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過去了數日,天氣也已然立秋,李家塢堡的百姓正在往張家塢堡搬遷,以後便與張家塢堡徹底合並。
李家塢堡雖然麵積不小,人口卻並不多,僅有百餘戶、四百多人口。兩個塢堡相距不過十裏,搬遷起來也費不了多少工夫。
至於李家世代傳承的塢堡,並沒有就此廢棄,反而會發揮更重要的用途。待李家人搬走後,塢堡內的一些房屋便會被拆除,留出大片的空地作為騎兵訓練場地使用,也就是說,原本的李家塢堡,以後便是虓虎營的兵營了!
畢竟,距離張家塢堡往東不到百裏,便是黃河以及大黑河、小黑河的交匯處--沙陵縣,那裏水源充沛、牧草豐美,有著大大小小的匈奴部落。
同樣往西、往東百裏之外的大黑河、小黑河水流寬闊地帶,同樣遍布著匈奴的大大小小的部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匈奴人肯定不會希望張家塢堡發展壯大起來。
因此,在虓虎營真正強大起來、足以引起匈奴人的忌憚,讓其不敢或是不願輕易招惹虓虎營之前,還是要暫時隱藏住鋒芒。而空出來的李家塢堡,則是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等到虓虎營形成了戰力,打出了威名以後,這些零星的匈奴部落,不到萬不得已、也就不願招惹張家塢堡了!
因為,隨著匈奴人的不斷內遷,匈奴王廷遷往了西河郡美稷縣以後,如今留在雲中郡的匈奴部落、雖然數量依舊不少,但皆是些中小型部落,騎兵不過幾百上千,大些的不過兩三千騎兵罷了。
至於說幾個小部落聯合起來攻打張家塢堡,匈奴人還真不屑於如此做,因為,即便打下來了,也沒有什麽油水可撈,匈奴人自己還付出死傷,不但不值當,也是得不償失。
除非張家塢堡對其造成了威脅,那就另當別論了,到了那時,相信那些中型部落也會出手,將威脅勒殺於萌芽之中。
因此,此時張家塢堡主要敵人,便是防備從西麵進入雲中郡,前來劫掠的鮮卑人。而李家塢堡卻是恰恰攔在了張家塢堡前麵,就像此次鮮卑來攻打塢堡一般,李家塢堡首當其衝地成為了被攻擊的首要目標。
再者,張家塢堡東麵是座環形小山,塢堡就修建在這座山的環形環抱之中。塢堡的東麵與北麵甚至連寨牆都沒有,乃是直接將山壁鑿平當做了寨牆!
山體雖然不高,與普通城牆相差不多,可山的東麵與北麵十分陡峭,山腳下是一條深深的天然壕溝、根本無法攀爬。
能夠對塢堡發起攻擊的,隻有南大門與西麵暴露在外的一小段寨牆。也是張家塢堡唯一人工修建的兩段寨牆。
而李家塢堡就在張家塢堡的西南十裏,可以說,無論是從哪個方向前來攻打張家塢堡的敵人,都要出現在李家與張家塢堡中間,除非其改變主意,先攻打李家塢堡,否則,必定是腹背受敵的局麵。
張楊將兵營設在此處,可以說全方位地保護住了張家塢堡,當然,那也是虓虎營形成戰力之後,否則,一切隻是理想化的空談而已。
如今的張家塢堡可謂是人口翻倍,原本便有近千人口,如今加上李家塢堡的四百餘人,以及汪家一百多工匠,以及那些被打破的幾個塢堡總共四百餘百姓,張家塢堡如今的總人口突破了兩千人。
人多了自然顯得擁擠,但是並沒有到住不下的程度,畢竟大家是在求生,不一定非得一家一個院子,一家能分到幾間房屋,便已經非常不錯了!
若是按照如此來算,張家塢堡還能接納千人,再多便要擴建外牆了。
汪家密室裏的那些財富,已經被運了迴來,也幸虧汪家塢堡被鮮卑人一把大火燒成了白地,否則被其他異族進去占據了,那就麻煩了!
