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傍晚的時候,楊競踏上了清川江南岸的高句麗的土地,然後在1萬神策軍步兵的保護下,來到了安州城下。
“大王,基本已經探查明白了,方圓200裏之內,就隻有淵蓋蘇率領的4萬高句麗軍,現在已經被遼南邊軍消滅了5000人了,剩下的3.5萬人固守安州城待援”軍情司江水首先閃出來,和楊競稟告道。
“他們還有援軍?”楊競奇怪道。
“是的大王,現在高句麗在百濟前線還有4萬人,在王城還有2萬人,臣估計著,高句麗大概率會從百濟前線調來支援安州城”兵部尚書宋武接話道。
“半島中部李玄拓部會不會調人過來?”隨駕的趙石問道。趙石一直在軍中,負責接濟糧草後援、轉運傷員,聽見兵部尚書宋武這麽說,好奇的問。
“應該不會”見楊競沒有反對的意思,對外情報司主事,掛正一品武官銜的何知遠說話了,“按照對外情報司獲得的信息,中路統帥李玄拓和淵蓋蘇十分的不和睦,李玄拓巴不得淵蓋蘇死在我們手裏呢,又怎麽會出兵救援?”
這就牽扯到高句麗的朝堂鬥爭了,淵蓋蘇一直被高句麗皇族視為心腹大患,這次派淵蓋蘇領兵4萬,都是迫不得已。現在淵蓋蘇被困,高句麗皇族寧可放棄安州城,退守半島中央山脈,都不會去救援淵蓋蘇。
至於說淵蓋蘇統領的4萬部隊,對淵蓋蘇的忠誠甚至都大過對高句麗皇族的忠誠,高句麗皇族怎麽會忍受這種局麵呢?巴不得這4萬兵隨淵蓋蘇而去呢。向來內部的鬥爭比外部的廝殺更為的殘忍。
“大王,臣覺得這裏麵有文章可做啊”吳晉聽完眾人的情報和分析,摸著下巴說道。
“哦?長平你說說”楊競笑道,其實楊競心中也有了打算,想聽聽吳晉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大王,臣以為,既然按照諸位的說法,高句麗中路軍不能來救援的話,那麽來救淵蓋蘇的就隻能是在百濟前線的高句麗軍了。咱們正好派神策軍重騎兵南下,可以安排神策軍重騎兵在適當地方伏擊高句麗北上的援軍”吳晉笑著說,“這也是大王圍點打援的戰術具體體現”
吳晉的說法讓眾人眼前一亮,這對啊,原本的計劃也是讓神策軍重騎兵去向南突擊。現在以逸待勞,直接在半路伏擊高句麗的援軍多好。2萬神策軍重騎兵啊,伏擊高句麗可能的4萬援兵還不是像玩一樣。
“還有嗎?”楊競笑著問,吳晉說的,的確是楊競的一個想法。
“迴大王,臣暫時就想到這麽多”吳晉其實還有別的想法,但是他不想表現太多,他已經位極人臣了。
“你呀,偷懶”楊競笑道。隨即楊競想了想,接著說道,“本王有個想法,你們參詳一下”
“請大王明示”眾臣都知道楊競要做重要部署了,紛紛集中精神,聽楊競說。
“本王想著,先把安州城圍起來,保持一定的壓力,但是不攻破他,給淵蓋蘇保留一個希望”楊競首先說道。
這個情況大家都明白,就是希望吸引高句麗援軍來唄,你要是一下把淵蓋文都剿滅了,那援軍還來個屁啊。大家對這個倒是沒有意見,也都能理解。
“剩下的也就是長平說的,讓神策軍重騎兵去殲滅高句麗可能的北上的援軍。這沒什麽好說的”楊競笑道,“但是,重點在後半段,一旦神策軍重騎兵剿滅了高句麗北上的援軍,就直接迴來與我們主力部隊匯合,南鄭侯的1萬老兵則陳兵百濟邊境,做好攻打百濟的準備”
“到時候咱們再圍攻安州?”兵部尚書宋武接話道。
“不,格局要大”楊競笑道,“到時候,咱們把安州城放開一個口子,讓淵蓋蘇突圍。你們說,淵蓋蘇突圍以後,是和我們拚命還是會幹什麽?”
