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行宮的謹身殿,李德全正指揮著幾個身強力壯羽林郎,在布置一個大沙盤,這個沙盤是遼王府宣武殿兵部大堂裏的那個沙盤一比一複製的,在沙盤的一側,還是一幅掛起來的巨大輿圖。沒錯,楊競把自己的謹身殿改造成了一個作戰指揮室了。


    現在關內形勢基本上還算是穩定,大梁朝廷損失了22萬主力之後,需要一點的時間舔舐傷口;晉藩和齊藩獲得大量的土地和武器裝備以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消化,一時間,關內的局勢反而穩定了下來。


    楊競就是想利用這個時機,對高句麗和百濟發動毀滅性的攻擊,徹底將高句麗半島納入懷中。如果徹底消化了高句麗半島,那麽遼藩就算是徹底擁有了和大梁對抗的實力,無論是割據一方,還是入關爭奪天下,都是進可攻退可守,占據絕對的戰略主動。


    “長安那邊有什麽反應?”楊競站在謹身殿裏那幅巨大的輿圖麵前,頭也不迴的問。在柳河行宮的楊競在禮法上就是十分的隨意了,一身寬鬆的道袍,頭發也隨意的披著,腳上也是寬鬆的十方鞋。


    江水、柳依、何知遠恭敬的站在楊競的身後,聽到楊競發問,柳依趕緊進行了匯報。


    “大王,據政保司的探子探知,永安帝知道戰報的時候,直接就口吐鮮血昏迷了。醒來後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下令左威衛大軍開赴開封縣,加強開封一帶的防禦”


    “影衛加強了對大梁朝廷官員的監視力度,想必是得到了永安帝的命令。大梁朝廷的官員們現在也知道了李奇全軍覆沒的事情,都有些蠢蠢欲動了,甚至有一些官員,暗地裏已經與晉王、齊王眉來眼去了”


    “大梁的錦衣衛,從燕王之死開始,就有些人心惶惶了燕王的死和衡水會戰的失敗,大梁朝廷有一種傾向,把這兩件事怪到錦衣衛的身上。錦衣衛指揮室沈自山已經有些自顧不暇了”柳依快速的把大戰之後,大梁朝廷上的局勢匯報了一遍。


    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畢竟這麽大的失敗,帝國22萬大軍全軍覆沒,沒有一個足夠分量的人出來頂罪是不成的。最好的頂罪人選自然是英國公李奇,但是李奇帶著聶宗和不到1000的天雄軍不知道逃到了什麽地方去,甚至連鳳凰衛都沒有追到。當時氣得楊秀寧還踢了鳳凰衛指揮使方泰幾腳。


    在短時間內找不到李奇的情況下,錦衣衛指揮使沈自山自然就是頂罪很好的人選。諸位看官,你們細品就能發現,一件事情搞砸了,最後頂罪的肯定是一個不上不下的人,錦衣衛指揮使完美的符合了這個條件。楊競自然不會關心沈自山的死活,甚至關內局勢隻要沒有大的變動,他都不準備過問了,就讓永安帝、齊王、晉王三方勢力掐去吧。


    “大王,大梁朝廷的軍事變動不大,隻是武昌鎮停止了南下,在柴桑縣一帶和齊軍對峙。大梁改編自楚軍的長江水師,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成軍”見柳依說完了,大理寺卿、軍情司江水立即說道。


    “同時,大梁朝廷又從長城邊軍中抽調了1萬人來,和長安城新編的2萬兵混編,組成了禁衛軍,負責守護長安城。同時,從大梁兵部傳來的消息看,永安帝還下令將劍南西川節度使的2萬守備軍調到長安來,合並到禁衛軍中去,禁衛軍人數達到了5萬人”


    這次大梁朝廷損失了大量的機動兵力,大梁兵部的處理方法就是將幾大節度使的地方守備軍抽調到長安進行改編,改編成野戰軍,盡可能維持一定的野戰軍數量。大梁朝廷也知道,隻要晉藩和齊藩完成了整合,肯定會主動對大梁朝廷發起進攻的。


    從守備軍改成野戰軍,需要的時間短,士兵的質量有一定的保障。大梁現在失去了賦稅重地揚州,兵部也不敢肆無忌憚的擴軍了,一旦發不起軍餉,那招來的兵不是安全,而是禍患。


    由於時間比較短,軍情司也就探聽到這些消息,不過這些消息也足夠了,楊競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大王,對外情報司已經陸續聯係上了大梁潛伏在高溝麗和百濟國中的原錦衣衛人員,綜合各方麵信息來看,百濟國目前還算是政通人和,但是高溝麗國內情況不容樂觀”何知遠見柳依和江水都說完了,也開始匯報他負責的那一部分工作了。


