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縣往南是蓋平縣,往西是營州縣,這三個縣之間有大片的平原。這片平原距離遼水下遊還有一點距離,光熱充足,有楊柳河等幾條中型河流,灌溉水源有保證。


    楊競的想法就是在這一批推行棉花種植,這片土地保守估計得有20萬畝了。楊競迴憶著他那個時代棉花的產量;低產田棉花畝產量在180到230公斤左右,中產田在230到300公斤左右,高產田可以達到350到400公斤或以上,來估算這個時代的棉花產量。


    中高產不想了,地產也不想了,但是一畝地能產150公斤,也就是300斤的棉花,楊競就心滿意足了。如果20畝棉花豐收的話,供給整個遼藩穿衣不成問題。


    “鼎誠你看”楊競站在雪地裏,指著遠處的平原,“這裏大概有20萬畝的麵積,如果改種成棉花,肯定能使整個大遼的百姓都穿暖。戶部統計一下這個地方的土地所有權情況,盡可能勸百姓改種棉花”


    “大王,臣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塊地當初是您率軍從高句麗手中收複的。後來時任遼東郡太守的餘敬中把這塊土地上的高句麗百姓都遷到了鬆江郡,然後土地發賣了”趙石迴憶的說,整個大遼九郡的地形圖冊都在他的戶部管著,趙石博聞強記,自然能記住個大概。


    “迴大王、迴閣老,這塊平原大概麵積是23萬畝,其中5萬畝為戶部官田,18萬畝為私田,具體分布是海洲縣3萬畝,營州縣10萬畝,蓋平縣5萬畝”跟在楊競和趙石身後的戶部遼東郡清吏司主事李嵩小聲的說道。


    “哦?你記得這麽清楚?”楊競迴過頭,看著有些緊張的戶部司官說道。


    “迴大王,臣供職的遼東郡清吏司負責遼東郡田地、戶籍、賦稅、俸餉等事宜,且趙閣老一直吩咐臣等要盡心王事、熟悉庶務,所以臣記得很清晰”李嵩低著頭說。


    哈,這李嵩就是比較會做人,知道把功勞往自己的本部堂官身上按。其實現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你的局長當著你科長的麵誇你的時候,你得說是科長領導的好,不能落下自己的直屬領導。


    果然,聽完李嵩的話,趙石的臉色好看了很多,也笑著說,“臣有時候比較嚴厲,總逼著戶部的官員學習點業務”


    楊競笑了笑,“那你說說,改稻為棉的政策能夠推行嗎?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哪裏?”那5萬畝官田倒是好說了,主要是那18萬畝私田,百姓不一定願意種植棉花。


    李嵩驚呆了,大王竟然問自己的看法,一時間竟然有些呆住了,趙石推了他一把,李嵩才反應過來。


    “迴大王的話,按理說,種植一畝棉花的收益是種植一畝水稻的五倍以上,但是臣擔心,百姓由於不善於種植水稻,同時擔心糧食不夠吃,反而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不高”李嵩小心翼翼的說。


    “畢竟棉花不能頂吃頂喝,而水稻是實打實的大米”趙石補充道,“一旦種出了棉花沒人收購,百姓就會餓肚子”


    趙石的話說出了“改稻為棉”的政策執行堵點,就是如何能讓百姓在種植棉花以後能夠吃的飽、能賺錢,隻有這樣,百姓才能積極的種植棉花。


    “這樣,孤說幾個政策,你們戶部匯總成方案。”楊競想了想,“第一,步子別太大,先期改種5萬畝,就把官田改了,私人的田地先不改”


    這個政策就比較好,先是官田的所有權在戶部,農民抵觸情緒小。如果官田上改種成功、農民獲得收益,就會吸引私田上的百姓也改種棉花。


    “第二,所有耕種官田、改種棉花的農民免稅一年,棉花種子官府免費發放,派人指導技術。同時,改種棉花的百姓,每戶每人補貼200斤糧食,保證一年的基本口糧”


    免稅一年就意味著即使今年種植棉花失敗了,百姓也損失較少。更何況楊競還保障了今年的基本口糧,基本上解除了百姓的後顧之憂。


    “第三,王府和戶部各出資百分之五十,成立大遼紡織紡織公司。由戶部委派人管理,主官正四品建製,負責收購官田的棉花、招募工人紡織,並對外出售棉布”


    這個政策就是楊競作為穿越者的先進之處了,楊競知道,工業革命最先開始的行業就是紡織行業,所以楊競直接成了紡織公司,負責收購棉花和羊毛,紡織成布對外出售。這樣一來,既可以占據工業革命的先機,還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衣食住行,這是楊競準備賺錢的十大行業。成立紡織公司,就是為了這個“衣”,運河集團就是“行”,以後楊競還會依次成立糧食公司、建築公司,總之事關民生的產業楊競都想抓在手裏。