“大王,淵蓋蘇憑城據守,都不是咱們的對手,怎麽敢和我遼軍野戰?”曾泰也笑著說。
這倒是,遼軍步兵就比淵蓋蘇所部多了,還加上3萬騎兵和1個炮兵旅,隻要淵蓋蘇腦袋沒毛病,就不會找遼軍主力的麻煩。
“那你們說,淵蓋蘇會去哪裏?北上是咱們遼藩的地盤,西部和南部都是咱們的主力部隊”楊競循循善誘的問道。
“大王,淵蓋蘇會率領3.5萬部隊去造反,去向東攻打高句麗的其他部隊”吳晉眼前一亮的說道。
這就是楊競想出驅虎吞狼的計劃,如果李玄拓遲遲不來救援,那麽淵蓋蘇必然心生怨恨,本來淵蓋蘇就有不臣之心,這次領兵在外,更會放手一搏。到最後哪怕是投降楊競,也得有點投降的資本。
一旦淵蓋蘇進攻高句麗軍隊,那麽高句麗勢必會陷入內亂,這會極大的削弱高句麗的國防實力,到時候遼軍隻要在後麵撿現成的就行了,這樣會極大的減少遼軍的傷亡。
“可是大王,一旦淵蓋蘇沒有造反,反而率領部隊返迴平壤怎麽辦?”趙石有些擔心的問道。畢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高句麗可能的內亂之上啊。
“那也無妨,反正到時候安州肯定是歸我們了,哪怕高句麗部隊全部集中在平壤城呢,咱們圍困一個城市就夠了”楊競笑道。
其實楊競的思路是對的,就怕敵人主力不集中,一旦敵人主力集中在某個城市,那就集中全力圍困那座城市就好了。現在比拚戰爭潛力,遼藩放眼周邊的勢力,可沒有害怕的。群臣聽了楊競的話,都深以為然的點頭。大家也都明白,攻城戰的傷亡其實是最大的。如果能減少攻城次數,那是最好不過了。
“大王,臣有本奏”這個時候,餘成又出班了。
“敬中,你說”楊競很是和煦。
“大王,即使淵蓋蘇真的不造反,返迴平壤城。臣也會派人挑動高句麗右丞相樸善恆去彈劾淵蓋蘇。即使淵蓋蘇不造反,也會逼著他造反”
“大王,基本已經探查明白了,方圓200裏之內,就隻有淵蓋蘇率領的4萬高句麗軍,現在已經被遼南邊軍消滅了5000人了,剩下的3.5萬人固守安州城待援”軍情司江水首先閃出來,和楊競稟告道。
“他們還有援軍?”楊競奇怪道。
“是的大王,現在高句麗在百濟前線還有4萬人,在王城還有2萬人,臣估計著,高句麗大概率會從百濟前線調來支援安州城”兵部尚書宋武接話道。
“半島中部李玄拓部會不會調人過來?”隨駕的趙石問道。趙石一直在軍中,負責接濟糧草後援、轉運傷員,聽見兵部尚書宋武這麽說,好奇的問。
“應該不會”見楊競沒有反對的意思,對外情報司主事,掛正一品武官銜的何知遠說話了,“按照對外情報司獲得的信息,中路統帥李玄拓和淵蓋蘇十分的不和睦,李玄拓巴不得淵蓋蘇死在我們手裏呢,又怎麽會出兵救援?”
