣子中!”
程遠指著張成手中的匣子,張成連忙打開了匣子,頓時一陣惡臭散發開來,引得眾大臣又是一陣幹嘔。張成見此,連忙又將盒子蓋上。
程遠向劉宏告罪道:
“啟稟陛下,草原上如今已經十分寒冷,和連的人頭也做了防腐處置,因此並未發臭。可一迴到大漢,天氣暖和了許多,因此人頭會散發出異味,吾等忽略了此節,衝撞了陛下與諸位大臣,還請陛下責罰!”
劉宏雖然也是捂住了口鼻,但並未怪罪,擺手道:
“無妨!朕不怪罪汝等!”
說罷對張讓道:
“張常侍,派人將和連的人頭帶下去,辨認並處置!”
“這……陛下,由於和連今年剛剛成為鮮卑大單於,宮中怕是無人能辨別和連的樣貌!”
劉宏眉頭一皺,隨即轉頭看向程遠。不是劉宏不相信和連已被張楊殺死,此事日後一調查便能辨別真偽,隻是他現在迫切的想確認此事。
程遠見狀,連忙對劉宏行禮道:
“陛下!和連隨身攜帶的大單於印璽在此,能夠證明和連的身份!”
劉宏連忙道:
“快,快呈上來!”
張讓連忙取過和連的印璽呈給劉宏,劉宏自身學識不低,自然能夠辨認出鮮卑大單於印璽,這還不放心,又傳給諸位大臣,諸位大臣眼看。
最後經眾大臣一致確認,這塊印璽確實是鮮卑新任大單於和連的隨身印璽。
劉宏自己雖然確認過了,但是此時他還想得到眾臣的認可,畢竟,這件事情對他的意義可太大了!
有漢以來,大漢的曆任皇帝,臣子能夠斬殺草原異族單於首級者寥寥。武帝時期自不必說,其餘也就漢元帝時期的陳湯斬殺過、匈奴分裂後的北匈奴“郅支單於”,留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名言。
當然,前些年護匈奴中郎將張修斬殺的南匈奴單於,並不能計算在內,畢竟當時南匈奴名義上已經是大漢的附庸,張修也是因為與南匈奴單於不和,便將唿征單於傳喚到護匈奴中郎將居所,擅自斬殺了唿征單於,私自另立了現在的羌渠為匈奴單於。因為此事,張修也被帶迴朝廷召迴朝廷,下獄問罪!
而鮮卑可是不同,如今鮮卑在檀石槐的率領下,幾乎將版圖擴張到、幾乎趕上了全盛時期的匈奴,鮮卑騎兵也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曆練的戰力極其強大。
就是在如此情況下,他劉宏的臣子能帶一支孤軍、深入鮮卑腹地,將鮮卑大單於斬殺,並將其人頭取了迴來獻與禦前,這可是他劉宏的赫赫武功啊,這讓劉宏如何能夠沉得住氣。
在得到眾臣的答複之後,劉宏猛的一拍禦案,大喝道:
“好!好!好!”
說完猛的起身,抬腿便向著程遠等人走去,張讓連忙上前阻攔:
“陛下,不可……”
群臣也是連忙阻止:
“陛下……”
劉宏卻猛然抬手打斷張讓與眾臣,渾不在意地道:
“這些都是吾大漢頂天立地的好兒郎,豈會對朕這個皇帝不利,休要聒噪!”
說罷,便大步來到程遠身前,也不嫌棄程遠三人身上的血腥之氣,定定的看著程遠問道:
“張楊現在處境如何?”
程遠道:
“啟稟陛下,張司馬率領吾等、雖然被鮮卑大軍追的四處逃竄,但依舊趁機屠滅了鮮卑不少中小型部落,斬殺鮮卑騎兵約五萬餘、鮮卑部落百姓十餘萬。”
嘶……程遠說到此處,群臣頓時一片嘩然,紛紛覺得不可思議!雖然張楊也是傷亡近半,可這戰損比也太過駭人了,即便那些鮮卑百姓不算入內,可以三千換五萬可是十幾倍的戰損比。
就算是與皇甫規、張奐並稱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一生征戰無數、逢戰必勝,先後破鮮卑、平定了東西二羌,十餘年間也不過是、總共斬首六萬餘級。
莫忘了,段熲所率兵馬可是大漢精銳步騎為主,而張楊卻沒用大漢如何出力,隻是借了大漢個名頭,說動匈奴出動六千精銳,便獲得了如此大的戰果。
雖然此事存在偶然性,是在鮮卑人大意之下偷襲所致,幾乎不可複製,可這也足以說明張楊軍事才能是何等的驚人。
劉宏正聽到興頭上,被群臣打斷,頓時不悅地道:
“肅靜!”
群臣被皇帝嗬斥,這才收起心中的震驚,紛紛安靜下來。劉宏對程遠道:
“繼續講!”
“諾!……吾等迴歸之時,張司馬麾下五百虓虎營還剩四百人,六千匈奴精銳還剩不到三千人,不過倒是救出了萬餘漢人百姓、以及數千各族百姓。
如今鮮卑各部已經紛紛撤迴部分兵力自保,唯恐張司馬趁其兵力空虛,帶兵去屠了他們的部落。想必用不多久,張司馬便能率軍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