此時汪家的百餘名工匠,一部分在組裝鎧甲、一部分在鍛刀。虓虎營的人員已經定下了。塢堡兒們通過深思熟慮後,紛紛踴躍報名,畢竟,雲中兒郎自然不會有貪生怕死之輩。
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從這些報名的兒郎中,通過比武選出了兩百人,又將其中最為勇猛的一百人作為突騎,這些人身穿鐵甲、馬披馬甲、執長矛、配橫刀,負責正麵衝殺。
當然,這些人也會隨身背著強弓,必要時,也是要靠騎射來殺敵。這裏所說的橫刀,便是根據張楊的橫刀仿造而成,隻是短小輕便了一些,畢竟不是人人都有一身的怪力。
張楊讓父親將打造橫刀的夾鋼技術教給了汪銘,雖然這些橫刀不是西域镔鐵打造,但是汪銘的炒鋼技藝鍛造出來的橫刀,自然也不會太差。
而另外的一百人則是輕騎,穿皮甲、執長弓、配橫刀,怎麽輕便怎麽來,發生戰鬥時,敵人的主要注意力會被突騎吸引,這些輕騎主要負責策應,因此,他們與突騎的訓練大不相同。
突騎訓練最多的,還是互相配合、策馬衝殺,而輕騎則是側重於靠雙腿夾住馬腹,不斷地開弓射箭,而且還要有高超的精準度,以及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
不能像此次張楊帶著夥伴們射殺鮮卑斥候那般,有時候好幾人同時射向一個目標,有的目標卻是無人理會。
如今,將兩百柄長刀鍛造出來,最低還需要一個月,鎧甲雖然是現成的甲片,但是要組裝完成、同樣需要一個月,因此,現在兩百虓虎營全部在練習基本功。
此次繳獲的戰馬,就留在了李家塢堡之中,這鮮卑首領外出劫掠,自然要帶著最精銳的部落勇士,騎乘最雄俊的戰馬。
因此,這些戰馬都是難得的良駒,尤其是那一百人馬俱披甲的親衛,更是連備用戰馬都是難得的好馬。如今卻是連戰馬帶馬甲,盡數便宜了張楊。
這些戰馬中,最好的戰馬自然是拓跋炯父子二人的四匹戰馬,雖然比不上張楊奪來的寶馬,但是也是極其難得的頂級良駒了。畢竟,在盛產戰馬的草原上,作為一個接近中型部落的首領,怎麽會沒有好馬!
張楊的大黑馬雖然也不錯,但是與這四匹戰馬還是相差太多,上次張楊隻穿了簡易鎧甲,衝鋒了幾陣此馬便脫力了。當然,這也與張楊的身軀太重有關,試想,若是呂布騎著此馬衝殺,還不得衝殺一陣就中途換馬!
雖然李勝說這匹黑馬也不錯,因為也是三歲口,還能長高長壯一些,說不定能長到六尺五寸,但還是會影響到張楊實力的發揮。
在整個大漢,高五尺九寸的戰馬便能達到軍用戰馬的要求,若是能達到六尺六寸,便是良馬的極限了,六尺七寸以上便能稱的上是寶馬,連汗血寶馬也不過七尺左右而已。
像張楊這等身高八尺有二、骨骼粗壯之人,若是全副武裝之下,想長時間地進行衝殺,必須要六尺六寸的極品戰馬,才能承受的住其龐大重量,別忘了張楊才十八歲,也會長高長壯,到了那時,怕是除了寶馬級別的戰馬,皆是承受不住其重量了。
當然,也不能完全按照肩高來確定戰馬的優劣,有些馬匹天生長得體格高大、膘肥體壯,連四條馬腿都比普通戰馬粗壯接近一倍。
可這種馬匹十分笨拙、根本跑不起來,且性格膽小溫順,因此,並不能作為戰馬使用。
如今這四匹戰馬,幾乎匹匹達到了六尺六寸,可以說完全解決了張楊的燃眉之急。張楊讓李勝先挑,李勝笑著搖了搖頭道:
“如此好馬,就應該馳騁沙場、一展雄姿,豈能屈從某這垂垂老朽!再者說,此後戰場之上,就是汝等年輕兒郎的天下了,老夫此後守護塢堡尚可,長時間策馬衝殺怕是力不從心矣,有匹良馬代步即可!”