    和戶部共同出資,完全就是楊競懶得管理這些公司,同時也給戶部找個補充財政收入的來源。而且楊競還有一個心思,襄平商號的主辦柳峻是趙石的大舅子,趙石肯定會向柳峻尋求幫助。


    “殿下,這個不好吧?成了個商號怎麽能給予官職呢?”趙石其實對楊競所有的政策都沒有意見,就是楊競說大遼紡織公司的建製是正四品的時候,趙石提出了反對意見。趙石完全忘了自己的大舅子柳峻也是正五品的郎中。


    “紡織公司歸戶部管理”楊競轉過頭看著趙石,笑著問,“還有意見嗎?”


    “大王聖明”趙石狂喜,立即準備跪地行禮。現在六部的司官都是正五品,要想升任正三品和從二品的侍郎,必須得在四品官的崗位上曆練一番。但是大遼的正四品官就是各郡的太守和樂浪郡的節度使,從四品官是九個郡的同知,加上樂浪郡的節度副使,總共才20個崗位。


    戶部有10個清吏司,加之戶部四司,這就14個司官了,但是還有其他五部呢,還有禦史台、翰林院、大理寺、通政司呢,都有好多司官,所以司升職就成了很大的問題。但是這次設置正四品的紡織集團,而且還是戶部管理,就給戶部的司官們一個新的升職通道。


    “行了,別跪了,這冰天雪地的”楊競又看了看這片平原,“你們戶部盡快出台具體方案報孤,同時安排專人負責改稻種棉、籌備大遼紡織公司的事宜”


    “大王,臣保舉一人負責此項工作”趙石立即打蛇隨棍上的保舉起人來了。


    “哦?何人啊?”楊競笑著問。


    “就是戶部的遼東清吏司主事李嵩”趙石笑著說,又把跟在自己後麵的李嵩拽了過來,“李嵩是大遼第一次科舉行二甲7名進士,這些年工作很得力。臣相信李主事能夠推行好這項工作”


    其實趙石舉薦李嵩有幾個意思,一是看楊競的意思,不過誰主持“改稻為棉”的工作,以後都是大遼紡織公司的正四品主辦了,所以趙石想趁機提拔自己人李嵩。二是李嵩提拔以後,遼東清吏司的主事的位置又能空出來了,戶部內部產生的可能性最大,畢竟戶部專業性強。


    能提拔下官的領導才能獲得下屬的巴結,所以趙石找準這個時機,向楊競推薦了李嵩。


    “那就他吧”楊競看了一眼李嵩,笑著說。隨即轉身向自己的爬犁走去。現場辦公結束,楊競準備返迴行宮了,外麵太冷了。


    “臣謝大王”李嵩大喜,先是向趙石投去一個感激的目光,隨後跪地行禮道。


    “起來吧,好好辦差”楊競一邊搓著手,一邊走,嘴裏還念叨著,這天氣怎麽幹冷幹冷的?


    迴到車廂裏,楊競立即蜷縮成一團,張妍趕緊將一個裝著熱水的羊皮袋子塞到了楊競的腳下,又把火爐往楊競身邊挪動一些。“大王,可暖和些了?”


    “吩咐啟程,然後把簾子放好,本王總覺得灌風呢?”楊競像個小孩子似的,張妍想笑,但又不敢,隻是按照楊競的話一一照辦。


    爬犁在雪地上行進的很穩。張妍先是細心的掩住了門簾,又拿過一床被子放在了楊競的身後,楊競就舒服的半依著。張妍又拿出毯子,掛在兩側的車窗上,這樣一來,整個車廂都緩和了很多。


    “不是,張卿,你這麽捂著,不怕咱倆一氧化碳中毒啊?”楊競有些無奈的看著張妍,這車廂裏還有燒著上好銀炭的暖爐呢,張妍把各處漏風的地方都堵上了,這咋進行空氣交換?


    “大王,您說什麽炭?”張妍沒聽明白,詢問道。


    “你把暖爐拿出去吧,然後多蓋被就是了”楊競憋了半天,也不知道該怎麽向這個探花郎解釋化學知識,隻能曲突徙薪,先把暖爐拿了出去。


    劉林又從後勤的爬犁上拿了兩床被子,送到了楊競車廂上,張妍用被子把車廂四周堵上,車廂裏才緩和許多。不過車廂裏就那麽大的空間,放完幾床被子以後,張妍離楊競是越來越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