    何知遠暗殺了燕王以後,楊競就恢複了何知遠掌管情報機構的權力,讓何知遠組建了對外情報司,負責刺探突厥、高溝麗和百濟等國的情報,對外情報司在大遼境外,可以使用錦衣衛的稱號。這讓在錦衣衛工作了大半輩子的何知遠十分的感動,並且幹勁十足。


    何知遠利用自己原來是大梁錦衣衛指揮使,掌握錦衣衛最高級別密探的優勢,著實為大遼聚集了不少情報人才。特別是很多派駐敵國的密談,隻有何知遠掌握聯係方式,很多密談還以為自己是為大梁工作呢,何知遠完美的利用了這些人。


    “哦?”楊競來了興趣,對何知遠說,“詳細說說”


    “是,大王”何知遠還是那副低眉順目的模樣。“百濟國在咱們大遼的支持下,總算是保住了高句麗半島西南一隅的15座縣城,算是保留了國祚,現在百濟國有百姓70萬,兵9萬,在百濟女王的治理下,還算過得去”


    楊競點點頭,現在百濟國還有軍情司50吏員在幫助協助指揮百濟國軍隊,這50名軍情司吏員當然會定時將百濟國的情報傳迴遼藩,何知遠對百濟國的情報探查和軍情司迴報的一致。


    “至於說高句麗,境況就差了很多。大王去年對高句麗的戰爭,徹底殲滅了2萬高句麗的重騎兵,時至今日,高句麗的重騎兵還沒有恢複”


    去年的棋山戰役,神策軍騎兵戰死了8000人,這是神策軍成立以來,不,是楊競就藩以來,遼軍一次性戰死最多的一次戰役。但是棋山戰役的戰果也是十分的大,就是成功的殲滅了高句麗僅有的2萬重騎兵。


    “而高句麗原來的平安道,現在我大遼的樂浪郡被我大遼占領以後,直接激化了高句麗朝堂上的各方勢力的矛盾,現在高句麗的李氏皇族主要的精力就是在平衡朝堂的勢力”


    高句麗朝廷分成三股勢力,一股是以李氏皇族為代表的皇族勢力,一股是軍功貴族的勢力,一股是文官的勢力,現在這三股勢力互相傾軋,高句麗朝廷的政治生態可想而知。


    “現在高句麗有百姓330萬人,兵力30萬人,其中10萬兵力部署在西南,和百濟國對峙。高句麗王城駐有5萬人,負責維護王城治安。剩下的15萬人,全部部署在清川江沿線,和我大遼的遼東邊軍隔著清川江對峙”


    “臣以為,以高句麗朝廷如此朝局,勢必會越來越弱,等到時機成熟,以我遼軍的威武,勢必會一鼓而下”何知遠最後的總結道。


    不得不說,何知遠還是很專業的,畢竟當了二十年的大梁情報一把手,在這麽短的時間,就能摸清高句麗國內的具體情況,還能給出一定的分析,顯示出了足夠的專業素養。


    楊競聽的很認真,不斷的點頭,一邊聽還一邊在沙盤上比比劃劃的。其實楊競心中迴憶的是他那個時代,中原王朝平定高句麗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再結合自己現在手中的力量,楊競越來越有底氣,這高句麗也不是不能搞啊?


    擴軍後的遼軍,五大邊軍就有25萬,即使攻打高句麗僅僅出動遼東邊軍和遼南邊軍,那就是10萬人。楊競還準備同時出動神策軍2萬重騎兵和1萬長林軍重騎兵,加上3000鳳凰衛和1萬水師。總兵力可以達到14.3萬人,在裝備、士氣、後勤都碾壓高句麗情況下,這仗的勝算很高。


    “你們三家情報部門,繼續按照本王事先的分工,政保司和軍情司分別繼續關注大梁的政治軍事情報。對外情報司,重點做好高句麗和百濟的情報收集,同時也盡量關注一下突厥的情報”楊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又對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情報工作作出了安排。


    江水、柳依和何知遠聽出了楊競送客的意思,紛紛口稱“領旨”後告退。楊競還是揮一揮手,讓幾個人下去,他依舊自己站在輿圖前,在思考著這場大遼立國以來最大的戰爭。楊競也不敢輕易擅起戰端,畢竟高句麗和百濟的體量加一起,和遼藩同樣大了。楊競希望取勝,但是不希望是慘勝,所以開戰的時機還是需要仔細的琢磨。


    就在楊競認真思考的時候,李德全輕手輕腳的進來了,“大王,知春求見”


    “讓她進來吧”楊競好像突然想到了些什麽,笑著說。


    李德全點頭離去,沒一會,知春就帶了2名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奉天銀行女職員進來了。直到第二天淩晨,知春帶著兩個人才悄然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