說罷,連張楊原本的黑馬也沒要,而是從虓虎營挑剩下的戰馬中,挑選了一匹良馬了事。父親張武也沒有從這些戰馬中挑選,見李勝不要張楊的黑馬,便將此馬當做了自己的坐騎。
此馬養在家裏數月,張武也是與其培養出了感情,要將其送人,以張武馬豪爽的性子雖然不會吝嗇,但內心之中難免有些不舍,如今卻是皆大歡喜。
至於那些好馬,正如李勝所說,此後便是年輕兒郎的天下了,他們這些長輩,隻需為兒郎們守護好後方、讓兒郎們沒有後顧之憂即可,不必再去委屈一匹難得的好馬!
這四匹戰馬中,有兩匹棗紅色、一匹栗色、一匹棕色,張楊挑選了一匹兇性最大、渾身無一絲雜毛的棗紅色戰馬,另一匹棗紅色與白色皮毛相間的漂亮戰馬,則是被張楊送給了未來的妻子李芸!
剩下的兩匹,便送給了程遠、陳青,因為此次是他們率先發現了敵情,算是立下了首功,當賞!
張成、張琦雖然已經成長為、年輕一代除張楊外最為勇武之人,但作為張楊的從弟,自然要受些委屈的。
其實張楊的這匹戰馬以後也要送出去的,因為張楊在數月之前,便打算好了去哪裏弄真正的寶馬!
隻因自己的寶馬再養上一年,看看其能否再長高些,不能立即騎乘,所以先用這匹烈馬充當坐騎……
李家塢堡雖然麵積不小,人口卻並不多,僅有百餘戶、四百多人口。兩個塢堡相距不過十裏,搬遷起來也費不了多少工夫。
至於李家世代傳承的塢堡,並沒有就此廢棄,反而會發揮更重要的用途。待李家人搬走後,塢堡內的一些房屋便會被拆除,留出大片的空地作為騎兵訓練場地使用,也就是說,原本的李家塢堡,以後便是虓虎營的兵營了!
畢竟,距離張家塢堡往東不到百裏,便是黃河以及大黑河、小黑河的交匯處--沙陵縣,那裏水源充沛、牧草豐美,有著大大小小的匈奴部落。
同樣往西、往東百裏之外的大黑河、小黑河水流寬闊地帶,同樣遍布著匈奴的大大小小的部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匈奴人肯定不會希望張家塢堡發展壯大起來。
因此,在虓虎營真正強大起來、足以引起匈奴人的忌憚,讓其不敢或是不願輕易招惹虓虎營之前,還是要暫時隱藏住鋒芒。而空出來的李家塢堡,則是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等到虓虎營形成了戰力,打出了威名以後,這些零星的匈奴部落,不到萬不得已、也就不願招惹張家塢堡了!
因為,隨著匈奴人的不斷內遷,匈奴王廷遷往了西河郡美稷縣以後,如今留在雲中郡的匈奴部落、雖然數量依舊不少,但皆是些中小型部落,騎兵不過幾百上千,大些的不過兩三千騎兵罷了。
至於說幾個小部落聯合起來攻打張家塢堡,匈奴人還真不屑於如此做,因為,即便打下來了,也沒有什麽油水可撈,匈奴人自己還付出死傷,不但不值當,也是得不償失。
除非張家塢堡對其造成了威脅,那就另當別論了,到了那時,相信那些中型部落也會出手,將威脅勒殺於萌芽之中。
因此,此時張家塢堡主要敵人,便是防備從西麵進入雲中郡,前來劫掠的鮮卑人。而李家塢堡卻是恰恰攔在了張家塢堡前麵,就像此次鮮卑來攻打塢堡一般,李家塢堡首當其衝地成為了被攻擊的首要目標。
再者,張家塢堡東麵是座環形小山,塢堡就修建在這座山的環形環抱之中。塢堡的東麵與北麵甚至連寨牆都沒有,乃是直接將山壁鑿平當做了寨牆!