這就牽扯到高句麗的朝堂鬥爭了,淵蓋蘇一直被高句麗皇族視為心腹大患,這次派淵蓋蘇領兵4萬,都是迫不得已。現在淵蓋蘇被困,高句麗皇族寧可放棄安州城,退守半島中央山脈,都不會去救援淵蓋蘇。
至於說淵蓋蘇統領的4萬部隊,對淵蓋蘇的忠誠甚至都大過對高句麗皇族的忠誠,高句麗皇族怎麽會忍受這種局麵呢?巴不得這4萬兵隨淵蓋蘇而去呢。向來內部的鬥爭比外部的廝殺更為的殘忍。
“大王,臣覺得這裏麵有文章可做啊”吳晉聽完眾人的情報和分析,摸著下巴說道。
“哦?長平你說說”楊競笑道,其實楊競心中也有了打算,想聽聽吳晉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大王,臣以為,既然按照諸位的說法,高句麗中路軍不能來救援的話,那麽來救淵蓋蘇的就隻能是在百濟前線的高句麗軍了。咱們正好派神策軍重騎兵南下,可以安排神策軍重騎兵在適當地方伏擊高句麗北上的援軍”吳晉笑著說,“這也是大王圍點打援的戰術具體體現”
吳晉的說法讓眾人眼前一亮,這對啊,原本的計劃也是讓神策軍重騎兵去向南突擊。現在以逸待勞,直接在半路伏擊高句麗的援軍多好。2萬神策軍重騎兵啊,伏擊高句麗可能的4萬援兵還不是像玩一樣。
“還有嗎?”楊競笑著問,吳晉說的,的確是楊競的一個想法。
“迴大王,臣暫時就想到這麽多”吳晉其實還有別的想法,但是他不想表現太多,他已經位極人臣了。
“你呀,偷懶”楊競笑道。隨即楊競想了想,接著說道,“本王有個想法,你們參詳一下”
“請大王明示”眾臣都知道楊競要做重要部署了,紛紛集中精神,聽楊競說。
“本王想著,先把安州城圍起來,保持一定的壓力,但是不攻破他,給淵蓋蘇保留一個希望”楊競首先說道。
這個情況大家都明白,就是希望吸引高句麗援軍來唄,你要是一下把淵蓋文都剿滅了,那援軍還來個屁啊。大家對這個倒是沒有意見,也都能理解。
“剩下的也就是長平說的,讓神策軍重騎兵去殲滅高句麗可能的北上的援軍。這沒什麽好說的”楊競笑道,“但是,重點在後半段,一旦神策軍重騎兵剿滅了高句麗北上的援軍,就直接迴來與我們主力部隊匯合,南鄭侯的1萬老兵則陳兵百濟邊境,做好攻打百濟的準備”
“到時候咱們再圍攻安州?”兵部尚書宋武接話道。
“不,格局要大”楊競笑道,“到時候,咱們把安州城放開一個口子,讓淵蓋蘇突圍。你們說,淵蓋蘇突圍以後,是和我們拚命還是會幹什麽?”
“大王,淵蓋蘇憑城據守,都不是咱們的對手,怎麽敢和我遼軍野戰?”曾泰也笑著說。
這倒是,遼軍步兵就比淵蓋蘇所部多了,還加上3萬騎兵和1個炮兵旅,隻要淵蓋蘇腦袋沒毛病,就不會找遼軍主力的麻煩。
“那你們說,淵蓋蘇會去哪裏?北上是咱們遼藩的地盤,西部和南部都是咱們的主力部隊”楊競循循善誘的問道。
“大王,淵蓋蘇會率領3.5萬部隊去造反,去向東攻打高句麗的其他部隊”吳晉眼前一亮的說道。
這就是楊競想出驅虎吞狼的計劃,如果李玄拓遲遲不來救援,那麽淵蓋蘇必然心生怨恨,本來淵蓋蘇就有不臣之心,這次領兵在外,更會放手一搏。到最後哪怕是投降楊競,也得有點投降的資本。
一旦淵蓋蘇進攻高句麗軍隊,那麽高句麗勢必會陷入內亂,這會極大的削弱高句麗的國防實力,到時候遼軍隻要在後麵撿現成的就行了,這樣會極大的減少遼軍的傷亡。
“可是大王,一旦淵蓋蘇沒有造反,反而率領部隊返迴平壤怎麽辦?”趙石有些擔心的問道。畢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高句麗可能的內亂之上啊。
“那也無妨,反正到時候安州肯定是歸我們了,哪怕高句麗部隊全部集中在平壤城呢,咱們圍困一個城市就夠了”楊競笑道。
其實楊競的思路是對的,就怕敵人主力不集中,一旦敵人主力集中在某個城市,那就集中全力圍困那座城市就好了。現在比拚戰爭潛力,遼藩放眼周邊的勢力,可沒有害怕的。群臣聽了楊競的話,都深以為然的點頭。大家也都明白,攻城戰的傷亡其實是最大的。如果能減少攻城次數,那是最好不過了。
“大王,臣有本奏”這個時候,餘成又出班了。
“敬中,你說”楊競很是和煦。
“大王,即使淵蓋蘇真的不造反,返迴平壤城。臣也會派人挑動高句麗右丞相樸善恆去彈劾淵蓋蘇。即使淵蓋蘇不造反,也會逼著他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