山體雖然不高,與普通城牆相差不多,可山的東麵與北麵十分陡峭,山腳下是一條深深的天然壕溝、根本無法攀爬。
能夠對塢堡發起攻擊的,隻有南大門與西麵暴露在外的一小段寨牆。也是張家塢堡唯一人工修建的兩段寨牆。
而李家塢堡就在張家塢堡的西南十裏,可以說,無論是從哪個方向前來攻打張家塢堡的敵人,都要出現在李家與張家塢堡中間,除非其改變主意,先攻打李家塢堡,否則,必定是腹背受敵的局麵。
張楊將兵營設在此處,可以說全方位地保護住了張家塢堡,當然,那也是虓虎營形成戰力之後,否則,一切隻是理想化的空談而已。
如今的張家塢堡可謂是人口翻倍,原本便有近千人口,如今加上李家塢堡的四百餘人,以及汪家一百多工匠,以及那些被打破的幾個塢堡總共四百餘百姓,張家塢堡如今的總人口突破了兩千人。
人多了自然顯得擁擠,但是並沒有到住不下的程度,畢竟大家是在求生,不一定非得一家一個院子,一家能分到幾間房屋,便已經非常不錯了!
若是按照如此來算,張家塢堡還能接納千人,再多便要擴建外牆了。
汪家密室裏的那些財富,已經被運了迴來,也幸虧汪家塢堡被鮮卑人一把大火燒成了白地,否則被其他異族進去占據了,那就麻煩了!
此時汪家的百餘名工匠,一部分在組裝鎧甲、一部分在鍛刀。虓虎營的人員已經定下了。塢堡兒們通過深思熟慮後,紛紛踴躍報名,畢竟,雲中兒郎自然不會有貪生怕死之輩。
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從這些報名的兒郎中,通過比武選出了兩百人,又將其中最為勇猛的一百人作為突騎,這些人身穿鐵甲、馬披馬甲、執長矛、配橫刀,負責正麵衝殺。
當然,這些人也會隨身背著強弓,必要時,也是要靠騎射來殺敵。這裏所說的橫刀,便是根據張楊的橫刀仿造而成,隻是短小輕便了一些,畢竟不是人人都有一身的怪力。
張楊讓父親將打造橫刀的夾鋼技術教給了汪銘,雖然這些橫刀不是西域镔鐵打造,但是汪銘的炒鋼技藝鍛造出來的橫刀,自然也不會太差。
而另外的一百人則是輕騎,穿皮甲、執長弓、配橫刀,怎麽輕便怎麽來,發生戰鬥時,敵人的主要注意力會被突騎吸引,這些輕騎主要負責策應,因此,他們與突騎的訓練大不相同。
突騎訓練最多的,還是互相配合、策馬衝殺,而輕騎則是側重於靠雙腿夾住馬腹,不斷地開弓射箭,而且還要有高超的精準度,以及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
不能像此次張楊帶著夥伴們射殺鮮卑斥候那般,有時候好幾人同時射向一個目標,有的目標卻是無人理會。
如今,將兩百柄長刀鍛造出來,最低還需要一個月,鎧甲雖然是現成的甲片,但是要組裝完成、同樣需要一個月,因此,現在兩百虓虎營全部在練習基本功。
此次繳獲的戰馬,就留在了李家塢堡之中,這鮮卑首領外出劫掠,自然要帶著最精銳的部落勇士,騎乘最雄俊的戰馬。
因此,這些戰馬都是難得的良駒,尤其是那一百人馬俱披甲的親衛,更是連備用戰馬都是難得的好馬。如今卻是連戰馬帶馬甲,盡數便宜了張楊。
這些戰馬中,最好的戰馬自然是拓跋炯父子二人的四匹戰馬,雖然比不上張楊奪來的寶馬,但是也是極其難得的頂級良駒了。畢竟,在盛產戰馬的草原上,作為一個接近中型部落的首領,怎麽會沒有好馬!
張楊的大黑馬雖然也不錯,但是與這四匹戰馬還是相差太多,上次張楊隻穿了簡易鎧甲,衝鋒了幾陣此馬便脫力了。當然,這也與張楊的身軀太重有關,試想,若是呂布騎著此馬衝殺,還不得衝殺一陣就中途換馬!
雖然李勝說這匹黑馬也不錯,因為也是三歲口,還能長高長壯一些,說不定能長到六尺五寸,但還是會影響到張楊實力的發揮。
在整個大漢,高五尺九寸的戰馬便能達到軍用戰馬的要求,若是能達到六尺六寸,便是良馬的極限了,六尺七寸以上便能稱的上是寶馬,連汗血寶馬也不過七尺左右而已。
像張楊這等身高八尺有二、骨骼粗壯之人,若是全副武裝之下,想長時間地進行衝殺,必須要六尺六寸的極品戰馬,才能承受的住其龐大重量,別忘了張楊才十八歲,也會長高長壯,到了那時,怕是除了寶馬級別的戰馬,皆是承受不住其重量了。
當然,也不能完全按照肩高來確定戰馬的優劣,有些馬匹天生長得體格高大、膘肥體壯,連四條馬腿都比普通戰馬粗壯接近一倍。
可這種馬匹十分笨拙、根本跑不起來,且性格膽小溫順,因此,並不能作為戰馬使用。
如今這四匹戰馬,幾乎匹匹達到了六尺六寸,可以說完全解決了張楊的燃眉之急。張楊讓李勝先挑,李勝笑著搖了搖頭道:
“如此好馬,就應該馳騁沙場、一展雄姿,豈能屈從某這垂垂老朽!再者說,此後戰場之上,就是汝等年輕兒郎的天下了,老夫此後守護塢堡尚可,長時間策馬衝殺怕是力不從心矣,有匹良馬代步即可!”
說罷,連張楊原本的黑馬也沒要,而是從虓虎營挑剩下的戰馬中,挑選了一匹良馬了事。父親張武也沒有從這些戰馬中挑選,見李勝不要張楊的黑馬,便將此馬當做了自己的坐騎。
此馬養在家裏數月,張武也是與其培養出了感情,要將其送人,以張武馬豪爽的性子雖然不會吝嗇,但內心之中難免有些不舍,如今卻是皆大歡喜。
至於那些好馬,正如李勝所說,此後便是年輕兒郎的天下了,他們這些長輩,隻需為兒郎們守護好後方、讓兒郎們沒有後顧之憂即可,不必再去委屈一匹難得的好馬!
這四匹戰馬中,有兩匹棗紅色、一匹栗色、一匹棕色,張楊挑選了一匹兇性最大、渾身無一絲雜毛的棗紅色戰馬,另一匹棗紅色與白色皮毛相間的漂亮戰馬,則是被張楊送給了未來的妻子李芸!
剩下的兩匹,便送給了程遠、陳青,因為此次是他們率先發現了敵情,算是立下了首功,當賞!
張成、張琦雖然已經成長為、年輕一代除張楊外最為勇武之人,但作為張楊的從弟,自然要受些委屈的。
其實張楊的這匹戰馬以後也要送出去的,因為張楊在數月之前,便打算好了去哪裏弄真正的寶馬!
隻因自己的寶馬再養上一年,看看其能否再長高些,不能立即騎乘,所以先用這匹烈馬充當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